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技職教育的沒落居然影響到男性的就業
2007/07/25 02:00:09瀏覽3449|回應17|推薦87
男生沒有穩定的工作當然不敢結婚,女生因為男方沒有穩定的工作當然更不敢嫁,勉強結婚、離婚率高,婚姻幸福者也不敢生孩子,整個社會結構都改變了。 (Anybody)

Anybody 說:

插個話,技職教育體系的破壞是李遠哲主導下的教育政策,
他認為高職畢業的學生在就業市場該被淘汰,
他一廂情願的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愛唸書都可以上大學,
上了大學拿了學士學位還願意去從事車床或養豬清豬舍的工作。

所以你在這裡呼籲,
除非教育當局體認到人性不是如此理想,
迅速恢復技職教育,
男性的就業市場是無法恢復的。

我以前教書的學生,
高職畢業都很樂意從事基礎的畜牧業,
陪著母豬生產幫小豬剪牙,
在不愛唸書的情況下能有個發揮所長的機會。

若是喜歡唸書還可以進入二專或插大,
可惜這個管道幾乎毀了 。
------------------------------

Anybody 的論點太好了,技職教育的沒落居然影響到男性的就業。時和猜想,倘若不靠技術,在純粹是事務性的環境下,男性可能無法與學業成績又好又仔細的女性競爭。

Anybody 講到了重點,真的有很多的學子喜歡動手做。Anybody 所舉的例子,高職畢業都很樂意從事基礎的畜牧業,這在台灣未來產業的發展重心放在生技(生物科技)產業,可真是相輔相成。研究的人才固然重要,動手做實驗及生產的人才也很重要,整個產業環環相扣,缺一不成。

李遠哲的「廢高職」論點絕對是錯的。他不了解有人喜歡動手做勝於讀死書,他也不了解五專及高職等技職生一樣可以透過技職體系進入科技大學及其研究所。他好像更不了解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有些人必須先就業解決家庭民生經濟問題,透過在職訓練及在職進修,一樣有機會學到最關鍵的技術及學問。

過去技職畢業生透過工廠實習等,可以瞭解產業需求,及時加強專業能力,因此很容易進入業界就業。同時由於年輕,通常都願意從基本做起,產業界也有充裕的時間給與在職受訓及進修。

可悲的是自從李遠哲於2001年全國教改檢討會議中提出「廢高職」的意見後,技職體系遭到汙名化、技職教育沒落,讓原本不適合唸理論而喜歡動手做的學子通通擠向普通高中。結果產業界也找不著適合的員工,學子又大部分學非所用。不但浪費教育資源,也造就了失業率的升高。

但是李遠哲的影響力還是無與倫比的,他不出來說技職教育一樣重要,論誰也扳不動現在的民進黨教育部。只能說,李遠哲的學歷及成就太高了,高到看不見基礎技職教育的重要。
============================


後記: Anybody (2007/07/25 10:31) 的回應令時和佩服再三,Anybody 點出了本文題目的核心問題:為什麼在學校待了這麼久,畢業後卻找不到一個穩定的工作?因此特地將 Anybody 的回應納入本文中。對很多喜歡動手做的男生而言,上山下海我不怕、操作和修理機具我拿手、養殖畜牧我樣樣行,但是為什麼要逼我去讀死書?光陰浪費了,卻一事無成?

Anybody (2007/07/25 10:31) 的回應中說:

記得無名氏有本書:象牙塔裏的女人,
李遠哲先生老是讓我想起「象牙塔裏的男人」。

教育不是李先生的專長,社會結構的複雜性更非他的化學領域能規範。很可惜的,李先生沒有認清這一點,主政者又將這樣的人才擺錯位置,更糟糕的是李先生沒有自知之明。所以錯誤的教育改革的後遺症現在都一一顯現了。

以前的孩子,若真不喜歡唸書或是不適合唸書。父母養到十八歲前,可以選擇進入培養一技之長的技職體系,十八歲進入職場,年紀輕輕,大人看了可愛願意教,孩子可塑性高也願意學,磨練到二十歲心性都成熟,對工作也嫺熟。台灣很多產業的基石就是這批無可取代的孩子打下來的。

看看現在的孩子,勉強如李遠哲說的想的進入大學體系,狠狠玩四年,出來眼高手低,唸完大學不願進入職場再來個研究所,畢業後看不起這些基礎工作。所以,到二十六歲心性還像個孩子般沒有責任感。父母不得不養孩子養到起碼二十六歲。

十八歲到二十六歲,消耗多少社會成本,李博士計算得出來嗎?而這些產業因為找不到人不得不引進外勞,引發的職業排擠效應,李博士又計算得出來嗎?

所以,男生沒有穩定的工作當然不敢結婚,女生因為男方沒有穩定的工作當然更不敢嫁,勉強結婚、離婚率高,婚姻幸福者也不敢生孩子,整個社會結構都改變了。

社會畢竟不是可以放在試管進行化學試驗的。
李遠哲太天真了,
他真的是象牙塔裏的男人,
沒說他是井底之蛙已經很客氣了。
============================


後後記: Anybody (2007/07/25 18:00) 的回應中說明當技職體系有優秀的學子參與,產業更能蓬勃發展。Anybody 說的甚是,當年高中與五專分別招生,在台北,很多考上高中前三志願的學子選擇就讀台北工專、明志工專、台北商專、及台北護專等。當時的技職教育紮實,口碑好,一畢業肯定能找到工作,一樣能吸引優秀的學子就讀。同時在企業中有優秀的新血加入,就更有可能改進及創新。西歐諸國重視技職教育,她們的產品品質好,和她們擁有優秀的技職人員絕對是密不可分。再次將 Anybody 的回應文納入本文中。

Anybody (2007/07/25 18:00) 的回應中說:

以前的教育設計是基於一個理念: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學術研究!一個族群結構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能,有的適合靜心的工作,有的適合外向的發展。

一般而言,適合靜心工作的人約佔百分之三十,適合外向發展的人約佔百分之七十。基於讓每個人都能因應心性得到最適當的教育,當時國內普通高中和職校的比例是三比七,換句話說當時假設有百分之三十的孩子養到十八歲會進入大學,百分之七十的孩子則進入職場進行實際的工作訓練。

進入職場工作的孩子很多都在工作一陣子後自發的想唸書。這時候有更高的職業教育系統如專科學校或技術大學的存在。這些工專的學生還有科技大學的學生,在產業界多受人敬重,而每個產業裡這些高職畢業的學生兢兢業業的固守崗位也為台灣蓬勃的經濟打下很好的基礎。

回想一下,是不是以前的孩子二十幾歲都很穩重很有責任感了!三十歲成家立業理所當然。父母養育孩子都有回饋,社會穩定,不是嗎??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1113290
 引用者清單(1)  
2007/07/25 23:52 【✿傻茉莉.開後園✿】 象牙塔裡人的影響力和後座力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提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實話實說﹐鼻要打偶。
2007/07/27 02:08
事關千萬學子的吃飯問題﹐又被國家教育政策卡在那裡﹐小提琴無話可說。

但是就個人來看﹐因為我們家老爺是從事教育的﹐他的心得是﹕最好還是自己創業﹐不要只是想到大公司做事﹐一輩子作別人的奴僕﹐賣了命也是替老闆轉錢。

Dell computer 的創辦人﹐最開始只是個很會動腦筋的推銷員﹐(從高中推銷報紙起家)﹐比爾蓋茲也是靠賣了別人寫好的程式 DOS 才慢慢掘起的。小提琴不是說不要職技人才﹐但是﹐說來說去﹐到最後對個人最有利的﹐就是自己創業啦﹗不然的話﹐全成了資本主義下的藍領白領小螞蟻﹐為別人賣命﹐還讓一國最高領袖來用你納的稅替他兒子買高級跑車﹐人生苦短﹐這樣划得來嗎﹖

先獨善其身﹐再來兼善天下﹔即使進了大公司的人﹐也要在學會技術及貿易技巧之後﹐自己開公司﹐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眼光放遠一點﹐有錢之後﹐說話也有力了﹐要做什麼慈善事業也容易多了(如﹕ Gates Foundation致力於消滅全球的傳染病﹐及改進生化醫學)﹐所以才說先獨善其身﹐再來兼善天下。

實話實說﹐鼻要打偶。

註﹕此回應亦貼於狂龍處。
時和(leepe) 於 2007-07-27 02:55 回覆:

比爾蓋茲和 Dell computer 的創辦人都是拒絕讀完(withdraw from)大學的人,他們的生意頭腦好,剛好趕上了電腦這風潮。

過去台灣的經濟起飛是靠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的老闆通常都不是大學畢業,而是技職體系出身的。因為他們掌握技術、又敢創業。

假如沒有技術,要創業只能靠行銷,行銷通路確實是企業的命脈,成者為王、敗者倒閉。然而行銷的能力與個人的氣質有關,不能強求。

小提琴的論述似乎在強調要掌握到最關鍵的能力;在時和看來,最關鍵的能力除了行銷之外,就是技術了。


pippe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典型代表
2007/07/26 11:39

李先生是大頭症典型代表之一.

頭好像ㄝ不小.他應該會走鋼索.會吞火球.還會跳火圈.

有一天偶夢到他.用牙齒拉著好幾噸的車.


nothingels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只能說
2007/07/25 21:36

只能說李遠哲一直活在自己的理想社會

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而且他太相信學術這種東西了‧‧‧‧‧

也不斷推出他自認理想的教育政策

其實這將近八年來教育的紛亂

一半要歸功於太過理想的前任部長李遠哲

另一半給那個大白癡現任部長杜正盛!


時和(leepe) 於 2007-07-26 03:43 回覆:

贊成狂龍的看法。

每個人的資質個性不同,能因材施教是最上乘。

這七年來扁政府做得不好,李遠哲也被消耗掉了。

不知李遠哲在想什麼?


anybo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那就在多個回應好了
2007/07/25 18:00

以前的教育設計是基於一個理念: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學術研究!

一個族群結構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能,有的適合靜心的工作,有的適合外向的發展。

一般而言,適合靜心工作的人約佔百分之三十,適合外向發展的人約佔百分之七十。

基於讓每個人都能因應心性得到最適當的教育,當時國內普通高中和職校的比例是三比七,

換句話說當時假設有百分之三十的孩子養到十八歲會進入大學,百分之七十的孩子則進入職場進行實際的工作訓練。

進入職場工作的孩子很多都在工作一陣子後自發的想唸書。這時候有更高的職業教育系統如專科學校或技術大學的存在。

這些工專的學生還有科技大學的學生,在產業界多受人敬重,而每個產業裡這些高職畢業的學生兢兢業業的固守崗位也為台灣蓬勃的經濟打下很好的基礎

回想一下,是不是以前的孩子二十幾歲都很穩重很有責任感了!三十歲成家立業理所當然

父母養孩子都有回饋,社會穩定,不是嗎??


時和(leepe) 於 2007-07-26 04:10 回覆:

Anybody 說的甚是,當年高中與五專分別招生,在台北,很多考上高中前三志願的學子選擇就讀台北工專、台北商專、及台北護專等。當時的技職教育紮實,口碑好,一畢業肯定能找到工作,一樣吸引優秀的學子就讀。

在企業中有優秀的新血加入,就更有可能改進及創新。西歐諸國重視技職教育,她們的產品品質好,和她們擁有優秀的技職人員絕對密不可分。


crystals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技職教育很重要
2007/07/25 16:06
德國年輕人大約只有30%上大學,其中還包括中途輟學的。但是人家的技職教育作得非常好。

台灣很多發明家不都是高職學生嗎?
時和(leepe) 於 2007-07-25 17:07 回覆:
西歐的技職教育非常成熟,瑞士只有12所大學,荷蘭也只有18所大學,這些國家都重視技職教育,她們的國民所得也高。

牽手一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滿街是大學畢業生
2007/07/25 12:32
大學的文憑,能有何用處?
今年的大學考錄取率是97%,代表著什麼呢?

對不愛讀書的孩子而言,需要浪費四年的時間與金錢,在大學上嗎?
滿街是大學畢業生,沒有專才,眼高手低,真不知何以謀生。
時和(leepe) 於 2007-07-25 17:01 回覆:
對男生而言,能找到工作才是肯定自我的實現。時和小孩明年要考高中或高職,必須讓他先了解,未來就業最重要,即使是求學也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anybo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記得無名氏有本書:象牙塔裏的女人
2007/07/25 10:31

李遠哲先生老是讓我想起「象牙塔裏的男人」

教育不是李先生的專長,社會結構的複雜性更非他的化學領域能規範

很可惜的,李先生沒有認清這一點,主政者又將這樣的人才百錯位置,更糟糕的是李先生沒有自知之明。

所以錯誤的教育改革的後遺症現在都一一顯現了。

以前的孩子,若真不喜歡唸書或是不適合唸書。父母養到十八歲前,可以選擇進入培養一技之長的技職體系,十八歲進入職場,年紀輕輕,大人看了可愛願意教,孩子可塑性高也願意學,磨練到二十歲心性都成熟,對工作也嫌熟。台灣很多產業的基石就是這批無可取代的孩子打下來的

看看現在的孩子,勉強如理遠哲說得想的進入大學體系,很很完四年,出來眼高手低,唸完大學不願進入職場再來個研究所,畢業後看不起這些基礎工作。所以,到二十六歲心性還像個孩子班沒有責任感。父母不得不養孩子養到起碼二十六歲。

十八歲到二十六歲,消耗多少社會成本,李博士計算得出來嗎

而這些產業因為找不到人不得不引進外勞,引發的職業排擠效應,李博士又計算得出來嗎

所以,男生沒穩定的工作當然不敢結婚,女生因為男方沒有穩定工作當然更不敢嫁,勉強結婚離婚率高,婚姻幸福者也不敢生孩子,整個社會結構都改變了

社會畢竟不是可以放在試管進行化學試驗的

李遠哲太天真了

他真的是象牙塔裏的男人

沒說他是井底之蛙已經很客氣了


時和(leepe) 於 2007-07-25 16:48 回覆:
Anybody 點出了本文題目的核心問題:為什麼在學校待了這麼久,畢業後卻找不到一個穩定的工作?因此特地將 Anybody 的回應納入本文中。對很多喜歡動手做的男生而言,上山下海我不怕、操作和修理機具我拿手、養殖畜牧我樣樣行,但是為什麼要逼我去讀死書?光陰浪費了,卻一事無成?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