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周克希的《譯之痕》
2021/07/14 05:09:18瀏覽390|回應0|推薦6
Excerpt:周克希的《譯之痕》

回過頭來說我自己。我並不認為自己的書有多重要,甚至並不怎麼考慮那些將會閱讀我的書的人,亦即所謂我的讀者。因為在我看來,他們並不真是我的讀者,而是他們自己的讀者,我的書無非就是一種類似於放大鏡的東西——在貢布雷的眼鏡店裡,店主會把這種放大鏡遞給顧客,讓他看得清楚些;我的書為他們提供了閱讀他們自的手段。因此我並不要求他們稱讚我或批評我,我只要求他們告訴我是否就是這麼回事,他們在自己身上讀到的,是否就是我寫的這些東西 (而在這一點上可能出現分歧,未必是我把事情弄擰的緣故,有時那是由於讀者還沒有適應借助我的書去閱讀他們自己的過程)。我不時在變換比較的角度,想使我的描述更生動、更具體,[……](為讀者提供閱讀自己的手段)
——周克希 譯,《追憶似水年華》

《譯之痕》是翻譯家周克希的翻譯手稿集,記錄著他個人修訂譯文的軌跡,還可以看到他有關翻譯及對於譯作小說本身的一些想法
此外,他用毛筆抄寫《追尋》的譯文,更是讓人感到賞心悅目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329232
譯之痕

作者周克希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語言:簡體中文

法國文學翻譯家周克希先生的翻譯手稿集,直觀地展示了好的譯文是怎麼得來的,那些意味深長的文字是經過了怎樣纏綿輾轉的思考,從而成就了迷魂之作,來打動讀者的心。

全書按照周克希先生翻譯生涯的時間與作品來划分,從他熱情地投身於自己喜受的翻譯事業開始,心無旁騖,順其自然,一部部好作品接踵而來。相關譯作的手稿記錄下了數十年人生思考的「痕跡」,每一個章節俱見其翻譯心得和灼見,比如「好譯文是改出來的」、「譯筆貴在傳神」、「文字應求鮮活」、「文字來自透徹理解」等等,亦可見其追根究底的較真,又有尋找精妙的探究。這本手稿集反映了一個翻譯家的閱讀和翻譯歷程,也展示了一個翻譯家的為師之學、為范之正。


Excerpt
悠悠萬事,一卷為大(《追尋逝去的時光卷一去斯萬家那邊》)

普魯斯特的文體自有一種獨特的美。那些看似臃腫冗長的長句在他筆下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異常精彩的。因為他確實有那麼些紛至沓來、極為豐贍的思想要表達確實有那麼些錯綜複雜、相當微妙的關係和因由要交待而這一切他又是寫得那麼從容那麼美妙往往一個主句會統率好幾個從句而這些從句中又不時會有插入的成分猶如一棵樹分出好些枝椏枝椏上長出許多枝條枝條上又結出繁茂的葉片和花朵。

然而對譯者來說每一個這樣的長句無異於一個挑戰。第一,你得過細地弄明白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思想越是微妙之處越要問個究竟。有時一個詞得查不止一次詞典還得細查法文原版詞典才能把握確切的含義。第二你必須理清整個長句 (乃至它所在的這個段落) 的脈絡看準主句、從句、插入句之間的關係。第三你最後還得把偏於理性的分解 (我覺得這有些像古漢語的句讀) 還原成偏於感性的描述或情緒然後想像自己就是會寫中文的普魯斯特一氣呵成地把這個長句寫成合乎漢語表達習慣的 (不帶翻譯腔的) 中文。

面對這樣的挑戰我猶豫過也不止一次地嘗試過。先是參加譯林版《追憶似水年華》(1991) 的譯事與張寅德、張小魯合譯第五卷《女囚》而後為譯文社青年世界文學名著叢書翻譯第一卷的節本 (藍本就是節本所以是翻譯而不是編譯或編寫)一個小冊子用了《追憶逝水年華》這樣宏大的書名。而下心翻《追逝去的第一卷在斯家那》,意味真正踏上普鲁斯特這條甘苦難為外人道的漫長的道路。涂衛群、張文江和其他一些好友,義無反顧地陪伴我走在這條充滿艱辛的路上。

張文江送我的八個字悠悠萬事一卷為大可謂意味深長。當時我給臺灣的朋友劉俐寫信曾提到這種近乎沉溺的狀態具體怎麼寫現在想不起來了但她略帶調侃的回信我還保留著:讀到你在譯 Proust的兩三年間失眠、憂鬱甚至六親不認我深覺不安。一直慫恿你去幹這種嘔心瀝血的活未免殘忍。譯一本書必須與它朝朝暮暮耳鬢廝磨非得 amoureux (戀愛) 才行。失眠、憂鬱甚至六親不認這倒像是 amoureux 的症候。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6521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