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門技術必須及早培養
2007/03/26 03:08:49瀏覽3079|回應19|推薦74

時季常博士在其文章 周俊勳下棋和台灣教育體制有什麼相關?中提到 那完全是選擇的問題!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ubhuang&f_ART_ID=840058&#reply_list時和非常贊同。恰好時和一直在關心技職教育,時和發現政府將學子選擇技職教育的出路給破壞了。

時和認為就業最重要。荷蘭全國只有18所大學,瑞士全國只有12所大學,這些國家生活水準高、在於他們有完善的技職教育。網友Bruhlmeier's 指出,在瑞士,學生在小學五年級時做性向測驗,提供家長及學子未來就學及就業的參考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no=1620&aid=1004200

時和也認為前途要及早確立方向,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職業與興趣不能混為一談。

就舉學習音樂的例子:小學能上音樂班是天之驕子;到國中還上音樂班就得面對是否要走音樂的抉擇。師大附中音樂班的學子就感嘆其數學在校內是二等公民,這能怪誰呢?誰又期望一位音樂家要懂多少數學?

要走音樂的路子,從小就得下定決心。小提琴家 Maxim Vengerov 從小就上音樂學校 Royal Academy of Music in London (Junior Department)。http://en.wikipedia.org/wiki/Maxim_Vengerov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youlingren&f_ART_ID=830861

Sarah Chang 從小就到茱莉亞音樂學院旁聽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rah_Chang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youlingren&f_ART_ID=801077

Nigel Kennedy 也是從小就上私人的音樂學校 Yehudi Menuhin Scho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Nigel_Kennedy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youlingren&f_ART_ID=787740 這些世界級演奏家能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

要學舞蹈也是相同,基本功必須從小練就,十二歲以前沒有進入專門的舞蹈學校,就不容易達到世界級的主角。

體育也是從小就要計畫好,體育和唸書可能是互斥的。王貞治就曾說過,為了保護眼睛,就得避免看書。

國內下圍棋的好手不少, 當年林文柏登上名人,有幸轉戰矽品成功。而與林文柏同在沙場上之其他英雄好漢如周咸亨、陳永安、戴家伸、陳士、楊飛豹等,如今安在?

彭景華應該也是最有才氣的圍棋選手,為了學位,想必或多或少也耽誤了更上一層樓的時機。事實上,下圍棋是不必看學歷的,為了攻讀學位,必然會影響到練習打譜的時間,也必然會影響到比賽的成績http://shy.taiwango.net/info/in_w/cl/w_cl_03.htm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D%AD%E6%99%AF%E8%8F%AF&variant=zh-tw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端看家長與學子怎麼做選擇。

舉這些例子在說明,想要登峰造極必須及早下定決心。當然假如只是業餘玩票,是不用任何計較的。

假如想要唸書,就要及早準備;假如要走技職,也要及早進入技職學校。畢竟任何技術的養成教育都需要時間,而且歲月不饒人。

教改以來,國內的技職教育體系被破壞。過去國中畢業就可以進入專業學校的國立藝專被升格為藝術大學。學生得再混三年才能進入專業學校,耽誤三年,想要登峰造極就更需要與時間競賽。台北體專、台北工專、台北商專、和台北護專也都一樣。

同樣地,其他的五專升格為科技大學,一樣地讓喜歡動手作而不喜歡唸書的學子平白的浪費了三年,延遲了三年可能使養成教育被放棄,而無法及早培養出興趣及技術。時和認為教改最大的失敗在於破壞了技職體系,教改逼使學子只能選擇讀高中。問題是,目前就業最重要,即使大學畢業也不保證就業,技職體系被破壞對家庭經濟弱勢的學子、對亟須負擔家計的學子傷害最大。

政府應當重視國中畢業就能報考的專門技術學校,在職進修與正規教育是多元的選擇,就業最重要,教育人員應該要了解:歲月不待人。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845348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LJ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還能挽救嗎?
2007/04/03 08:12
學費至少比美國便宜一半以上。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大學畢業已不能保證有工作了
2007/03/30 11:30
...




提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學的學費
2007/03/30 01:54
現在台灣公立大學的學費是多少﹖私立大學呢﹖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年收入50萬以下家庭子女 4成貸款唸書 (轉貼)
2007/03/30 00:28

年收入50萬以下家庭子女 4成貸款唸書
 
【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電】 2007.03.29 08:30 pm
 
 
台聯黨團立委今天前往教育部遞交陳情書,抗議大學調漲學雜費,同時要求教育部正視弱勢學生就學權益;而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一項調查發現,來自家庭年收入少於新台幣五十萬元的大三學生,近四成必須靠助學貸款付學費,經濟弱勢家庭子女也認為,選校時經濟考量因素非常重要。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發展中心在三月出版的「台灣高教研究電子報」中,公布高教資料庫於九十四學年度所作「大學生經濟負擔」調查結果。

其中,一項對不同家庭年收入學生學雜費支付情形的調查,明顯發現中、下階層家庭學生靠助學貸款就學比例偏高,而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學生,申請助學貸款的比例越低。

數據顯示,年收入五十萬元以下的學生,靠父母或親戚支付學費者佔百分之五十七,申請助學貸款者佔百分之三十八點八,自行支付學費者佔百分之十六,另有百分之八靠獎助學金。

來自年收入五十萬元至一百一十四萬元家庭的學生,有百分之七十三點三靠父母資助學費,百分之二十五點三靠助學貸款,百分之十點一自行支付學費,百分之四點七靠獎助學金。

家庭年收入一百一十五萬元至一百五十萬元的學生,百分之八十七點二由父母支付學費,百分之十點八申請助學貸款,百分之八點七自行支付,百分之三點九靠獎助學金。

家庭年收入一百五十一萬元至三百萬元的學生,百分之九十一點三由父母付學費,百分之五點四申請助學貸款,百分之八點三自行支付,百分之五點二靠獎助學金。

年收入三百零一萬元以上家庭的學生,百分之九十三是父母支付學費,僅有百分之四申請助學貸款,百分之九點九自行支付,百分之五點三靠獎助學金。

另一項針對大一學生的調查發現,家庭年收入在五十萬元以下以及五十萬元至一百一十四萬元的學生,選校時認為經濟考量「重要」與「非常重要」者都佔七成以上,而家庭年收入一百五十一萬元以上學生,僅有五成認為選校時經濟考量因素「重要」或「非常重要」。

【2007/03/29 中央社】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十年教改的反省
2007/03/28 02:05
 時季常博士指出台灣的教育政策在模仿美國失敗的方法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ubhuang&f_ART_ID=848147&#reply_list

並連結天下雜誌對十年教改所做的追蹤影片http://mymedia.yam.com/m/811822

天下雜誌的影片真令人感動。十年前那被追蹤的五位學生主角是那麼的眉清目秀和純真。

十年教改導致補習班增加了五倍,達15000家,說明家長是如此聰明的讓小孩去補習以避免小孩跟不上?這也看出雙峰現象的趨勢,經濟弱勢沒補習的在左邊,環境許可有補習的在右邊。

時和認為教材簡化和國語文上課時數減少,造成沒補習的學子就沒有能力思考變化的題目。時和小孩在台北市唸國中,有40%學生主科平均成績不及格,其他縣市的情形可能更差。

當然讀書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時和也看到不少家長滿意於讓小孩進入技職教育體系。台灣的家長是很稱職的。

然而,教改最大的失敗是將國中畢業就可以報考就讀的工專升格為高中畢業才可以就讀的科技大學。過去同時考上台北工專與前三志願的國中畢業生,有很多人選擇直接進入技職教育的台北工專,因為口碑好、就業有保障。

現在,技職教育由高職讀起,已經沒有吸引力。迫使學生只能選擇讀高中。然而高等教育經費被稀釋,導致學費高漲,很多人必須貸款才能讀大學,還沒畢業就揹了一身的債。假如唸的科系冷門,畢業找不到事,那真是苦不堪言。報載,有不少學生選擇簽自願役五年以還就學貸款,真是反諷。

教改對有錢人的家庭影響不大,反正將來都要出國留學。但是教改對環境不好的家庭就影響很大,教材簡化造成國小與國中銜接上的巨大落差,經濟弱勢無法補習造成成績更差;上大學要揹債,只有一個「苦」字可以形容。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o: 小提琴
2007/03/28 02:04

完全贊成小提琴說的「專職音樂這條路,實在是很艱辛的」。

所以時和只敢提到「師大附中音樂班的學子就感嘆其數學在校內是二等公民,這能怪誰呢?誰又期望一位音樂家要懂多少數學?」

到國中或是高中還在唸音樂班,大概就走上不歸路了。想腳踏兩條船,還想回頭,大概兩頭都會落空。

然而,把音樂當興趣是值得的,可以紓解壓力,可以怡情養性。愛因斯坦到哪裡都提著他那把小提琴,因此孕育出偉大的學說。也祝福您三位公子能和愛因斯坦一般,更上一層樓。



提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專職音樂這條路
2007/03/27 07:59
 
時和先生﹐我只能就我所看到的古典音樂界﹐來發表一點感想﹕

專職音樂這條路﹐實在是很艱辛的﹐一定要有天份(父親或母親就是音樂家)加努力(千里迢迢去拜名師)﹐有時還有靠點機緣(譬如說﹐有個有錢的乾爹送你一把 Strad﹐或者願意投資廣告在你身上的經紀人)三者缺一不行﹐像那些燦爛的巨星﹐一世紀也出不了幾位﹔即使不作獨奏solo的巨星﹐要想考入那些舉世聞名的交響樂團﹐如﹕費城﹑倫敦﹑柏林交響樂團﹐都是非常困難﹐要等白髮蒼蒼的老團員退下了﹐才會出個粥少僧多的缺。

因此我對於孩子們走上專業音樂的路線﹐是抱著猶疑的態度。我大兒和二兒都當過青年交響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concert master﹐可是為前途麵包米飯著想﹐還是都乖乖去唸了電機電腦﹐學琴﹐到最後﹐是學個自娛娛人的能力﹐也就可以了﹗
這大概就是向現實妥協吧﹗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
2007/03/26 17:00

完全贊成

強烈推薦


珍妮曾在西雅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非常同意這個看法
2007/03/26 09:01
有了一技之長,就能行行出狀元!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