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牛津非常短講系列的《迷信》
2024/10/03 06:16:18瀏覽17|回應0|推薦2
Excerpt牛津非常短講系列的《迷信》

一隻悲傷來
兩隻喜悦在
三隻生女娃
四隻生男孩
五隻帶銀錢
六隻送金來
七隻保祕密
永遠不傳開
——
〈一隻喜鵲悲傷來〉

One for sorrow,
Two for joy,
Three for a girl,
Four for a boy,
Five for silver,
Six for gold,
Seven for a secret never to be told.

閱讀及分享牛津非常短講系列的《迷信》。

遇到喜鵲該怎麼辦?在本書中提到了以下的解方:

傳說只要問候喜鵲:「早安,喜鵲先生,尊夫人都好嗎?」就能有效擋下霉運,但也有人在胸前畫十字或使用別的儀式。

或許對很多人(包含我自己)來說,應該不至於有此困擾,因為我們跟喜鵲根本互不相識啊!

但「迷信」究竟是什麼?以下摘要分享。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1984
迷信:牛津非常短講010
Superstition: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作者:史都華.維斯
原文作者:Stuart Vyse
譯者:賴盈滿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4/02

內容簡介
21
世紀,我們似乎仍然「相信」些什麼?
你會避開13樓的飯店房間、擔心打破鏡子會招厄運、認為黑貓不祥?還是隨身攜帶幸運小物、或是在人生重要事件前會有個人專屬的好運儀式?儘管今日一切(似乎)皆以科學為依歸,迷信仍無所不在。
迷信的發展經歷許多轉折,但從文明之初延續至今,背後始終有個一致的脈絡。本書前半部主要介紹迷信的歷史,如同書中所呈現的,過去人之所以迷信的理由,大部分在今日依然可見。人類對迷信如此著迷,部分原因在於迷信難以理解,以及伴隨著迷信的矛盾。
本書後半部則進入現代社會,除了列舉一些最常見的迷信並簡述其由來,也將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探討:在這個科學成果無所不在的世界,為何仍然有人相信魔法的力量?最後一章是迷信的未來,以及迷信對我們的社會可能會有什麼影響。

Excerpt
〈迷信的由來〉

過度虔誠是迷信

……

英文「superstition」(迷信)這個字拐了許多彎才變成我們現在熟知的意思。它源自拉丁文的「superstitio」,由字根「stare」(站立)和「super」(之上)組成,意思爲「立於其上」,有時引申爲敬畏地立於某物之上,暗示某物被賦予過度、不應得的權力或敬畏。但這樣講又有點太快了。迷信的概念始於希臘文的「δεισιδαιμνoία」。這個字於西元前四世紀是褒詞,意思是「對宗教事務敬小愼微」,但一個世紀後開始出現負面意涵,愈來愈接近我們現代人對這個詞的理解。哲學家泰奥弗拉斯托斯(西元前三七一二八七)寫過一本書,書裡簡略描繪了三十種雅典街頭常見的人;有些描繪得很幽默,但全都很精準。其中第十六種人是「迷信者」,這種人「對神膽怯」。

迷信者會在三道泉水裡洗手,用神殿聖水池的水潑灑自己,將月桂枝放進口中,然後才會開始一天的生活。

問題不在迷信者的儀式與信仰有誤、不恰當或異類,而在他做過頭了,不知節制。此外,迷信者的儀式往往來自對神的錯誤恐懼。根據於希臘文「δεισιδαιμνοία」一詞的早期意義,我們不難看出這個詞譯成拉丁文會是「superstitio」,過度敬畏或恐懼神。三百年後,希臘傳記作家蒲魯塔克(約四六一二)寫了一篇隨筆〈論迷信〉,文中主張迷信比不信神更糟,因為「不信神的人認爲沒有神;迷信的人希望沒有神,卻不由自主相信有神;因爲他怕得不敢不信」。當時的人普遍認爲有神,而且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無所不在,但神基本上是仁善的,毋須畏懼。蒲魯塔克認爲,雖然不信神的人經常被控不虔誠,但迷信的人更有錯。
希臘古典時期(西元前四七九三二三)的醫學觀及社會結構觀,進一步鞏固了哪些崇拜和神祇觀念是正確、哪些是不正確的看法。希波克拉底就和當時許多相信生病是神的旨意的希臘人意見相左。在隨筆《論神聖疾病》中,希波克拉底批評「巫醫、靈療、郎中和江湖醫生」宣稱癲癇(即神聖疾病)是神祇對人的「神聖復仇」,要靠淨化儀式(例如用獸血沐浴)和其他咒語討神祇歡心,才能治好頑疾。希波克拉底認爲疾病背後有神祇作用,就像世間萬物都有神祇作用那樣,但神祇的影響比那些靈療師指稱的更隱微,也更良善。他反對神祇有讓人生病的性格,「我個人認為,人體不可能受神祇汙染,因為最汙穢之物不會被最純粹之物汙染。」
……

迷信在今日

我們一路循著迷信一詞的曲折演變,看著它指稱各種外邦宗教,以及不受權威認可的信仰。如今來到科學時代,我們也該給迷信下個新定義了。雖然俗話說,「預測很難,預測未來更難」,但放眼將來,解讀自然現象可能還是會以科學爲依歸。因此,即使永遠有人——例如創造論者——按宗教典籍(而非科學)來理解自然世界,但證據顯示,科學(而非宗教)才能讓我們對宇宙有最清楚的理解。因此,迷信一詞在今日意味著「壞科學」,而非「壞宗教」。

迷信「不是」什麼

雖然判斷迷信的標準變了,但如果能從過去的用法衍生出我們現代對迷信的定義,還是比較好的。就這點來說,指出迷信不是什麼,或許是個不錯的起點。

迷信不是武器

一九九四年,葛羅斯和李維出版了《高級迷信》一書。儘管書中批評自由派學者反對科學與啟蒙思想是危險之舉,然而兩位作者使用迷信一詞的方式卻對我們幫助不大。在政治對話和媒體評論裡,拿迷信兩個字互砸是日常,你不支持哪個主張就說它是迷信。在這些情況下,這兩個字只是無知、過時、天眞或其他貶義詞的代稱而已。也許還是會有不少人繼續這樣用,但如果我們想讓對迷信的定義是有意義的,就必須大幅縮小這個詞的適用範圍。

迷信不是宗教

前面提過,綜觀迷信一詞的意義演變,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指敵對的宗教儀式,因此現代對迷信的定義如果將所有宗教儀式包括進來,似乎並無不妥。事實上,啟蒙思想就想走這個方向。例如,蘇格蘭哲學家休謨(一七一一一七七六)在〈論迷信與狂熱〉這篇隨筆中,就用迷信與狂熱來代表「兩種錯誤的宗教」。在他筆下,迷信是出於恐懼的行為,目的在安撫可怕的未知代理人,因為世界就是被它們所控制的。
……

迷信不是精神疾病

有些精神疾病會引發不理性念頭,但症狀最接近迷信的要算強迫症(OCD)。強迫症是一種焦慮症,症狀包括強迫意念和強迫行爲。有些患者執著於病菌,會不停洗手;有些患者執著於檢查,會不停去檢查爐子,確定烤箱或瓦斯關掉沒有。這些行爲跟古代哲學家泰奧弗拉斯托斯筆下每天用泉水淨身三次才開始一天活動的「迷信者」很像,因此主張兩者有關其實不無道理。或許迷信和強迫症只是程度有別,過度迷信會變成精神疾病。
……

迷信「是」什麼

迷信的定義不少,但以下這個定義特別簡明扼要。

和科學的衝突

迷信通常缺乏證據支持其功效,其假定的運作原理也和目前我們對物理世界的理解不一致。沒有證據顯示亡者的魂體生活在另一個世界,還可以交談。同樣地,將運氣視爲可以呼來喚去的力量,或只有某些人才有的特殊能力,也不符合我們對物理學和人類行爲的認識。
工具或實用取向有些信念無關科學,但對我們沒有實際用處。不少人相信鬼魂或超感官知覺(ESP),但除非你想用超感官知覺炒股票或賭馬,否則你只是相信超自然現象,而非迷信。迷信是超自然信仰底下的一個類別,是宣稱具有實際功效的超自然信仰。
這個區別有時很重要。比方說,十九至二十世紀初盛行的降靈會通常是晚間的餘興節目,但也有許多人支付可觀的費用,只求聯繫逝去的親友。爲了好玩而參加降靈會或找靈媒,其實就像去看魔術表演,並不符合我們對迷信的定義。爲了預知未來或與亡者交流而參加降靈會或找靈媒,這才叫迷信。

沒有文化之分

迷信有時會作爲形容詞,因此最好爲其定下適用範圍。假設某個文化尙未採納科學爲評判標準,那麼我們視爲魔法或迷信的想法與行為,其實要算地方科學與宗教。就像我們現在都明白,某個宗教的信徒將另一個宗教裡的類似信仰稱作迷信是不合邏輯的,而將某個前科學文化的信仰歸類為迷信也是不公平的。同樣的道理,孩童往往相信各種魔法,但在他們學會要看證據再下判斷之前,最好不要替他們貼上迷信的負面標籤。
上述定義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架構,幫助我們分辨現代世界的各種迷信。但爲了更了解這個主題,我們可以參照地誌學的做法,將迷信分成不同「類別」。巧的是,心理學家賈霍達(Gustav Jahoda)已經將迷信劃作四類,有助於釐淸迷信這個領域,爲我們做出了很好的區分。

源自某種宇宙觀或世界觀的迷信

不少基本的宗教信念無法用科學檢驗,所以才定義爲信仰(或不是信仰)。但其餘的宗教宣稱就和自然世界有關,因此是科學檢驗的對象。當這些宣稱無法通過科學考驗,就應該稱作迷信。例如,倘若有人仍然相信聖水或祝聖過的燭蠟有特殊的保護力,我們很容易就能進行檢驗。許多人相信信仰療法(faith healing),但現有的系統性評估結果並不支持其效力,因此儘管這種療法以宗教爲基礎,卻應該視作迷信。最後,將具有決定論色彩的占星學視爲一種宇宙學,這樣的想法也是迷信。換句話說,如果你和美國總統雷根一樣,找占星師協助你做決定,那就是迷信。

社會共有的迷信

這個類別的迷信包括我們從小到大在某種文化中學到的所有迷信,例如西方人害怕黑貓和數字十三、四葉草代表好運等等。本章稍後將扼要列舉這類迷信。

個人的神秘經驗

這個類別的迷信包括許多我們不稱作迷信的超自然現象,如相信鬼魂或超感官知覺,以及一些我們會稱作迷信的手段。假如你去找靈媒是爲了尋求指引或和亡者溝通以求得慰藉,那你的行為就叫迷信。

個人迷信

最後,許多日常迷信都來自將個人經驗轉變成個人的迷信。據說,名模海蒂·克隆會隨身攜帶一包自己的乳牙當作幸運符。歌手泰勒絲的生日是十二月十三日,因此被她當成幸運數字,她的十三歲生日是十三日星期五,推特帳號是「@taylorswift13」,有時也會在手背寫上十三這個數字。前美國波士頓紅襪隊三壘手博格斯相信吃雞肉能提高打擊率,因此職業生涯每場比賽前都會啃雞肉。由於個人迷信因人而異,因此不如社會共有的迷信那麼受人注意,但非常普遍。

〈迷信與社會〉

說起迷信的未來,有一點幾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它永遠會與我們同在。讓泰奥弗拉斯托斯筆下的迷信者每天要用三道泉水淨身才開啟一天的那股心理力量,就跟現代人握著幸運小雕像玩賓果或查詢心儀對象的星座沒有兩樣。儘管比起古人,人類文明發展至今,現代生活已經少了許多不確定,可是人生仍然有無數的重大事件不受我們控制;只要還存在著不確定,魔法就不愁沒生意。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111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