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9 17:34:59瀏覽1051|回應1|推薦38 | |
從景區大門進入,進入漁梁街,在街口處有一作坊,作坊裡擺放多大大小小的硯台,一位工匠正在琢磨一方石硯,工匠表示石硯多為託製,純以手工磨製。經過製硯工坊,轉個彎,進入視線的就是那座用長條石板造就的滾水壩。走過壩前,三隻小鴨無畏於剌骨寒意的在江邊沙石上悠遊漫步。我們在石壩前上了一艘停在碼頭邊的竹蓬船,船老大撐起竹篙,從石壩碼頭向著上游出發。沿江房舍多從江岸起基建造,櫛比鱗次的青石屋基高達數丈。沿途可見由漁梁古街各個巷弄伸展出來的石階碼頭,有的石階直接伸到江邊,有的則在末端分為兩條叉道才分別伸到江邊。據說那是當年為了運送不同貨物所需而建,有的碼頭專供運鹽,有的碼頭專供運送茶葉,有的碼頭專供運送米糧、山產。或許就是這樣碼頭分工的結果,才造就了漁梁當年的繁榮吧! 船行大約十五分鐘,在白雲禪院前的碼頭上岸,岸上一座佛教尊者的塑像,近前一看才知是新安畫派奠基人漸江大師的塑像,漸江大師俗姓江名舫,字鷗盟,又號無智、梅花古衲,明代安徽歙縣人。弘仁在畫壇的地位很高,他與石溪、八大、石濤被後人稱為「清代四大畫僧」。弘仁以黃山為師,和石濤、梅清是「黃山畫派」的代表人物。在畫史中弘仁和查士標、孫逸、汪之瑞並稱為「新安四大家」或「海陽四大家」,其中又以弘仁為領袖。弘仁是明末的生員,是一位有堅貞氣節的愛國者。明崇禎十七年甲申(1644年),清兵佔領了北平。次年清兵進逼徽州,弘仁奮起反抗,失敗後,入閩,繼續反清復明。唐王失敗後,在武夷山皈依古航禪師削髮為僧。後漸江返回故里,住歙縣西郊披雲峰下的太平興國寺等地。在黃山,漸江去了猿鳥都不去的地方,看到了猿鳥都沒有看到的景色。久坐在這樣的景色之中的漸江,和黃山促膝談心,漸江用書畫的形式,記在紙上,「黃山畫冊」便是漸江以至靈之筆傳寫黃山真性情的精心傑作。歙縣離黃山、白岳很近。他就往來其間,因此他的畫上總鈐有一印「家在黃山白岳之間」。 不但惜墨,而且惜筆, 看似枯寂, 細玩之,神味耐人咀嚼。 這是漸江一貫荒寒冷逸的藝術風格。漁梁之所以能名傳千古,良有以也。白雲禪院,我們無緣入訪,但據說規模不大,卻能遠近聞名,是因為「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明末清初畫家漸江大師就在白雲禪院依窗觀賞山水,撥墨作畫,發出了「搜盡奇峰作畫稿」的千古絕唱,成就了後來的新安畫派。 上了岸,沿著江畔古道前行,不一會兒來到一座只有三根石柱支撐的江畔三角形亭台,旁立一碑,喚作「李白問津處」。說起這李白問津處,是有一則故事的。 話說有位與李白同時代的隱士許宣平,家居清山隱隱的城南陽山,山深林茂,雲霧繚繞,是個閒逸所在。許宣平除了飲酒作詩,也會手拄拐杖,掛著酒葫蘆,挑柴進城叫賣,得意時則賦詩自娛。從這首:「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借問家何處,穿雲入翠微。」的詩句可知其志趣應與李白相投。一回,李白在洛陽同華傳舍(相當於今天的旅館)看到有人在牆壁上寫了一首許宣平的詩,詩曰: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穀鳥戲岩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李白讀後拍手稱讚: 「妙哉,此仙人詩也!」便有了尋訪之心。 唐天寶年間,李白走訪宣城舊友,遊罷涇縣桃花潭,來到歙縣欲尋訪許宣平。在江邊看見江上泊有一艘船,船首有一老翁,神態飄逸,李白因尋訪許宣平心切,卻未深思,見老翁便作揖拜問: 「請問許宣平先生家在何處?」 老翁捋鬚笑答: 「門前一竿竹。便是許公家。」 李白聽後即往前尋找,卻是尋覓不得,這時才醒覺: 「門前一竿竹。不就是船頭上那一竿筆直的竹篙嗎?這老翁就是許宣平了。」 於是急急返回尋找,老翁早已不知去向。詩仙訪隱士,卻交失交臂,成了千古憾事,新安古道上的李白問津處,卻成為後人懷念詩仙的遺跡。 新安古道漁梁鎮(3之3)-->>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