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9/02 22:08:03瀏覽543|回應0|推薦10 | |
作家朋友來訪,贈我花生一罐——用波爾多寶特瓶盛裝。她補充說明這罐花生來自宜蘭南方澳,是一對老夫婦自褈自炒的。這些年來她只吃他們的花生,剛剛收到今年的新收成,所以帶來與我分享。還說如果怕黃麴毒素,放進冷凍可以保存一年。
我是個對花生沒有免疫力的人,早期還聲名遠播,到同學家去,必定有各種不同口味的花生等我。不過這幾年,我幾乎不再購買花生,家中點心桌上也甚少出現,因為比我更愛花生的那位提前離席,不想睹物思人。
仔細回想,位於中部的故鄉,夏日好像也是花生收成的季節,所以記得清楚,跟一段成長的經驗有關。那時家裡雖然偶爾也栽種花生,但數量極少,只利用灌溉水渠窄窄的河岸一長壟,收成有限。但家人都愛極了花生,尤其是冬天,炒花生是最適合配稀飯下肚的。不唯我家如此,整個村子都是這樣,所以便有花生工人的出現。
彰化栽種大面積花生的農地,集中在臨近海濱的福興、芳苑一帶,那裡風勢強勁,缺水源灌溉,土壤是沙質又帶點鹹,不能種植水稻,倒很適合花生和甘藷生長,收成的時候也比較輕鬆,容易將整棵植株拔起來。
花生收成季節很集中,成熟飽滿的豆莢需要快速採收,不然來幾場大雨,地裡的花生便要萌芽了。當地家家戶戶都在忙,自然沒有多餘的人手,於是工頭應運而生,專門負責到外地招募採摘花生的工人。
同時間在我們村子,第二季水稻已經插秧完成,婦女們有了空檔,當然也樂得有賺外快的機會。不過,有趣的是,彼時的工資不是現金,而是收成的新鮮花生。所以每天早上天剛濛濛亮,可以見到一長列頭戴花布巾斗笠、手戴長袖套的鐵馬女騎士,後車架上綁著竹籃子,浩浩蕩蕩朝海口方向出發。
這趟路其實不近,可能要騎一個半小時左右。
約莫國小三四年時,我也參加過幾次這樣的長征,但當時我連童工都沾不上邊,只能當個撿花生的人。所謂撿花生,就是帶把小釘耙,努力尋找留在地裡沒有隨著植株被拔起來的花生,或是工人粗心大意沒有拔乾淨的花生。想當然耳,一天下來的收穫當然不會多。但因為工人都是村裡人,偶爾她們會偷偷作弊,在主人家沒注意時留幾顆花生讓我自己去發現。
中午主人家會提供花生工人午餐,我則是帶了炒飯便當,找個樹蔭下獨自休息。那是一天當中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附近往往種有大片的田菁,樹上棲息許多金龜子,我可以抓到一大把。可惜沒帶火柴盒,無法裝帶回家。
傍晚太陽下山時,一天的採摘也結束了。這時候主人家會拿出圓形的黑色木斗,開始按人頭發工資。就記憶所及,那時候好像一天的工資就是兩斗新鮮帶殼的花生。每個人都帶了袋子來盛裝,所以回程時,每位騎士的腳踏車後車架除了籃子,還多了大半袋的花生。
工作了一天,加上多了花生的重量,回程時感覺比早上的路途還要遠。抵達家門時往往天色早就黑了。
我隨隊出征時,通常是有姊姊或嫂嫂同行,所以一天下來家裡也累積了不少花生。隔天,母親會將花生晾曬在稻埕上,讓七月的陽光充分乾燥,然後就可以集中收藏在麻布袋裡。等冬天到來,不時就可以取一些出來剝殼,再利用大灶翻炒成香香脆脆的花生。因為得來不易,這些炒花生不是零食,是用來下飯的。但吃完飯,我們這些孩子常常會偷偷抓一把放在口袋裡,遊戲時就有零嘴吃了。
可能有些年歲了吧!吃著朋友贈送的花生,咀嚼出的竟是濃濃的童年味道.......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