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許鈞的〈追尋生命之春的普魯斯特——談普魯斯特在中國的譯介歷程〉
2021/07/11 05:02:42瀏覽388|回應0|推薦8
Excerpt:許鈞的〈追尋生命之春的普魯斯特——談普魯斯特在中國的譯介歷程〉

這篇文章談的是普魯斯特在中國的譯介歷程,希望有一天也會有一篇文章談普魯斯特在台灣的譯介歷程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601246
法國文學散論
作者許鈞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0/01
語言簡體中文

Excerpt
〈追尋生命之春的普魯斯特——談普魯斯特在中國的譯介歷程〉

對馬塞爾普魯斯特,當代的中國文學界應該是不再陌生了。他的不朽之作《追憶似水年華》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現代“文學符號”,佔據著20世紀文學的中心地位。誠如安德列‧莫洛亞所言,至少“對於一九○○年到一九五年這一歷史時期而言,沒有比《追憶似水年華》更值得紀念的長篇小說傑作了”。莫洛亞認為《追憶似水年華》之所以值得紀念,並不僅僅是因為普魯斯特的這部作品像巴爾扎克的著作一樣規模宏大,更是因為普魯斯特通過他的小說創作發現了新的“礦藏”,突破了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所開拓的外部世界領地,以一場“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將人的精神重新置於天地之中心。如果說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描述的是人的外部世界,那麼普魯斯特則致力於探索人的內心世界,以其對小說的獨特理解與追求,描寫“為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對於中國而言,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普魯斯特發現的是怎樣的“礦藏”?他是如何實現那場“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的?


(......)


中國文學界接觸到普魯斯特,差不多是在他逝世十年後。據我們所掌握的材料,《大公報‧文藝副刊》於第288 (1933710) 第三版和第289 (1933717) 第三版刊登的《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逝世十年紀念——普魯斯特評傳》,應該是國內第一篇較為系統地介紹普魯斯特的文字,作者為曾覺之。)

......
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這也許是國內第一次譯介普魯斯特的文字。......在《文藝副刊》1934221日第12版上,我們讀到了《睡眠與記憶》這一篇譯文,也見到了卞之琳寫下的一段......

有人說卜羅思忒是用象徵派手法寫小說的第一人。他惟一的巨著《往昔之追尋》(A la recherche du tem ps perdu) 可以說是一套交響樂,象徵派詩人閃動的影像以及與影像俱來的繁複的聯想,這裡也有,不過更相當於這裡的人物,情景,霎時的歡愁,片刻的迷亂,以及層出不窮的行品的花樣;同時,這裡的種種全是相對的,時間糾纏著空間,確乎成為了第四度 (the fourth dimension),看起來雖玄,卻正合愛因斯坦的學說。

在介紹的話中,卞之琳還提到了曾覺之的文章,他的翻譯顯然受到了曾覺之那篇文章的影響。卞之琳對 Marcel Proust 的名字及書名的譯法,有所不同。曾覺之譯為“普魯斯特”與《失去時間的找尋》,卞之琳卻譯為“羅思忒”與《往昔之追尋》。關於書名,在1934年以後,有過不少譯法,其中折射的不僅僅是語音的轉寫問題,更多關係到對作品理解與再表達的深層次問題,在下面的討論中,我們將會涉及。
卞之琳的譯文是《追憶似水年華》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開篇的一個片段,在《文藝副刊》上,共分為五段。這五段譯文可以說是在後來的四十多年間僅見的普魯斯特作品的中文譯文,篇幅雖不長,但流傳甚廣。據卞之琳自己介紹,他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出版的《西窗集》中收錄了這個片段的譯文。
......


在卞之琳的譯文發表之後,出現了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沉默,或者說是淡漠,中國文學界和翻譯界似乎對普魯斯特沒有表示出應有的重視或興趣。對《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巨著,也沒有發現誰有翻譯的意圖或志向。直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思想的禁區不斷被打開,中國學者才開始注意到普魯斯特在西方小說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特殊位置,在《外國文學報導》上陸續出現了介紹普魯斯特的文字,對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1986年長沙鐵道學院主辦的《外國文學欣賞》第3期上,刊出了劉自強翻譯的《追憶流水年華》(節譯,後又在1986年的第4期與1987年的第2期繼續刊出,總共約兩萬字)。就在同一年,即1986年的《外國文藝》第4期上,發表了鄭克魯翻譯的普魯斯特早期寫的兩篇短篇小說,一篇叫《薇奧朗特,或名迷戀社交生活》(Violante ou a mondanité ),另一篇叫《一個少女的自白》(La confession d une jeune fille),均選自他的短篇小說與隨筆集《歡樂和時日》(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1988年,《世界文學》在當年的第2期上刊登了徐知免翻譯的《追憶似水年華》第一卷《在斯旺家那邊》的第一部《孔布萊》的第一章,其中包含“瑪德蘭蛋糕”那個有名的片段。差不多就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一方面,在組織翻譯出版《追憶似水年華》的工作中,譯林出版社的首任社長李景端與編輯韓滬麟無疑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關於組織翻譯出版該書的工作,譯林版《追憶似水年華》的《編者的話》有明確的說明。在《編者的話》中,編者交代了組織翻譯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在“法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的巨著的背景,對小說的藝術形式與價值做了探討,然後對翻譯這部書的必要性做了如下的聞述:

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作家,對於這位作家具有傳世意義的這部巨著,至今竟還沒有中譯本,這種現象,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顯然都不是正常的。正是出於對普魯斯特重大文學成就的崇敬,並且為了進一步發展中法文化交流,儘快填補我國外國文學翻譯出版領城中一個巨大的空白,我們決定組織翻譯出版《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巨著。
......

從落實各卷譯者到最後交稿編輯出版,前後經歷了差不多六年時間。19896月,由李恒基、徐繼曾翻譯的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終於與中國讀者見面了。之後,譯林出版社陸續推出了七卷本的全套《追憶似水年華》,全書有安德列‧莫羅亞的序 (施康強譯) 和羅大岡的《試論〈追憶似水年華〉(代序)》,還有徐繼曾編譯的《普魯斯特年譜》。七卷的書名與譯者分別為: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李恒基、徐繼曾譯)、第二卷《在少女們身旁》(桂裕芳、袁樹仁譯,19906)、第三卷《蓋爾芒特家那邊》(潘麗珍、許淵沖譯,19906)、第四卷《索多姆和戈摩爾》(許鈞、楊松河譯,199011)、第五卷《女囚》(周克希、張小魯、張寅德譯,199110)、第六卷《女逃亡者》(劉方、陸秉慧譯,19917) 和第七卷《重現的時光》(徐和瑾、周國強譯,199110)。《追憶似水年華》全套出版不久後,江西的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又出版了王道乾翻譯的《駁聖伯夫》(19924)19926月,由柳鳴九先生組織、沈志明選譯的《尋找失去的時間》“精華本”分上下卷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
……

翻譯風格的不統一,成為一個重新翻譯此書的根本理由。出於對原著的尊重,更出於對真對美對善的追求,當年參加翻譯《追憶似水年華》的十五位譯者中,有多位都曾想過要在一個適當的時期,傾餘生獨立翻譯全書。但譯者中有的已經過世,有的年事已高,“美好”而勇敢的想法難以付諸實施。直到20世紀末,上海的周克希與徐和瑾幾乎不約而同地開始了各自“寂寞”的精神之旅,依據不同的版本,重新翻譯普魯斯特的不朽之作。多年的努力過後,我們終於等來了周克希與徐和瑾兩位譯家的重譯本。2004年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周克希翻譯的《追尋逝去的時光》的第一卷《去斯萬家那邊》,該書後轉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目前僅出版了第一卷、第二卷與第五卷。“由於時間、體力與精力”的問題,年過七旬的周克希宣佈放棄翻譯《追尋逝去的時光》餘下的四卷。而徐和瑾翻譯的《追憶似水年華》第一卷《在斯萬家這邊》譯林出版社於20054月出版,後陸續推出了第二、第三、第四卷。非常不幸的是,徐和瑾於2015年因病逝世,第五卷沒有譯畢,第六、第七卷尚未開譯,留下了永遠的遺憾。看來,普魯斯特在中國的生命歷程將會很長,很長。

(
成稿於2006年春,增訂於2017年秋)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6508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