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3/27 17:19:26瀏覽567|回應0|推薦8 | |
這陣子大家最關心的話題,應該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事。 雖然戰端在遙遠的東歐,但在地球村的現代,任何兩國之間的風吹草動,都深深影響全球人的神經。 看著螢幕上的斷簷殘壁、滾滾煙塵和無辜孩子臉上驚駭的神情,不由得想起《給媽媽的深夜日記》這本少年小說。
戰爭有所謂的公平嗎?面對戰爭,是否只有支持這一邊或那一邊的選項呢?《給媽媽的深夜日記》故事發生在1947年印巴分治時期,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獨立,8月15日印度也宣告獨立,一個國家分成了兩個國家,並結束了英國長達190年的殖民統治。 但匆促之間做成的決議,卻造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人道災難:生活在穆斯林教地區的印度教徒,和生活在印度教地區的穆斯林,必須離開家園,經歷遠行、災害、暴力傷害,穿越國境線,到達陌生的地方生活。這過程中印度教、錫克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爆發了大規模的暴行,種族、宗教仇殺,暴亂,加上饑荒、疫病等,造成約百萬人口死亡,數百萬人受傷,約一千兩百萬人無家可歸。 故事中的小女孩妮夏一家人,便是這一場遷徙中的難民。書裡每一篇都是以「親愛的媽媽」開頭,妮夏向媽媽述說這場充滿艱險的遷徙。一家四口背著全部家當趕路,徒步穿越沙漠,再加上缺水斷糧的危機,逃亡途中人們相互的猜忌和傷害,一路上困難重重。但也是這趟艱深的旅程,妮夏和胎弟弟得以和父親緊密相處,而妮夏也在這命運的漩渦中勇敢的長大。 透過妮夏純真的眼睛,我們跟著目睹了一場場因為恐懼而發生的相殘,與其說害怕,更多的是不解,因為拿刀的從來都不是惡人,而是失去家人或為了保護家人而失控的平民,跟一般人無異,是父親、是母親。愛,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信仰中有愛,那為何只因為信仰不同就必須敵視對方? 妮夏是個無法對外人開口的噤啞女孩,她喜歡寫作,喜歡利用文字表達,也喜歡作菜,和弟弟阿米爾完全不同,阿米爾愛說話,擅長畫畫、喜歡運動,但有閱讀障礙。他們是一對雙胞胎。這本日記是家裡的廚師送給她的12歲生日禮物。由於媽媽在他們誕生的那天就去世了,她便把所有對媽媽的愛和對媽媽的幻想傾訴在在字裡行間。 這本書透過孩子的雙眼,來講述一個國家的裂變,妮夏疑惑為什麼不同的宗教不能相互包容和平共處?為什麼一個新的國家誕生了卻讓她失去了家?為什麼所有人都在互相指責?為什麼他們突然間就變成了必須逃亡的人?畢竟她還只是個孩子,所以她不斷的在日記本裡向媽媽提問:「媽媽,我該怪誰?」 在遷徙的路上,妮夏一家遭遇各種不同的磨難,窺見複雜的人性。妮夏的爸爸原本是個醫生,途中他救治了一個受傷流血的父親,妮夏的爸爸向對方請求分給自己一點水,因為孩子們已經很久沒喝水快要撐不下去了,然而被救的父親卻只說了一句「不夠」,就站起來走向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久旱後的一場暴雨讓一家人喝到了水,也讓一家人冷得瑟瑟發抖,當他們找到一間舊房子想要避雨的時候,卻遇到了一家已經躲在裡面的穆斯林。氣氛瞬即降到了冰點,他們會爆發一場大衝突,還是以家人為重呢? 終於要到舅舅了。 舅舅和媽媽一樣也是穆斯林,他不顧兩個宗教之間的衝突,收留了妮夏一家。為了避人耳目,舅舅還刻意上兩個市場採買生活必需品。也是在這裡,透過舅舅的傳述,妮夏對媽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彌補了未能孺慕親情的遺憾。 從刀光劍影的火車上存活下來,妮夏一家人終於抵達印度的國境久德蒲。雖然一無所有,但起碼家人都無恙,可以展開新的生活。 「以眼還眼只會讓這個世界更盲目。」妮夏的爸爸放走以刀威脅女兒的異教徒時這樣說。這句話何嘗不也是對著所有的人說? 願遠方的砲聲早日停歇,讓流離失所的難民和妮夏一家一樣,可以再次展歡顏。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