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28 21:07:59瀏覽1143|回應1|推薦19 | |
馬爾他是一個由馬爾他島、戈佐(Gozo)、科米諾(Comino)和Kemmunett等島嶼 (其中只有馬耳他島、戈佐、科米諾三島有人居住) 組成、有「地中海心臟」之稱的島國。 位在馬爾他島中部一座突出小半島上的瓦萊塔(Valletta,馬爾他人口語管它叫Il-Belt,就是The City的意思)是馬爾他首都。Valletta的西岸是Marsamxett Harbour,東岸則是Grand Harbour。 「Malta」最初是什麼意思已經不可考。比較多的說法是衍生自希臘語的「honey」。由於島上生產品質極佳的蜂蜜,所以希臘人叫這座島是「Μελίτη (Melitē)」意思是「honey-sweet」。另一個說法是來自腓尼基(Phoenician)語「Maleth」,是「港口(a haven)」的意思。 1500年代初期,Valletta只有少部分居民,到1565年聖約翰騎士團成功的抵禦了土耳其人的攻擊之後,在這裡建了新的城堡,也有了新的名字—La Valletta。1798年,拿破崙佔領馬爾他,騎士團遠走俄羅斯。1800年,英國人又趕走了法國人,英國本打算拆除主要的防禦工事,所幸未能如願,才讓一些城堡建築留存至今。英國人依照他們的想法建設Valleta,加寬城門、擴大新的房屋建築,建了鐵路。馬爾他成了英國在地中海重要的海軍基地。1964年,馬爾他獨立,但仍是大英國協的一員。 從16世紀聖約翰騎士團建造瓦萊塔開始,瓦萊塔就成為一座以巴洛克為主要建築特色,並混合了Mannerist、新古典主義和現代建築的綜合式城市。現代的Valleta還留下了不少二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殘跡。其中被德軍炸毀的皇家歌劇院(The Royal Opera House)建築最是有名。1980年,Valletta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人類文化遺產。 Valletta半島有兩個天然港灣,西邊的是Marsamxett Harbour,東邊的是Grand Harbour。其中Grand Harbour更是主要的缷貨和郵輪停泊碼頭。 我們早上十點多降落在馬爾他國際機場,出關、取了行李,上了遊覽車就開始了這一天的旅程。大約十一點多,在Valletta城區前的大客車下車處下了車,跟著上海小姐進入老城區。 轉過圓環,從城牆之間開通的入口進入古城,首先進入視野的是極為厚重的城牆,部分城牆正在維修和整建。想像如此厚實的城牆,可能連當年的火砲都難打穿吧! 進了城,兩側都有寬闊的台階通往城牆上端。正前方的大街就是Valletta最主要的街道,叫作共和大道(Trip Il-Repubblikka)。街道不寬,到是人來人往的好不熱鬧。 就像一般觀光城市一樣,共和大道兩旁販賣紀念品的商店不少,街上不時有些街頭藝人表演,一對男女藝人全身塗滿與當地土黃色沙岩相同的色澤坐在路旁,真像是一對街頭雕塑。還有一位女士扮成一位長了翅膀的仙女立在St. Francis Church街角。轉角牆上就是一座拿著十字架的St. Francis石雕。 走進共和大道,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只剩下高大立柱的皇家歌劇院遺址。它的對面則是現代化的劇場。 走過National Museum of Archaelogy,右手邊一棟圍著圍籬的大教堂就是有名的St. John’s Co-Cathedral。 大教堂不是叫Cathedral嗎?為什麼聖約翰大教堂的名字又叫Co-Cathedral呢? 原來在Malta中部Mdina(也是Malta原本的首都所在)有另一座主教座堂St. Paul's Cathedral。據說這座教堂就興建於聖保祿在馬爾他海岸遭遇海難後與當時的島長Publius相見的地點。當時原來是供奉聖母瑪利亞的教堂,也是Malta第一座大教堂所在,後來在穆斯林和諾曼人佔領時期數度被毀。重建之後改為供奉聖保祿,因此叫作St. Paul's Cathedral。也成為Malta的主教座堂。 Valletta的聖約翰大教堂則是聖約翰騎士團進駐Malta之後,於1573年到1578年間由團長Jean de la Cassière興建,作為騎士團的修道院教堂。到了1820年代,當時座堂在Mdina的Malta主教獲准使用Valleta的St John’s Cathedral作為他的替代座堂,於是Valleta的St John’s Cathedral取得了與Mdina主教座堂平等的地位,就成了Malta主教的 Co-Cathedral。 這座大教堂是在Valleta設計過許多建築的軍事建築師Glormu Cassar (Girolamo Cassar)設計建造的。它高大的巴洛克式建築被譽為是歐洲和世界最大的教堂之一。 它的正門在我到訪時正在維修,被帷幕遮掩,無從欣質它的壯麗。從側門驗票進入內部,大約沒有人能不被金碧輝煌、華麗、壯觀的教堂大廳給震懾住的。 這座教堂長65公尺、寬40公尺,中間禮拜堂寬20公尺。除了中間長方形的禮拜大堂之外,週圍還有8個小的禮拜堂,分別供奉騎士團的主保聖人和聖體、聖物。 這8個小的禮拜堂,左側供奉的是: 右側供奉的是: 由於這座教堂果然名不虛傳,進了教堂除了張口結舌之外,實在難以用文字形容它的壯觀與華麗,就請看看相片好了。但到這時,你才會發現「為什麼照像機的功能這麼差?」為什麼不能像人的眼睛一樣把所見畫面留下完整、寬闊的影像? 距離這座Co-Cathedral只在轉個彎的共和大道上--考古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rchaelogy)是我們另一個參觀的所在。這所博物館展示了馬爾他從西元前5200年到西元前2500年間獨特史前文化的考古發現。 國家考古博物館原先是一座1571年建的典型巴洛克式酒店建築,除了建築物美麗的特色之外,牆壁和天花板上的彩繪也快速的吸引住入內者的眼光。館內陳列的文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與腓尼基人時代。裡面有石器、陶器等古代居民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石柱等殘跡上的螺旋紋和點狀豆子紋是特色。但最讓人印象深的應是那些顯示「大地之母」和被稱之為「馬爾他維納斯的『Sleeping Lady』」石雕吧!當時的馬爾他人認為豐胸、巨臀和大腹是宜兒宜女之相的大地之母,以我們現代的眼光來看實在很難體會出這馬爾他維納斯的美吧! 看看時間,因為貪看馬爾他維納斯和聖約翰早已過了午餐時間。大夥兒就在Co-Cathedral旁的一個餐廳用餐。祭過五臟廟,上海小姐帶我們來到Valletta有近2百年歷史的咖啡店品嚐百年冰淇淋。 冷的、熱的都體驗過了,去看看馬爾他總統是不是認真從公吧! 距皇家歌劇院遺跡不遠Dominating Palace Square的the Grand Master's Palace是從聖約翰騎士團時代、到英國統治時期的政府所在。現在被當作馬爾他總統府,在國會休會時對外開放。今天我們時間有限,只能到旁邊的小花園逛逛,享受一下總統不辦公時的悠閒。 没能考察馬爾他總統辦公情形,只好繼續跟著上海小姐從廣場旁正在整修的道路走吧! 走啊走的,來到Valletta有名的Upper Barrakka Gardens。從這裡可以看到完整的Grand Harbour。港灣裡船來船往,右前方碼頭旁泊了兩艘巨型郵輪,碼頭上正在興建供郵輪乘客上下的電梯。畢竟郵輪乘客都是觀光金主,當然得讓他們手腳方便些,省些氣力好好消費一番囉。 在這裡還可以看到對岸的The Three Cities,這三座城市分別是Vittoriosa(Il-Birgu)、Senglea(L-Isla)和Cospicua(Bormla)。雖然不像Valletta這麼熱鬧,但因位居grand Habour兩岸,地位相形重要。 位在對岸Il-Birgu 區的St. Angelo堡,正好扼住了Grand Harbour的中央,位置險要。據信,這座城堡在13世紀就已存在,到了16世紀聖約翰騎士團之後就成為控制Valletta的重要軍事設施。後來還成為英國海軍的主要軍港。直到1979年才缷下軍事任務,未來可能會開放參觀吧! 與St. Angelo堡隔著一個海灣的岬角上、Senglea區的Gardjola Garden據說有著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觀賞Grand Harbour的絕佳位置。於是在後來我們要離開馬爾他搭機去土耳其的那一天早上,特別驅車前往一遊。 這座公園是在1551年由Grandmaster De La Sengle規劃建造。原本也是一座城堡,就在堡壘尖端有一座可愛的瞭望塔(Il-gardjola)。 塔上有幾個馬爾他特有的雕塑標誌,分別是眼睛、耳朵和一隻鶴,表示監視和保護馬爾他Valletta海岸;也代表上帝可以聽到,看到人們。塔上的眼睛、耳朵更是許多介紹馬爾他的摺頁上出現最多的圖示。 公園雖小,城牆、塔樓、棕櫚樹和四周的美景確也讓我們在這兒給了Valleta流連的一瞥。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