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06 08:54:35瀏覽1053|回應0|推薦17 | |
經由水圳、巷道來到村中心的月沼。宏村的水系是古人的智慧,南湖和月沼,一湖一塘、一大一小、一後一前、村南村心。月沼在汪氏祠堂樂敘堂之南,面積1,206.5平方公尺,大約位在村心附近。月沼呈不規則的半圓形,塘北岸筆直長50公尺;東岸長20公尺,垂直於北岸;南岸和西岸呈圓弧狀。月沼除了在北側塘底有少許泉水冒出外,主要水源還是靠水圳引來西溪的水。月沼西北角是進水口,塘南有小渠與大水圳相連,東南角的出水口則有小水圳引尾水供村東用水。清詩人汪承恩的宏村八景詩「月沼風荷」中如此描述月沼: 命駕倏千里,仙跡杳莫追, 題詩同挂劍,悽愴緣荷池。 (據說這個角度拍的照片曾印成郵票發行,惜未尋獲郵票原本) 月沼周邊房舍儼然,水中倒影更增添了風光的美麗,據說這片湖光和房舍曾經被印成郵票發行。這也難怪臥虎藏龍影片要在這兒取景,玉嬌龍和李慕白以劍尖蜻蜓點水,飄過清晨的湖面,美則美矣。 位在月沼北側的樂敘堂是汪氏總祠堂,建於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分門廳、甬道和祠堂三部分,祠堂占地面積425平方公尺,是兩層磚木結構的建築,因年久坍塌,曾在1963年重建。宏村房舍經過幾百年間的物換星移,據說與月沼同年代的建築只有樂敘堂的門廳了。 沿著水圳步道前行,途中一位大娘正用掃帚畚箕清理水中的落葉。瞧瞧水圳中有許多橫在圳中的石板,原來是因為大水圳比較深,地面離水面有30~50公分落差,枯水季節水位低,為了方便居民浣洗,所以在沿線砌了41處石板踏步和6處親水台階。真難為了古人設想周到。 繼績前進,來到承志堂。 承志堂可能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木雕保存最完整的房舍。據說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到處破壞古建築雕塑,他們專敲木雕的頭,說是帝王將相封建思想。當地公社裡的留守幹部都是宏村和附近的人,商量之後,決定想辦法保護承志堂木雕,他們用石灰黃泥將木雕糊起來,還寫了一些流行標語和最高指示貼上,將原本雕塑遮得嚴嚴的。紅衛兵進來看了煥然一新的老宅子,都無話可說,這些木雕就這樣保存了下來。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往往就在小人物們的一念之間啊! 承志堂建於清末,由於主人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因經商致富,所以建造時甚為用心。其形制效法有聯姻之親的盧村思齊堂結構。除了外院、內院、魚塘廳、後花園和天井和自然環境適配之外,磚、木、石雕技術水準更稱得上是徽派建築的經典之作。也由於主人家甚為富有,所以內廳的木門更是用鐵皮包覆,再加上三道門閂和支撐的防盗安全門,也算是少見。 接著到了樹人堂,樹人堂建於清同治年間,意為「百業須精,兒孫當建」之意。屋呈六邊形,取六六大順之意。正廳與偏廳背靠水圳,門朝南開,最特別的是屋頂天花板上彩繪了許多蟲鳥花卉,真正是名符其實的「天花板」。 廳堂東邊利用有限空地引起一泓活水,創造出另外一種意境。據說樹人堂目前除了這所供人參觀的老房子之外,劃出了一部分房舍經營民宿,似也有些口碑。 經過樹人堂,來到村口,村口兩棵老樹,除了被稱之為牛形村的「牛角」之外,還有另外的涵意。這兩棵樹,一株是紅楊、一株是白果。白果樹,樹齡約500年,在古代,村中老人家過世時,壽棺要繞樹三周再出村,以示高福高壽、子孫滿堂之意。至於那棵紅楊樹,是宏村的風水樹,高19公尺、樹圍6公尺,樹齡約500年,古時,村中百姓辦喜事時,新娘花轎要繞樹三周,預示新人百年好合,鴻福齊天。
(左邊是白果樹,右邊是紅楊樹) 回頭想想,宏村之所以能吸引人們的眼光,除了保存完整的古村落民居聚落之外,宏村保有的文化底韵可能才是真正的理由吧!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