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難行道)學習根本智1~果煜法師之六妙門
2018/02/08 09:47:45瀏覽1380|回應0|推薦4

科學為什麼能日新月異地進步呢?因為它更重視實驗證明也。

佛法的證明,乃是要透過我們的身心,去修行後才能有體驗也。

故這體驗,反跟我們生命能連在一起,

學習根本智~果煜法師之六妙門

http://www.geo.twmail.org/6mm.htm

現在教授很多禪修方法,可是方法教多了,對很多人而言,

不見得更有效。為什麼呢?因為方法太多,反而不能專心去用!

記得早期於農禪寺的 禪堂中, 只教數息,於是就有人問:

「法師!法師!除了數息外,你們還教其他的方法嗎?」

 

當然我們還可以教其他的方法,但我卻回答說:

「如果你連數息的方法,都用不好;我再教你太多方法,

反而是害你的!」

然一般行者也不甘心就只一個方法用到底,

尤其在這個時代-南傳、北 傳、藏傳海會雲集時,

很多人都躍躍欲去嚐試不同的方法。可是方法學多了,

一方面不能專心,二方面在整個次第的銜接上,也會有問題。

所以很多人往往 是:這方法學一學,那方法試一試,

而無整體的架構與次第。

故在這「六妙門」的課程中,我希望除了介紹不同的方法外,

更能將不同 層次的方法銜接好。

譬如數息法要數到什麼層次,再改用隨息法。

而隨息法也 需用到什麼情況下,再改參禪或其它的方法。

所以重點倒不在介紹方法而已!

其次,我所介紹的方法,也限於我比較熟悉的,

尤其在修行上比較相應而受用者。至於對其它方法有興趣者,

便只能另 請高明了。

序 言 學佛的兩大要門:

解門:從聞思中,建立正知見;

行門:從修持中,契入印證。

我們都知道,學佛主要有兩大法門:一稱為解門,一稱為行門。

首先講到 解門,乃須從聞思中,建立正知見。

雖有很多人非常熱中、精進於修行法門, 不管是念佛,還是禪坐;

但念佛或禪坐,卻不是佛教最殊勝的法門。

因為這些行門,印度外道也一樣在用。

故佛教最殊勝者,乃是正知見。只有在正知見的基礎下去修行,

才是一位 正法的修行人。甚至只有在正知見的基礎下去受三皈依,

才是一位正信的佛教徒。

因為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不同處,

乃在世尊能從自心的「覺悟」中,而為眾生建立正知見也。

故從聞思中,以建立正知見;這是解門的要務。

然解門,在過去講課時已 講得很多了;

故除非是相關的心要,才會再簡單重述也。

行 門

就佛教而言,行門乃簡分為:禪.淨.律.密,

今天乃就禪法而言   其次是行門,佛法不只要瞭解;

更重要的,還要能體證也。我們都知道:

科學為什麼能日新月異地進步呢?因為它更重視實驗證明也。

光講一個道理, 講得天花亂墜,還不成定論,

除非能拿出實驗證明才行。 但科學的證明,是用儀器來證明的;

甚至是在非常特殊的環境裡,才能實 驗證明也。

而佛法的證明,乃是要透過我們的身心,去修行後才能有體驗也。

故這體驗,反跟我們生命能連在一起,

而在一切待人處世中,都用得上,

甚至 順境、逆境都依舊能刻骨銘心也。

在原始佛教時,修行主要就是為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後來的佛 教越來越宗教化後,就變成像很多宗教一樣,

乃偏重於信仰,而忽視於印證。

這其實已跟真正的佛法,有蠻大的距離了。

 

其次,就禪法而言,又分頓悟與漸修; 然而若無漸修的基礎,

又從何而有頓悟呢?

就「行門」而言,在佛教歷史上有所謂大乘八宗,

中三論、唯識乃 偏重理論的說明,

故行門乃指禪、淨、律、密。其他宗派的修法,不是這次的重點,

因這次主要是講禪法的修行也。

 

禪法又分頓悟跟漸修。很多人都說:

佛教的特色在禪法,而 禪法的特色在能頓悟也。

從歷史上來看,頓悟法門確實造就了很多高僧大德,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則頓悟法門其實害慘了更多的人。為什麼呢?

因為很多人 一講到頓悟,就不願意落入漸修中!

然若無漸修的基礎,這頓悟又從那來呢?

 

所以很多人學頓悟法門的人,不是頓悟了,而是走火入魔去也。

因為既不從漸修下手,只是守株待兔期待頓悟,

又對頓悟的定義含糊不解 ,故或喪心病狂,或被外力挾持,

而產生一些群魔亂舞的現象。像近代的印順

 
法師對禪法也很不以為然,因為若不從漸修去打基礎,

就根本不可能頓悟也。

再從世界性的佛教來看,雖北傳佛教乃以頓悟禪法為主,

而南傳佛教跟藏 傳佛教,大致上都比較偏向於次第禪觀。

因此放眼看目前的佛教,反而次第禪 觀較流行。

但如僅守於次第禪觀,卻沒有導向頓悟的可能性。

故六妙門的修行要義,乃是希望能從漸修的基礎中,

以培養頓悟 的可能性, 這跟天台的說法,略有不同

因此我覺得未來的佛教,會有一番的大整合;

而整合後的結果,會是什麼 呢?

乃得從漸修的基礎,去導向頓悟的可能也。

這問題其實我已在〈頓悟與漸 修〉

這篇文章中,已略講到;而這次乃會再更詳盡的發揮。

因此六妙門-數、 隨、止、觀、還、淨,

講到「還」門時,還會介紹禪宗所謂「參話頭」的 法門。

因此這講法,乃跟天台宗的傳統,有很多差異也。

因為天台宗智者大師所 講的六妙門,還是以漸修為主。

這一點事先跟大家說明一下,免得到時覺得太 唐突了。

我深信:將來的佛教一定會往這個方向去整合,

就是在漸修中,而導向頓 悟的可能性。

這樣就能把南傳、北傳、藏傳的優點結合起來,

而成為新時代的 佛法,新時代的行門也。

六門略說 前三門:數.隨.止,乃偏於修定;

後三門:觀.還.淨,則圓成於慧。

 繼續閱讀 : http://www.geo.twmail.org/6mm.htm

 

法師簡介

果煜法師, 俗名陳新科, 民國
四十三年生於潮「汐」停「止」之處。成
長環境雖素樸單純,深究宇宙真相之心卻
隨年歲日增而益加熱切,從傳統的「老莊
哲學」,到譯自西方的「新潮文庫」,都
在心中烙下印痕;大學時代,更循此加入
晨曦學社,開啟探討佛法的生命歷程。

http://ntusunrise.org/semicent/p101.pdf

 

 

書籍購買 : 六妙門:禪修入門與進階

作者:果煜法師

http://24h.pchome.com.tw/books/prod/DJBH00-A64009979

 

十住婆沙論云~龍樹菩薩

「於此世界修道有二種,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

難行者,在於五濁惡世,於無量佛時,求阿裨跋致甚難可得。

「此難無數塵沙說不可盡,略述三五。

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者無賴惡人,破他勝德。

三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四者聲聞自利,障於大慈。

五者唯有自力,無他力持。

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過數里,極大辛苦,謂自力也。

 

這一段說明在娑婆國土的自力的難行---

現在我們在這個世界 幫忙 弘揚佛法的人

每個人都有這種 心有戚戚焉!
就好像 跛腳的人 想要成就佛道 靠自己的力量去步行,

很辛苦的自己走,走一天 最多不過是只能走幾里路而已!

但是他力 就不同了,他力 就像下面講的 易行道:

 

「易行道者,謂信佛語,教念佛三昧,願生淨土。

乘彌陀佛願力攝持,決定往生不疑也。

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須臾即至千里,謂他力也。

 

 

 結緣書[好自端嚴.六妙門講記.修學聖道次第]玅境長老宣講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歡迎大眾請回研讀

Tel : 02-2395-1198  

email :webmaster@budaedu.intranet

 

天臺小止觀-淨蓮法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CCV4430G4

 


小止觀 -大航法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73sM1mMuw&list=PLFbnS8xKToYRrvCbED2KN1LN5iIAObT_B

 

 

參考   (限)同一佛性為何產生地水火風四大種?

 

 

 

參考  (限)恐懼,導致我常常從夢中驚醒~智海浪花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avefalse&aid=11017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