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教育的癥結
2008/12/06 01:25:12瀏覽4111|回應37|推薦76

引用 時季常教育博士文章:評論網友對台灣教育制度的批評 

引用蔡旺龍音樂工作室文章:失敗的教育制度! 

引用 最愛小提琴 文章:淺談美國高中教育---回答時和﹑雪人娘   如何申請進入美國名校﹖

難得 時和 首頁推薦連結中的〝思考者〞時季常教育博士與〝音樂工作者〞蔡旺龍音樂工作室同時對台灣的教育把脈, 時和 樂意野人獻曝、拋磚引玉,提供家長的看法,並預祝聯網城邦人士能整合出各方意見,轉化成適合台灣這塊土地的教育內涵。時和 將從大學談起、接著是高中、國中、及國小。

台灣大學生的英文基礎不好,無法完全吸收原文書的知識,造成無法與外國學生繼續競爭。台灣高中的課程太雜,即使是天才,也會被沒興趣的科目給折磨到喪失學習的熱忱。喜好物理和數學的愛因斯坦一定會被公民課程的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給打敗,因此建議自然組和社會組要及早分流。國中學生的性向及聰明才智已經很明顯了,應該要及早推廣技職教育,讓喜歡動手做的學子能繼續開發他們的興趣。小學的學業是未來學習的基礎,國文、英文、數學是學科的基礎;音樂、美勞、體育是術科的基礎。茲分述如下:

一、 台灣的大學生不善於創造思考?

音樂工作者在其文章「失敗的教育制度!」 開場就提到: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下,造就的是一個個很會唸書來應付考試的高手,而不是善於創造思考的人!

時和 認為這是因為台灣學生的英文不好,看不懂大學的原文教科書,無法吸收、無法消化、無法表達的結果。

在台灣,上大學以前的知識學生學得都很紮實,但是上大學以後受限於英文,讀原文書變成是障礙。當無法吸收新知時,當然無法判斷所找到的答案是否是最佳的。

對台灣的學生而言,要想找到最佳的答案,還是要多方的參考文獻及新知,英文的能力更顯得重要。台灣大學生的英文要是能再好一點,那他們將更有自信!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台灣的學生英文要能再好一點。請參考文章:

1. 既然英文好就代表研究能力好,為何不從小學開始加強英文 http://blog.udn.com/leepe/1200717

2. 孩子、該是加強英文的時候了 http://blog.udn.com/leepe/2041423

時和 認為台灣的教育必須更強調英文的重要性,原因就是要與世界接軌。 最愛小提琴 的文章:淺談美國高中教育 有介紹美國的高中是如何要求他們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 高中生應該及早分流,考大學的學測科目太多、時間也不對

教改要將高中生延後至高三才分組絕對是錯誤的,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不同,要逼不喜歡數學的學生去上較艱深的理組數學是不人道的。同樣的,對於以音樂、美術、體育、運動休閒、餐飲等為職志的學子而言,修太多與未來無關的課程也只會消磨去這些學子的熱情。無論如何,應該及早分流,讓同學及早學習相關的課程。

目前高中考大學分為在三年級上學期結束的寒假學測和在三年級下學期結束的暑假指考。不論是文組或是理組,三上寒假的學測考的範圍包括所有一、二年級所教的:國文、英文、數學、自然(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地球科學)、社會(包括歷史、地理、以及公民(包括在一年級時上的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不論是文組或是理組,這種考試的科目都是太多太多了,不靠補習班是不可能的。

學測舉行的時間也不對,只考一、二年級的範圍,高三上的課程必然被忽略、被犧牲,到高三下學期時,後續的進度可能無法銜接。同時部分的高中生已經申請到大學了,對高中的課業可能變得不專注。總而言之,高三這一年的學習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建議學測改到二年級下學期暑假八月底考,如此不會干擾到九月起升上三年級的課程。學測的成績供以音樂、戲劇、舞蹈、美術、織品設計、體育、運動休閒、餐飲等才藝的公立大學科系申請使用,以及所有私立大學科系申請使用。這目的當然在於鼓勵才藝的學習,畢竟才藝以術科考試為主,用申請的制度另外安排術科考試較為恰當。同時為了提升私立大學的辦學機會,讓台灣的私立大學也有機會變成像美國長春藤聯盟大學般的成功。

目前在台灣公立大學的學費、師資、及設備都比較合理及充足,基於公平的原則,其他公立大學的科系應該以聯考的模式,以使用暑假的指考成績為主來分發。而私立大學的科系也可以繼續參加暑假的指考分發。

對於參加國際性科展及奧林匹克學術競賽等獲獎的同學,則讓他們有更大的彈性選擇他們有興趣的任何公私立大學及科系,以鼓勵這些優異、並且為國爭光的學生。請參考文章:

3. 九八課綱應該徹底重訂 http://blog.udn.com/leepe/2289878

4. 台灣教改失敗在於不重視核心課程 http://blog.udn.com/leepe/2300724

時和 認為考得太雜太多了,沒有抓到真正的重點核心。

三、 十二年國教絕對是錯誤的方向,民眾要的是「低學費政策」

教改人士最大的錯誤恐怕是誤認為所有的人其聰明才智與興趣都是相同的?九年國教對學生沒有查核點,已經造成學生學習上出現嚴重的雙峰現象。時和 的三個小孩唸的都是台北市的公立國小、國中、及高中,時和 對小孩國中的班級以及全校同學做過課業分析 http://blog.udn.com/leepe/542225,在國中二年級時,主要學業成績有六科:國文、英文、數學、理化、歷史、和地理。從成績列表單上可以看出:全二年級有百分之四十的同學六科平均成績不及格;全二年級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同學數學成績不及格。

 李遠哲在今年9月23日說:上課聽不懂枯坐 是種暴力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50431;時和 認為學生的基礎沒打好,讀起書來是事倍功半。

台灣的家長迷信學歷,對小孩的期望也是全力栽培,然而卻經常忽略了小孩的性向,很多小孩喜歡動手做,卻不擅於讀書,即使勉強的到學校上課,卻由於學業的基礎太差而無法吸收知識。這些學生假如能夠走技職體系的教育肯定能獲得一技之長,並且能順利在社會上就業。但是由於九年或是將來的十二年國教沒有查核點,他們雖然順利的升上高中,卻完全沒有達到基本的學業能力。

在目前大學招生人數比報考人數還多時,零分就能上大學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他們真的能從普通高中或是一般大學中學到未來就業的基本能力嗎?還是只是懵懵懂懂的混過了青春,雖然拿到一張文憑,卻完全無法在社會上找到就業的機會?

 政府應該大聲的對人民說:「文憑不等於保證就業」,專門技術對就業更有保障。政府應當重視國中畢業就能報考的專門技術學校,政府應當鼓勵喜歡動手做的學子勇於往技職教育發展。請參考文章:

5. Dropout Nation:美國十二年國教卻造成有三分之一中輟生的報導 http://blog.udn.com/leepe/250349

6. 十二年國教無法培養出專業人才 http://blog.udn.com/leepe/980377

7. 技職教育的沒落居然影響到男性的就業 http://blog.udn.com/leepe/1113290 

8. 好的技職學校勝過多數的大學 http://blog.udn.com/leepe/308187 

9. 零分也能上大學,代表大學文憑不值錢了 http://blog.udn.com/leepe/2074966 

10. 有三個孩子的家庭所需要之教育政策 http://blog.udn.com/leepe/293197

台灣的家長都了解教育的重要,也了解教育費用的高昂與負擔不起,民間對十二年國教的憧憬,勿寧說是希望政府提供低學費的教育政策。十二年國教的普通高中教育將會讓學生單一化,未來反而不利於社會多元職業的需求。

社會上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工作由技職教育畢業生擔綱就足夠了,技職畢業生在就業後亦可選擇繼續在職進修,這也是正規教育之外的多元選擇。就業最重要,教育官員應該要了解:歲月不待人。

四、 國語、英文、及數學應該是國民小學的最核心課程

從大學的門檻回推到高中、國中、以及國小,可以發覺小學的基礎最重要。教改以來,民進黨政府刻意的實行去中國化,除了減少國語上課時間外,更在各年級增加了不急迫的課程,美其名是多元學習、八大領域面面顧到,實際上卻將課程切割得支離破碎,小孩儘學些膚淺的皮毛,對於未來求學的基本能力如國文、英文、和數學卻沒有重視。結果,閱讀的能力沒有培養好、語文的能力沒有培養好、數學分析的能力也沒有培養好,未來學子想要繼續就學深造時,自然是事倍功半了。

在小學時,學科核心課程是國文、英文、和數學;術科核心課程是音樂、美勞、和體育而已。如果有多餘的時間就可以加入額外的課程。由於到高三之前,都是經由國文以學習新知,因此小學的課程應該以國文為主,初期的識字應該完全著重在國文課,務必要加強閱讀的能力。因此,甚至是社會、公民與道德、或是自然課程的內容,也可以編入在國語課本內來教,以加強識字的能力。

電腦課程應該延後到小學五年級才開始教,以避免小孩太早沉迷於電腦而近視。台語課程應該改為課後社團活動,有需要的同學再參加。 國小、國中、及高中關於台灣史的部分重疊太多,國小五年級上下學期社會課程全部都在談台灣史、國中一年級上學期及半個下學期重複的談台灣史、高中一年級整個上學期的歷史課又再重複的談台灣史,刻意的排擠其他知識只會讓台灣的學子變成井底之蛙。

課程應該重新的安排,先將國文、英文、和數學學好,未來的課業學習才能事半功倍。同時要做好查核點,程度跟不上進度的同學應該強制參加由政府編列預算的課後輔導班,課後輔導班可以由學校教師擔綱、或是實習教師、或是流浪教師來擔綱。當然,假如學生還是不開竅,程度還是跟不上,應該輔導寒暑假重修或是留級一年。畢竟,人生並不差一年,假如重讀一年而能跟上進度,要比跟不上進度、聽不懂、枯坐在教室內浪費光陰,要強得太多了。請參考文章:

11. 台灣的教育小學就出了問題 http://blog.udn.com/leepe/203991

12. 國語、英文、及數學應該是國民小學的最核心課程 http://blog.udn.com/leepe/542225

13. 小學國文基礎差,作文差,到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就很可能永遠跟不上了 http://blog.udn.com/leepe/837285

14. 必須在小學舉行會考,必須要求小學生的素質 http://blog.udn.com/leepe/2208851

15. 很想說曾志朗是糊塗蛋,曾志朗應該先去當國中一年級的老師 http://blog.udn.com/leepe/1858198 

時和 認為基礎最重要,基礎差是事倍功半;基礎好卻是事半功倍。

五、 教改的神話

教改的想法太浪漫了,每人要學會一種樂器,課程要簡單,學習要快樂。結果教科書簡化了,學生程度落後了,由小學升上國中所需要基本程度的落差變大了。經濟環境好的人家小孩可以靠補習來趕上進度;但是經濟環境差的人家小孩因為沒有錢補習,而落入後段班,甚至永世不得翻身。讓經濟環境差的人家小孩沒有翻身的機會,應該不是教育的本意。

老爹老媽 的文章  http://blog.udn.com/Geniusway/2222587 中提及:「台灣有兩大斷層,所造成的全台傷害都是巨大的,
其一,車籠埔斷層,造成九二一大地震。
其二,就是我們的九年一貫教育中,小六升國一斷層」。這真是一針見血。

時和 認為國小與國中的落差在閱讀(語文)與數學;國中與高中的落差在英文與數學;高中與大學的落差在英文。雖然很多人為了避免數學而選擇社會人文組,但是英文的落差仍然巨大。追根究柢,這些落差的源頭顯而易見的是在小學的基礎沒有打好,一路上落後所造成的。

只有一種單一的課程是不可能滿足所有不同背景、不同目標的學子,IQ高的學子追求的是有挑戰的學術,以音樂為職志的學子就應該全心全力的專注在音樂的專業上,以體育為職志的學子就應該全心全力的專注在體育的專業上。

棒球〝全壘打王〞王貞治先生征服日本,他說,為了保護眼力不近視,他必須避免看書。圍棋國手林海峯征服日本的棋壇,他只有日本(華僑學校)國中的學歷,因為在圍棋界,人們看的是能不能贏棋,而不是學歷。

十歲旅日,目前為二十八歲的張栩已經獲得四次名人、以及兩次本因坊頭銜,是日本現今最夯的職業棋士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6%A0%A9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Focus/2007Cti-Focus-Content/0,4518,9712290141+97122911+0+091217+0,00.html,他也是只有日本(華僑學校)國中的學歷。

十二歲旅日,目前才十八歲的圍棋好手天才美少女謝依旻是日本最年輕的女本因坊及女名人,為了專心下棋,毅然決然的走出校園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C%9D%E4%BE%9D%E6%97%BB。每個人都有夢,魚與熊掌不得兼顧,家長、老師、和教育專家都應該認清:追求夢想也有黃金時間的重要性。

反觀台灣的紅面棋王周俊勳名人,為了高中之後的學歷耽誤了下棋的黃金時間。台灣棋壇學歷最高的當屬彭景華國家教練,擁有台大資訊系的金頭腦,可是也因為要顧及學業,在黃金時間的年華無法同時兼顧棋藝而錯過了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上市公司封測大廠矽品的老董,林文伯名人,是棋壇的另一株奇葩,在很年輕時就登上了名人寶座,卻也必須在事業與才藝間作出抉擇。

學音樂更是如此,台灣學子學音業的挑戰可能是全世界最嚴峻的,那就是得兼顧到普通課程的學業與專業的音樂。結果,就像是下圍棋,無法兩頭兼顧,必須有所取捨,全心投入,否則不容易在國際上出頭。請參考文章:

16. 台灣有沒有年輕的小提琴演奏家能獨奏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http://blog.udn.com/leepe/1081888

17. 專門技術必須及早培養 http://blog.udn.com/leepe/845348 

18. 芬蘭教育的作法能移植到台灣嗎? http://blog.udn.com/leepe/2259040

To be honest,台灣需要敢講真話的教育專家 http://blog.udn.com/leepe/2086669

六、 結論

台灣的教改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以為用一套簡單的教科書,就可以滿足所有學習才藝的學子,結果大家的程度都變得落後了。目前台灣學子的數學和英文程度差大陸學子大約一年的進度,大陸學子申請美國名校能拿到獎助學金,台灣學子只能留在國內唸研究所,幾年以後,台灣的學術界或是產業界要是沒有活水的加入,則競爭力備受挑戰。

教育官員應該要了解,才藝是才藝,學業是學業,要及早分流,才可能在國際上登峰造極、出類拔萃。要成立專業的才藝學校,例如,茱莉亞音樂學院式的教育系統,附設國小、國中、高中、或是先修班,讓立志要學音樂的學子能專心學習音樂。其他的才藝學校也是一樣。如此普通教育就能專心的在學業上衝刺。

時和 常在想,學生的時間原本是足夠的,但是課程被切割得支離破碎,被膚淺的學習及不必要的電腦查資料或是小組專題報告弄得團團轉,很忙,但是沒有學到重點。科目太多代表課本多、筆記本多,因此小孩的書包變重了;課程太雜容易導致吸收不良,代表小孩得上補習班了,於是睡眠可能不足了。目前台灣學子近視的惡化更勝於教改前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60001,時和 認為是科目太多、課程安排太雜造成的。

因此,誠摯的希望聯網城邦中有志之士能整合出最有利於台灣的教育政策,讓台灣的學子既能減輕不必要課業的負擔,又能充分的學習到必要的知識,事半功倍,從容的出人頭地。

延伸閱讀:吳清基局長分析一綱一本的質詢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2444974
 引用者清單(4)  
2009/02/24 01:15 【時和世泰年豐 花好月圓人壽】 從「學測英文作文抱蛋人數高達2萬2462人」談起
2009/01/03 09:07 【左撇子的部落格】 停止以不實美資批評台灣教育﹗
2009/01/02 03:54 【左撇子的部落格】 胡 評 亂 論, 談 甚 麼 教 育 ﹖
2008/12/09 05:11 【左撇子的部落格】 胡 評 亂 論, 談 甚 麼 教 育 ﹖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測與聯考
2008/12/11 10:11

學測與聯考應該是二件事。

學測是申請入學使用,一年大可考個五六次。

聯考是考試入學使用,應等畢業後才考。

時和(leepe) 於 2008-12-11 10:52 回覆:

台灣的學測很奇怪,按照 時和 上高一的小孩之說法,高三上學期結束的寒假所考之學測,僅考高一的範圍?因為目前高一不分組,高二要分文、理組。而學測是不分文、理組,考同一份試卷。或許類似美國的SAT?(時和 不懂美國的SAT)

上聯網這陣子,發覺很多的網友安於讓小孩就讀私立的大學,因此好像並不在乎非要考到前面的高分科系志願不可。

因此猜想學測或許可以滿足這一群人的目的,當然,才藝的科系也應該以術科為主,學測算是對於學科的參考。

申請學校是非常花時間及精神的,有錢人可以找代辦公司準備申請文件、科展資料、甚至是專題報告;沒錢人相對上是資料不足。

由於公立大學的學費較合理,師資、及設備都較充裕,為了對弱勢族群的公平起見,建議公立大學是以聯考的方式公平分發。

至於學測要考幾次?考學測的目的是為何?時和 認為確實應該先訂好實行的(遊戲)規則。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科書簡化不利於弱勢家庭
2008/12/11 09:28

教科書簡化不利於弱勢家庭

國小教科書簡化造成國小畢業生進入國中時,和所需要的基本程度間有相當大的落差。這是不利於弱勢家庭。

有錢人家小孩可以補習,但是,經濟弱勢的家庭無法提供小孩補習,這小孩假如無法克服程度上的落差,將永遠跟不上進度,這是雙峰現象的原因。可悲的是,弱勢家庭的小孩往往是在後段,無法改進。

教改讓課程程度的落差變大,有錢人家小孩可以補習,可憐的是弱勢的家庭。


時和(leepe) 於 2008-12-17 03:39 回覆:

老爹老媽 的文章 http://blog.udn.com/Geniusway/2222587

「台灣有兩大斷層,所造成的全台傷害都是巨大的,

其一,車籠埔斷層,造成九二一大地震。
其二,就是我們的九年一貫教育中,小六升國一斷層」。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笑俺俺首相 憂我學童識字力 (聯合報)
2008/12/11 08:06

笑俺俺首相 憂我學童識字力 (聯合報)
【聯合報╱許介鱗/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台北市)】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638891.shtml

近十餘年來,台灣推行教育改革,增加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的內容。本來要給台灣孩童一個「健全的」學習環境,反而給學童更大的學習壓力。課程增加,降低了基本「讀、寫、算」能力,更因炒作本土意識,本土教材的比重增加,國語文課程在其他課程的擠壓下,上課時數遽減,國中小學生的國語文能力普遍低落,寫作能力降低,錯別字增加,表達能力更是下滑。不趕快加強國中小學生國語文程度,不用多少時候,台灣街頭將到處都是「俺俺麻生」了。

----------------------------------------

時和 也是看到現在的國中、小學生「讀、寫、算」能力下降。也呼籲教育單位要重視學生「讀、寫、算」的基本能力。
 



happy flor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好意思
2008/12/09 21:37
不好意思野人獻曝
時和(leepe) 於 2008-12-09 22:52 回覆:

謝謝 happy flora 的分享。

事實上,真的有很多很優秀的學子,運動好、學業好、人品也是極佳,這些都是 時和 希望自己小孩能學習的對象。

聯網上大家交換心得,您的見證肯定對國內的學子都有助益。


happy flor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玩電腦並不必然是壞事
2008/12/08 19:48

吾兒三歲半開始玩電腦,然後沈迷電腦世界,至今25歲,依然每天離不開電腦.他從沒進過補習班,在學成績尚可,考上台大,目前在國外念研究所.

他至今沒有近視---如果他不是特例,可以說電腦並不一定有害視力.因我至今沒近視,不必戴眼鏡.他的哥哥也同樣沒近視. 小孩近視也許跟遺傳基因有關.

電腦裏的世界並不都是壞的,至少,吾兒從小用注音打字,速度飛快, 從小就會寫文章,作文對他從不是難事. 他因打電玩而想看書,閱讀速度飛快.至今看了很多很多書.(當然,也打很長時間電腦)

很多父母把孩子念不好書,變近視眼等等怪罪到電腦,或許不盡公平.

教育問題很複雜,而且因人而異,很難有一套適用全體的制度.但我想,自由快樂,不填鴨,沒高壓的學習環境,應該是根本要件.

以上淺見.

 

時和(leepe) 於 2008-12-09 08:09 回覆:

謝謝 happy flora 的分享,happy flora 育兒有方,應該是大家的標竿。也希望 happy flora有機會能分享經驗,如何讓小孩既沒有近視、又能上台大?

報載:學生近視率創新高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60001
假如 happy flora 的方法能推廣並能預防學生的近視,那將會是國內學子最大的福音!


亞魯司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08/12/08 11:03
微分?幾何? -22張量_4
改正了

不好意思
沒別的地方通知您
希望您見諒


時和(leepe) 於 2008-12-08 15:28 回覆:

謝謝亞魯司基,您的數學網誌準備得真用心。

經常在想,社會上之所以還有這麼大的動力、這麼大的希望,那是因為有一群默默推廣教育的人在努力。祝福您!


Toma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建立是必要的,應該有職業教育的機制!!
2008/12/06 12:11

人的素質提升就是教育----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義務教育是普遍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方法,現今全球的競爭,人的素質是競爭的基礎.

創意更是重要 ----- 創意必須跟植在多元思維的社會大環境中 ----- 過多考試,會被"標準答案"扼殺了多元的思維;由中學開始訓練學生進行專題的研究,結論的報告就比較不被"標準答案"綁死,因為專題的研究試尋求答案的方法訓練----結論的報告是附帶的且不會是相同的!     太多的升學考試,教育就難以推動尋求答案的方法訓練!!


Tomas
時和(leepe) 於 2008-12-06 15:28 回覆:
>> 由中學開始訓練學生進行專題的研究,

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不同,每個人的性向不同,比較希望這類的專題研究是採取選修,有能力、有興趣的同學再去選修。

原因很簡單,
為什麼要做這專題?
題目是誰決定的?
誰來指導?
誰來評鑑?

有沒有更重要的事要先做?英文單字背熟了嗎?數學習題都懂了嗎?音樂欣賞夠了嗎?到戶外去運動過了嗎?

高中生中至少有一半的同學必須補強其他的能力,時和 認為對於這一半的同學而言,做專題必須考慮到他們的時間。
---------------------------------

不過,上大學後 時和 認為做專題就很恰當,因為學生的方向已經確定了,題目也可能更成熟些。
時和(leepe) 於 2008-12-07 03:19 回覆:
這問題也和參加科展一樣,建議是自由參加。
時和(leepe) 於 2008-12-07 22:57 回覆:

>> 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建立是必要的

時和 相信民眾要的是「低學費政策」。

美國的 12 年國教成效並不好,台灣不應該學美國。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