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許子東現代文學課》
2024/11/28 05:53:33瀏覽6|回應0|推薦0
Excerpt《許子東現代文學課》

書名:許子東現代文學課
作者:許子東
出版社:中華
出版日期:2018/12

內容簡介
許子東教授在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任教「中國現代文學」近二十年,課堂一直深受歡迎,並於二一六年獲邀在騰訊新聞網上平台作現場直播,觀看次數超過百萬。

本書為此經典課堂文字實錄,以雋言妙語描繪中國現代文學的精神面貌,內容包括五四的起源、各家流派的分野、新詩以至散文、戲劇、小說的發展,涉及魯迅、巴金、沈從文到張愛玲等多位名家。

Excerpt
〈現代詩歌四章〉

[
〈爐中煤》的崇高,〈雨巷〉的優美]
……未摘要,恕略)

[
〈死水〉的審醜,非常厲害的顛覆]
……未摘要,恕略)

[
意象的變化發展非常重要]

〈爐中煤〉、〈雨巷〉、〈死水〉,這幾首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首尾都是呼應的。首尾呼應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重複」,一種是「遞進」。
〈爐中煤〉的首尾只是「重複」,沒有意義上的區別。比較複雜的是〈雨巷〉。這首詩首尾最大的不同是,開始時詩人希望遇到一個女子,期待認識、戀愛、一起走上新生活。可人來了,走過了,根本沒有用,這只是他的夢。雖然只是他的夢,詩人最後還是希望有這麼一個女子,哪怕不會拖手、不會說話、只是經過的,詩人還是希望她飄過。開始希望天長地久,最後只要曾經擁有。這是「遞進」,詩的內容、主題發生了變化。
〈死水〉比較有意思,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的字句有很大不同。第一段説:「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最後一段是:「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這首詩的首尾結構表面上變化很大,其實是重複。只是前面是用形容,用具象,後面是用抽象,意思是同一個意思。「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就是「斷不是美的所在」,「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就是「讓給醜陋來開墾」。最後一段引發了一些對這首詩主題的不同理解:一種是朱自清的説法,惡貫滿盈的壞,就讓它壞到底,將來就會變好。第二種是臧克家的説法,他曾經是聞一多的學生,説死水是象徵革命,整首詩是鼓吹革命。如果象徵革命,翡翠、桃花、羅綺、蚊子全可以解釋成革命大軍或者遊擊隊了,其實是有點牽強附會。
我的解讀是,當時的聞一多是一個國家主義者,他不相信國民黨或別的黨,對當時的中國政治已經不抱希望了。在某種程度上,〈死水〉裏的醜惡有點像北伐前的各種政治力量。聞一多不相信這些政治力量,但看上去也挺熱鬧,又像蚊子,又像青蛙,你們折騰吧,看後來會怎麼樣。可能並不是歌頌革命,但是愛國的。
用首尾呼應的方法來講〈再別康橋〉是最精彩的。開始是「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最後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带走一片雲彩」。
注意,「輕輕的招手」是一個西式的動作,「揮一揮衣袖」是一個中式的動作。整首詩的意象,前半段是油畫,後半段是國畫。水草、柔波、軟泥,這都是畫油畫的顏料,彩虹似的夢、河畔的金柳、波光的艷影……都像是油畫一樣。從何時開始出現了中國意象呢?離別的笙簫、夏蟲、星輝、長篇、青草更青處……如果説前面是油畫,後面就轉為國畫了。整首詩開始是告別西方,到後來是回中國,所以「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意象的變化發展非常重要。那麼,這首詩是在哪裏寫的?在印度洋的輪船上寫的。

[
〈斷章〉有三種解讀]

接下來講卞之琳的〈斷章〉。簡單説,〈斷章〉有三種解讀。
第一種解讀是「情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你」所面向的方向,是很關鍵的。如果橋上的人看的是遠方,那就不是情詩;如果看的是樓上「看風景的人」,那就是情詩。「相看兩不厭」,互相忘我。傑森在橋上看蜜雪兒,蜜雪兒在樓上看傑森,這就是情詩了。但是,如果這首詩只是情詩的話,不會流傳這麼久。
第二種解讀是「裝飾」。裝飾是起修飾美化作用的物品,它不是主要的東西。比如橋是用來走路的,但把橋當作風景,就強調了現實世界的裝飾作用。簡單說,就是對世界持一個美學的一而不是實用的一看法。看風景的人覺得橋是一個風景,但是對於做生意的人,對於修橋的人,對於當地老百姓來説,橋主要是一個交通工具,不會整天把橋作為風景或者裝飾來看。「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用現實的科學角度來講,應該是「我在窗前可以看到月亮」。新批評理論有個説法,凡語言符合科學常理,就是日常實用的語言;如果語言不符合科學常理,卻還要說,就可能是詩的語言了。
「我在我的窗前可以看到月亮」,再藝術化一點,就是「月光照進了我的窗子」。但卞之琳説「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完全主次顛倒,因為月亮不是依地球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卻把它變成你的裝飾品。主客體的顛倒,這是一種藝術化的處理。
卞之琳自己不同意「裝飾説」,他說是「相對論」。中國有一句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你」站在橋上看風景,以為自己站得很高,旁觀者清,可以觀察世界,其實別人也把「你」當作風景。第二段也是一樣的意思,是倒退式的。你很浪漫,把月亮當作窗戶的裝飾,但別人也浪漫,把「你」當作他的夢中情人。
這個意象很重要,反省着一個人視野的局限。比如魯迅的「鐵屋」比喻。魯迅在鐵屋裏發聲吶喊,但別人也可能認為他也陷入了某種困境,或者像林毓生所説的那樣,以思想文化解決政治社會問題,看似反孔,其實正是延續儒家精神。魯迅的憂國憂民,在別人看來,也許是一道悲劇的風景。魯迅的方向是新文化的方向,但「魯迅風」還有多少後繼者?所以,從相對論角度看,這只是一個迴圈、一個過程。
拍電影時,鏡頭處理有兩個最基本的方法。比如電影開始時,先是一個大城市,然後是很多大樓、燈光和窗戶,然後鏡頭穿進其中一個窗戶,這裏發生一個故事。這是一種鏡頭的運行方法。接下來看第二種。這個故事進行了兩個小時,悲歡離合一大堆,最後兩個人在客廳裏和好了,這時,鏡頭退到窗戶外面,慢慢拉遠,看到很多窗戶、燈光和大樓,再看到一個大城市,芸芸眾生。原來這不只是一個人的故事,原來有那麼多的普遍意義。
〈斷章〉用的是第二種方法。看上去是風景,是樓,然後是月亮,是夢,一步一步往後退。往後退,就是從個別中看到一般;往前進,就是從一般中尋找個別。這是歌德的理論概念。藝術應該寫典型,還是寫個別,永遠是一個爭論。
〈斷章〉還使人聯想到顧城的〈遠和近〉:「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就這麼短的一首詩,還有很多重複的字,卻非常有味道。中文詩裏最短的一首是北島的〈生活〉,標題兩個字,內容只有一個字:網。

[
讀者自行補充]

〈死水〉/ 聞一多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賸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斷章〉/ 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138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