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20 00:00:00瀏覽6770|回應9|推薦112 | |
Sep 28, 2017 上午離開佩麗斯城堡(Peles Castle),瑰麗璀璨的畫面有如跑馬燈般一幕幕在腦海中輪番播放著,一個小時的車程意猶未盡,已然來到下午的目的地布拉索夫(Brasov)。 喀爾巴阡山脈(Carpathians)以一道弧形在羅馬尼亞中部延伸,布拉索夫這座城市就被南喀爾巴阡山脈包圍著,氣候溫和宜人,山城景緻美麗。作為川西凡尼亞(Transylvania)地區最大的城鎮,且位處幾個地區的交通要道上,布拉索夫自古以來就是一座繁榮的城市。 布拉索夫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最早的羅馬尼亞人─古代的達契亞人(Dacian)就是在南喀爾巴阡山脈這一帶群居,並逐漸形成部落式的社會制度,根據推斷這些人大約生活在西元2至8世紀。 日耳曼(薩克遜)人的到來為布拉索夫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1141至1161年間,匈牙利國王蓋薩二世(Géza II)請來日耳曼人建立礦井、耕種土地,以協助當地的城鎮及文明發展。這些開拓者後來在當地混居,成為當地的居民之一。1211年,十字軍條頓騎士團(Teutonic Knights)來到此地加強邊界防禦,以抵抗外敵入侵,並建立起布拉索夫城,是薩克遜人(Saxons)在羅馬尼亞建立的七座城鎮(Siebenbürgen)之一。布拉索夫優越的地理位置直接反映在其德語名稱上,「Kronstadt」意即「王冠之城」,而這個王冠也表現在布拉索夫的城市徽章上。 這些日耳曼人在當地從事商貿及手工業,促使布拉索夫成為連接歐洲和鄂圖曼帝國的一個重要商站。因城市的免稅政策而獲利的富庶商人,運用強化的政治影響力,在城市周圍建立防禦工事,並由各個工藝行會分別維護不同的塔樓,進而更紛紛以風格獨具的建築打造美麗的城市風貌。 布拉索夫後來成為德意志騎士們的封地。自此,新殖民者開始不承認當地居民的特權、公民身份及其信仰-東正教,尤其是在15世紀時最為明顯。但後來,新殖民者們卻為當地居民建立起第一座石磚教堂、發行第一份活字印刷品、建立第一所圖書館,為當地文教發展提供很大的幫助。此外,俄羅斯女沙皇伊麗莎白、摩爾多瓦及瓦拉齊亞的統治者對此城的捐贈,也使得當地的教育和宗教獲得良好發展。18世紀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賦予居民的公民權利,形成更開放的民主政治。 布拉索夫座落於南喀爾巴阡山脈的坦帕(Tampa)山腳下,擁有山林環繞的優美景觀。此外,城市保存了許多哥德、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式的歷史建築,以及豐富的歷史景點,當中不乏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古老的教堂、塔樓,美麗的建築、街道,洋溢著濃厚的德意志色彩,散發著迷人的中世紀氛圍,是羅馬尼亞非常受歡迎的旅遊城市。 來到布拉索夫正是中午時分,直接進入市中心議會廣場旁邊一家地窖餐廳用餐。午餐非常豐盛,以至於每個人的主菜都餘留大半。餐廳主人出來關切,問我們食物如何,我只能滿懷歉意地回答:「食物很美味,奈何我們肚量有限!」跟團旅行,三餐循規蹈矩的結果往往是不勝負荷,罪過~罪過! 布拉索夫城市外圍景觀 議會廣場 The Council Square 撒克遜人在布拉索夫城市周圍建造了巨大的石牆和七座塔樓,至今仍然可見;還有華麗的教堂、精心整建的建築及一個非常傑出的中央廣場。 議會廣場坐落在中世紀的布拉索夫老城中心,三角形的廣場中央有個圓形大噴水池,四周圍繞著文藝復興風格的商人房屋,如今多作為餐廳或咖啡館,赭紅屋頂搭配繽紛的粉彩建築立面,建構出美麗優雅的廣場風貌。秋日午後陽光燦爛,遊人四處漫步、和鴿群嬉戲、或徜徉咖啡座,一派悠閒的光景讓人好捨不得離開這個迷人的廣場! 舊市政廳 The Old Town Hall 議會廣場上矗立著建於1420年的舊市政廳,在昔日是城鎮議員的會議場所,這些議員被稱為當時決策者的百夫長,他們都是撒克遜人。高高聳立的號兵塔(Trumpeters Tower),其建築年代是更久遠的13世紀,在中世紀期間用作瞭望塔,遇有外敵入侵時是城堡居民的警報系統。 這座建築物在1689年的大火之後得到恢復。自1950年代以來,成為布拉索夫歷史博物館(Brasov History Museum)的所在地。雄偉的造型、溫暖的色調與廣場周圍的建築和諧輝映,卻又是最吸引目光的美麗存在。 黑教堂 The Black Church 布拉索夫最著名的地標─黑教堂,巍然聳立在議會廣場和老城區之間,90公尺長、65公尺高的教堂,是羅馬尼亞最具代表性、也是東歐最大的哥德式教堂。 教堂建於1385至1477年間,(原址是1242年毀於蒙古人之手的一座早期教堂),原名是常見於德國的瑪麗安教堂(Marienkirche),建築結構在1421年土耳其入侵時因大規模破壞而遭受延礙。1689年災難再次發生,哈布斯堡軍隊造成的一場大火,將城鎮的大部分地區夷為平地,教堂的牆壁也被燻得一片漆黑,因此被賦予了新名稱─黑教堂。之後的修復工程持續了將近100年,計劃中的兩座高塔中只有一座完工。 黑教堂外豎立著Johannes Honter(1498-1549)的雕像,他是川西凡尼亞撒克遜人,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新教改革者和神學家。Honter以其地理和製圖出版活動、以及在川西凡尼亞實施路德宗改革以及在羅馬尼亞建立福音派奧古斯坦懺悔教會而聞名。 原始的哥德式內部裝飾在修復過程中進行了改造,今日所見的高大輕盈空間大多是巴洛克風格。內部裝飾有德國商人捐獻的17至18世紀土耳其安納托利亞(Anatolian)壁毯。由4千支音管組成於1839年的管風琴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在夏季,每週三次在此間舉行音樂會。可惜沒有耳福聆賞它奏出的美妙音樂!(下圖載自網路) 鄰近議會廣場的城市街道 布拉索夫的防禦工事 撒克遜人自12世紀初來到布拉索夫定居以來,屢遭蒙古人、土耳其人等的侵擾,一再摧毀巴托洛馬(Bartholoma)和科羅納(Corona)的舊定居點。因此,撒克遜人開始在他們的城鎮周圍建造防禦工事。大部分的防禦工事完成於1400至1650年之間,當時內外雙層的城牆長達2英里,還有7座防禦塔樓和數個城門。然而,這些防禦工事在19世紀的城市擴張中多數被拆除,僅剩2座塔樓及一段城牆保存下來。 黑塔(Black Tower)和白塔(White Tower),一左一右矗立在城鎮北邊的山丘上,是布拉索夫城牆外的四個瞭望塔之一。 下圖紅圈處 左:黑塔 右:白塔 黑塔建於15世紀,是與防禦城牆同時興建的方形塔,1559年因雷擊造成的火災,燒得焦黑而得名。最近經過整修,建有金字塔形玻璃屋頂,設有一個小型文物博物館。 白塔建於1460至1494年間,半圓形的建築分為四層,塔上有城垛,外牆有射擊孔,因白色外牆而得名。19世紀初的大洪水損壞外牆,2004年修復,設有展示士兵服裝與戰爭文物的博物館。 左:黑塔 右:白塔 凱瑟琳城門 Catherines Gate 凱瑟琳城門是由裁縫師行會(Tailors Guild)於1559年所建立,是唯一倖存的中世紀城門。今日所見的城塔只是倖存的一部分,更大的原始城門結構於1827年被拆除。原來的結構可以在Weavers Bastion博物館看到,那裡展示了16世紀布拉索夫的大型模型。 四個小角砲塔(如其他撒克遜城堡所見)象徵著城鎮議會的司法自治,如有必要可以適用死刑。在入口上方,塔上有城市的盾形紋章─樹幹上的王冠。童話般的凱瑟琳之門,曾經是中世紀布拉索夫的主要入口,是唯一一座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原始城門。 沙伊門 Schei Gate 緊鄰凱瑟琳城門的是沙伊門,它是居住在沙伊(Schei)區的羅馬尼亞人唯一的出入口,他們不被允許使用任何其他入口。今天的結構建於1827年,由法蘭茲一世皇帝(Franz I)建造,取代了被火災嚴重破壞的舊沙伊門。古典主義的大門類似於有三個開口的凱旋門,兩側小拱門上方可以看到拉丁銘文。 13至17世紀,在薩克遜人統治布拉索夫期間,羅馬尼亞人被禁止在城堡牆內擁有財產,因此他們定居在城市西南的沙伊區。羅馬尼亞人只能在某些時間進入城鎮,且須在城門口繳交通行費,以取得在城堡內出售其農產品的權利。因為這段歷史,現在每年春天,數以千計的羅馬尼亞人都會遊行穿過城鎮,舉行大規模的野餐和歌唱,用這個節日慶祝羅馬尼亞人每年有一天可以自由進入撒克遜城鎮。 漫步古城街道 城鎮南邊狹窄的街道綜橫交錯,有的已更新為柏油路,有的依舊是古意盎然的石板路。街道兩旁排列著溫暖色調、繽紛多彩的民宅,有些斑駁,有些簇新。每一條街道看著相似,卻又各自不同,有別於大街的繁華熱鬧,這裡呈現的是當地的寧靜生活樣貌,漫步其間,除了汽車,難得遇上當地人。 布拉索夫擁有歐洲最狹窄的街道之一,繩索街(Rope Street)寬約4英尺,最初被用作消防通道。行走其間,有種幽閉空間的窒息感。 城鎮南端便是坦帕(Tampa)山,這些小街道逐漸向上傾斜,左彎右拐,走著走著便走出城牆之外了。 由城牆外回頭望去,布拉索夫市區櫛比鱗次的紅瓦房舍、山丘上的布拉索夫要塞、古城區的龐然建築─黑教堂盡收眼底,在藍天輝映下氣象萬千。 坦帕山(Tampa Mountain)登高望遠 我們步出城牆外是為了登高遠眺布拉索夫的古城風光,近1000公尺高的坦帕山頂則是我們的目的地。(下圖紅圈處) 坦帕山纜車是我們登上山頂的代步工具,但首先得爬上位於半山腰的纜車站。雖然是在參天古木的林蔭中,但一層又一層的階梯依然讓人爬得滿身大汗氣喘吁吁,心裡不免嘀咕,既有心建纜車,為何不好事做到底,讓纜車直達山腳下呢? 建於1971年古意盎然的坦帕山纜車,載著我們冉冉上升,山腳下一片赭紅屋頂的布拉索夫古城漸次映入眼簾。 坦帕山頂,曾經建造了布拉索夫原始的防禦要塞,但毀於1458年瓦拉齊亞大公弗拉德德古拉(Vlad Dracula)的攻擊。現在山頂上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樹林,沿著林蔭小徑步行約5分鐘,就來到了觀景平台。 坦帕山頂有著無限開闊的視野,極目遠眺,整個布拉索夫城鎮盡收眼底。適才走過的議會廣場、黑教堂,由高處俯瞰全貌更加完整;城市街廓無比清晰,覆蓋赭紅屋瓦的建築櫛比鱗次,鋪陳在蒼翠的坦帕山腳下;四周圍繞著高聳的山脈、茂密的森林,遠方是綿延起伏的田野,景色壯麗氣象萬千! 布拉索夫 沙伊區 布拉索夫 老城區 由高處俯瞰議會廣場及黑教堂全貌更加完整清晰 櫛比鱗次的城市街屋與山丘上的布拉索夫要塞 登高賞景自是舒心暢懷,然朔風也大,吹得人幾乎要頭痛,依依不捨再次凝神於美麗的古城之後,順著來時路搭乘纜車下山,就此揮別王冠之城─布拉索夫。 2017年秋天,以12天走過阿爾巴尼亞、馬其頓、保加利亞及羅馬尼亞四國,行色匆匆自是難免,但多少也認識了這幾個貧窮落後的巴爾幹國家,猶如歐洲後院的幾個國家,在當代歐洲雖敬陪末座,但仍有其曾經輝煌的歷史。只不過,不論過去或近代,這些國家始終在彼此的歷史恩怨和烽煙迭起中糾葛磨耗,這也是造成其貧窮落後的主要原因。理解了她們的這一層苦難,就能以另一種寬容的心態去看待其令人難以置信的破落、去欣賞其悠遠歷史所積累的豐富文化了! 巴爾幹映像之旅 全文完 相隔月餘才發文,只因下個月才要展開今年的歐遊行程,巴爾幹映像之旅的最後這一篇遊記,正好可以閒散悠哉地寫。九月上旬即將前往「陸止於此,海始於斯」的歐陸西陲,行程超過半個月,接下來打算全心投入準備工作,希望十月可以回到udn和大家分享。這一晌疏於去訪,還請好友們多多包涵! 衷心感謝各位好友一路相挺支持,您的不離不棄,Bianca 點滴都在心頭! 祝福您~在溽暑中保有一顆清涼愉悅的心! 感謝~~~ 2018/10/22 10:17
Dear Bianca: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王冠之城 布拉索夫 Brasov 【羅馬尼亞】」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頻道│下拉選單│編輯精選,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