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語、英文、及數學應該是國民小學的最核心課程
2006/11/15 13:19:04瀏覽5356|回應14|推薦46

期中考結束,成績單跟著發下來。

上小學的老三,班上有33位同學,老師將月考成績和作業成績平均後,列表公布全班成績。主要成績有五科:國語、數學、自然,社會、和英文。全班最後五名同學的每一科成績都相對落後很多。由於這份成績經過美化,已經看不到原始的考試分數,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功課好的前十名同學幾乎每一科成績都很好;功課差的全班最後五名同學則每一科成績都很差;而功課中等的同學則每一科成績也大都是中等。

上國中的老大也將全班原始考試的成績列表帶回家,並對照全校排名,要家長簽字;當然,這無非是提醒家長要注意小孩的學業成績。該國中二年級共有459人,分成16班,每班大約28或是29人。主要成績有六科:國文、英文、數學、理化、歷史、和地理。從成績列表單上可以看出:全二年級有百分之四十的同學六科平均成績不及格;全二年級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同學數學成績不及格。當然,在老大班上前十名同學的成績都說得過去。而且和小學相同的是,功課好的同學幾乎每一科成績都很好;功課差的同學則每一科成績都很差;功課中等的同學則每一科成績也大都是中等。尤有甚者,國文、英文、理化、歷史、和地理這五科成績的關連性很高;數學成績則是獨立的。

 時和想說的是,這百分之四十平均成績不及格的同學將來怎麼辦?這百分之六十數學成績不及格的同學將來上大學能否唸理工科?為什麼這些國中同學的成績在小學剛畢業沒多久、就這麼快被宣佈為病入膏肓?

時和猜想是小學出了問題。教改以來,教育部鼓吹八大領域面面俱到,每個學門都接觸到,但是每個學門都不知甚解。舉個例子,上六年級老二的國語課本(翰林版)第四課的題目是「奈米的世界」,因此他們的自然課就臨時抽出三節課來討論奈米,回家要上網查資料,還要交報告。時和只想說:小孩舞關刀,浪費時間;還未站穩馬步、還未學成九陽神功心法,如何領悟乾坤大挪移的招式。徒徒浪費了時間。

小學的核心課程應該是什麼?時和大膽的說:是語文及數學。語文是學習所有知識的基礎,數學是學習理工及財金的基礎。可惜教改以來,國語被惡意忽略,國語不好,其他科目連題目都看不懂,如何能好得起來。教改造成:

一、國語文上課堂數太少,作文表達能力退化;

二、國語及數學教材簡化,學生底子變差。

可憐那些無法參加課後輔導的小孩,一進入國中就被淘汰了。

 時和認為在小學一至六年級應該全力強調國語、數學、及英文。在小學一至六年級應該沒有其他學科的回家作業,只有國語、數學、及英文的作業。多留一些時間讓小孩想及寫數學題目,多留一些時間讓小孩玩玩具,讓小孩的思想能天馬行空的奔馳。千萬不要有上網查資料的作業,也用不著用電腦文書系統打自然或是社會的報告。

時和經常看到小孩為了用電腦打報告,忙得團團轉,內容也只有小學程度,錯別字倒是一大大的一大堆,看不出學到什麼?時間都被榨乾了,倒是眼睛近視了200度。時和就是不了解為何要小孩用電腦打報告?

時和認為教育部鼓吹的八大領域面面顧到完全是錯的,很多瑣碎的知識很容易在年齡稍大時更適合學。只有國語、數學、及英文永遠在學習的關鍵路徑 (Critical path) 上,非得先學好它們不可。學好國語、數學、及英文就相當是打通了任督二脈,所有的知識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學習。通常數學底子好的同學比較不怕接觸困難的知識,也敢去分析問題。

以下附上〝近半數大學生 「學非所願」〞的文章,這篇文章並沒有公佈是理工學生〝學非所願〞或是文法商學生〝學非所願〞,也沒有公佈為什麼不喜歡原來的科系?是英文不行?還是數學跟不上?

================================== 

近半數大學生 「學非所願」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國科會、青輔會及成大的研究調查都發現,國內有近半數大學生覺得選錯科系,學非所願、不符興趣,是大學生主要壓力來源;學者認為,大學不分系招生確有需要。 

大學多元入學已實施五年,學生選科系仍很徬徨。國科會「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研究計畫,共訪問五萬多名去年大一新生,發現近五成不確定是否選對科系,超過三分之一認為現在所讀科系並非當初想念的,約四分之一想轉系,連公立大學都超過百分之廿三想轉系。 

成大行為醫學所教授柯慧貞在九十三、九十四年,連續抽樣調查全國大學生的壓力來源,發現從大一到大四,有近半數大學生覺得所念科系不合興趣,成為主要壓力來源。教育部長杜正勝日前在一場座談會中引用這項調查,鼓吹高中延後分組、大學不分系招生,讓學生有充分時間探索性向。 

高教評鑑中心董事長劉維琪指出,青輔會調查今年三千名大專畢業生,也發現有四成後悔當初選的科系,「學非所願」是國內高教一大問題。 

剛卸任的大葉大學前校長洪敏雄,在任內推動該校管理、設計兩個學院停掉各系招生,明年全採不分系招生,他感嘆,國內考試引導教學,高中不重視探索性向,加上大學商管等很多科系,高中生沒學過,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興趣所在,往往只是看分數或根據世俗價值選系,就讀後才後悔想轉系,他覺得屬性較類似的學院不分系招生,對學生比較好。 

2006/11/12 聯合報】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542225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他曾極力主張大學入學考試只考國英數三科,這也是我極力贊同的
2006/11/22 13:16
國英數三科最重要的看法與時和的觀點不謀而合。時和認為國英數三科的基礎從小學就要打好。

但是大學不分科是笑話,唸理工的需要很好的數理基礎,唸文學的涉獵要廣。時和反而覺得學生應該愈早做決定愈好。每個人都要唸醫科、電機、電子、資訊、財金、等熱門科系。很多家長及大學生害怕的是畢業後找不到工作。

如果只是要一張文憑的話,可以考慮唸這個系:「文理法商工農醫管理決策學系」及其研究所:「文理法商工農醫管理決策研究所」。
=================================
沈君山︰早已是普教 至少大一不分系
2006/11/22
【聯合報/沈君山(清華大學教授.新竹市)】
聯合報民意論壇登有一篇李家同教授的文章,他認為大學不分系的學程可能導致學生十八般武藝樣樣通而無一精的困境,在社會上失去競爭力。對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一直認為至少大一應該不分系,時至今日,尤有此必要。而四年都不分系的學程也是一種可以考慮的選擇。第一個原因是大學教育已成為普遍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幾乎真到了人人可讀大學的地步。第二個原因是大部分工作(尤其理工方面)都高度分工,卻不是照著大學科系分,真正要培養進入職場後的專業競爭力,是大學多修一兩年的不分系的學程,致力於專業中的基礎知識和工具知識,這兩者通常是跨系的,畢業後至少再花一兩年時間進入研究所,修一個相當碩士的學位,那時再專注專業課程。

我其實很同意李教授文內的一些觀點:扎實的基礎訓練和語文實用訓練,這是終身受用的。家同兄和我是清華大學的老同事,他曾極力主張大學入學考試只考國英數三科,這也是我極力贊同的,這樣的觀點似乎應導至至少大一不分系的結論。為何適得其反?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學基礎差,國、高中、甚至是大學也可能跟不上
2006/11/21 22:36
天下雜誌︰8成師生家長嘆 大學生素質差
【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台灣的大學錄取率愈來愈高,但天下雜誌今天發表「大學教育大調查」指出,八成左右的大學生、家長和教授認為現今大學生素質有問題;六成七大學教授更認為,教育部推出「五年五百億卓越計畫」,不可能培養出世界一流的頂尖大學;而且每兩位教授就有一個願出走大陸。

天下雜誌上個月進行「大學教育大調查」,針對804位教授(施教)、大學生(受教)及家長(出資)三方進行電訪,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整體「學歷」雖提高,「學力」卻沒有相對提升。12年來,大學數量暴增至162所,但高達87%的大學生和80%的家長同意大學生「素質不好」。另有78%的大學教授認為,現在大學生的素質不如10年前。

無論是大學生、家長或教授,也憂心在全球化浪潮下,學生會喪失競爭力,且現行大學教育尚有不足,距離世界很遠。83%的大學生、52%的家長,擔心在台灣讀大學,將來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會缺乏競爭力。

誰該為不理想的大學教育負責?天下的調查發現,28%的教授認為教育部應負責,也有28%認為是「大學生自己」應該負責,大學生則有42%坦言「自己」應負責。

大學教師又怎麼看待自己?調查結果顯示,現在的教授自信在研究方面的表現,較10年前的教授好;但在教學熱情、給學生做典範兩個面向上沒有進步,對學生的正面影響力更是不及格,只有5.7分(滿分10分)。

調查也反應大學教授在教學與研究之間掙扎,對政府盲目開放大學新設導致的資源稀釋,充滿無力感。即使教育部去年端出五年五百億卓越研究計畫,但67%的教授認為不可能為台灣培養出世界一流的頂尖大學。

面對高等教育的國際競賽,尤其在大陸積極招手,台灣知名教授出走對岸大學任教之後,五成六的受訪教授表示,有意願去大陸教書,為的是拓展個人視野,以及大陸發展很快,應該要抓住這個機會。



安然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普便下降
2006/11/18 05:03

昨天和一位曾被聘為中研院院士的教授吃飯,他要我猜全台灣有幾所大學,我聽到答案時不敢置信,竟有約一百五十所。不只國中生,連大學生程度也普便下降,已經到令人震驚和憂心的地步了!


安然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改的白老鼠學生也終將要進入大學
2006/11/15 14:19

不分系…十八般武藝 無一精通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國際大學教授(投縣埔里)


昨天在報上看到一則新聞,明年有很多大學新生可以進入大一不分系的學程,也有人可以進入四年都不分系的學程。我不明瞭這是怎麼一回事,但是我要在此向莘莘學子提出一個嚴重的警告,小心你將來十八般武藝,每一樣都學了,可是無一精通,這是十分危險的事情。


一般說來,如果一個人過分地專業,當然不對,就以電機為例,如果你對電機線路十分精通,卻完全不懂如何寫程式,一定會吃大虧的,因為現在的電機系統裡不可能沒有軟體的。以中文系為例,如果一位中文系的畢業生,完全不會看英文書,當然也會吃虧,因為很多現代的文學理論論文是用英文寫的。


不僅如此,我們每一個人,總要有相當好的普通知識,我常常看到外文系的畢業生,無法從事英翻中的工作,因為他們的普通知識實在太差了,在翻譯時錯誤百出,美國有一家著名的公司,叫做 General Dynamics,有人將它翻成戴納米將軍。而這位譯者,卻對西洋文學有很好的造詣,因為他的普通知識不夠,畢業以後的競爭力極有問題。


可是,如果我們樣樣都懂,一定可能樣樣都不懂。我見過一位家長,他要他的孩子精通五國語言,等我見到了那位學生,才發現他的中文和英文都不行。我因此勸這個孩子不要想那麼多,應該全力將中文和英文唸好,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將英文唸好,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我們都聽過機電整合這個名詞,提倡機電整合是有原因的,如果同時精通電機和機械,多麼美好,但是很多人發現機電整合以後,那位學生的競爭力反而弱了下去,因為他不能和電機系的學生比,也不能和機械系的學生比,他變成了三不像。


我仔細地看了新聞報導,發現有些不分系的學程是為了應付現代科技的需要,現代科技千變萬化,已非一個系的專業訓練所能應付,因此用不分系的方法來使同學們有彈性地選課,畢業以後可以學以致用。這種想法,最為危險。如果我們為了某種行業的需要,而設計了某一學程,萬一這個行業沒落了,學生反而會很快地失去競爭力。


我們不能在教育上炒短線,而要有「永續競爭力」的觀念,學生如何能應付千變萬化的社會呢?唯一的辦法是在基礎學問上打好基礎。我在大學的時候,學了一套真空管的技術,真空管早已被淘汰,我卻仍未被淘汰,原因是當年台大電機系給我的教育相當紮實,使我能夠很容易地吸收新的知識。儘管現代科技變化得非常快,我還能跟得上時代,完全是因為我當年的基礎學問不太差的緣故。


昨天我也看到了一則紐約時報的新聞,有關美國小學生的數學教育,有好一陣子,美國的數學老師強調學生要有創意,要能發明厲害的演算法來解決數學題目,結果是一大堆學生對數學號稱知道得極多,但是真正的程度卻極差,紐約時報形容這批學生的知識是「廣而不深」。


我擔心我們的大學會產生很多「廣而不深」的同學,他們對一些新名詞可以朗朗上口,但是禁不起問,一問就會穿幫,這種什麼都好像懂,其實什麼都不懂的同學,是禁不起考驗的。


我承認我是個老頑固,我始終認為我們不必教會同學十八般武藝,但要打好他們的基礎,用武術的名詞來說,要將他們的馬步練好,如果他們只會幾招武藝,沒有關係的,如果有需要,基礎好的同學一定會在畢業以後學新招的。萬一學生畢業,發現十八般武藝都學會了,卻無一精通,怎麼辦呢?
2006/11/15 聯合報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