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艾德蒙.懷特的《普魯斯特》
2021/06/09 05:14:22瀏覽371|回應0|推薦4
Excerpt:艾德蒙.懷特的《普魯斯特》

普魯斯特開始進行寫作《追憶似水年華》,其風格是該世紀的主要流行趨勢之一——將自傳和虛構小說予以混合。然而在他同期的作家並未立即察覺到他所創造的這種寫作型式的原創性,因為他的作品深植於那貴族的過去,因為他的風格不是貧乏無味、拐彎抹角、現代時髦、以及省略和緘默式的含蓄,而是一種張力十足、極度飽滿的風格……
(Proust began with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one of the major trends of the century—to confound autobiography and fiction—yet the originality of his formal innovations was not immediately apparent to his contemporaries because his work was rooted in the aristocratic past, and because his style was not lean, oblique, modern, pregnant with omissions and silence, but rather a fully saturated style…)
——
艾德蒙.懷特 (Edmund White)

艾德蒙.懷特的這本普魯斯特傳記已經陪伴自己快要滿20年,以他的文筆來說, 是非常適合入門接觸或是想要深入了解普魯斯特的讀者,而每次的重讀也總是能找到自己以往可能忽略的線索,再次探訪《追憶似水年華》的美景。

以下簡單摘要第一章和最後一章的內容,希望大家更能瞭解普魯斯特在西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179435
最終的美好時光:追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作者:艾德蒙.懷特
原文作者:Edmund White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01/11/08
語言:繁體中文

不但被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同時更是當代最令人震撼的人物。深受歡迎的知名傳記《惹內傳》和小說《一位男孩的故事》(A Boy\’s Own Story),的作者艾德蒙.懷特( Edmund White),就以生動的筆觸描繪出這位極複雜的男人鮮為人知的一面。雖然普魯斯特是一位陌生、孤寂、常不時在以軟木塞圍成的房內臥床數天,全神貫注改寫其鉅著《追憶似水年華》(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的天才;但有時普魯斯特又是一位永不休息的社交名流,參加一場場盛大的宴會,以他的活力與機智穿梭與光彩耀眼的賓客間,尤其是出現在那些最重要的宴會場中。
懷特也描繪出這位內心充滿渴慕、寂寞的男孩,這位滿心想要擷取榮耀,但同時也是位必須悲哀地掩飾自己秘密的同性戀者這是此書以極坦白、敏銳的筆觸對普魯斯特生命的另一面所加以描繪的地方。

作者簡介
艾德蒙.懷特(Edmund White
擁有十一部著作,曾經獲得法國藝文騎士獎(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Lettres)、古根漢研究基金(Guggenheim Fellowship)以及美國國家藝術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Arts)文學獎(Award for Literature)。他的《惹內傳》(Genet:A Biography)獲得全國書評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和同志文學獎(Lambda Literary Award)。

Excerpt
〈第一章

不久前英國的一份調查公佈了英國作家和評論家最推崇的二十世紀小說家是馬塞爾普魯斯特,同時他們認為普魯斯特對下一個世紀的影響嚴深遠。不可否認的,普魯斯特透過一塊蛋糕和一杯茶所引發的回憶效應,已經成為法國文學中最知名的一個象徵。每個人在提到突如其來的回憶時,都稱之為「普魯斯特經驗」。上流社會人士常說,倘若普魯斯特多注意儀態,同時不過度放縱自己的話,那麼世界文學可能將變得更加貧瘠。即使是沒有閱讀過普魯斯特作品的人,也常常自在公開地談論他。
研讀普魯斯特的作品必然會對年輕作家產生不良的作用。他們可能會受到他那危險又具傳染性的特異風格所影響,也可能認為普魯斯特已經成就小說形式所能成就的一切。甚至連後來將普魯斯特的作品翻譯成德文版的華特班傑明,在寫給哲學家提奧多阿多諾的信中也說,除了他翻譯所必須閱讀的內容之外,他不想多看普魯斯特所寫的任何其他文字,否則就會像上癮般、無可救藥的對普魯斯特產生依賴感,這將對他自己的創作形成障礙。
葛蘭姆格林曾經寫道:「普魯斯特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就像十九世紀的托爾斯泰……對年齡在二十歲到三十歲左右開始寫作的人來說,有兩股相當大的影響力是難以避免的,一個是普魯斯特,另一個就是佛洛伊德,他們之間彼此互補。」不可否認的,普魯斯特的名聲已經掩蓋文學家喬伊斯、貝克特、維吉尼亞伍爾芙和福克納,也超越海明威、費茲傑羅、紀德、瓦雷利和惹內 (Jean Genet),更掩蓋了湯瑪斯曼和貝爾托布瑞契特 (Bertolt Brecht) 因為就算這些作家在自己的國家比普魯斯特知名,但是普魯斯特是唯一享譽國際的作家。

……

喬伊斯曾和普魯斯特見過一面,雖然他們曾經共搭一輛計程車,但是他們之間幾乎未曾交談過 (也未曾讀過對方的書)。貝克特曾經寫過一本有關普魯斯特的評論。伍爾芙則極度推崇普魯斯特,並為他的天分所折服。紀德最大的懊悔就是,在他身為一間新創立但已相當知名的出版社創辦人時,竟然拒絕出版普魯斯特這本鉅著的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他當時以為普魯斯特只是上流社會中另一名膚淺的狂妄者,只會描述上流社會的事物而已。惹內則是在閱讀普魯斯特的《在少女們身旁》這卷書的頭幾頁之後,開始創作他的第一部小說《花之女》(Our Lady of Flowers)。惹內當時身處監獄,有一天他在監獄所舉行的每週書本交換活動時,因為遲到,只好被迫拿到這卷其他獄友不願看的書。然而,在他一開始閱讀這卷書的頭幾頁之後,他立即闔上書本,渴望盡情品味書中的每個段落。他告訴自己:「我現在心如止水,我知道我將經歷一連串的驚奇。」閱讀這本書激發他的寫作靈感:他希望成為下層階級中的普魯斯特。


〈第十一章
……
不論普魯斯特的生命曾經是如何的怪異,這個生命已經如他所願的,被蘊涵在他的作品所展現出的生命光熱與洞察力中。然而,普魯斯特小說的極私密特性,使他在這個回憶錄世代中愈發受到歡迎。雖然其他現代主義者——史坦 (Gertrude Stein)、喬伊斯、龐德——拒絕承認他們支持正式的實驗,然而普魯斯特是個
文學獨眼龍,如果這代表他是一種在其意識中心只存有一個單一偉大的「我」(不論第一人稱的敘述者是否只是偶爾換化成字面上的馬塞爾普魯斯特) 的生物。普魯斯特的每篇書頁都是一份內心思考的副本,絕非如莫莉布魯姆 (Molly Bloom) 或史蒂芬戴德勒斯 (Stephen Dedalus) 般雜亂的意識竄流,每個戲劇角色都帶有獨特字彙和個別化的成見;相反的,普魯斯特的人物角色是經過完整融和、無止境地以及有規律反芻的一種心境、一種聲音,一種至高無上的理性。
相對於過去的讀者,今日的讀者更易於接近普魯斯特,因為當他的生命隨時間逐漸消逝,他那個年代的歷史逐漸失去焦點時,他較被讀者視為一位寓言作家,而非編年史家,他是迷思的創造者而非「美好時代」的代表者。在這樣的新氣氛下,普魯斯特以心靈的首席交響樂作曲家身分出現。我們不再將他的敘述和我們所知道的現實加以比對。相反的,我們不是以讀報導的心,而是以讀神話故事的心來閱讀他那社會階級與情欲、家庭道德與社會罪惡、以及嫉妒的掠奪與藝術的安慰等各樣傳說。他是我們的雪拉莎德 (Scheherazade)

……

現代讀者對普魯斯特對愛情那種不屈不撓以及聰慧的分析產生了相當的共鳴,因為我們也從未將愛情視為是理所當然的。今天的讀者常將個人的事物公眾化,將私密的事物政治化,將直覺的感受哲學化。
普魯斯特或曾攻擊愛情,但他的確對愛情有相當的瞭解。他像我們一樣,並不將任何事物視為理所當然。他不是以誇耀、愜意的用語來描述自己的經歷。我們讀普魯斯特,是因為他對兒時的憤怒與成人情感兩者彼此的相互聯結有深深的瞭解。我們讀普魯斯特,是因為儘管他非常理性聰明,但他鄙視理性的評價並且瞭解只有痛苦所帶給我們的執拗認知才有真正的用途。我們讀普魯斯特,是因為他知道在激情的末期,我們已不再愛戀我們所曾摯愛的,我們愛的對象已經因愛情本身而黯然失色:「而斯萬的愛所演變成的這種弊病已經如此增生,如此緊密的與他所有的習慣、所有的行動、所有的思想、他的健康、他的睡眠、他的生命、甚至與他所希望的死後世界完全交織在一起,是如此全然無法和他分隔開來,要完全根除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完全的毀滅他;如同外科醫師所說的,他的愛已是無法開刀治療的。」
普魯斯特或許在告訴我們愛情是一頭怪獸,一種投射,它將豐富的幻想投射在漠然、絕對神祕的表面之上,然而那些幻想不可否認的是美麗的、是天堂的宣告——宣告這藝術的人工天堂。我懷疑多數讀者是否真能滿足於普魯斯特對積極渴望的、受傷的生命所表達的拒絕,而支持冰冷、靜止的藝術世界;但他對非永久性這種概念的強烈觀察,的確向我們訴說著什麼。在小世界中個人愛情的起落,與大世界中社會階級的起落、以及感情與地位的不斷循環,都是普魯斯特演練的主題,也是我們所瞭解的。普魯斯特是二十世紀的首位現代作家,因為他是第一位描述我們這個時代永久動盪不安的作家。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6348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