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27 09:20:48瀏覽1137|回應0|推薦23 | |
有人問Hoca: ---土耳其13世紀哲學家和智者Nasreddin Hoca的寓言 --------------------------------- 伊斯坦堡(Istanbul)是全世界唯一一座中間隔著一條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土耳其語:Istanbul Bogazi)、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城市。也就是說這座城市被博斯普魯斯海峽隔成歐洲區和亞洲區兩個大的區塊,這應該是眾所周知的事。但這城市的歐洲區又被另一個海灣Golden Horn隔成兩個區塊,對於沒去過伊斯坦堡的人來說,可能就沒那麼清楚了。其實就算我們在這兒來來回回的走過好幾次,還總是把被隔成兩塊的歐洲區誤認為一邊是歐洲、一邊是亞洲呢! 走過伊斯坦堡古城牆,遊覽車又在大馬路上轉來轉去的往加拉達橋(Galata Bridge)前進。只見車水馬龍的馬路上,不時有人在中間穿梭,有的還抱著小孩;有些人拎著礦泉水、土耳其圈餅在路邊兜售;更常見幾個半大不小的孩子成群的在路邊和路中間安全島和分隔閘欄上翻過來翻過去的,好不危險。據導遊說這些人有的是吉普賽人,更多的是敘利亞等地過來的難民,在馬路上穿梭乞討是他們的謀生方式。 黑海、馬爾馬拉海隔開了歐洲和亞洲。位在黑海(Black Sea)和馬爾馬拉海(Sea of Marmara)之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連結了這兩個海,馬爾拉海西邊的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 Strait)又連結了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Aegean Sea),這裡就成了歐洲和亞洲的分界線。而位在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海峽之間的馬爾馬拉海就成了土耳其的內海。伊斯坦堡正好位在這個控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分界線上。不僅戰略地位重要,也因為正在歐亞交會處,受到歐、亞的文化影響和衝擊都很大。 馬爾馬拉海有一個峽灣正好切入伊斯坦堡的歐洲部分,這個海灣就叫Golden Horn。Golden Horn是一個長7.5 公里,最寬處750公尺、最深處有35公尺的天然峽灣。只要看到這些數據就不難想像這裡可能會是一座天然的港灣。確實如此。但,它為什麼叫Golden Horn呢? 對於Horn比較容易了解,因為從高處或天空俯瞰就能看出來它是一個長長的彎角形天然峽灣;那為什麼又叫作「Golden Horn」呢? 這座峽灣為什麼有個「Golden」這個形容詞,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法充滿詩情畫意,有的說法比較實際。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個天然峽灣沿岸的許多港埠,自古以來就極為忙碌,不斷的由各地載進、載出各種貨物,成為會帶來財富的港灣。因此用「Golden」來形容,自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另外一個具有詩意和浪漫的說法,是說當夕陽從馬爾馬拉海落下的時候,金色的光芒閃耀在峽灣形海灣的水面上,就像一個金色的彎角,於是就被稱之為「Golden Horn,金角灣」了。這個地方的地名無論是希臘或是英語都有相同的意涵,土耳其語的名字就不同了,管它叫作「Haliç」。這個衍伸自阿拉伯語「khaleej,單純就是港灣(Gulf)的意思」,土耳其語的名字顯然比較直接。如此看來,土耳其人似乎要比希臘人實際多了。 遊覽車到底是從那一個方向上到加拉達橋(Galata Bridge)上的,完全被繞行市區的車潮和人潮弄混了。一直以為我們是從舊城區往東邊走,並不曾跨越Golden Horn,可是怎麼在橋上下了車往前走又是向西對著清真寺,而加拉達塔(Galata tower)卻在背後遠方的山丘上呢?弄混了,就弄混了吧,不去傷這個腦筋。 加拉達橋(Galata Bridge)是一座跨越金角灣的橋樑,它的周圍聚集了可觀的地景,顯現出多元文化的交融,見證了伊斯坦堡的歷史和人文,從19世紀以來,就常在土耳其的文學作品、戲劇、詩歌、小說、電影與攝影裡出現。 跨越金角灣的橋樑有五座,由上游到下游依序是: 1.1974年建造,連結Sütlüce和Defterdar的Haliç Bridge。 2.現在已經不在了的Eski Galata Bridge。這座被稱之為老加拉達橋(Old Galata Bridge)的木造大橋,在1992年因為橋下層的一家餐廳失火而燒毀。 3.第三座是連結Kas1mpaıa和Unkapanı的Atatürk Bridge。 4.第四座是僅供行人和鐵路使用,2014年才完工的Golden Horn Metro Bridge。 5.第五座就是1994年完工,連結Karaköy和Eminönü的加拉達橋(Galata Bridge)。 據說在1502年,土耳其蘇丹Bayezid II想要建造一座跨越金角灣的大橋,當時擔任教皇軍事工程師的達文西曾設計了一座跨距240公尺、寬24公尺的單拱石橋,這在當時應該是世界上最長的橋了。只是並沒有被蘇丹接受。但設計圖仍收藏在托普卡匹皇宮的博物館(Topkapi Palace)裡。 目前的加拉達橋是一座長490公尺,寬80公尺,兩向各有二車道和一條人行道的水泥大橋。橋的下層是許多餐廳,橋上人來人往的不說,更有許許多多的人拿著釣桿靠在橋欄杆旁釣著魚,據說釣上來的魚就賣給橋下層餐廳。 我們來到這裡,除了享受秀君在迪奥多西城牆附近,向小販買的枇杷和杏桃之外,當然就是在橋上走走囉! 在這裡我們算是第一次比較直接的面對了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人潮。橋上不同方向、來來往往人潮真的是使橋樑得以平衡的原因嗎?還是去問問Hoca吧!
回到古城牆邊上一家餐廳用了我們在土耳其的第一個晚餐,路邊一群男士們坐在樹下,乘涼嗎?下棋嗎?還是在為接下來的「街頭募資」養精虛銳呢? 坐上車,往旅館的路上,火球似的夕陽正往天邊落下。畢竟這裡是土耳其,到了Hoca管區,想必Hoca知道我們早上在Valletta沒見到日出,就撥開了雲層,讓我們在車上都能看到土耳其的落日!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