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很想說曾志朗是糊塗蛋,曾志朗應該先去當國中一年級的老師
2008/05/11 17:11:13瀏覽1956|回應6|推薦54
最近在優秀教育城市 https://city.udn.com/51640/2855188?tpno=0&cate_no=0 有兩篇文章:
一、曾志朗:先提升高中品質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4334930.shtml
二、能力落差 愈拉愈大教改造成新階級 (文/李雪莉) https://city.udn.com/51640/2837555?tpno=2&cate_no=0
 
李雪莉的文章非常的貼切於現今的學生,她提及:
>>「我想是基礎沒打好,回頭來跟不上了,」坐在教室後排,聽不懂上什麼,小佩索性把頭靠在書桌上,思緒放空。 
>> 在教改聖經下,已經出現一群為數不少,被犧牲的一群學生。
 
而曾志朗的看法只能說他沒有小孩在台灣唸過書,他也沒當過國中一年級的老師。曾志朗認為:
 >> 我認識一些國立大學教授,退休後轉任私校,常抱怨學生素質差,高中沒教好。所以我認為,台灣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先提升高中品質,
>> 教改多年》12年國教非得做
>> 教改十幾年來,國小做得還不錯,國中卡在有升學壓力,影響教學正常化。

很想說曾志朗是糊塗蛋!他沒有看到現在國一學生有40%月考考試平均不及格;有 60% 的學生數學不及格。可以說針對學業上,在國一時已經陣亡了一半的學生?所以 時和 一直在強調:小學的基礎太重要了。

曾志朗是大學校長及教授,他只看得到學生素質差,是因為高中沒教好。時和 卻認為:曾志朗應該先去當國中一年級的老師。台灣的教育盲點不在高等教育,反而出在基礎的國民小學教育。小學的基礎沒打好,剛上國中學業就陣亡了一半,剩下的兔子陪烏龜唸書,可以預先想一下:非明星高中後段班學生學業的品質怎麼會好?

教改以來教材胡搞,學生程度普遍下降。國小畢業還要在暑假再上兩個禮拜的先修補救課程;國中畢業考上高中,也還要在暑假期間再上兩個禮拜的先修補救課程。

大學抱怨高中生的品質低落;高中抱怨國中生的品質低落;而國中也抱怨小學生的品質低落。那不就是教改的失敗嗎?從小學起就失敗了。曾志朗說: 教改十幾年來,國小做得還不錯。時和 很想認為曾志朗是糊塗了?http://blog.udn.com/leepe/1839271

假如不控管學生學業的品質,實施12年國教會讓台灣學子程度更加的向下沉淪。

相關閱讀:
十二年國教無法培養出專業人才
http://blog.udn.com/leepe/980377
Dropout Nation:美國十二年國教卻造成有三分之一中輟生的報導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leepe&f_ART_ID=250349
假如12年國教再加上常態分班,那真的會造成〝要兔子等烏龜〞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leepe&f_ART_ID=637991
與其推動十二年國教,不如加強技職教育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leepe&f_ART_ID=244514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1858198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李家同指出:教育要從基礎做起,小學生的程度不能太差
2008/08/15 17:48
劉揆:技職高教應整合
2008/08/15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 薛荷玉/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說,七分可以進大學的問題不在分數,而是教學品質管控。他指示教育部,應整合中教、技職及高教,一個月內提出提升教育品質對策。

劉兆玄強調,台灣過去的成就幾乎完全依靠優質人力,若人力素質與競爭力下降,將「動搖國本」。教育部則在昨天提出,將在一個月內擬定「提升高中以上學校學生素質措施」,要求高中成績太爛就要重讀。

但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質疑高中重讀能改變什麼?他表示,教育品質要從小把關,「如小學要學會加減乘除,國中要會二元一次方程式,否則從小一路放鬆,到高中才來重讀有何用?」

劉兆玄昨天在院會上表示,人力資源出現品管問題會損害國家競爭力,問題重點不是分數,而是為何高中畢業生會考出這樣的成績?此事凸顯高等、中等及技職教育,以及進入大學甚至畢業後的品管問題,學校教育應維持最起碼品管。

李家同則說,既然教育風暴已到了動搖國本的嚴重程度,政府到底提出了什麼辦法來固本呢?

李家同指出,教育要從基礎做起,小學生的程度不能太差,到了國中、高中才能談把關的問題。這種做法不切實際,他聽到教育部這種因應辦法也很難過。

李家同還批教育部要高中重讀是「鋸箭法」,免試、也代表零分就可升高中,卻期望在高中畢業時才來談把關,為時已晚。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附議 Anybody
2008/05/16 02:39
anybody~祝福所有母親!(coffeejelly) 於 2008/05/14 21:35 回覆: 刪除

我去看了

只能說感嘆

時和兄提出的問題說真的要談補救已經太遲

因為時光不會回頭而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令公子和我女兒都同屬這個時代的教育錯誤政策的受害者

只能徒呼負負

----------------------------------

謝謝 Anybody 的支持。教改這些年來對經濟弱勢的家庭極為不利,在M型後半段的學生應該是輕忽、沒有人提醒,造成上國中後程度跟不上而永遠落後跟不上。

紮根的工夫是很重要的。現在一上國中就有幾乎一半的公立國中學生跟不上進度,這些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上將是困難重重。上大學後的學業很可能也無法適應,畢業生的品質自然是大打折扣。

時和 對小孩的教育自然是嚴謹,時和 的小孩唸公立國中,看到的是 跟不上進度的學生放空自己,上課的行為完全脫節,全班都陷入亂哄哄的失序狀態中,於是大家的進度都被拖累。

雖然上好的私立國中是一個辦法,但是畢竟住家附近沒有私立國中,也捨不得放手讓小孩的成長太早單飛住校。

時和 擔心的是沒有品質控管的教育,未來國內的學子是否能和世界接軌或是與大陸及印度的學子競爭?時和 認為技職教育最重要,假如對讀書不開竅的學子能受到好的技職教育,未來也保證能在社會上立足找到工作,那擠大學的升學壓力自然就消失了。

可是教育官員還一直以為是大學聯考的瓶頸,看起來教育官員是被誤導,也不了解社會分工的重要。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二度回應
2008/05/12 22:52

其實我們的政府根本搞不清楚教改到底要改什麼!

而且有一些錯誤的觀念/空有口號/矛盾的作為。

例如認為一次定終身是錯的,所以廢了聯考,搞了「多元」入學,但公平性呢?

例如希望學生快樂學習,但又加了許多的亂七八糟的課程,例如花了太多的時間搞母語教學,真不知道對學生的未來有何幫助?

教改要改什麼?只有一個原則:打好學生的國語(文)、數學基礎,重視技職教育!

時和(leepe) 於 2008-05-13 15:52 回覆:

非常贊成 植物仁兄 的看法,每一項都是心中之慟,尤其是亂七八糟的課程。

從結果來看,學生得靠補習以增加自信心;而跟不上進度又沒有經濟能力參加補習的同學就落入M 型分佈的後段,永遠無法翻身。

在李遠哲提出廢高職的構想後,技職教育被污名化。教改破壞了技職體系更是不可原諒。技職教育的解體,讓不適合唸書的學子仍得繼續花錢及貸款唸大學;即使現在人人可以讀大學,沒有專業的訓練,卻造成現在一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對很多家庭而言,就業很重要。在職進修或是知不足而繼續深造的觀念要比現在教改的觀念實際多了。


anybo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曾志朗不是糊塗蛋,他是故意裝蒜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2008/05/12 22:51

教改十幾年

從小學的課程根本就設計錯誤

一剛多本更加深教學和學習上的缺失

有的學校每個學期換課本

課程銜接根本就出問題

本土語言課程是扁政府有計畫的去中國化政策

卻削弱學生的閱讀能力

這幾年的國中小生接受的這些教育缺失

說真的很難彌補過來


時和(leepe) 於 2008-05-13 15:34 回覆:

非常贊成 Anybody 的觀察:公立小學的課程根本就設計錯誤。

時和一直認為在小學中,國文、英文、和數學 是小學的學科核心課程,而美勞、音樂、和體育是小學的術科核心課程。網友 Aquila 曾經提供私立小學三年級的課程,包括美勞、音樂、和體育每週各上足 2 堂課;國語文 7 堂課;英文 4 堂課;數學 6 堂課;以及閱讀 1 堂課。其中私立小學三年級每週上課 5 X 7 = 35 天;而公立小學三年級每週只上課 29 堂課(包括國語文 5 堂課;英文 2 堂課;以及數學 4 堂課),可以明顯看出私立小學辦學要致勝的企圖心。

<>

Aquil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參考一下
回覆此篇 刪除 2006/02/21 10:41
 這是某私立小學三年級的課程分佈,不妨參考一下:

語文:7
數學:6
英文:4
社會:3
自然:3
美勞:2
音樂:2
體育:2
電腦:2
綜合:2
健康:1
閱讀:1
(一週五天,一天七堂課)

可以發現一些以前不存在的學科,如英文與電腦佔據了不少時間。

>> Anybody 提到:本土語言課程是扁政府有計畫的去中國化政策

時和小孩的學校還有一項德政,美其名為了求均衡發展,學業每科成績都達90分者才可以頒發〝成績優良〞的獎狀。但是因為鄉土語言不對嘴,總有一半同學其他所有成績都達標準者,卻無法被認定為〝成績優良〞,這些拿不到〝成績優良〞的同學,畢業大概也無法領到市長獎、議長獎、或是校長獎。。歷史將會記載:用(不是學生母語的)鄉土語言來判定是否是〝成績優良〞的愚民政策。

要搶救公立小學後段班同學最治本的方法是加強國語文的訓練,包括閱讀和寫作文。治標的方法是由政府編預算,強迫後段班同學參加學校的課後輔導班,詳細的要求落後的學生做完所有的作業。

時和(leepe) 於 2008-05-14 11:09 回覆:

Aquila 的回應出自 http://blog.udn.com/leepe/183418

時和 的第二個小孩今年剛上國一,他在民國92年三年級時、及民國93年四年級時,國語文每周只有四堂課。當時的課表如下:

三年級(民國92年9月至民國93年6月):
星期一:數學、音樂、數學、國語、英語、社會、國語
星期二:自然、自然、社會、社會、寫字、綜合、活動
星期三:國語、作文、電腦、數學
星期四:音樂、英語、健體、國語、鄉土、自然、說話
星期五:健體、數學、美勞、美勞

四年級(民國93年9月至民國94年6月):
星期一:國語、數學、音樂、自然、社會、社會、寫字
星期二:健體、數學、美勞、美勞、國語、音樂、說話
星期三:國語、社會、電腦、英語
星期四:數學、數學、英語、鄉土、作文、綜合、活動
星期五:健體、國語、自然、自然

當時國語每周只有四堂課,聽說在民國96年以後,因為學生程度確實是落後了,因此國語課增加一堂,從民國96年9月起,台北縣號稱每周有八堂國語課http://blog.udn.com/leepe/1181854

要搶救公立小學後段班同學最治本的方法是加強國語文的訓練,包括閱讀和寫作文,讓學生能有自修和自學的能力。治標的方法是由政府編預算,強迫後段班同學參加學校的課後輔導班,詳細的要求落後的學生做完所有的作業,至少讓他們跟得上學校的進度。


LJ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育是百年大計
2008/05/12 11:07
需要一個全盤計劃。
時和(leepe) 於 2008-05-12 21:54 回覆:

教改最大的錯誤是減少國語文授課的時間,也因此造成學生國語文的能力下降,甚至無法閱讀自修。在高三前的各科學習(包括數學、自然、社會等)都要靠國語文的理解能力,國語文能力不足就無法掌握知識的學習。

目前 時和 小孩唸的公立國中,國一學生有40%各科平均不及格、有60%數學不及格,幾乎有一半的學生基礎打得不好,這絕對是國語文能力不足造成各科成績均變差的元兇。事實上也不可能期望這些落後的學生能脫胎換骨跟上進度,大多數落後的學生選擇自我放空,成了學習上的邊緣人。

教改最可惡的是刻意的排斥國語文,造成學生沒有能力閱讀自修,因此讓弱勢家庭的學子因為沒有自學能力、又沒有經濟能力上補習班而落入M型分佈的後段,並且無法翻身。近年來的教改絕對是錯誤的,曾志朗看不見,難道其他政府官員和學界人士也看不見?真是令人難過。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只聽片面之言
2008/05/11 21:57

看樣子曾志朗只適合待在中研院-專撿現成的。

大師說得對:基礎教育最重要。

有時我在想:國小/中老師的薪水是不是應該最高,讓教師人才流向國小/中。

時和(leepe) 於 2008-05-12 00:54 回覆:

謝謝 植物仁兄 的寶貴意見,教改以來教材胡搞,學生程度普遍下降。國小畢業還要在暑假再上兩個禮拜的先修補救課程;國中畢業考上高中,也還要在暑假期間再上兩個禮拜的先修補救課程。

大學抱怨高中生的品質低落;高中抱怨國中生的品質低落;而國中也抱怨小學生的品質低落。那不就是教改的失敗嗎?從小學起就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