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堅韌有愛的時刻
2022/05/11 21:40:53瀏覽540|回應0|推薦10

以前閱讀歷史,有關戰亂、荒年或是瘟疫的記載,往往只是一小段文字,然後幾年的災難就過去了,讀來並沒有特別的感受。但是從2020年開始的這場新冠疫情,讓我常常思索:未來的歷史會怎樣描述這一次的災情?而我們這一代竟然能夠躬逢其盛,這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呢? 

 

就個人的生命歷程來看,我覺得這毋寧是幸運的,如果不是這到目前為止兩年多的深居簡出,我們可能沒有這麼多時間可以跟家人好好相處,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和情感;如果不是活動空間或購物受到限制,我們可能沒辦法在物資缺乏時發揮創意,給生活帶來新的驚喜和滋潤;如果不是因為人潮的流動受到了侷限,將大自然還給了原本在大地上活躍的生靈,我們可能沒有機會反省其他生物也需要生存的空間;如果不是病毒的出現,我們會誤以為人類是地球的主宰,恣意再破壞地球的環境……被關住的人們為了打發時間,啟發了許多想像力,也間接推進新的生活模式。也許疫情終有結束的一天,但世界肯定不一樣了。 

 

《改變——世界不一樣了》就是一本在這樣時空背景下創作出來的書。當人們被要求居家不能外出工作、不能上學時,這世界是如何運轉的?人們是舉白旗乖乖認命,還是從苦悶的生活中尋找生機?對作者周姚萍來說她選擇了後者,她用溫暖親切又帶有希望的筆調,以每個跨頁為單位,呈現一個世界各地的真實故事。每則故事看似獨立,卻又能串成疫情主題下的各種面向,帶給讀者遼闊的世界視野。 

 

故事從臺灣出發,有義大利奶奶的愛心餐籃,有法國巴黎的動物逛大街,有香港的行動琴房,有美國紐約的屋頂菜園,有喀什米爾的漂流浮舟,有烏干達孩子的敲石比賽,有巴西媽媽發明的「愛的手」……不同國家的孩子,各自以他們的眼光觀看身邊的疫情,描述當下的生活片段與處境,以及他們面對這些「改變」的心情與感受,進而傳達出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 

 

圖畫由嫻熟圖像語言、擅長表達各國多元文化的孫心瑜擔綱,她以限定色彩、搭配素描的手法描繪,淡雅的配色和細膩的筆觸,既有安定的力量,也呈現出一幅幅各具地域特色的生活樣貌,讓主題更為突出。 

疫情兩年多了,時不時得遠距上課或居家隔離,面對反復的生活變化,孩子很容易心神不寧,嚴重影響了正常的作息。面對這種時刻,這本書及時發揮了培養孩子良好心態的功效,因為艱困的時刻尤其需要保持樂觀、正向的心理素養。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孩子相對的比較能夠接受環境的改變,即使面對突發狀況也能臨危不懼,有能力、智慧去從容應對。 

 

讀這本書有很多方式,親子共讀時,不一定要按著順序讀,翻開哪頁就進入該頁的故事與圖像中,與孩子一起討論感動的地方,或是還可以有怎樣的做法;也可採取「超展開法」,只要對該國、該城市的某些地方產生好奇,便可以拜一拜古狗大神,進一步獲取更多的探索與發現;也可以嘗試「對對碰」,當看到某個故事因而想起另一個故事,那麼就讓故事們「對對碰」一下,看能激盪出些什麼。 

 

老師在課堂上,除了運用上述的閱讀技巧,也不妨讓孩子回到身邊觀察,找找看疫情為自己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有哪些不想要的改變嗎?又有哪些想要留下來的改變呢?或許每個孩子也可以創作一本屬於自己的《改變——世界不一樣了》,為這段時光留下難得的成長紀錄。 

 

疫情帶來的不全然是災難,就像這本書中德國老奶奶張貼的詩句:「我們生活在溝渠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疫情下的艱難生活,很容易令人感到深陷溝渠,但別忘了還有滿天星斗,只要願意抬頭張望。或許可以說,正是這兩句詩貫穿了這本書的巨大意涵: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每個人依然能當個仰望星空的人,甚至可以給予識與不識的人,一整片燦燦的星空。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tang&aid=174143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