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留白時間:停止無效努力》
2022/05/16 05:49:41瀏覽267|回應0|推薦9
Excerpt:《留白時間:停止無效努力》

閒暇因而是一種精神的現象 (我們必須抓住這個前提,以便和與之相近的一些概念如「工作中休息」、「休閒」、「周末」及「渡假」等等有所區別,簡而言之,閒暇是一種靈魂的狀態!) ——閒暇正是「工作者」這個意象的真正對比,而這適巧也可用來反面說明前述三個「工作者」的主要特徵:工作是一種活動、工作是一種賣力以及工作是一種社會功能。
(Leisure, it must be clearly understood, is a mental and spiritual attitude
it is not simply the result of external factors, it is not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spare time, a holiday, a weekend or a vacation. It is, in the first place, an attitude of mind, a condition of the soul, and as such utterly contrary to the ideal of “worker in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 three aspects under which it was analyzed: work as activity, as toil, as a social function.)
——
尤瑟夫‧畢柏 (Josef Pieper),《閒暇:文化的基礎》(LeisureThe Basis of Culture)

從網路書店的書籍分類可知,這本《留白時間:停止無效努力》被歸類在「商業理財」之下的「職場工作術」或「心理勵志」之下的「情緒/壓力」。

這兩類書幾乎不會出現在家中的書櫃,借閱相關書籍的經驗也是寥寥可數,那麼,這次借閱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呢?

從以下這幾段書摘,我想答案應該就不言自明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7047
留白時間:停止無效努力
Time Off
作者:麥克斯・法蘭佐約翰・菲茨
原文作者:Max Frenzel, John Fitch
譯者:黃于洋
繪者:鈴木まりや
出版社:沐光 
出版日期:2021/11/1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由量子資訊博士、企業教練暨天使投資人與插畫藝術家三位不同豐富閱歷的作者,從各自擅長的專業領域,以歷史、文化、科學等不同角度,與各行各業頂尖出色人物的真實經驗中,解析許多檢視自我狀態的工具以及實用技巧。
以故事串聯故事,循序漸進切入學習、職場、創意、獨處、運動及反思等面向,於趣味處幽默消遣、重要處警醒提點,羅列落實練習,有意識的訓練自我,在忙亂生活重新找回重心學會留白,改變僵化例行的思考與行為,讓你找回工作、生活與自己的聯繫。
透過介紹各個領域的傑出人物,革新者、顛覆傳統的人物、諾貝爾獎得主、思想領袖、億萬富豪、作品豐富的藝術家,甚至是希臘神話人物,還有就住在隔壁的鄰居。他們都透過各種嶄新的習慣、思維模式、實際能夠應用在生活中的原則等來練習「留白時間」。你會發現許多成功人士並不是以過勞和倦怠為代價來換取成就,而是因為「留白時間」大大提升了他們的工作品質。

作者簡介
麥克斯・法蘭佐 (Max Frenzel)

是一位人工智慧研究人員、作家和數位創意人。在倫敦帝國學院的獲得量子資訊理論博士學位並在東京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人員後,麥克斯參與了多家科技新創公司,專注於人工智慧研究和產品設計的結合。最近,他對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在創意、設計和音樂領域的應用感興趣。麥克斯參與的一些人工智慧藝術作品在倫敦的巴比肯中心等地展出,他也經常就人工智慧和創意等主題進行公開演講。在休息時間,麥克斯喜歡喝咖啡,試圖精進麵包烘焙技巧,並製作電子音樂,在東京各地表演。你可以在網路上聯繫他:www.maxfrenzel.com

約翰・菲茨(John Fitch)
是一名企業教練、天使投資人和作家。他是一個正在康復中的工作狂,為以前的自己寫了這本書。約翰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學習商業和媒體。他以數位產品設計為職業,並且是活躍的天使投資人,主要投資於將大多數人不喜歡的平凡工作自動化的科技。他相當關注未來工作型態,並樂觀地認為每個人都有機會在不久的將來加入創意圈。他透過舉辦晚餐聚會、訓練柔術、到新的地方短途旅行、耕種西瓜、演奏音樂和與他的伴侶跳舞來培養偉大的想法和靈感。你可以在 www.john-fitch.com 聯繫約翰。

Excerpt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古希臘哲學家 (西元前354~322)


我必須再次重申,一切行動的首要原則皆為閒瑕。
生命中有工作和休閒、戰爭與和平;而在行為中,有些是為了生存所需,有些則是為了高層次的理念。正如戰爭的最終目的為和平,工作的最終目的為休閒,滿足生活所需最終是為了達到更高層次的理想。

無用之用

約公元前三三年的希臘雅典,亞里士多德執教於呂克昂 (Lyceum),這裡是他創立逍遙學派哲學學院 (Peripatetic school of philosophy) 的所在地。他在這裏沈思,討論邏輯學、形而上學、數學、生物學、植物學、倫理學和政治。那些現在會歸類為知識型工作的事情,對亞里士多德來說是休閒。不是一般的休閒方式,那是一種高層次的閒暇。
亞里士多德認為,單純的工作和高層次的閒暇之間差異在於一個關鍵的問題,是為了什麽在做這件事?工作是有目的性的、為了功利目標,但閒暇是非常純粹的,它本身即是目的。因著這個道理,亞里士多德不認為單純的休息是一種閒暇。休息的定義,只要一個問題就相當清楚了,為了什麽休息?如果答案是為了做更多工作,那麽這就只是單純的休息。依照亞里士多德的層級理論,休息是為了工作,工作是為了閒暇,而閒暇本身即是目的,因此是金字塔頂端的價值。
今天的我們可能會認為亞里斯多德追求的閒暇仍然是一種「工作」,他大部分的思考時間都在沉思,他認為:「沈思不是為了從中獲得什麽,它本身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是為了追求知識而探討科學,並不是為了任何功利性的目的,一些我們認為「沒助益」的事情,並不一定要以「是不是有益」來定義它的價值,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價值。很可惜的是,即使是當今學術界裡最「純粹」的知識型工作者,這樣的思維模式幾乎已不復在。人們似乎遺忘了高層次閒暇的概念。
這無論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層面上都對人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套用亞里士多德的說法,如果總是忙於工作,或只是單純為了做更多的工作而放鬆,那人既沒有時間也沒有靈感來過有品質的生活,為社會和文化作出貢獻。當一個社會缺乏「閒暇」的概念,終會成為一個沒有偉大思想的社會。


伯特蘭‧羅素
Bertrand Russel
英國數學家暨哲學家 (1872518~197022)

我想要嚴肅指出的是,對工作態度的信念在現代社會造成了很多的傷害。通往快樂和繁榮的道路,必須建立在有組織地減少工作上。

空閒對於文明至關重要。以往,許多人的勞動讓少數人得以享受空閒。他們的勞動十分珍貴,但不是因為工作是好的,而是因為空閒是好的。有了現代的技術,不需要傷害文明,就可能可以公平地分配空閒時間。

〈時間的檢視、清理和配置〉

……
羅素是空閒的能手。前面曾提到的他的一篇文章《讚美空閒》最能彰顯這點。這篇文章於一九三二年刊載於《哈潑雜誌》,直到今天也一樣適用,甚至更為貼切。羅素在這篇文章裡用我們已經提過的問題「對空閒即為不道德的普遍認知」破題。他繼續寫道,「但是我認為世界上完成的工作遠遠太多,對於工作即道德的認知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在現代工業國家裡,應該被推廣的想法和一直以來被提倡的十分不同。」世界已經改變了,有了現代科技,一個勞動者可以創造遠比他和他的家庭生存所需更多的產值。然而,人們的觀念並未以同樣的速度演進。事實上,一點也沒有改變。
這造成了幾個問題,其中一個是不平等。羅素用一個例子解釋了不平等的問題:有人創造了一個發明,讓同樣數目的勞動者可以做出比以前多一倍的迴紋針。在一個理性的世界裡,所有參與製造迴紋針的人的工作時數會從八小時減少到四小時,其他則照舊進行。但在現實世界裡,這麽做會被視為不道德。勞動者仍工作八個小時,做出太多的迴紋針,讓一些雇主面臨破產,而先前參與製造迴紋針的人中,有一半會被炒魷魚。最終結果的整體空閒時間和理性世界的結果是一樣的,但是有一半的勞動者完全處於閒置狀態,另外一半的人則過度勞動。這麽一來,就可以保證無可避免的空閒時間只會帶來悲慘,而不是快樂的普世來源。還有比這更瘋狂的事嗎?
羅素清楚地意識到,對道德的錯誤認知如何綁架並扭曲了人們看待工作的方式。「認為工作即道德,等於是認為奴隸是道德的,」他寫道:「而現代世界並不需要奴隸。」相反地,擁抱並分配空閒違反了一般人的認知。他表示:擁抱空閒的想法讓有錢人感到震驚,因為他們相信窮人不知道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在美國,人們的工時往往很長,就算是已經十分富有也一樣;可想而知,這些人對於讓受雇者享有空閒時間的想法非常憤慨,除非空閒時間是失業的一種懲罰。
羅素於是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每天的工時可以且應該被縮減至四個小時。但他很快地補充說:「我的意思不是所有剩下的時間都必須被用在無聊、沒意義的事情上。」相反地,應該把多餘的時間和精力投注在教育,以及對文化的貢獻上。
……


索倫‧奧貝‧齊克果
Søren Kierkegaard
丹麥哲學家 (181355~18551111)

在我看來,在所有荒唐的事物中,最荒唐的似乎莫過於汲汲營營,做一個為了工作和溫飽庸庸碌碌的人。

怠惰不是一切罪惡的根源;相反地,它是唯一真正的良善。

〈塞滿時間的不是努力,是恐懼〉

齊克果認為無聊是人類許多問題的真正根源,甚至把它稱為一切罪惡的根源。但是需要澄清的是,齊克果對於無聊的概念與我們平時聽到這個詞彙詞語時所產生的聯想可能有所不同。事實上,他所談論的並不是怠惰、靜止、或是所謂的「正念」。他在一篇名為《作物輪耕》的論文中寫道:「我們習慣說的怠惰是罪惡之源。為了阻止這股罪惡,我們需要付出努力。不過,怠慢本身並非罪惡根源;相反地,如果如一個人從來不覺得無聊,那才是真正絕佳的生活。」我們把無所事事視為是罪惡的行為這個思維真的是大錯特錯了。問題是無聊,不斷地渴望做點什麽,生活被不間斷的活動塞滿,對於沈靜感到恐懼,那才是真正的問題。
齊克果表示:「非常有趣的是,儘管無聊本身具有沉著和鎮靜的作用,但它同時亦具有這種讓人渴望找點事來做的意念。」他說道,真正的閒暇本身就已經夠令人滿足,因此不會特別想再去做什麽。不為未來擔憂,感受此時純粹的當下。
不知你有否發現那些像孩子一樣擁抱當下的人,總是能從平凡生活中找到無比樂趣,即使是看起來毫不起眼的事物裡。當在現實生活中感到焦慮時,齊克果憶起起自己的孩童時光:「把一隻蒼蠅當成囚犯一樣抓起來關在小盒子裡,再看著它在裡面飛來飛去,以前光是這樣就玩得不亦樂乎。」以提醒自己,要活在當下,就像孩子一樣完全沈溺在跟一隻蒼蠅玩一樣。他在《憂鬱的概念》(The Concept of Anxiety) 中寫道:「滿足的時刻,便是永恆。」
齊克果早就洞察到閒暇是創意與想像力的核心,但現今對閒暇 (或稱無聊) 感到恐懼,好像它是什麽多糟糕的事情一樣,對於這種思維,齊克果分享了數學家布萊斯帕斯卡 (Blaise Pascal) 的名言:「就像過動症一樣,人類的所有問題都是源於無法獨自安靜地坐在房間裡。」


馬可‧奧里略及斯多葛學派
Marcus Aurelius and the Stoics

羅馬皇帝,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
(
西元121426日生,西元180317日逝)

沒有任何地方,比自己的靈魂更安靜、更不容易受到他人打擾。

他省下了時間,因為他不去理會他的鄰居怎麼說或怎麼想。

[你到底在忙什麼]

面對困境的時候,應該先穩定心神,把注意力留給當下,不要分神思考各種根本沒發生,甚至不可能發生的未來劇本,而是專注思考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這麽一來,就能心無旁騖地看清楚真實的情況通常並沒有想像中那麽糟糕。認識與認知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而這個差異的影響力經常被低估,認識是從外部進行客觀的理解,認知則是來自內部的主觀看法。我們應該設法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讓認知更加客觀。像奧古斯都一樣維持花時間寫日記的習慣,就是一個很有用的方法。這麽做可以幫助將腦海中的想法移到紙面上,用全新的眼光及更超然的視角去檢視它,如此一來,就能做出更好的決策,讓自己成為更有效率、更客觀也更沉著的優秀領導者。
這些也跟如何安排留白時間有關。斯多葛派學者塞內卡說:「一個優秀的人,會將事物染上自己的顏色,無論發生什麽事,都將之轉化為對自己有幫助的狀態。」只要有正確的心態,無論在什麽狀況下,我們都能夠找到自己的留白時間,而不只有擅長的部分。誠如奧古斯都所說:「選擇不被傷害,你就不會感受到被傷害。沒有感受到被傷害,你便不曾受到傷害。」選擇不讓自己忙碌,你就不會有忙碌的感覺。沒有忙碌的感覺,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抽得出時間。


赫曼‧赫塞
Hermann Hesse
德國詩人和小說家 (187772日~196289)

你對每一分鐘的高度重視,把匆匆忙忙當作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標,毫無疑問地是快樂最危險的敵人。

那個生平第一次摘了一朵小花,以便在工作時能就近觀賞它的人,已因此向人生中的喜悅邁進了一步。

[因錯過而獲得]

早在二十世紀之初,在不知道下一個世紀會帶來什麽樣的極端變化的情況下,赫塞就已經將我們對快節奏娛樂的追求,視為一種嚴重並且令人堪慮的問題。他覺得許多處在同個時代的人過於專注在工作和庸碌的生活,並因此「沉悶且無愛的度過他們茫茫的一生」。但他看到的問題不僅是人們對工作的態度,他覺得人們經常對娛樂抱著相同的態度:「我們享受人生的方式往往和工作所帶來的壓力一樣令人心煩和緊張。我們的座右銘是『盡可能多,盡可能快』於是,娛樂越來越多,快樂卻越來越少。」
赫塞可能是第一位直言不諱地推廣「錯過的喜悅」JOMO (joy of missing out) 的人,很多人常常不斷地擔心錯過下一個大事件,不管是職場上的新發展還是一場朋友們都會出席的派對。然而赫塞深信,錯過這些事情能夠提升生活和工作品質。我們不需要關注每一篇新聞報導,看每一部新的電影,立即閱讀和回覆收到的每則訊息,或了解專業領域內的每一個新動向。實際上,這些短暫性覺得有成效或有趣的事,往往會讓我們從真正的效率和喜悅中分心。與其擔心會錯過什麽事,不如為因錯過而獲得的多餘時間和精神空間喝采,並勇敢地捍衛這個決定。
……
「珍惜具體而微的喜悅的能力,和節制的習慣是密切相關的,」赫塞深信。「這項能力原本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喜悅、愛和詩意的前提,然而,在現代的日常生活中,它們不被重視,或者說幾乎已不復在。這些簡單微小的喜悅,在日常生活中是那麽的不顯眼,它們散落在各處,以至於那些擁有枯燥乏味心靈的勞動者難以察覺它的存在。」我們應該放慢腳步,停止自我感覺良好的忙碌生活,真正地去感受我們周遭一切具體而微的美好事物。「慢慢地,我們的眼睛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地發現無數的細微喜悅,思考大自然和城市的街道,去體驗日常中無窮無盡的樂趣。」真正的快樂可以很簡單,只需要花一點時間尋找它。這些具體而微的喜悅往往能夠激發好奇心,讓新的想法和創意萌發。它讓我們的作品重獲新生。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7418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