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端午粽裡的親情
2019/06/07 18:15:58瀏覽509|回應0|推薦11

今天是端午節,家中反而沒有粽子飄香,因為上個週末便包好粽子,已經蒸吃過幾回了。

 從北上求學後,每年的端午節都在期末考前後,自然不會老遠返家一趟;就業後雖然有端午假,但也懶得在一天中南北奔波,何況居住在都會裡,不管是南粽或北粽,想大快朵頤並非難事。唯買來的粽子雖然餡料豐富,但童年母親綁的粽子才是永遠的經典口味。

 這兩年的端午前夕,我都主動跟姊妹們釋出訊息,希望找一天回鄉一起包粽子。地點就選在房舍坐落在稻田中央、有寬敞前後院的三姊家。四個姊妹都響應我的號召,全員到齊,除了綁粽子,許多童年往事、對父母兄姊的懷念,也在竹葉、麻繩的翻轉過程裡,一一浮現,並包進粽子的滋味裡。

 四姊繼承母親的好廚藝,備料由她負責,浸泡過的糯米,先加紅蔥頭、蝦皮略略翻炒;五花肉、香菇、花生、栗子先滷過;麻竹筍切丁炒過;蘿蔔乾也切丁炒;再將買來的鹹蛋黃對半剖開;乾蝦仁泡水瀝乾;乾麻竹葉先清洗晾乾。然後便可以動手包粽子了。

 小時候雖然要幫忙綁粽子,但近四十年不曾動手,技藝早就生疏了,兩片粽葉交叉拿在手上,也摺成漏斗形,但加了米和餡料,任憑怎樣調整手勢,就是摺不出方正的四角形。最後只好退居二線,把每粒粽所需的餡料放進碗裡,方便大家斟酌餡料的麻煩。

 小時候吃的粽子餡料其實沒有這麼豐富,五花肉、香菇、蝦仁、筍丁和蘿蔔乾是基本款。也因此,現在吃到的粽子如果沒有這幾味,就覺得不道地。也因此才想到召集姊妹們一起動手,除了自己回味,也把味覺傳承給下一代。

 習慣上我們吃的是南部粽,也就是用生米裹粽,再放進水中煮約一小時。這樣煮出來的粽子,米質軟糯,充滿竹葉的香氣。但顧及年輕一輩久居北部,不適應軟爛的口感,四姊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先把生粽子放進水中煮約半小時,然後再撈出,用蒸籠蒸約四十分鐘,綜合南北粽的優點。雖然費事,果然大獲好評。

 小時候家中種有一叢麻竹,從初夏開始,每天清晨,父親便會去巡視,是否有鮮竹筍可以挖掘。到了夏末,新竹長出的葉片又大又完整,我們便開始採摘,曝曬晾乾後貯存起來,可以在過年時拿來做粿和端午節綁粽子。

 雖然家中子產粽葉、竹筍和糯米,但童年時並不是每年端午節都能吃到粽子,因為那時第一期稻穀尚未收割,家中經濟青黃不接,加上食指浩繁,購買配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如果左鄰右舍沒有人表示要綁粽子,大家也就安靜的過了。不過因為端午要祭祖, 菜色還是會澎湃一些。但如果鄰居中有人綁粽子,不管手頭如何告緊,母親還是會張羅著綁幾串粽子,因為她不希望我們眼巴巴望著玩伴吃粽子。

 今年五個姊妹共綁了三百八十粒的粽子,堆積起來,應該是一座小山吧!只是從第一鍋出爐後,孩子們便敲碗等在旁邊。然後第二鍋出爐,三姊說左鄰老夫婦綁不動粽子了,送十粒讓他們解解饞;不遠處的鄰居家沒有女主人,也送些給他們吧!妹妹的公公獨居,也讓妹夫送去一串,讓老人家冰凍起來,平日可以蒸來吃;四姊說她有兩位朋友忙著生計,無暇包粽,也給他們留一些吧!二姊樓下的鄰居找不到她,知道她南下包粽子,也來電話預約。而娘家嫂子對烹食向來興趣缺缺,三姊夫也特地送了一串過去。北部的大姪女應該也沒綁,四姊別交代要幫她送過去。

 就這樣,等我們要北上時,粽子已經所剩無幾。但五姊妹卻不約而同想起了母親,她正是這樣一個大肚的人,平日裡如果家中煮了特別的鹹粥或米粉,她也常常是一碗公一碗公的左鄰右舍分送。端午節,除了回味母親遺留的美味,我們好像也在無意識中承繼了她慷慨的人格特質。

 父母先後離去二十年了,這幾年大姊、大哥和二姊夫也相繼亡故,我特別珍惜這樣手足還能團聚過節的日子。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tang&aid=1272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