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芬蘭教育的作法能移植到台灣嗎?
2008/09/30 03:46:43瀏覽3843|回應12|推薦71

引用文章必須在小學舉行會考,必須要求小學生的素質 

雪人娘老師今年參加的專書閱讀,選擇了「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http://blog.udn.com/chengshuing/2244596 以及「芬蘭第一」這兩本書當作研讀的範本,並思考他山之石能否移植到台灣本土,轉化成適合台灣這塊土地的教學內涵。

其中,〝芬蘭的作法〞與〝芬蘭第一〞兩篇初步的心聲已經寫在引用文章「必須在小學舉行會考,必須要求小學生的素質」的 回應中。

時和 樂於提供家長的看法,並預祝雪人娘的學術論文能脫穎而出,轉化成適合台灣這塊土地的教學內涵。

首先 時和 想問:為什麼是芬蘭?芬蘭哪裡和台灣是相同的?是地理位置?國家資源?還是文化傳統?芬蘭的負面新聞也不少,台灣的女留學生也不見得適應芬蘭?

濫射10死 芬蘭狂生自殺 http://udn.com/NEWS/WORLD/WOR3/4530570.shtml

芬蘭台灣婦疑殺死3親生小孩 高齡父母親大哭http://www.nownews.com/2007/08/12/331-2140059.htm 

芬蘭媳婦..台灣婦人殺害三名子女 http://www.eurotravel.idv.tw/forum/read.php?tid-14609.html

調查:芬蘭人最會搞一夜情 台灣人最保守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Rtn/2007Cti-Rtn-Content/0,4526,110101+112008113000451,00.html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66318

http://www.coolsolog.com/index.php/content/view/632/135/ 第 24 章: 幸福的芬蘭,其實也很憂鬱 ... 芬蘭生活滿意度高,但是壯年自殺率高達 30% 在歐洲人的心目中, 芬蘭人都是酒鬼 冬天早上十點出門, 下午兩點就天黑 真令人心情沮喪… 「我們沒有太陽,但是我們有極光和滿街醉漢。」

時和 想問:芬蘭的教育是不是造成他們的高自殺率?畢竟在鄰近同緯度的丹麥和瑞典都沒有這種現象?

其次 時和 必須先聲明,時和 的三個小孩都是就讀公立的國小、國中、及高中,時和 的認知是:唯有努力,才能出人頭地。相對的,雪人娘是明星私立中學的老師,雪人娘教到的是有錢人家的小孩,有錢人家的小孩是不必那麼拚命的,未來的前途家長都已經打點好了,學生時代只是要有人陪伴公子(公主)讀書就好了。

當然像 時和 這般當家長的是盡全力的栽培小孩,希望小孩未來能上明星大學,甚至是出國留學至史丹福、哈佛、MIT、或是柏克萊等名校。不如此拚命,大概是很難能出人頭地。因此,像 時和 這般當家長的是盡全力要求小孩要能在國小、國中、及高中時保持學業的水準。至於雪人娘是老師,面對全班三十位同學,大致應該是取平均數,只能要求全人化的教育,要求學生五育並重,無私的賞識學生各方面的才藝,達到 No Child Left Behind。

當然,時和 完全支持雪人娘全人化的教育、五育並重、以及 No Child Left Behind 的教學原則。以下僅就其他議題與雪人娘交換意見,當然 時和 只能算是 aggressive 家長的意見。

一、雪人娘曰:現在甚至連國文都加深加廣,有時我在辦公室聽到國文老師彼此研究題目,我不禁感慨,這樣吹毛求疵的的語文教學,到底是在教語文能力還是教語文知識? 語文能力是讓孩子願意去閱讀去寫作,教知識,則容易流向填鴨。

時和說:贊成雪人娘的意見,教學方法真的非常的重要。國文及英文都是學生必須加強的,英文是雪人娘的專長,時和 自然是不敢班門弄斧。國文是文化的傳承,上聯網的網友都能感受到好文章的魅力及影響力。大陸高中生能寫出「赤兔之死」的文章
http://ck101.com/forums/viewthread.php?tid=519479  http://blog.udn.com/rbttcw/1133679、北京清大 四書列必修課 http://blog.udn.com/holy35/2243243  http://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5+132008092200596,00.html這些訊息都讓 時和 感受到文化重鎮位移的壓力。

中文有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文化產業靠的是高素質的創意,那也是基於深厚的文學底子。在華人地區中文不好,多半是出糗,像是陳水扁說志工朋友是〝罄竹難書〞一樣
http://blog.nownews.com/ta926/textview.php?file=0000021030 http://blog.udn.com/half999/282221

二、雪人娘曰:台灣的代工業還存在,但是現在工廠外移,需要工業職技的少了,商業方面還在,所以我的學校保留眾多的商業科,我想,咱們的教育部要認真思考的是,台灣整體未來的走向,例如,台灣是否有可能恢復中小工業蓬勃的機制,或者將來要走生物科技,朝醫學發展,或者要發展觀光,咱們的教育,才能有靈活的應對。

時和說:教改最大的失敗是破壞了技職體系,李遠哲先生廢高職的言論讓技職教育汙名化。過去台灣靠的是中小企業打拚的精神,這些公司的老闆多是技職體系出身,它們擁有技術,敢於創業,也連帶帶動商科及貿易人才的需求。

現在技職體系被破壞,大老闆在台灣找不到熟手,只能外移。而年輕人不是技職體系出身,沒有技術,不敢動手做,也就沒有能力創業了。

假如像是台北工專等級的技職體系完備,學生畢業擁有技術,三五成群,勇敢的技術人員出來創業是很自然的事。

台灣想強調商業及金融業,倘若沒有製造業做後盾,是很難壯大的。這次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將對想從事金融行業的人員有無比〝很難找到工作〞的壓力。

三、雪人娘曰:如果說,國中要定義在通識教育的紮根,我就不建議現在學測模式,摸不著邊際的補充加深加廣,當然會犧牲了中後段的孩子。我個人希望,國中階段應該加強人格教育和藝術教育,最好人人會一樣精緻的樂器,加強體育技能,不必強求每個孩子都必須會跑會跳,會打籃球會打排球,實在很無意義,多聘體育舞蹈老師,讓孩子們有機會一年學習一種,例如網球桌球或羽球,有的人也可以專攻舞蹈,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到專長,何樂不為,也可以打破學科專長才是寶的舊科舉觀念。

時和說:感覺上雪人娘是陪有錢人家的公子(公主)讀書,有錢人家的小孩是不必那麼拚命的,未來的前途家長都已經打點好了,學生時代只是要有人陪伴就好了。

而 時和 的小孩得拚命一點。時和 是讀理工科的,讀理工科的人在大學時如果沒有悟道,是不容易追求更高的學位。讀文法商醫及社會科學的學子可能要越成熟越好,但是這不是讀理工科的門檻,讀理工科的門檻是越年輕越好。

建議及早分出自然組及社會組,自然組的數理化多一些,社會組的人文科學多一些,另外由國家出資播放通識教育的頻道,並製作成DVD或是VCD供學生借閱或是購買。

一人一樂器的重點是由政府出資發行好樂譜,從小學的高音直笛、國中的中音直笛,都應該各編出至少 200 首好樂譜。時和從小也是吹直笛,直到現在小孩也吹直笛都深為沒有好樂譜所苦。建議政府出資編好樂譜吧!學生吹出了興趣,自然會更進一步追求精緻的成長。

四、雪人娘曰:德國的作法,是工業時代的教育模式,雖然造就一群精準度非常高的工程人才,但是根據未來社會型態,這樣的教育方式,可能會遭受到嚴厲的考驗。

時和說: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有足夠的腹地支持基本的製造業,要滿足青壯族群的就業就必須兼顧到製造業。人的才智平庸及興趣都不同,社會上的百業也是以技職為基礎,至少佔了百分之五十的就業市場。

未來的高附加價值產業是什麼?是以個人為需求、量身訂做、創意設計的限量生產。因此精緻的技術將是企業決勝負的關鍵。

在德國教育體系中
http://nslt.yuntech.edu.tw/~gec/952comp-VTE/class/supplement15.pdf,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分流為(1)主幹學校,(2)實科學校,及(3)文法學校。其中主幹學校的學生超過總學生人數50%,將要走技職教育。社會上就業最重要,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適合的工作。

時和 贊同德國的學制,菁英教育與技職教育兼顧,畢竟任何行業支援的人員都很重要。敢動手做的人尤其重要。

網友紫三軒也有一篇關於德國教育的報導:對德國教育之粗淺分享
http://blog.udn.com/judy1129/2261026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2259040
 引用者清單(1)  
2008/10/14 06:27 【思考者的網誌】 學校教育目的和功能必須先決定:從芬蘭教育能否移植台灣說起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金紡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芬蘭與台灣
2008/10/01 20:47

國情似乎差距太遠。每次聽西貝流士的音樂時,我就不禁想像,

芬蘭是個怎樣寒冷,缺乏人情味的國家?

那種距離感一直在我心中,他們人民的水準是很高,但缺乏某種韌性,

這是台灣人的擅長。但他們的創新能力,確實勝過我們~

時和(leepe) 於 2008-10-02 08:33 回覆:

http://blog.udn.com/youlingren/1195862

提到西貝流士真是令人佩服,2007年全國音樂大賽台北市小提琴初賽:西貝流士 大獲全勝。

西貝流士 d minor Op. 47 http://blog.udn.com/youlingren/815120 獲得 4 組 第一,包括 2  組大學音樂班、 1  組高中音樂班、及 1 組高中非音樂班,另外還有 3  組第二。

帕格尼尼 拿到 2 組高中音樂班第一。
柴可夫斯基的 D Major 獲得 1 組大學音樂班第一 及 3  組高中音樂班第二。

-----------------

2008年三月全國音樂大賽小提琴決賽:西貝流士 依然大獲全勝。

冠亞季軍拉的曲子
三月二十日比賽結束,由冠亞季軍拉的曲子應該可以推出選手所需要的基本訓練。 


國小非音樂班 
第一名:Konzert Nr.1 D major Op.6 1st movement,Paganini 
第二名:Concerto No.1 op.6 1st mov.,Paganini 
第三名:孟德爾頌協奏曲第3樂章

國中非音樂班 
第一名: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Op.47 (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第二名:Zigeunerweisen (流浪者之歌),Sarasate 
第三名:Violin concerto No.1 Op.6 Mov.1,Paganini

高中職非音樂班 
第一名:SIBELIUS CONCERTO OP47 
第二名:Tchaikovsky concerto D major for violin and piano 第一樂章 
第三名:Wieniawski concerto No.2 op.22 mov. 1

大學非音樂系 
第一名:WIENIAWSKI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OP.15 
第二名:MENDELSSOHN CONCERTO FOR VIOLIN e小調 op.64 第一樂章 
第三名:Brahms Violin Concerto 1st Mov.

國小音樂班 
第一名: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35 : 3rd. Mov. 
第二名:Tzigane,Ravel 
第三名:CONCERTO No. 1 in D major,op19 mov. 1,PROKOFIEV

國中音樂班 
第一名:CARMEN FANTASIE,FRANZ WAXMAN (是否應該是 Sarasate?) 
第二名:TSCHAIKOWSKY Concerto in D Major op.35 
第三名:Tzigane,Ravel

高中職音樂班 
第一名:Paganini violin concerto No.2 op.7 mov.I 
第二名: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op.47 in d 1st mov. 
第三名: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47 mov.I

大學音樂系 
第一名:Shostakovich Violin Concerto.No.1 in a minor,Op.77,mov.II Scherzo 
第二名:TSCHAIKOW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op.35, mov 1 
第三名:Sonata for solo violin, Tempo di ciaccona,Bartok

Sibelius、老柴、Paganini、和 Sarasate 是頗受歡迎。 看起來,音樂人早就投芬蘭的西貝流士一票了。


Catlike Cathy(文字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孩子的父母~
2008/09/30 20:27

都值得一讀的文章!

在這樣艱苦的教育環境之下,

思考怎麼樣幫助我們的下一代,

走出一條活路.....




Sharing life,sharing smile!

Catlike Cathy(文字遇)
時和(leepe) 於 2008-10-01 15:31 回覆:

謝謝 Catlike Cathty 的鼓勵!

雪人娘是好老師,時和 和很多位教育前線的老師及校長們討論教育時,他們一致的支持全人教育、五育並重、以及 No Child Left Behind 的教學理念。

而 時和 看到的是社會就業的問題、文化產業和文化重鎮位移的前途。

教育是國家的未來,讓 the right persons do the right things at the right time。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