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1/07 21:56:22瀏覽154|回應0|推薦3 | |
這一天要游的是烏鎮。被譽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的烏鎮,是中國保護面積最大的古鎮。這裡水系四通八達,古時候的居民為了防止盜匪,在主要的河道上設置了可以開關的柵欄,所以有了東柵、南柵、西柵和北柵。目前規劃為景區、需要購買門票入園的是東柵和西柵。
從南潯開車去烏鎮,只要半小時的車程,所以我們抵達東柵景區時時間尚早,雖有零星旅行團,整體來說還算是寧靜,一進入景區,水面上的拳船(船上耍拳腳)、高杆船(船上爬竹竿)等表演還沒準備就緒,我們也就自顧自的往裡逛起來了。
東柵生活氣息濃厚,街道狹窄,兩旁都是傳統的木建築,許多居民在自家的門檻後面,擺張小桌子,就做起生意來了,而且大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有的賣皮影戲,有的是藍染的布帽或扇子,有的就只是幾個剛蒸出來的青粿。感覺除了門前人來人往的旅客,他們彷彿還活在他們自己的生活節奏裡。
後來我才知道,其實從街道上看到的門面,原本是居民的後門,早先他們都是從水道上出入。烏鎮人家擁有少見的「水閣」建築,所謂水閣,就是房子的一部分延伸到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進河床中,上架橫梁,擱上木板,這就是水閣。水閣的石柱可以繫船停舟,掀開水閣中的活動蓋板,就可以汲水洗滌。因為睡床很可能就安置在河面上方,所以這裡又被稱為枕水人家。
因為接下來都要遊水鄉,我們並未選擇在這裡搭船,而是行走在石板路上,跨越一座座飽含歷史滄桑的古橋,有時就站在河岸,看著遊船從水面緩緩滑過,有時就張望著對岸人家的日常生活。置身在這樣的環境裡,感覺有點不真實,彷彿進入了畫境裡。
十一點左右,號召大家集合後,通知司機來接人,往西柵前進。其實兩地相距很近,約莫十分鐘的車程。西柵景區周圍很熱鬧,從市招可見白牆黛瓦的旅店林立。不過今晚我們要住景區裡,難得來一趟,當然要體驗一下古鎮的夜生活。
我們先到西柵的遊客服務中心辦理入住手續,連同門票一起處理。因為持台胞證,相關手續比較繁瑣,幸好服務員在查看我們的證件時,認出了同行的方、余兩位是繪本推廣名家,而她恰好是她們的忠實粉絲,這給了我們不少方便。辦妥手續,行李就由大廳人員幫忙登記,交給專門負責運送行李的接駁車送往住宿處。我們進景區後,也跟著搭乘接駁車,一路到達住宿地——昭明書舍。
昭明書舍雖是旅店,但陳設布置非常書卷氣,天花板是一整排仿竹簡書冊的暈黃燈光,四周處處可見筆墨硯的擺設,入門左側是一汪碧綠的湖水,從大廳就可以窺見窗外明媚的秋景。
這裡的住宿也是此行大家最喜歡的地方,房間很大,不是標配的一室兩床,入門先是一個雅致的小客廳,然後是衛浴間,接著是兩個獨立的房間,裡面各安置了一頂頗有明式家具簡約風格的紅眠床。真是大大驚喜啊!
午餐就選在書舍旁邊的書生羊肉店。雖然一點多了,還是人聲鼎沸。我們就坐在外頭牆邊的常春藤下,此時秋陽暖暖,曬在身上十分舒服。同行多數人都點了羊蹄麵,不得不說那羊蹄還真有點大,得拿起來才啃得乾淨。飯後,有了氣力,開始各自的西柵探索。
即使住進了昭明書舍,我依然有點混沌,及至見到了昭明書院,才恍然大悟,瞬間諸多感觸縈上心頭。從沒想過我跟昭明太子有這麼接近的一天,甚至我這時走過的路,吹過的風,就有他的遺蹟存在。對讀中文系的人來說,昭明文選是案頭必備的書,因為開本大,有時候上課要用還抱在手上招搖過街,或是抱著擠公車。誰想到這天我竟然撞進他幼年時跟隨老師沈約讀書的地方來了。六朝感覺很悠遠,但一下子彷彿又近在眼前。
整個西柵由12座小島組成,再由70多座小橋將這些小島串連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橋數量是全中國古鎮之最。論面積西柵也比東柵大上許多,加上經過全面整理,開放時間也比較晚,外觀上顯得古色古香,街面長巷也寬闊多了。不過跟東柵一樣,所有的房子都是依河而建,轉個彎,處處是水和拱橋。
這天下午我們由書生羊肉店右轉逛起,這一帶是主街區,觀光客也多,但並不壅擠,此行主要是感受水鄉的歷史和生活,對購物興趣不是太大,網上看大推定勝糕,但總覺得跟台灣的狀元糕大同小異。後來參觀了三寸金蓮博物館,收藏非常豐富,看那一雙雙扭曲變形的小鞋,想到主人承受的椎心之痛,暗暗慶幸自己生對了年代。
晚上有朋友邀約到桐鄉市濮院鎮的香海禪寺吃齋飯。這寺廟始建於元朝,歷盡滄桑,幾度興廢,但這幾年修建得頗具規模,而且還在擴建中。內部佛像藝術較接近東洋風格,跟傳統的佛像雕塑大異其趣。
晚上再入西柵景區時,因為飯店人員已經幫我們設置了人臉辨識,手機條碼一掃,就順利入園了。同樣搭乘接駁車回飯店,但入夜後氣溫急遽下降,接駁電瓶車罩上透明的厚塑膠布,為乘客擋風。沿途經過的烏鎮大劇院、木心美術館,在夜色中綻放暈黃的燈光,光映射著水面,顯得十分靜謐。
隔天早早用過早餐,再利用一個多小時對西柵做最後的巡禮。這次是從書生羊肉店左轉,利用清晨遊客稀少的機會,再慢慢品味水鄉的幽靜與歷史氛圍。跨過一座石橋,來到了敘昌醬園曬場,看著一整排的大缸戴著斗笠排隊,很是壯觀。據說這個醬園自清咸豐九年創園至今,已經傳承了 150 年的歷史;斗笠是為了防雨,後面有些蓋藍紗布是怕蟲子飛入。一門工藝能代代相傳,總是令人感動。
後來我們逛到了水上市集,這裡有諸多店家提供道地的早餐,不過我們已經沒有胃納量了。倒是後來在旁邊的早市,看到一些販賣農產品和民藝品的小農,感覺十分有趣,也感受到古鎮居民真實的生活氣息。
離別前,書舍旁邊的石牆上,攝得三隻駐守牆頭的野狼剪影,不知道牠們等的是小紅帽,三隻小豬兄弟?還是特地來為我們送行?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