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技職教育的沒落居然影響到男性的就業
2007/07/25 02:00:09瀏覽3437|回應17|推薦87
男生沒有穩定的工作當然不敢結婚,女生因為男方沒有穩定的工作當然更不敢嫁,勉強結婚、離婚率高,婚姻幸福者也不敢生孩子,整個社會結構都改變了。 (Anybody)

Anybody 說:

插個話,技職教育體系的破壞是李遠哲主導下的教育政策,
他認為高職畢業的學生在就業市場該被淘汰,
他一廂情願的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愛唸書都可以上大學,
上了大學拿了學士學位還願意去從事車床或養豬清豬舍的工作。

所以你在這裡呼籲,
除非教育當局體認到人性不是如此理想,
迅速恢復技職教育,
男性的就業市場是無法恢復的。

我以前教書的學生,
高職畢業都很樂意從事基礎的畜牧業,
陪著母豬生產幫小豬剪牙,
在不愛唸書的情況下能有個發揮所長的機會。

若是喜歡唸書還可以進入二專或插大,
可惜這個管道幾乎毀了 。
------------------------------

Anybody 的論點太好了,技職教育的沒落居然影響到男性的就業。時和猜想,倘若不靠技術,在純粹是事務性的環境下,男性可能無法與學業成績又好又仔細的女性競爭。

Anybody 講到了重點,真的有很多的學子喜歡動手做。Anybody 所舉的例子,高職畢業都很樂意從事基礎的畜牧業,這在台灣未來產業的發展重心放在生技(生物科技)產業,可真是相輔相成。研究的人才固然重要,動手做實驗及生產的人才也很重要,整個產業環環相扣,缺一不成。

李遠哲的「廢高職」論點絕對是錯的。他不了解有人喜歡動手做勝於讀死書,他也不了解五專及高職等技職生一樣可以透過技職體系進入科技大學及其研究所。他好像更不了解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有些人必須先就業解決家庭民生經濟問題,透過在職訓練及在職進修,一樣有機會學到最關鍵的技術及學問。

過去技職畢業生透過工廠實習等,可以瞭解產業需求,及時加強專業能力,因此很容易進入業界就業。同時由於年輕,通常都願意從基本做起,產業界也有充裕的時間給與在職受訓及進修。

可悲的是自從李遠哲於2001年全國教改檢討會議中提出「廢高職」的意見後,技職體系遭到汙名化、技職教育沒落,讓原本不適合唸理論而喜歡動手做的學子通通擠向普通高中。結果產業界也找不著適合的員工,學子又大部分學非所用。不但浪費教育資源,也造就了失業率的升高。

但是李遠哲的影響力還是無與倫比的,他不出來說技職教育一樣重要,論誰也扳不動現在的民進黨教育部。只能說,李遠哲的學歷及成就太高了,高到看不見基礎技職教育的重要。
============================


後記: Anybody (2007/07/25 10:31) 的回應令時和佩服再三,Anybody 點出了本文題目的核心問題:為什麼在學校待了這麼久,畢業後卻找不到一個穩定的工作?因此特地將 Anybody 的回應納入本文中。對很多喜歡動手做的男生而言,上山下海我不怕、操作和修理機具我拿手、養殖畜牧我樣樣行,但是為什麼要逼我去讀死書?光陰浪費了,卻一事無成?

Anybody (2007/07/25 10:31) 的回應中說:

記得無名氏有本書:象牙塔裏的女人,
李遠哲先生老是讓我想起「象牙塔裏的男人」。

教育不是李先生的專長,社會結構的複雜性更非他的化學領域能規範。很可惜的,李先生沒有認清這一點,主政者又將這樣的人才擺錯位置,更糟糕的是李先生沒有自知之明。所以錯誤的教育改革的後遺症現在都一一顯現了。

以前的孩子,若真不喜歡唸書或是不適合唸書。父母養到十八歲前,可以選擇進入培養一技之長的技職體系,十八歲進入職場,年紀輕輕,大人看了可愛願意教,孩子可塑性高也願意學,磨練到二十歲心性都成熟,對工作也嫺熟。台灣很多產業的基石就是這批無可取代的孩子打下來的。

看看現在的孩子,勉強如李遠哲說的想的進入大學體系,狠狠玩四年,出來眼高手低,唸完大學不願進入職場再來個研究所,畢業後看不起這些基礎工作。所以,到二十六歲心性還像個孩子般沒有責任感。父母不得不養孩子養到起碼二十六歲。

十八歲到二十六歲,消耗多少社會成本,李博士計算得出來嗎?而這些產業因為找不到人不得不引進外勞,引發的職業排擠效應,李博士又計算得出來嗎?

所以,男生沒有穩定的工作當然不敢結婚,女生因為男方沒有穩定的工作當然更不敢嫁,勉強結婚、離婚率高,婚姻幸福者也不敢生孩子,整個社會結構都改變了。

社會畢竟不是可以放在試管進行化學試驗的。
李遠哲太天真了,
他真的是象牙塔裏的男人,
沒說他是井底之蛙已經很客氣了。
============================


後後記: Anybody (2007/07/25 18:00) 的回應中說明當技職體系有優秀的學子參與,產業更能蓬勃發展。Anybody 說的甚是,當年高中與五專分別招生,在台北,很多考上高中前三志願的學子選擇就讀台北工專、明志工專、台北商專、及台北護專等。當時的技職教育紮實,口碑好,一畢業肯定能找到工作,一樣能吸引優秀的學子就讀。同時在企業中有優秀的新血加入,就更有可能改進及創新。西歐諸國重視技職教育,她們的產品品質好,和她們擁有優秀的技職人員絕對是密不可分。再次將 Anybody 的回應文納入本文中。

Anybody (2007/07/25 18:00) 的回應中說:

以前的教育設計是基於一個理念: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學術研究!一個族群結構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能,有的適合靜心的工作,有的適合外向的發展。

一般而言,適合靜心工作的人約佔百分之三十,適合外向發展的人約佔百分之七十。基於讓每個人都能因應心性得到最適當的教育,當時國內普通高中和職校的比例是三比七,換句話說當時假設有百分之三十的孩子養到十八歲會進入大學,百分之七十的孩子則進入職場進行實際的工作訓練。

進入職場工作的孩子很多都在工作一陣子後自發的想唸書。這時候有更高的職業教育系統如專科學校或技術大學的存在。這些工專的學生還有科技大學的學生,在產業界多受人敬重,而每個產業裡這些高職畢業的學生兢兢業業的固守崗位也為台灣蓬勃的經濟打下很好的基礎。

回想一下,是不是以前的孩子二十幾歲都很穩重很有責任感了!三十歲成家立業理所當然。父母養育孩子都有回饋,社會穩定,不是嗎??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1113290
 引用者清單(1)  
2007/07/25 23:52 【✿傻茉莉.開後園✿】 象牙塔裡人的影響力和後座力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育部:民國100年起 4類高職生免學費 (中央社)
2008/11/23 02:50

教育部:民國100年起 4類高職生免學費


2008/11/19  【中央社╱台北19日電】
教育部長鄭瑞城今天說,實用技能學程、進修學校家戶年所得新台幣30萬元以下、產業特殊需求類科及建教合作教育班4類高職生,民國100年起學費全免,每年會有近17萬名學生受惠。

教育部主秘潘文忠表示,明年將首次補助建教合作教育班高職生,估計有1萬5800名學生免學費,到民國100年則有4萬7400名學生學費全免。

教育部表示,產業特殊需求類科包括:工業類為模具科、鑄造科、板金科、機械木模科、紡織科、染整科、配管科、家具木工科、機械科,以辦理建教合作為限;農業類包括農場經營科、野生動物保育科、畜產保健科、森林科;海事類為航海科及輪機科;水產類包括漁業科及養殖科。

另外,私立高中職加額補助措施方面,潘文忠指出,目前私立高職生家戶年所得30萬元以下,教育部每年補助學費3萬4千元;高職生家戶年所得30 萬元到60萬元者,每年補助學費2萬元,未來將逐年擴大私立高職弱勢學生補助人數,使最弱勢高職生學費與公立高職生相同,只需繳交1年約1萬元學費。

潘文忠表示,教育部上述兩套嘉惠方案,預估每年增加超過40億元預算;如果全部高職生免學費,則需要170億元,經費龐大,是否還要再擴大補助範圍,必須視政府財政狀況而定。


時和(leepe) 於 2009-05-11 14:23 回覆:

小檔案-德國水電工 收入地位不輸教授

台灣要改造技職教育,推動職業證照化,可參考德國經驗。德國是全世界推動職業證照制度最成功的國家,擁有技能證照的人,水電工、木匠的收入或社會地位並不輸給大學教授。如沒有證照,就只能打工過日子,沒有出頭機會。


Daju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技職體系
2008/01/21 13:53
台灣的技職教育有問題,進入技職很多科系還是注重在升學,
而三年的職校學的又不夠專精,我自己就是技職體系出來了,
現在繞了一大圈,又跑回來走原來走的,技職學校的心態要改
時和(leepe) 於 2008-01-22 01:53 回覆:

台彎需要的是實作的生命力,當年台北工專強調實作,造就許多敢拚、敢作、敢擔當的企業。台灣的技職教育要提升到台北工專的境界,以實作為基礎,才能激發年輕學子動手做的熱情,將來在職場上才不會眼高手低,畢竟這社會還是尊重真正的技術人才。


犀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就是技職體系
2007/09/07 14:40

我就是技職體系

我也不是平步青雲的就這樣順利的上了研究所

其實邊工作邊讀書  讓我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技職體系沒有什麼不好  反而路更寬廣了


時和(leepe) 於 2007-09-07 14:52 回覆:

謝謝犀利也推薦技職體系。

假如現在還有台北工專五專部,時和一定讓小孩去讀,動手做的經驗太重要了。

如何將目前的高工提升到台北工專五專部的水準,應該是技職體系教育單位最重要的目標。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現在是整個制度誤人子弟 (轉貼)
2007/08/23 10:43

18分上大學 前台大校長:假公平
2007/08/23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前台大校長陳維昭昨天指出,今年大考18分就可錄取,凸顯整個台灣社會體制,無形中強迫沒能力、不想念書的人進大學,這是「制度誤人子弟」的假公平,學生4年後仍要面對就業的挫折感。

陳維昭認為,台灣的社會價值觀應更多元,綜合性大學不需要那麼多,大家應重新肯定技職校院的價值,面臨招生危機的私校,應發展特色,或可強調就業技能,幫業界培養很好用的人才也很好,且不怕招不到學生。教育部不應放任私校倒閉或改為養老院,應鼓勵合併或轉型。

陳維昭在台大校長任內,兼大學招聯會主委,主導設計多元入學方案,堅持保留聯考形式的考試分發。他昨天接受本報訪問時強調,在無法完全確保甄選入學公平性之前,甄選名額不應超過5成,才能讓沒錢學才藝的弱勢、鄉下學生,也有機會透過公平考試翻身。

陳維昭說,他當招聯會主委時,曾有鄉民代表會決議陳情,要求不能廢聯考,可見台灣民眾還無法百分之百信任甄選入學的公平性,教育部一定要考慮清楚,不能開放完全用甄選入學招生。

陳維昭卸任台大校長前曾預言,台灣的大學若再無止盡地擴張下去,5年內就有大學倒閉,如今還不到5年,今年就出現大考18分錄取、大學缺額500多名的困境,他感觸良多。

留學日本的陳維昭指出,大學擴張太快,出生率又快速下降,導致大學招生危機,日本10年前就出現這個現象,可惜台灣的當政者沒看出問題,仍不斷讓私校擴增,如今私校已招不到學生,卻又要叫台大等頂尖大學增招,讓私校更雪上加霜。

他說,社會應提供平等的大學入學機會,但先決條件,是要讓想念書、有基礎能力的人來念,考18分的學生,或許不想讀大學,只是家長、學校都「機械性地強迫高中生讀大學」,這是種假公平,因為繳了高學費,4年後可能要面對失業的挫折。

「老師誤人子弟,最多只誤一個班,但現在是整個制度誤人子弟。」陳維昭指出,德國、荷蘭等歐陸國家,綜合型大學都只有10幾所,其他的都是技職型大學,不像台灣,連技職校院都想轉型為綜合大學。

他說,愈來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台灣社會慢慢肯定證照、就業能力的重要性,像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就辦得有聲有色,未來應有更多學校發展特色,不需每校都向台大看齊。 【2007/08/23 聯合報】



如瞬間即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育的事
2007/08/09 11:49
不是少數人說了算,
也不是會選舉的人和會考試的人,更不是會作研究的人
可以做決定的,
但台灣的教育就這麼被【改革】掉了,
看看今年指考的錄取率,
那是個笑話!
時和(leepe) 於 2007-08-10 00:48 回覆:
大學指考只考了18分,那位考生在高中讀得一定不紮實。
假如這位考生高中時直接就讀技職體系的學校,他應該能學到更多。

教育真的需要心中無私的人來掌舵。

燈火闌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的會害慘台灣
2007/08/05 13:27

技職教育被毀,大學錄取率95%,真的會害慘台灣。

時和(leepe) 於 2007-08-07 10:37 回覆:
燈火闌珊說的甚是。對男人而言,找一份工作負擔家計是能肯定自我的目標。讀大學假如無法保證就業,政府應該明白的告知學子,不能等到 25 或 26 歲時,學子還無法就業,徒徒浪費了學子的青春。

oO角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現今的...
2007/07/30 13:29

也許著重於延後分流...讓大家的視野更廣

只是實際狀況無法和所想的搭配,傳達訊息更是除了不想看的公文和惱人的研習之外都沒有...

結果就

時和(leepe) 於 2007-07-30 17:28 回覆:
歲月是不待人的!

在工作排程 (Job scheduling) 的領域中,最常用想要挑戰最佳化的方法是 Optimistically aggresive scheduling (樂觀型的排程)。永遠樂觀的先預測執行,碰到預測錯誤則退回原點重新執行正確的指令。

假如絕大部分的預測是正確的話,Optimistically aggresive scheduling (樂觀型的排程)可以得到接近最佳化 (Optimal) 的成果。

相反的「悲觀型的排程」要等到所有的資訊完備,才做下一個指令。「悲觀型的排程」是比較浪費且空耗時間的。延後分流就是屬於「悲觀型的排程」,一定坐失了先機。

對家長及學子而言,學子的未來家長通常都非常了解:
家長希望小孩能讀熱門科系,未來容易找到工作;或者家長希望小孩未來能繼承家業。

小孩子可能選錯系?這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學子因為考試不理想而無法選擇自己理想的熱門科系,有些人選校不選系等,這些情形和「延後分流」一點兒關係也沒有。

高一上通識課程,高二就分班是很理想的情形。對很多 對數學或是理化沒有興趣的學子,及早分流是解救了他們;對要攻讀理工的學子而言,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很多的新知等待要學習。

台灣的教改已經提議準備延後分流,這將導致台灣理工學子的程度落後大陸及印度更多。未來台灣學子的平均程度將無法與國際競爭。

事實上,通識教育是一輩子的事,台灣的公共電視可以持續的播放如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等的通識教育。很多通識教育也用不著排在大學前就教,通識教育也可以安排在社區大學,有興趣的人再去學就好了。

時間非常重要,就業也很重要,就業後的在職進修也要把握。

提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道歉一下
2007/07/27 09:07
道歉一下﹐我的中文軟體最近很怪﹐選的字會被自動換成別的字﹐斷句也有問題﹐請大家多包涵。

提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危機就是轉機
2007/07/27 09:00
唉﹐懶懶的小提琴﹐常被迫不得不多謝一些字﹐那篇是先看了狂龍的文章才回的﹐因
為他想學商﹐所以小提琴鼓勵他自己創業。

是的﹐商業有技術方面﹐也有只是行銷方面﹔我原來那篇﹐說的也是五年計劃﹐十年計劃﹐總之﹐要有野心一點。

老爺有個同事﹐因為沒拿到永久教職﹐只好自己創業﹐結果他的研究發明(電器的relay)﹐很受電力公司歡迎﹐現在已經是僱用三百人的工廠老闆﹔還有一位同事﹐也沒拿到永久教職﹐學以致用﹐自己出來開銀行﹐(因為她很會申請小額貸款)﹐自己不須多
少資本﹐現在她的銀行已有三家分行。

總之﹐進入社會頭十年可以是在別人公司賣命﹐但也要邊做邊學﹐到最後希望能夠自己獨當一面﹐才是理想狀況﹐不然一天到晚兢兢業業﹐就怕被老闆裁員﹐這不是人過的日子。當每個人都過得好的時候﹐這整個國家社會也就富足了。

不過﹐小提琴這文章的重點有點離題﹐沒有考慮到大多數職技人才的最基本的出路問題﹐但這本來就非我所長﹐只是借這個話題來鼓勵中上之資的人才﹐以後做事時﹐不要被豬頭老闆卡住﹐危機就是轉機。

竹科園裡很多創業者﹐都是老爺以前同學﹐離開美國科技大公司回臺創業﹐不但自己打開一片天空﹐也創造了台灣職科人才的就業機會。
*************
總之﹐全民教育這個大議題﹐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讓已經思考很久﹐已有解決腹案的人----就是時和先生啦﹐加上Anybody﹐出任教育部長﹐不就得了﹖ :)
時和(leepe) 於 2007-07-27 17:19 回覆:

小提琴說的非常有道理,永遠要學到最關鍵的技術,如此在碰到不可預測的變遷,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現在科技業也了解要用股票留住有價值的員工,讓員工與投資者雙贏。對剛入社會的畢業生而言,要努力學習以成為有價值的員工是企業成長的動力。


blue phoenix女兒回家時-祝母親節快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也不懂
2007/07/27 04:04

李遠哲的諾貝爾獎又不是教育  奇怪的是很多人相信他是萬能  事事都請教他

還有我家老爺自行創業

我寧願他沒有呢  累壞我這個老媽子

說實話創業有很多因素得考慮進去

不是只要懂行銷即可


blue phoenix

時和(leepe) 於 2007-07-27 04:18 回覆:

>> 還有我家老爺自行創業

有勇氣,人生不枉此行!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