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22 09:09:10瀏覽1112|回應2|推薦26 | |
2015年3月31日,土耳其航空首班直飛班機抵達桃園機場。這表示土耳其對台灣這塊旅遊大餅的渴望,也表示以後去土耳其可以不用中轉了,咱們的行程多了個馬爾他,當然就能直接在伊斯坦堡轉機囉。本來預定21:15起飛的班機,在出發前一個星期得知提前到20:15,這意味著咱們在伊斯坦堡轉機時會多停留一個時。 土耳其是伊斯蘭教國家,飛機上的空服員是不是都得包著頭巾呢? 上了飛機,空服員全部深色套裝,只有在服務餐點時有一位空服員作大廚打扮,穿著白色廚師袍、頭戴大大的白色廚師帽。完全顛覆了機上餐飲服務的刻板印象。 機上餐點尚能接受,但是配餐的作業流程卻是有點兒奇特,只見前面乘客配了餐、餐車在走道上來回的走著,空服員隔空聊著些什麼。前面差不多吃完了,中、後段的乘客還只見空服員推著餐車來回的走著。後來從馬爾他飛回伊斯坦堡時更有趣了,由於航程短,收餐的速度又是出奇的快,後配餐的乘客還沒吃完,已經開始收餐盤了。不過,他們的菜色說明餐牌到是有些特色。 最扯的是在往馬爾他的航班上,我們的座位在機翼逃生門後一排,逃生門旁是一位老外年青人。上了飛機,空服員依規定拿了解說牌請坐在逃生門旁座位的乘客了解應變機制,一切都如常的進行。飛機到達巡航高度後,右逃生門忽然傳出越來越大的風切聲,那位年青人趕緊找來空服員,給換了座位,風切聲依舊持續著。坐在我旁邊靠窗座位的一位外國人,聽著越來越大的風切聲,有點兒惶恐的看著我,說了幾句聽不懂的話。我也想知道風切聲來自何處。於是伸手去摸了摸逃生門邊緣,只覺得下緣門縫處比上面冰涼了許多,想找空服員問問,卻是沒看到人。這樣過了一會兒,感覺時間好長、好長,風切聲總算逐漸減弱。是機長降低了飛航高度讓機艙壓力和外面壓力接近使然嗎?還是這本來就是正常現象呢?總之,算是虛驚一場。 從台北經伊斯坦堡轉機到馬爾他,晚上八點多由桃園機場起飛,次日早上5點左右到了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堡候機時,秀君買了土耳其有名的圓形餅請大家享用,口味不錯呢! 08:50轉機,10:30到了馬爾他國際機場。除了逃生門風切聲之外,一路無話。 在機場迎來了一位移民馬爾他26年的上海小姐,她將是我們在馬爾他三天兩夜的地陪。 馬爾他和馬爾他騎士團有著密不可分關係。那麼,什麼是馬爾他騎士團? 馬爾他騎士團國(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簡稱S.M.O.M)大約是全世界最小的國家了,它「位於」羅馬Via dei Condotti街68號一幢佔地1.2萬平方公尺馬爾他宮(Palazzo Malta)裡。雖然沒有正式的領土,但它具有「准國家」性質,還是聯合國的觀察員呢! 馬爾他騎士團也叫聖約翰騎士團(The Order of the Knights of Saint John; 或Order of Saint John)。源起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成立的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騎士團(Order of Hospitallers, Knights Hospitaller, 或Hospitallers)。是當時有名的軍事修會之一。 相傳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天主教本篤會(Ordo Sancti Benedicti)為了保護耶路撒冷醫護設備。1099年,由法國貴族Gerard在耶路撒冷施洗者聖約翰教堂附近的醫院成立了一支武力,主要目的是照料傷患和朝聖者。當時他們的口號是「Defence of the faith, assistance to the suffering!(捍衛信仰,援助苦難!)」。1120年,聖約翰醫院騎士團開始以武力保護朝聖者免受異教徒攻擊,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天主教在耶路撒冷的一支主要軍事力量,並擁有領地,以及政治和經濟特權,是教廷承認的獨立修會。 12世紀末到13世紀,阿拉伯人擊敗了巴勒斯坦的天主教王國。1291年,聖約翰騎士團遷往賽普路斯,1309年,又被迫遷到土耳其西南愛琴海域的羅得島(Rodos)。他們在羅得島阻擋了穆斯林向東地中海的擴張。1453年,土耳其人佔有伊斯坦堡之後,羅得島上的聖約翰騎士團仍是整個東地中海地區唯一的天主教力量。直到1522年,鄂圖曼帝國蘇丹蘇里曼一世(I. Süleyman)率軍進攻羅得島,騎士團以僅有的7000名士兵與土耳其20萬人和400艘戰船對抗,堅守了六個月,土耳其軍隊至少有五萬人在戰鬥中喪生。最後騎士團與土耳其人達成協議,撤出羅得島,返回歐洲。 騎士團回到歐洲後居無定所,四處遷徙,直到1530年,才奉教皇克萊孟七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命令,來到馬爾他島落腳,並在這裡成立了馬爾他騎士團國(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縮寫S.M.O.M)。 回到地中海的騎士團再度造成鄂圖曼土耳其的不安。1565年,蘇里曼一世(I. Süleyman)再次派軍進攻騎士團,馬爾他絕大多數城市都被摧毀,騎士團成員戰死泰半。危急之際,西班牙來的援軍扭轉了戰局。1571年,土耳其再次進軍馬爾他,但在海上就遇上了以基督教國家組成,由西班牙王國的無敵艦隊為主力的神聖同盟(Holy League)艦隊,在希臘勒班陀(Ναύπακτος)近海的戰役幾乎將土耳其艦隊全部擊沉或俘虜。此後,馬爾他騎士團國進入鼎盛時期,帆上標有馬爾他八角十字的騎士團戰船成了地中海的海上霸權。18世紀,法國拿破崙進軍埃及,於1798年6月11日占領馬爾他島,騎士團的大部分成員受到俄羅斯沙皇保羅一世的庇護,但也從此失去了領土。1802年,這個沒有領土的主權國雖因Treaty of Amiens的簽訂而得到英、法等國的承認,卻始終無法回到馬爾他島。1834年,這個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馬爾他騎士團國(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簡稱S.M.O.M)--終於在羅馬的馬爾他宮(Palazzo Malta)落腳。 馬爾他騎士團國落腳羅馬,那馬爾他呢? 馬爾他騎士團雖然離開了馬爾他島,但由於他們從1530年到1798年在馬爾他島駐留了近270年,這裡的建設、遺跡受到他們的影響甚巨。在馬爾他隨處可見的八角十字星就是騎士團的標誌。由四個V組成八角十字星的八個頂點象徵騎土的八項美德:忠心、虔誠、誠實、勇敢、榮耀及榮譽、無懼於死亡、對窮人及病人伸出援手,以及尊敬教會。 願這八項美德(至少前七項)也會是普天之下每一個人的美德。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