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需要講真話的教育專家
2008/07/28 16:38:40瀏覽2725|回應11|推薦105

引用文章:及早立志,力行不懈:台灣與美國教育分流作法,孰優孰劣?

引用文章:言不顧行,行不顧言:教育部有怪政策,家長有怪思想 http://blog.udn.com/ubhuang/2082204

引用文章:昏庸迂腐,五十年如一日(評教育部重申禁用參考書和測驗卷的規定) http://blog.udn.com/ubhuang/1986752 

時季常教育博士是 時和 在聯網城邦中最佩服的教育專家,時季常博士不媚俗,敢講真心話,對於有三個上國中、小學的家長(時和)來說,所提到的論點都是切中時弊:從強調增加小學的中文課程、為正體字(相對於簡體字)辯護、反對高學費政策、駁斥小班制、駁斥一綱多本、駁斥十年教改、駁斥免試升學、駁斥學區制的高中社區化等,今天又看見時季常博士對學生及早分流、課業上輔助使用參考書與測驗卷的呼籲,更加佩服時季常博士的真心話──敢說出教育界國王新衣的真相。

時季常教育博士關於教育方面的文章請參考:http://blog.udn.com/ubhuang/article?f_ORDER_BY=new&pno=0&f_ART_CATE=45284&f_IS_PUBLISH=Y

對於參考書和測驗卷的使用

時和 的小孩今年參加國中基測,今年若想要上第一志願北一女及建中,所有五科考卷總共不能錯超出〝三〞題;根本不可能不使用參考書和測驗卷來輔助練習。

時和 也認為政府應該要成立編審委員組織,編出國中小各年級至少應該會作的練習題補充教材(參考書)。目前一綱多本,各書商所編的課本很簡陋,完全得靠購買書商的參考書及測驗卷做補充教材,否則完全無法銜接進度。

及早立志,力行不懈

時和 上公立國中小孩的班上,有百分之四十的同學學業平均成績不及格,有百分之六十的同學數學成績不及格。很多學生能動手作,但是對讀書還不開竅。硬要勉強讓這些對讀書還不開竅的學生讀普通高中或是大學,很可能反而浪費了他們的青春,延遲了他們發現動手做的興趣及性向,更錯失了讓他們學一技之長進入社會服務人群的時機。

即使是對於確定要讀大學的學生也應該及早鼓勵他們確定讀書的方向。在學術界,數學能力強的高手很早就出頭了;理工科的底子也必須及早打好。最近高中的課程暫綱要加入大量的通識教育,但是通識教育為終身教育,應該由政府編列預算,由大眾傳播推廣,如Discovery 頻道或是國家地理雜誌頻道上播出,公民教育則是由政治人物以身作則的示範。

今年考大學出現即使考〝零〞分也能上大學的例子,說明勉強將讀書還不開竅的學生送入大學,將使台灣的大學淪落為野雞大學的學店。這些學生在大學中亟有可能不但沒有學到東西、還浪費了金錢和青春。

假如能將對讀書還不開竅的學生先導入技職體系的教育,先培養出興趣,再進而透過在職進修、或是知不足而進修,或許都比盲目先讀個大學而不知為何而學,來得有意義一些。

時季常教育博士是 時和 在聯網城邦中最佩服的教育專家,誠摯的希望時季常教育博士能有機會為台灣教育界服務。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2086669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別剝奪孩子的文化繼承權 (轉貼)
2008/09/26 14:38
回響:別剝奪孩子的文化繼承權
2008-09-26 中國時報 【段心儀】
 昨日拜讀貴版師大附中林老師關於九八課綱與語文教育的投書,對於文中所提出的觀點有幾點想法。

 一,呼籲教育當局停止九八課綱,不只是因為語文課程的問題。九八課綱在社會科與自然科的課程時數規畫與內容安排上也皆有矛盾與不合邏輯之處,倘若貿然實施,將致使高中教育效果失彰,影響人才培育,進而損害國家未來競爭力。

 二,台灣的「國文教學」不宜與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華語教學」相提並論。林老師投書提出以上地區的華語教學,據以批判台灣語文教學不夠世界化;殊不知中文在台灣是思考、表意的主要工具,也是我們的官方文字。然而,華語在過去的香港、現在的星、馬並不具有同等地位,它在這些地方既非官方語言,在教學資源與環境上又極為貧瘠,學生的中文程度自然難以提升,當然也難有文化涵養的深度。

 而中國因為使用簡體字,增加了學生解讀經典的難度,文革又重創了教育素質,近年來正極力回歸傳統,以彌補文革所造成的文化斷層。台灣人應該慶幸自己在全球中文熱的風潮中處於無可取代的優越位置,實不宜向下類比。

 三,增加白話文比例,不等於「大量閱讀」。我們認同閱讀教學乃當前語文教學的適切方向。然而,「大量閱讀」的成效應當來自教師在課堂上傳授有效的閱讀策略與課堂外持續推動閱讀活動,哪裡是靠課本增加幾篇白話文就夠了呢?日本、韓國在PIRLS(學童閱讀素養跨國研究)、PISA(學生基礎素養國際評量計畫)評比中表現優秀,其主要原因應是近年來在中小學推行晨間閱讀活動卓然有成所致。因此,長久而全面地推廣閱讀活動,才能真正提升閱讀能力。

 四,高中國文教育不只是語文教育。本國語文不僅是學習與生活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載體,背負著文化思想的傳承。古典文化與傳統文學,是穿越世代的共有智慧,也是橫跨國界的共享遺產;經過悠遠歲月的過濾與篩選的美麗篇章,不僅凝結成華人的共同記憶,更昇華為吾人生命的典範。因此,文言文不是「已僵死的古老辭彙」,而是數千年文化的智慧與精髓。高中教師若能透過有效的閱讀引導,跳脫瑣碎的字詞語彙的解釋,帶領學生領略文言篇章深邃廣奧的美感意境,便是給予學生一把鑰匙,使之得以開啟數千年文化底蘊之門。

 五,《論》、《孟》列入必修,乃基於國文教育所擔負的人格教養之責。崇尚品格是全球的趨勢,在當前世界潮流中,人文素養與品格操守代表的是人才的競爭力。我們認為《論語》、《孟子》揭示的道德思索與緊扣生命的哲理,是青少年階段最能切實領會的生活原則,正是耕耘品格教育的適切教材。因此,此二書有必要從諸子文化中提撥出來,置於必修教材之列。

 總之,教育應回歸本質,回應學生的切身需求,為他們奠定堅實的根基,以因應未來學習的需要。實不宜因為大人的主觀好惡,剝奪台灣學子對於豐沛文化的繼承權。 (作者為北市中山女高國文教師,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

李家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家要對每一個孩子都公平
2008/09/04 17:32

願台灣的國民義務教育做到公平.公義:

公平如大水滾滾,  公義如江水滔滔.


時和(leepe) 於 2008-09-05 08:22 回覆:

非常贊同李家若老師的意見。在教育上,有教無類與因才施教是兩大方向。

台灣國中小學的常態編班是出發點很公平的機會均等,但是學生的才智並不相同,因此政府應該要幫班後段的學生做額外的課後輔導,甚至配合重修或是留級的補救方法,否則班級的進度會被拖累。

因材施教是另外一個方向,假如學生對音樂、美術、體育、甚至是技職教育有興趣,也應該要及早分流。比如說,要走音樂演奏的學生,從小每天樂器練習要六小時以上,他們是不適合留在普通班之內的,這些要走專業技術的學生應該接受專門的訓練。

家長的觀念最重要,行行出狀元,要了解小孩的興趣及能力,適才適學適用。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改大家談》搶救高中 停止九八課綱 (轉貼)
2008/08/29 10:20
教改大家談》搶救高中 停止九八課綱

【聯合報╱吳武典 黃光國 謝大寧】 2008.08.29 02:43 am
吳武典/台灣師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教授(台北市)
謝大寧/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嘉縣民雄)

台灣過去十餘年教改亂象,並未因政黨輪替而有減緩的趨勢,那怕馬英九總統的競選白皮書中曾提到要設立「教育改革檢討委員會」,但從馬政府百日來的施政表現中,在教育上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氣象。

許多人可能不知今年出現七點六九分上大學的高三畢業生這一屆,剛好在國小時接受第一屆建構式數學的實施(民國八十六年),到了九十一年國一時又遇上九年一貫課程正式推動。當時還有高達卅二萬人,卻在升國一時,因為建構式數學與九年一貫課程的影響,被迫接受數學補救教學。到了高一時又因為新、舊國高中課程銜接的問題,必須再度進行補救教學。九月他們將進入各大專院校就讀,需不需要補救教學?只能靜觀其變!

教改這些年來,不論是小學的建構式數學,國中小的九年一貫課程,或是高中的九五暫綱、九八課綱等,都一再重複教改的盲點,如:倉促研擬、匆忙上路,零碎拼湊、政治妥協等問題。尤其這些課程的修訂過程中大多是以委員會臨時任務編組的方式,有權無責,缺乏統整。加上大多是由教育部確定政策、大學教授主持召集、中小學教師配合等方式進行,推行後更不見定期追蹤、評量與修正。

尤其高中的九八課綱更是由前教育部長選拔特定立場的委員,創下半年即修訂完成的超高效率紀錄,其間的草率與缺失備受質疑與批評!類似的教改問題並未因政黨輪替而有所改善,反而不斷在教育界重演,從國小延伸到高中階段,且未見任何虛心檢討與確實改善的跡象,倘若實施,後果難料。

總之,從高中九八課綱的草率訂定過程、以及饒富意識形態等內容來看,如果主管當局硬要推出,恐怕將是另一波教改亂象的開始。吾人衷心盼望馬政府能認真看待此事,及時採煞車,並建議「從長計議」,不止繼續沿用「九五暫綱」,並且一併檢討目前九年一貫課程,重新納入十二年國教政策範疇中。 【2008/08/29 聯合報】

小帥哥~女人可以這樣過日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育…
2008/08/23 20:45
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投資!也是立足之道!
當您面對陽光的時候,陰影自然就在您的身後了!
時和(leepe) 於 2008-08-24 16:18 回覆:

贊成小帥哥!透過教育,經濟各項建設才能持續,人民的生活品質才能向上提升。


Bloghos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一個遺憾
2008/08/09 16:02

其實考試變簡單, 讓上建中北一女成為好學生碰運氣的測驗, 接下來就是破除明星高中的好機會.

只是遺憾的是, 這樣的方向卻是在教改時的副產品, 從來不是主要的目標. 而且, 為了"不出錯", 反而讓更多的學生痛苦.

遺憾.................


不喜歡拘束, 喜歡自由自在
So I am Bloghost.

我是博格幽魂
時和(leepe) 於 2008-08-10 03:35 回覆:

贊成 Bloghost 所提及的:出題簡單的基測考試可以破除明星高中。

當然伴隨而來的問題是:學生學業的深度也許不足,國中和高中的程度落差很可能無法順利的銜接?


anybo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今天在聯合報讀到一篇好文章,轉來分享
2008/08/06 23:51

技職教育真的不容忽視

孩子教育》用行動證明 行行出狀元

過了暑假之後,小姪女就要南下高雄讀大學了。從小看著她長大的我,自然感到萬分不捨,不過看到求學之路不太順遂的她,終於找到自己的方向,也很替她高興。

小姪女從小就聰明伶俐,嘴巴又甜,可說是人見人愛。只是上學後,卻發現她讀書不是那麼靈光,在課業上的表現一直不太出色。

三年前,她為了拚國中基測,日夜苦讀,可能因為得失心太重,考試失常,以至於基測放榜後,只有私立高職可念。而她在班上的好友,不乏考上北一女、中山及建中等明星高中,這也讓她有很深的挫折感。

進入私立高職就讀的小姪女,選擇了餐飲科,我們鼓勵她好好的努力,將來習得一技之長,不見得非得擠一般大學窄門不可。

小姪女也很認命,努力在專業科目上學習,假日則在家裡勤練做菜,所以我們經常可以吃到她的創意料理。

她還經常代表班上參加校內外的烹飪比賽,因為她事前努力準備及練習,所以屢屢在比賽中得獎,去年參加全國性的中餐比賽,更獲得了第二名佳績。

同時她利用在學時間,報考中餐及烘焙的考試,目前已取得兩、三張證照。

由於小姪女過去三年在校的優異表現,所以畢業時獲得「市長獎」。之前她參加科大推甄的結果揭曉,五所學校錄取了四所,她選擇了高雄一所國立科技大學的觀光科系,因為她想在烹飪之外,學得另一個領域的知識。

至於這個暑假,她除了在五星級飯店打工外,還去補英文。我很高興她靠自己的實力,不用參加聯考就能進入大學,更用行動證明了「行行出狀元」的真理。

【2008/08/06 聯合報】


時和(leepe) 於 2008-08-07 15:19 回覆:

謝謝 Anybody 的分享,這一篇報導是技職教育成功的案例。

每一個人的頭上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能找到自己的專長及興趣,全力以赴,必然能走出自信的寬闊大道。

文中的女主角在烹飪、烘培、餐飲料理方面顯然展露出她的才華。

在台灣,如果能將餐飲的品質、品味、衛生環境、人文藝術、甚至是地方特色等能串連起來,將能提升台灣的生活品質以及人民的氣質。

每一個技職的學子都很重要,要能走出自己的自信心。做家長的觀念也很重要,行行出狀元,每一行都能出人頭地。


anybo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投你一票
2008/08/05 19:57

對於時先生在教育方面的看法

我也佩服


時和(leepe) 於 2008-08-05 21:14 回覆:
謝謝 Anybody 真情相挺,來聯網城邦發現大家都是為了國家人民好。從任何角度來看,時季常博士都是愛台灣的,這也是 時和 由衷佩服時季常博士的原因。

豁燃。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感觸
2008/08/04 04:35

我看到這篇深有感觸

時和先生 說的很對

舉個例子

我表弟17歲

讀建教合作學校

工作一個月薪水4萬3(電子類的吧)

大學畢業生平均一個月......

小弟知識不廣博

對這些現象也只有感嘆的份


時和(leepe) 於 2008-08-04 11:46 回覆:

謝謝豁然的分享!

技職體系的好處首先是學得一技之長,和就業接軌。

假如對讀書有更大的需求,可透過在職進修、或是終身教育,視自己的興趣,選擇更深入的課程去學習。

當然能就業,就有機會成家生子女,整個社會才能正常的發展。

終身學習是潮流,到底該先就業還是先唸書?中間的平衡點要看個人的家庭環境、讀書興趣、和動手實作的能力。技職教育看起來至少立於不敗之地。


沙塵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的教育
2008/08/02 05:49
是給孩子機會,助他們找到方向好上路。教師與家長的責任是引導他們、提供基本資料,使他們的「引擎」能發動。

我想教改的原意本是如此,只是缺少實踐的能力,所以弄得人們無所適從、疲於奔命。○分也能進大學,其實不必責怪學生及學校,美國一樣有學生程度或資質比不上他人,但也有泛泛學院給他們機會,建立起他們的工作能力。成績不好的學生與你我一樣都享有唸大學的權利。我工作中見過一些這樣的人,他們學歷有限,但有一定的能力,也敬業工作,有自信與自知,在有限範疇內,也有表現。其實我們每個人也多數是如此。

我也碰到好多臺海兩岸高材生,及美國本地的英才,他們有傲人的資質與學歷,但沒什麼做人的基本常識與智慧,只是常以高人一等之心待人處事,卻常常顯出愚昧無知。

過去我工作的單位有一扶助弱勢青年計畫,以他們的成績與家庭背景來看,將來他們入好大學或甚至是上一般大學的機會肯定是零,但是為了扶助弱勢家庭,美國聯邦政府與洲政府有機會給他們。一個暑期或是一個學期實習後,他們可憑此經歷與推薦函去申請學校,往往就能進了大學,也有進著名學府的,因此能有機會迎頭趕上。有好多這樣的學生是他們家族幾代以來第一個上大學的,這帶給全家無上的榮譽與信心。

教育是給孩子機會,而不是非進名校不可。
時和(leepe) 於 2008-08-02 15:16 回覆:

沙塵豹教授的理念是所有教育人的標竿,能唸書、有希望的學子一定要栽培。

然而唸大學是很昂貴的,要花費金錢及青春,大學畢業立刻面臨到要就業及將來的成家。因此對一般家庭,cost-effective 是很重要的。

在美國有三分之一的中輟生 http://blog.udn.com/leepe/250349,在台灣不知為何而唸書的學生也大有人在,即使勉強讓這些人繼續讀下去,成效不見得會好。

讓這批人先嘗試能動手做的技職教育,看能否找出他們真正的興趣。在社會上的就業工作多是憑真正的技術,走技職教育相對的可以和就業接軌。

如果對讀書真的開竅了,或是知所學不足再進入學校繼續學業,都比當時讀書還不開竅、不知為何而唸書而胡亂選填大學志願就讀,來得強多了。

當零分也能上大學,所代表的意義是:文憑沒有意義了,就業才是最重要。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敬佩
2008/07/28 22:37

時和和時季常大師都是很關心台灣教育/很有教育理念的人!令人敬佩!

我的兩個孩子也是教改下的「白老鼠」,好在我們自己能教孩子,孩子不上補習班,總算也「大學」畢業了。雖然沒念T大,但絕對不會像「貪腐」的總統一樣,也不會像醫生在搞「台開內線交易」。孩子平時注意運動及健康飲食,也不會上(吐)下(瀉)、胡說八道。

時和(leepe) 於 2008-07-28 23:52 回覆:

謝謝植物仁兄的鼓勵,植物仁兄也是心繫國家教育的大方向,植物仁兄關於教育方面的建言文章也是令人擊掌叫好。http://blog.udn.com/sunmoon1951/article?f_ART_CATE=199247

目前的教改課程安排的零零散散,最基礎的國文、數學、和英文授課時數不足,造成沒有補習的小孩無法銜接上進度,也就是將教育的成敗責任完全推回給家長。因此家庭環境不好的小孩變成教改的犧牲品,而家庭環境好的小孩也困在補習班中。

教育是國家的未來,中國大陸和印度已經開放,他們學生數理的基礎都很紮實,現在美國大學新聘的外籍教授多來自這兩個地區。台灣若要保持科技的前瞻,教育必須認真的紮根,不容許失敗所造成的浪費青春時間。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