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什麼是識~性相融合的楞伽經2
2018/03/13 13:57:08瀏覽1267|回應0|推薦6

 

 

參考   :  (限)一生追求甚麼? ~ 楞伽經的真理1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

佛告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

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及相生。

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

有二種滅。謂流注滅及相滅。

 

來源 : 楞伽大義今釋 南懷瑾 先生著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150337.pdf

麼是識

這時大慧大士再問佛說:

「所有的識有幾種『生』(生起)、『住』(存在)、

『滅』(消逝)的作用呢?」

佛況:「所有的識有兩種『生』、『住』、『滅』的作用,

都不是思量推測所能夠明瞭的。

什麼是所有識的兩種『生』呢?就是所謂流注生及相生。

如川流不息地生生不已,名為流注生。

因此而發生所有相續不斷現象,名為相生。

什麼是識的兩種『住』呢?就是所謂流注住及相住。

如瀑布流注般的宛然相續,才有一切現象界的存在。

什麼是識的兩種『滅』呢?就是所謂流注滅及相滅,

即是相續存在的力量同時不斷的消逝,和現象的消滅。」
 

 

大慧,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

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相。何等為三?

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

大慧,譬如明鏡,持諸色像。現識處現,亦復如是。

  

識的現象

佛又說:「一切識有三種現象。

一是轉相,乃是輾轉變化的現象,稱之謂轉識。

二是業相,乃是業力(注二十二)的現象,稱之謂業識。

三是真相,乃是聖智的現象,稱之謂正智,或名真相。」

又說:「如果廣泛的說有八個識。簡略來說,只有三種識:

一是真識。乃是真相之識,稱之謂真識(又名為如來藏識)。

二是現識。乃是對境所顯的現量識,稱之謂現識。

三是分別事識。乃是能分別一切事物的分別識,稱之為分別事識。

如何才能明瞭現識所顯示的現量境的作用呢?

舉譬喻來說:猶如明鏡照物,能夠攝取任何現象,

相來不拒,相去不留。現識的作用也同這個情形一樣。」

參考   :  (限)從"無分別心" 到"究竟涅槃"

 

(人們要瞭解唯識,首先就要認清什麼是識;

要想認清什麼是識,第一步就先要知道現量境中的現識。

所以佛先舉出現識,再用明鏡照物來做譬喻。

至於引用譬喻,本來是因明的一種方法,

但是因明和邏輯(Logic)的論理,它的法則有時也有所窮,

並不見得完全可以表達真義。

從古至今,人類的語言,並不足以完全表達心中的意思。

所以還需要動作和表情,以及符號和譬喻等等的幫助,

才能夠收到理解的效果。

但是這個方法也有偏差,就是容易使人把指月的指頭當作月亮來看。

所以先要注意譬喻這什事只是譬喻,它並不就是所喻的本身。

人們面對世間一切事物、最先的接觸——不是第一觀念——

還沒有意識分別的生起,這個時候,就是現識的現量境的作用。

不過現識和分別意識的交變過程,其間是不容毫髮的。

剎那之間,立刻就會生起意識分別的作用,所以不能把握現量境,

也就無法認清現識的面目。

 

果能認清了現識的作用,

就可體驗到所說的唯心唯識的究竟道理了。有人把直覺當作現識,

那是不對的。直覺只是意識的率爾而起的分別心,

並不是現識的現量境,因為有了直覺,便非現量境了。)
(注二十二)業力:善業有生樂果之力用,惡業有生苦果之力用。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現識與分別事識的互相因果關係

佛又說:「現識與分別事識,這兩種作用,會不會衝突呢?

從表面看來,好像這個現行識的現量境完了,才生起分別事識。

其實,它兩個是互相輾轉發生作用,互為因果的。

當接觸外界的現象時,

接受不可思議的熏染,和產生不可思議的變化,這就是現識的因。

吸收內外種種的六根六塵現象,和受無始以來習慣性的妄想熏染,

就形成分別事識的因。」

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

是名相滅。大慧,相續滅者。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滅。

所從滅,及所緣滅,則相續滅。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

依者謂無始妄想薰。緣者謂自心見等識境妄想。

大慧,譬如泥團微塵,非異非不異。金莊嚴具,亦復如是。

大慧,若泥團微塵異者,非彼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

若不異者,則泥團微塵,應無分別。

如是大慧,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

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而自真相實不滅。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但業相滅。

若自真相識滅者,藏識則滅。大慧,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議。

 

如何恢復真識

佛又說:「如果要恢復本來真識的自相(如來藏舊的真相)。

只要先消除能接受習氣熏染的虛妄分別事識的作用,

那一切身心的根識自然消除,這樣就是滅了識相。」

(故知要不著相,首先就須消滅分別事識的作用,也就是說:

首先須滅掉思惟分別的意識,

這正是其他經典所謂的「空此一念」的道理。

但勿誤解沒有了分別意識,就等於木石的無知,須知分別意識,

只是由真識轉相的第八阿賴耶識中間的一種作用。

分別意識滅了,才能見得到如來藏包含宇宙萬有之機的真面目。

下文就是佛對「識滅」作進一步的指示。)


佛又說:

「只要把生起相續作用的生因消滅了就可以啦。

因為把所以生起相續作用的『因』滅了,

自『因』相繼而生的『緣』也就自然消滅,

那麼,相續的作用也自然無法存在。

這裡所說的相續的因和緣又是什麼呢?

所謂『因』者,乃是基於現量而顯的現識轉相作用,

它依於無始以來的妄想熏染習氣而生。

所謂緣呢?就是依他而起,從心識中,引起見分分別的境界。

譬如泥團和微塵,泥團不一定就算是微塵,

微塵累積才構成了泥團。

如果說它是兩物,但泥團其實就是微塵累積而成。

如果說它是一物,但它們卻是兩個形體。

所以泥團與微塵本質上雖然相同,現象上卻有差別。

又譬如金了做成了任何器皿,器皿的作用性質不同,

而並不失去金子原來的性能。

 

由這個譬喻,你可以瞭解現識所起的現量境,

一轉而引起分別事識等的作用,

都是如來藏識(阿賴耶識)真相轉變的轉識所形成的。

如果如來藏識和轉識等的形成作用,根本是兩回事,

那麼,就不應該認為如來藏識就是轉識等的因子。

如果認為不是相異的,那麼轉識等所形成作用的現象滅了時,

如來藏識也就跟著滅了。事實上,轉識之間,有變化壞滅的跡象,

但如來藏識的自相,卻是不滅的。

要知道所謂諸識滅者,不是如來藏識的自相消滅了,

只是轉識業相的流注現象滅了。

如果如來藏識自相也會滅的話,那麼如來藏也便是有生滅的了。

果真是如此,那就等於外道們的斷見理論了。」

(上述佛所講的唯識法相的話,是說明凡夫眾生心識的現狀,

都是從如來藏識的業力流注為因。

由無始時來的我執和法塵的遍計所執,

和現行的業力互相輾轉熏習,生起人我的八種心認現象的作用,

所以名為八識。如果能夠滅掉一切諸識的妄緣熏習,

不起遍計所執和依他而起的作用,

就能頓斷業識妄想之流,轉識成智,得到真如性淨的如來境界。

但滅除業識之流,並非如世間的斷滅見解,滅了就是什麼都沒有了。

滅是滅了一切業識之流的流注相,轉了幻有妄想種子的熏習,

而圓成淨智的光明。所謂無生與不生也就是這個道理。

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時間所具的種性,和無邊虛空的種性,

都如換舊更新,由此轉了污染熏習的業力而成為淨智,

阿賴耶識轉為真如,乃是即此用,離此用。離此用,即此用。

但依體而立義,便說為畢竟空,因為真知自相,

的確已經空了一切業識流注之相。

唯依用而立義,便說為勝義有,因為真如的體相本身不生不滅,

常樂我淨的。奈何學者都由這個道理而興起理念上的爭端,

實在是沒有圓融貫通吾佛一大藏教全體的宗旨。

 

如果真能證到『善能分別一切法,於第一義而不動』境界,

自當釋疑息諍了。)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論。謂攝受境界滅,識流注亦滅。

若識流注滅者,無始流注應斷。

大慧,外道說流注生因,非眼識色明集會而生,更有異因。

大慧,彼因者,說言若勝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時,若微塵。

 

參考 : (難行道)學習根本智~果煜法師之六妙門

 

其他學派與理論的批判

佛說:「一般外道們的理論,認為只要遠離外境,

不去吸收外在的境界,那業識相續流注的力量就自消滅了。

如果說:業識相續流注真能消滅的話,

那無始以來的諸識種性也應當是斷滅的,

那就不能說如來藏的真識自相

卻能含藏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種子了。

 

他們說:識的相續流注業力,並非從因緣而生;

例如眼識也不是從色、相、空、明等等因緣會聚所生,

實在是另有一物主宰的。

或說是另有其他原因,如因神的主宰,或自在天主,或是宿命,

或是玄妙,乃至於說是時間或數理,以及說它是物質等的能力所生。」

參考  3D立體眼鏡 VS 佛教法身原理 ~ 楞嚴經



繼續閱讀 :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150337.pdf

 

參考 :   (進階)究竟了義的佛經~圓覺經3~三種修行


 

楞伽經 ~ 慧律法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_BrpXZBtI4&list=PLRklqGYqFmaLHvpodU-K8-_RmvIXh00Ze

 

 

《楞伽經》的介紹(黃柏霖警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7VBYZsBwg

 

 

楞伽經 ~ 常照法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WTWb4HN68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avefalse&aid=11104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