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綠能是以大片土地以換取電力 台灣地狹人稠 推廣容易遭遇抗爭 (四之二:供電不穩)
2013/04/24 04:51:37瀏覽3425|回應5|推薦66

引用文章歐洲已經很努力地在發展綠能了,德國是最大贏家,德國也可能是最大輸家

第一篇:綠能是以大片土地以換取電力 台灣地狹人稠 推廣容易遭遇抗爭 (四之一)

本篇繼續以德國為師。

目前德國再生能源發電比率號稱高達20%,德國的再生能源強調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在大額的補貼下,目前德國有超過100萬戶的家庭、農場、及倉庫的屋頂裝置太陽能光電板,也有超過兩萬三千 (23,000) 座風力發電機,但是,「不是每天都有日頭(陽光)、都有風在吹」,若沒有風,豈不是沒電了?天氣不好時,沒有太陽能怎麼辦?

.

叁、德國再生能源 浮現供電不穩陰影

崛起背後 德國再生能源的陰影 2013/3/13 http://norrespondent.blogspot.tw/2013/03/blog-post_13.html

再生電力的不穩定特性,讓各界多將其定調為「輔助性」的彈性電力來源。但為鼓勵再生能源穩定發展,德國政府除大規模補助再生能源之外,聯邦的電力法規也規定供電業者必須「優先」使用再生電廠的電力來源,以政策力量將發電彈性可受控制的傳統電廠,拉到輔助地位,冀望以「保證市場」的方式把再生發電的餅做大,加速其產業規模的成熟。

但風力與太陽能的不穩定供電性質至今依舊存在,政府「再生優先」的規定也加大了供電業者的配電壓力,像是去年夏季漢堡工業區就因多次「轉換問題」導致供電出錯,造成多家大型工廠陷入生產線癱瘓而群起求償的案例。根據德國工業能源協會(VIK)2012年的調查表示,過去3年因發電源轉換而造成的故障事件,至少增加了29%,各大工業集團也對未來的電力穩定頗為擔心。

.

可再生能源:德國的一場綠色賭局 科學網 2013/4/18

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迅速崛起給電網營運商帶來了一個噩夢般的場景。他們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當有風和陽光普照時,電力供應源源不斷;但無風或天氣陰沉時,將意味著供電短缺。2011年,據報導,超過20萬次的停電都長達3分鐘以上,專家警告,重大斷電事故的風險越來越大。


德國廢核 綠能面臨另類生態難題

.

德國再生能源 浮現供電不穩陰影  醒報  2013/3/13 http://www.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9707 

 

德國也會停電嗎? 2012/9/13 http://www.xinbao.de/xinbao/xinbao/ssps/2012-09-13/221472.html 

 

德國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瓶頸已經顯現,相比核電和天然氣發電站,太陽能、風電廠無法提供等量、持續的電量。為了保證電力正常供應,電網營運商必須準確預測風力的強度和太陽能的日照強度。但是這種預測很困難,電網營運商必須時刻監測。雖然偶爾斷電對常規家用電器不會有很大影響,但是對於高性能的計算機而言,斷電將會引發系統崩潰。

 


衝綠能 德國的古老櫸樹森林遭殃

.

 

肆、昂貴的電價威脅德國工業基礎

 

德國用高額補貼推廣綠能,強迫全民埋單,造成電價超高。

 

昂貴的電價威脅德國工業基礎  大紀元 2013/3/7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3/7/n3816402p.htm

 

根據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IW)2月18日的最新報告:不斷上漲的電價不僅令德國民眾叫苦不迭,也令許多德國企業吃不消,高電價已經嚴重損害德國工業發展。


由於可再生能源附加稅帶動的電價上漲,受害最深的恰恰是德國能源密集型企業,例如化學工業和金屬行業。能源密集工業搬遷潮有深遠的影響。目前德國80%製造業與能源密集工業有供貨合同,另外40%製造業和能源密集型工業有緊密的研發合作,隨著能源密集企業搬往低開支的國外,這些製造業企業將解體。

 

.

 

德國廢核的代價:工廠關閉與外移潮  中國日報  212/3/26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int/chinesedaily/20120326/05253261483.html

以克雷菲爾德的煉鋼廠來說,2011年3月政府下令立即關閉7座核電廠馬上造成電力供給吃緊,推升電價加速上漲。該廠廠長貝曼伯格(Harald Behmenburg)表示,目前每度電費已較2000年飆漲3倍。

該廠主要生産用於洗水槽與汽車車體的不銹鋼,金屬必須在大熔爐以超過攝氏1600度的高溫加熱,因此製程需要消耗相當多的電力,光是一座熔爐一個小時的用電量就約是10棟民宅全年的用電總量。

電價高到難以負荷,是ThyssenKrupp決定不再經營的主因,貝曼伯格指出,電費支出高占廠房總成本的2成。他還說,尤其是梅克爾政府公佈新能源政策後,未來幾年電價勢必持續飆升,對於生産設備老舊的廠房來說,公司認為根本沒有存活的機會。

其他産業同樣面臨相同的命運,柏林的能源政策全面影響德國的傳統産業,包括鋼鐵、鋁業、紙業、水泥與化學廠商無一不受到衝擊,德國長期以來非常重要的産業部門金屬業,已經掀起一波廠商遷廠至電價較便宜國家的風潮。

.


伍、歐洲各國發展綠能的努力

在網路文章:可再生能源:德国的一场绿色赌局 科學網 2013/4/18 與 網友沈政男的文章 低碳無核、全民發電:德國能源轉型 中有介紹如何儲存電力。

一、將電力轉換成瓦斯的技術

德國雄心勃勃的Energiewende計畫又稱作能源轉換計畫,目前正研發將電力轉換成瓦斯的技術,Power to Gas,P2G,也就是把過剩的風力與太陽能用來電解水,抽離出氫氣,再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甲烷,儲存起來。

不過甲烷是個雙面刃,甲烷:比二氧化碳威力更強的溫室氣體北極甲烷:來自凍原的暖化威脅每噸甲烷造成全球暖化的威力,比二氧化碳高出25倍。因此,除非能讓甲烷完全燃燒,否則刻意增加甲烷的產量或許反而是個錯誤。

 

二、抽蓄式水力發電

例如台灣南投的明潭抽蓄式水力發電廠,倘若能把過剩的風力與太陽能利用幫浦把河水打到山上的蓄水湖,當電力枯季到了,再以水力發電方式釋放。

 

三、生質能源

網友 Pan 的文章:反核觀點中的再生能源迷思 - 我支持核能 - PAN的網誌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panwh/7528908#ixzz2RJjahPU7

引用4月初的經濟學人文章 Wood--The fuel of the future: Environmental lunacy in Europe (木材--未來能源:歐洲的環保精神錯亂),點出 Wood,也就是木柴才是真正的德國或歐洲最重要的所謂再生能源。不過進入21世紀的木柴當然會取比較專業,好聽的名字,於是 “Biomass”或“生物质能”這樣響亮的名字就被創造出來,才能給人比較時髦、專業的印象。

文章中點出了生質能源的盲點:應該是植樹,而不是伐木。

 

四、比利時發展太陽能高速公路

網友在 時和 文章中回應 介紹比利時武端市 (Butuan City) 將高速鐵路隧道頂端鋪上太陽能板發電的做法。這條 2010 年由 Enfinity 太陽能公司承造的太陽能發電計畫,使用 16,000 片太陽能面板,全長 3.6 公里,年發電量 3,300 MW小時,遠超越核四發電量 2,700 MW小時,並且沒有核廢料處理問題。這條史無前例的太陽能面板鋪設計畫造價為每 3.6 公里 6.5 億台幣,遠低於核四預計追加的 3300 億台幣。


但是實情是:

比利時太陽能國道發電量大贏核四?反核網友PO文被打臉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304/169990.htm#ixzz2MjI8wGz9

用電單位 每度 = 1 千瓦小時 = 1 瓩小時。

核四一天的發電量是6480萬千瓦小時,一年發電量高達236億5200萬千瓦小時,是比利時太陽能高速公路一年發電量的7167.2倍;若換算成投資成本,太陽能高速公路要達到核四一整年的發電量,造價高達4兆1568億元,完全不划算。

3.6公里長,至少20公尺寬,7167倍,則總長度超過25,000公里,以地球半徑6,378公里來說,足足可以繞地球的赤道一又四分之一圈。

.

 

網友 Cacazei 在 萊茵堂主 文章中的回應最坦白:不是什麼德國能就是對的http://blog.udn.com/NRTaiker/7391868 

 

《待續》

.

延伸閱讀:

名家觀點/減核路 急不得 聯合報 2013/4/24

廢核代價…日德也吃不消 中國時報 2013/4/24

天然氣補缺口 馬:斷氣怎麼辦? 中國時報 2013/4/24

建風電用裝置 雲林苗栗都抗爭 中國時報 2013/4/24

取代核電 風電機要環島1圈  中國時報 2013/4/24

缺水引爆電價危機 工商時報 2013/4/28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7536927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4 00:56 【udn】 這有相關商品!發電 風車 科學 探索比價

 回應文章

mate : 國會議員大戰奇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人應惜用水電
2014/02/21 23:56
時和(leepe) 於 2014-02-22 01:09 回覆:
完全贊成mate的觀點

提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07 13:56

沙塵豹所提到的offshore風力,是可行的,因為它沒有季節的限制,海風早晚方向不同,陸地吹向海洋,海洋吹向陸地,每天都在進行。當然,風力發電沉沒成本很高。

大陸已經很普遍使用太陽能源板,他們是裝在屋頂上的,雖然不夠發整棟屋子的電,可是可以省下熱水費用,也算不無小補。

但是我是同意時和,核能發電才是最切實最節省,也是目前最可行的發電法。

再生能源的發展利用,則應該與核電齊頭並進,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除了發電,還真應該多種樹呢!小提琴後院一棵大樹十年來不知不覺長得十分高大,小提琴這才發覺樹蔭下的溫度少說降低十度,如此就可以省下冷氣的用電)

時和的功課做得十足,可算得上一篇期刊論文了,足以供主事者參考定奪!

給時和大聲鼓掌!!

時和(leepe) 於 2013-08-07 20:14 回覆:

謝謝 小提琴的分享!

>> 沙塵豹所提到的offshore風力

offshore風力應該還是要看緯度, 有所謂的「馬尾無風帶」,那可是一點風都沒有。

德國緯度由50度至60度之間,是所謂的「西風帶」,終年風場穩定。

台灣位處「東北季風帶」,只有秋冬兩季風場穩定,而在最缺電的夏天是根本沒風的。

.

贊成 小提琴 的觀點:再生能源的發展利用,則應該與核電齊頭並進。

也贊成植樹以降溫。

更贊成在家時少吹一些冷氣,多流汗,將不必要的元素隨汗水排出,或許對身體更健康。

時和(leepe) 於 2013-08-11 23:09 回覆:

台灣處在東北季風帶,秋冬兩季風場穩定,適合風力發電。

但是夏季無風,風力發電無法發揮。

好在夏季的太陽能發電是大賣點,因此,

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是最佳的互補。


沙塵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替代能源
2013/06/15 13:18
能源稱為綠很易誤導人,風、太陽、水、生質能源都是石化能源的替代方案,可稱為再生能,綠不綠端看開發方式、環境衝擊、產能效率、經濟成果等因素而定。台灣四面八方都是水,但除了捕魚、賞鯨外,並沒往海洋找能源,歐洲沒強調,因為陸地多,美國並沒忽視這一潛能,只是沒放棄対石化能的依賴,台灣似乎仍局限於傳統的「替代」思維裡,可能自己的研發動力也不夠。海潮發電是大有潛力的,雖仍然挑戰多,但值得探索。此外,offshore風能更值得重視,目前英國與丹麥在此一能源開發上領先,同樣是島嶼,台灣應該可以開發,不一定非在有限地土上架大風車。
時和(leepe) 於 2013-06-16 09:23 回覆:

謝謝沙塵豹的分享!

能源的構想很多,能實現的卻是有限。

在理論上也許都可行,問題是成本效益。

比如說是太能能,能發電,但是因為並不是日日都有日頭,因此不穩定。

風電?台灣半年沒有風,只有冬天的東北季風穩定,因此風力發電無法當成台灣的基載電力。

潮汐發電?還在實驗室中?

一鳥在手勝過眾鳥在林!

最務實的講,台灣目前只有兩種選擇:對呼吸道危害有污染的火力發電、以及核電。

發展綠能是額外的投資,還沒成熟前,都不算數的。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合適的做法?
2013/04/28 18:05

您幾篇探討綠能, 都擊中要害 - 即是太陽能收光的電板, 效能極低, 危害環境甚巨 (電板覆蓋以下的廣大土地, 連草苔都無法生存)。

值得您注意的新科技: 以核融合來再生 「核分裂發電後的廢棄鈾棒」 來做二次發電, 比爾蓋玆公益基金會、對岸老共政府都鉅額投資, 巳累聚了超過十年的研究成果。 好處是消化日益龐巨的核廢料、減少開採鈾礦導致的污染、大幅降低核能發電的成本。

時和(leepe) 於 2013-05-01 12:54 回覆:

綠能發電是以大片的土地以換取電力,主要的原因就是以目前的科技基礎,綠能發電的效率還是太低。

綠能發電是一種選擇,該保留綠地讓人們使用?還是將這些綠地當作發電的場所?

時和 認為發展綠能不能急躁,寧可慢,寧可等成熟的技術再行動。

第一步要做的反而是規劃高壓電輸電網路、以及調查各地風場,再來是鼓勵社區合作、共同出資認股,以避免抗爭,而創造雙贏。


火星情報總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比利時太陽能高鐵
2013/04/24 08:56

好仔細的分析!

反核網友錯在單位換算~~其實ET Today的文章結論對,但過程也錯了。瓦(Watt,或W)是功率單位,沒有“一天發電量是xxx千瓦”的說法,如同不能說“今天開車的速度是每小時xxx公里”。可以說“今天開了xxx公里的車”,或“一天發電量是xxx瓦·時”(Wh,是能量單位)。

核四的發電功率是2700MW,如果全年不停機(正常),一年發電量是24000GWh(GWh=10^6瓦·時)。依據網路新聞和原建造商,比利時高鐵太陽能一年發電量是3.3GWh,的確差了7000多倍。

時和(leepe) 於 2013-04-24 17:06 回覆:

謝謝總長的分享,火星人果然頭腦縝密。

由於用電的 每度 = 千瓦小時 = 瓩小時

時和 也是認為以 千瓦 或是 千瓦小時 作單位,以連結 電力的單位〝度〞最清楚。

所以就依總長的指示 做更正。

謝謝 總長 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