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箭鎮也有華人淚
2012/03/03 10:53:20瀏覽1897|回應7|推薦120

感謝電小二推薦: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箭鎮也有華人淚」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休閒|旅人手札

-----------------------------------------------------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錄王昌齡「寒下曲」詩句

離了Queenstown,來到Arrowtown。由皇后鎮射出來的這一箭卻讓我們體會了當年中國人渡過千山萬水,不遠千里來到這南半球海島中間的箭鎮,不過就是想圖個掙些錢回鄉嘛,生存條件卻是如此的讓人難以想像。此外,來到箭鎮,更讓我認識到什麼叫作「過河拆橋」、什麼叫作「忘恩負義」,什麼叫作...,還有什麼不堪的形容詞呢,趕緊幫忙想想該怎麼形容這一群同行的夥伴才好呢?唉!

 

 

箭鎮(Arrowtown)是一個距離Queenstown只有21公里的盆地,是當初冰河切割造出Wakatipu 湖時形成的。早期,當地的毛利人於季節性狩獵和尋找綠寶石(pounamugreenstone)時會經過這裡。最早來到這裡的是Waitaha族,在被Kati Mamoe族吞併後又與Kai Tahu作戰。後來這三個部族因通婚而結成聯盟。

第一個在這個區域裡建立農場的歐洲人是William ReesNicholas von TunzelmannWilliam Rees的伙伴Alfred Duncan對這裡曾有如下的描述:

The Arrow River “flowing like silver threads through the blackened (matagouri) scrub-clothed plains.”

 

 

水銀泄地一樣流過的河水並沒有為這裡帶來繁榮,反而是後來發現的金礦造就了今天的Arrowtown18615月,Rees的一個剪羊毛工人最先發現了黃金。1862年,William (Bill) Fox或是Thomas LowJohn MacGregor 的團隊接蹱而來,由於Fox較為強勢,所以這裡有一陣子被叫作Fox。雖然他們想極力保守這裡有黃金的秘密,但是到了1862年底仍有1,500位淘金者湧入。18631月,更曾運出了12,000盎司(相當於340公斤)的黃金。 

1800年代時,中國受到鴨片戰爭之苦,高失業率,以及人口過盛,導致人民普遍窮苦,為了免於家族長年的貧窮,於是家族就設法讓父兄、兒子們加入飄洋過海謀生的行列,於是需要淘金工人的美國加洲金礦、澳洲大陸金礦,以及紐西蘭的金礦就成為這些中國人遠渡重洋的目的地。1865年,Otago政府為了採金需求引進華工。於是箭鎮就成了這些中國人落腳謀生的地區之一,他們在礦場附近建立的獨立的社區一直持續到1928年。

當淘金潮開始之後,礦工們建了一座比較長久的市集,1867年還在主要街道植樹,以使Arrowtown更像是歐洲的市鎮。1869年,現在的Buckingham Street即已存在。到了1874年,選出了第一位市長Samuel Goldston。看了這位市長的名字,不由得在腦海裡產生了快速連想,難道是因為他姓Goldston,所以當選了這座淘金(Gold)小鎮的市長嗎?

金礦枯竭後,Arrowtown成為一座農業市集。即使人口減少,1950年代仍是有名的渡假小城。21世紀開始,更成為紐西蘭成長最快速的遊覽地區。儘管曾經歷過火災、重建等等影響,Arrowtown仍然保留了淘金時代的近70棟房舍和紀念碑等建築。但是看了中國村遺址的華工房舍,再對照一下箭鎮街上歐洲人住的房舍,華人住的那能叫房子啊!漂渡重洋蝸居在這樣低矮、狹窄、山邊的小屋裡,大約也只有華人能夠忍受吧! 

 

在箭鎮下了車,先去拜訪華人社區遺址。從停車場過來,步道引導著我們來到一處小小山丘,首先映入眼瞼的是魯冰花,有的含苞,有的已經綻放。一個立在步道叉路口上的指示卻是如此寫著:

The Road to Macetown

a gold-mining ghost town

200年前的箭鎮華人村不也已經是「ghost town」了嗎?政治的不清明,讓子民飄洋過海謀生,甚至客死異鄉,這不是當年主政者造成的悲劇嗎?這些暫且按下。

 

 

以前有部電影叫作「魯冰花」,電影裡有沒有出現真的魯冰花,以及這花長成什麼模樣卻不是那麼清楚。也曾聽說紐西蘭的魯冰花(Lupin)非常美麗,過去這些天好像都只見到植株,甚少見到盛開的花朵。今天到箭鎮,看到了含苞,也見識了初開的魯冰花。見到美麗的花朵少不得讓大夥兒的照相機辛勤的工作起來。據說往Mt. Cook一路上還會有多、更盛的魯冰花。現在,在箭鎮要看的是華人辛酸淚,花的事就留待下回分解吧。

 

 

電影「魯冰花」描寫的是一對生長在貧苦茶農家的姊弟,極有繪畫天賦的弟弟,和賞識他的老師,竟敵不過富人的醜態和巴結富人老師們的嘴臉,讓一個貧窮孩子的天分被埋沒,最終死於肝病。早夭的美術天才就像魯冰花種於田裡或茶樹間,開花後,被犁入泥土,肥沃土地。花雖早夭,但啟發了人們的心。再看看電影裡那首歌的歌詞:

我知道天上的星星會唱歌

想家的夜晚,它就這樣和我一唱一和

我知道午後的清風會唱歌

當年的蟬聲,它總是跟風一唱一和

當手中握住繁華,心情卻變得荒蕪

才發現世上一切都會變卦

當青春剩下日記,烏絲就要變成白髮

不變的只有那首歌,在心中來回的唱

----------------------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

天上的眼睛眨呀,媽媽的心啊,魯冰花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對照魯冰花電影的劇情,想想流落在這裡的華工們,看著當年遍地開放的魯冰花,是不是也會望著天上的星星,強忍著眼中的淚光,想起遠在天邊的媽媽呢?今天我們這些來自台灣的華人,憑弔這些作客異鄉、甚至客死異鄉的華人們,是不是也會有些唏噓呢?

 

 

 

 

走過步道,看過遍地的魯冰花,一塊標著「Arrowtown Chinese Settlement」,旁邊一根綠色方柱,原本在別的景點都會用英文寫著「Donations」,在這裡寫的卻是中文「捐款」二字。看了這些,當然知道華人村遺址到了。 

 

 

 

 

 

 

 

 

 

 

 

 

村口一塊說明牌上的文字最讓人感到心酸,這塊牌子用英文寫著:

Invited but Unwelcome

The harsh reality of goldfield life

旁邊還用紅色的中文寫著:

招工入境而不歡迎

 

 

1865年,Otago最早的金礦已經枯竭,成千的歐洲金礦工人離開這裡去尋找新的礦場。原來那些南島西岸的礦主們害怕會因此造成經濟蕭條而倒閉,乃遊說政府從澳洲召幕那些來自中國廣東、已經在澳洲學到採金技術的華人金礦工。

 

 

 

 

開始時,這些中國人因為他們的勤奮工作而贏得當地人的尊敬(Otago Witness1865)。但是由於歐洲工人外移,中國工人進入,1871年以後,華工人數已多於歐洲採金工人。這些華人在Bush(Bush Creek)畔建造了小屋,其中還有商店和餐廳。後來成為CardronaMacetown和箭河中國礦工的聚會中心。因為中國人勤奮、人數又增加,引起那些歐洲移民的忿恨。他們在箭鎮成立了一個「反中國礦工的歐洲礦工協會」(Anti-Chinese European Miners Association in Arrowtown),以各種理由(諸如疾病、麻瘋、汙染環境、鴨片等等)呼籲政府禁止中國人來此。雖然中國工人盡量避免和他們發生衝突,但報紙不斷引導輿論,紐西蘭政府還是頒了禁止中國移民的法律,要求中國移民繳交NZ$100(Tuapekn Times1885)

看了這些介紹,怎能不讓人為這些只想在異鄉賺些銀子改善故鄉家人生活的華工先人們抱屈呢?

 

 

 

 

 

箭鎮的中國村是Otago採金園區裡10個華工營地之一,也是目前僅存的一座未因都市發展而消失的區域。這個地方最早從1980年代開始發掘,還作了部分重建復原。之所以會選擇這裡恢復與重建,一方面是位在Crowwell的中國村在1987年它以前,每年曾經吸引超過10,000人次的遊客,但是那座中國村已經因為Cromwell湖建水力發電廠而淹沒;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箭鎮的中國村從1980年代就已有部分被發掘、修復。為了吸引觀光客,紐西蘭政府在2003年更透過保護、整修、重建了一些設施,藉以吸引來自加拿大,美國,中國、日本,印度和德國的遊客。也由於觀光的因素,讓我們流著華人血液的觀光客得以重見當年海外華人的艱辛。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節錄崔顥「黃鶴樓」詩句

魔戒戒靈出箭河-->>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俗子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紐澳在1987年後開放亞洲移民
2012/03/05 21:18
主要是自己國內經濟衰退,開放投資移民吸收資金,後來增加技術移民,前者有資金存入銀行或投資地產,後者一年後謀職不易轉成失業移民領失業救濟金。所以剛開使移民購屋刺激建築業,兩年定居後投資消費停頓,經濟又滑落。所以一般中上等紐澳人是不看好亞洲移民,加上許多亞洲人在國內領退休金,在移民國又領一份,及其它假分居或假離婚,只為申請國宅、多領生活津貼。其實老外耳傳許多小道消息,對於我們的偷機違法清楚得很。亞洲人不自愛,移民門檻就越修越高。
馬哥 問候您(landmarc) 於 2012-03-07 21:04 回覆:

經濟課題永遠都是各個家接受與排斥移民的重要原因。但既然接受了,不是也該營造一個適合移民的環境嗎?當然,「自愛」更是各方都不能或缺的理念和作為。這樣才不會有華工在紐西蘭說的那句話:「召工人境卻不歡迎」的無奈了。


航迷老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唐山過台灣
2012/03/05 21:03

唐山過台灣,指的是先民從唐山渡海而來,閱畢格文,華人的足跡還遠赴到了箭鎮,我陌生的一處地方。

台灣也因此有濃厚的尋根文化。開放回大陸探親初始,

除老兵赴大陸尋親,亦有不少人士返鄉尋根,但現在的年輕世代卻對「祖籍地」興致缺缺。

閱畢真有許多感慨,華人為了生活,忍受離鄉背景受人岐視,尋根在這些人的後代也不知如何看待?

馬哥 問候您(landmarc) 於 2012-03-07 21:14 回覆:
能體會您的感受。記得數十年前一部黑人根的電視影集,最近的電影「歡迎來到德國」,都是值得許多政客仔細品味的電影,因為政客的短視、近利,讓我們忘了自己從何而來,這才是長遠的悲哀啊!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時代的悲劇
2012/03/05 20:14

時代的悲劇也是歷史的構建,追究歷史,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的悲劇。不管是白人還是華人,至少他們都走過來了。現在上演的是中東人的.........

身為華人應該為歷史的華人的披荊斬棘而驕傲,有這些移民的先鋒的血汗,加上中國今日的崛起,讓全世界的華人都能有今天的揚眉吐氣。華人怎麼好自相分裂!


馬哥 問候您(landmarc) 於 2012-03-07 21:10 回覆:
不妄自菲薄,不刻意切割,讓文化的臍帶使世代子孫有所依循,或許是可以思考的方向吧!

烏拉瑰本尊在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華工的血淚
2012/03/05 19:23

圖文配合將當年華工的血淚刻畫了出來, 非常精彩的文獻報導。

我居住的小鎮在1850年時來了華人漁民,是首先開發加州漁業的功臣,後來辛苦建立的漁村在1906年被意大利漁民縱火燒毀, 不准重建。 除此有名的華工築鐵路,淘金,當農夫開發發加州農業,血跡斑斑。 主要還是在家園生活過不下去, 否則誰願意遠渡重洋,冒著生命危險? 一直無法完筆寫出, 實在是一部太長的血淚史。1850~


(udn)
馬哥 問候您(landmarc) 於 2012-03-07 21:08 回覆:
什麼時候也設法讓我們了解一些那些故事吧!

山楓 @ 薪火相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離鄉背景
2012/03/04 21:27
為生活或志向而離鄉背景,尤其到另一個國家去謀生存或發展,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
馬哥 問候您(landmarc) 於 2012-03-07 21:08 回覆:
但願每一個地方都是富足的,讓人們可以不用遠離家園。畢竟,離鄉背井是極端痛苦的生涯啊!

阿鍾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03/04 07:58

天涯海角

連紐西蘭南島

都有華工的足跡

精采圖文

讀來有莫名的感傷


馬哥 問候您(landmarc) 於 2012-03-07 21:05 回覆:
謝謝閱讀,更感謝回應您的感想。

李安納 魯昂之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華人淚
2012/03/03 21:37

歐美各處都流著華人淚

即使現在,還繼續上演著

在巴黎街上,大陸來的北姑公然站街拉客

把華人婦女的名譽弄壞了

是中國政府問題抑或個人行為問題?

貧窮不是罪,難道逼人淪落?

馬哥 問候您(landmarc) 於 2012-03-07 21:00 回覆:

所以囉,只要有一分力量,就要努力不讓這些悲劇重演。不是嗎?

謝謝分享你的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