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27 00:00:00瀏覽10141|回應26|推薦169 | |
06/JUN/2013 行程過半,早上離開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前往波羅的海四國之旅的第三個國家─愛沙尼亞,首先要去她的第二大港─帕爾努(Pärnu)體驗「愛沙尼亞最燦爛的陽光」。 愛沙尼亞簡介 遠古時代,一支由芬蘭分裂出來的部族來到波羅的海北部,在今日愛沙尼亞國土一帶落地生根。至1227年,愛沙尼亞漸被丹麥和日耳曼人的立沃尼亞(持劍)騎士團(Livonian Order)征服,基督教因而傳入。由於地處俄羅斯、德國及北歐強權之間的重要戰略位置,因此歷史命運乖桀,多次被他國占領,包括丹麥、瑞典、德國及波蘭等國。18世紀被俄羅斯吞併,十月革命之後愛沙尼亞於1918年脫離沙俄獨立,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Republic of Estonia)。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再次被蘇聯兼併,當時的蘇聯政府更將愛沙尼亞人流放到西伯利亞,並遷入大批俄羅斯人以達人種融合的目的,1991年愛沙尼亞第二次恢復獨立。2004年加入了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007年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愛沙尼亞面積比台灣大(4萬5千餘平方公里),總人口人口卻只有台北市的一半(約130萬人);愛沙尼亞族約佔70%,其次俄羅斯約25%。官方語言為愛沙尼亞語,與芬蘭語有很密切的聯繫;俄語也是重要語言。愛沙尼亞人宗教信仰不強烈,不到1/3的人口信教,其中大多數為基督教新教路德教會,俄羅斯人信東正教。 愛沙尼亞海拔平均只有50公尺,自然資源匱乏;森林覆蓋率達47%;境內有1400個湖泊且沼澤眾多;海岸線長約3800公里,島嶼大約有1500個。愛沙尼亞雖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中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但經濟實力卻最雄厚。以資訊科技產業聞名,顛覆21世紀電信業的Skype就是愛沙尼亞的發明;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 WIFI 無線上網覆蓋率,號稱「在森林裡洗三溫暖也可以上網」。世界銀行將愛沙尼亞列為高收入國家,由於其高速發展的經濟,經常被稱作「波羅的海之虎」, 2011年正式加入歐元區。 由於自古以來就受到北歐文化薰陶,所以愛沙尼亞的文化習俗及民族性格都帶有濃厚的北歐色彩,語言也與芬蘭語有密切的淵源,與一般印象中的蘇俄化形象相去甚遠。 愛沙尼亞的「夏季之都」 帕爾努Pärnu 帕爾努位於愛沙尼亞中部偏西,距離首都塔林約128公里,是愛沙尼亞第二大港。因為1234年的十字軍東征,帕爾努開始出現於史籍記載。14世紀成為漢薩同盟城市之一,迅速發展,舊城裡留有不少曾經繁榮的痕跡。 愛沙尼亞緯度高,全年氣溫偏低,但帕爾努由於海水的調節,氣候相對溫暖宜人。因為濱臨波羅的海,有長長的黃金海灘及「愛沙尼亞最燦爛的陽光」(the best Sun in Estonia),自從1838年首座為了濱海渡假而興建的浴場Pärnu Mud-Baths出現後,帕爾努的聲名不脛而走,逐漸發展成為夏季的渡假勝地,又稱為愛沙尼亞的「夏季之都」(Summer Capital of Estonia) ,2013年正慶祝「夏季之都」175周年。 來到帕爾努正值中午時分,司機似乎有點迷路,在市區裡迂迴繞了幾圈才找到午餐的飯店,正好讓我們安坐車內欣賞城市風光,廣闊的公園綠地及處處林蔭大道,讓人感覺這是個非常綠化的美麗城市。後來下午在艷陽下的徒步參訪活動讓我深感此刻坐在車中的清涼舒適! 中午在Ranna Hotel的餐廳用餐,這家飯店就位於面海的海灘公園中,穿過庭園就可以直接走入海灘,極盡地利之便。(下圖轉載自網路) 波羅的海戲水 帕爾努有愛沙尼亞黃金海岸之稱,海灘綿延舊城南方好幾公里,沙灘的腹地廣闊,沙質非常細膩綿密,感覺像泥不像沙。淺水區域很大,遠距離之外的海域其水深才適合游泳,但由於海水溫度低,通常玩水上活動、沙灘排球與享受日光浴的遠比在海中游泳的人多。但見沙灘上老老少少都是穿著清涼享受陽光的戲水人潮,我們這群穿戴整齊的不速之客混入其中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們好不容易來到波羅的海,說什麼也要“過水”一下! 匆匆完成波羅的海“下水禮”之後,展開帕爾努市區的人文之旅。 安德拉協會建築紀念碑 Endla Society Building Monument 這個沉穩的紀念碑所在之處目前是一家飯店(Pärnu Hotel),它的前身是愛沙尼亞最早的歌唱音樂文化社團之一─成立於1875年的安德拉協會(Endla Society),該協會於1908-1911年間在此興建了一座新藝術風格的建築「安德拉劇院」(Endla Theatre)。1918年2月23日,倡導者H. Kuusner在劇院的陽台上對群眾宣讀「愛沙尼亞獨立宣言」─ Manifesto to the Peoples of Estonia。然安德拉劇院毀於二戰戰火,原址後來興建了Pärnu Hotel。 當地導遊介紹紀念碑的由來 Pärnu Hotel 右下角紅圈記號處即安德拉協會建築紀念碑所在位置 帕爾努被選為首先向世人宣示愛沙尼亞脫離帝俄獨立的城市,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歷史地位,1989年由雕塑家M. Karmin 建造這座紀念碑,為這處關鍵時刻的歷史場景留下永久見證。除此,在Pärnu Hotel前方也建起一座與當時宣讀獨立宣言的陽台相同尺寸的「紀念陽台」,在愛沙尼亞共和國成立90周年紀念日的2008年2月23日揭幕。 昔日普世歡騰共同見證愛沙尼亞脫離俄羅斯獨立的人們,豈能料到不到30年之後又再度淪入蘇維埃政體。曾經為愛沙尼亞開起歷史新頁的時空場景,現在是一片祥和寧靜的市民休憩空間。經歷異族統治重獲新生的愛沙尼亞人們,應該視此為獨立自由的聖地吧! 紅塔 Red Tower 這座城塔是帕爾努最古老的建築,建於15世紀的紅塔,原是環繞帕爾努的防禦堡壘東南角上的監獄。這是漢薩同盟城市(Hanseatic town)的新帕爾努(New-Pärnu)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座防禦城塔。堅實的花崗石城塔,其「紅塔」之名得自於裡外砌成的紅磚線條,但目前建築外觀漆成白色。19世紀整修為城鎮建築,之後多次變換目的使用。2012年起,開放為紅塔酒吧暨藝術工坊(The Red Tower Wine Barr/Art shop)。 經由狹窄的樓梯進入內部空間,酒吧經營之外,可以看見許多畫作藝品,還有許多精心布置的的迷人角落;外面的庭園也陳列著許多藝術家的作品。昔日的晦暗監獄,變身為兼具現代藝術氣息與古老形貌的城塔,也成為帕爾努的城市亮點。 盧特利街 (騎士街) Rüütli tänav (Knight Street) 愛沙尼亞的Rüütli是「騎士」之意,綿延東西約400公尺的騎士街,可說是帕爾努舊城區最主要的街道,目前規劃為行人徒步區,兩旁散落著17至19世紀的歷史建築,並穿插著服飾、藝品等商店。 騎士街口這幢白色建築,原是帕爾努最古老的一家藥局,現在變身成為時髦的俱樂部。其內部陳設、提供的飲品、以至於穿著制服的服務生,在在營造出與古老藥局相襯的懷舊氛圍。奇特的主題趣味─在古老藥局開party,遂成為當地人的時髦休閒場所。 頂著正午的大太陽及將近30度的高溫,走在鋪著紅磚的騎士街行人徒步區,老實說並非快意的事兒,終於領教到「愛沙尼亞最燦爛的陽光」(the best Sun in Estonia)的威力!騎士街算是帕爾努整修過的「老街」,兩旁的房舍有部分外觀粉刷得簇新亮麗,也有幾間石磚屋依稀透著歲月的風霜。路上的店家有悠閒的咖啡座,以及一些賣雜貨或紀念品的小店,名牌精品在這裡不多見,反映出當地淳樸敦厚的鄉村民風。街角繽紛的花飾、古老美麗的木屋,是這城市賞心悅目的風景。 騎士街上的21和23號,是一幢建於1861年的商人莫爾的家和穀倉(Merchant Mohr’s house & barn),1820年重建,據說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Karl XII)及俄羅斯的凱薩琳大帝都曾經停駐於此。門前的雕像,是為了紀念愛沙尼亞的報紙創刊人Johann Voldemar Jannsen。 馬爾亞人民公社藝術村 Maarja-Magdalena Craftsmen Guild 這幢隱身靜巷裡的木造建築,是從中世紀的商會演變而來,蘇維埃時期曾作為人民公社使用,2009年起轉型為非營利組織,將此處改造成手工藝創作者的天堂。目前約有20位包括裁縫、紡織及陶藝等藝術工匠,每人在自己的小房間裡創作,是工坊也是店鋪。馬爾亞公社也定期舉辦學習課程、拍賣市集及演講集會,讓曾經受過基督教、共產及資本主義洗禮的這方小天地,在手工創作天地留下自己的足跡。 對面的小公園好像是老師帶著小朋友們在玩耍 市政廳 Town Hall 靠近舊城入口的市政廳,正面是一幢1797年所建的新古典建築,背面石頭牆面的古樸別館,其實是1911年才增建的,前後建築風格不太一致,但都很顯眼。市政廳一樓目前作為旅客服務中心。 聖凱薩琳教堂 St. Catherine’s Church 市政廳隔鄰的聖凱薩琳教堂,是俄羅斯女皇凱薩琳大帝(Empress Catherine II)下令於1764至1768年間所興建,因此以女皇命名。五個綠色洋蔥頂、上面還飾以黃金十字架的東正教堂,被譽為愛沙尼亞最美麗的巴洛克式教堂建築,後來波羅的海地區教堂興建的形式紛紛以它為藍本,具有重大影響力。 面對市政廳的美麗街角 綠意盎然的渡假天堂 帕爾努市區外圍鄰近海邊的區域,分布著大片公園綠地、縱橫著寬敞的林蔭大道,除了中央車道,路肩還設有腳踏車及行人步道。高大蓊鬱的樹木、遮天的盎然綠蔭,完全釋放了剛剛在舊城區的暑熱感;清新的空氣、涼爽舒適的環境加上悠閒的氣氛,讓人感覺這真是一處非常美麗宜人的海濱渡假天堂。 座落於這一區有可愛的小木屋、也有富人的豪宅,屋前屋後各有花園,每一幢都像夢想仙居。這座亞門德別墅(Ammende Villa)別具匠心的建築顯露出不凡的品味,這是1905年一位德國裔的富商Hermann Leopold Ammende所建的豪華別墅。後來亞門德家族搬回德國,百年歷史的古董屋轉手重新整修,目前為帕爾努鎮內最高檔的旅館。 下圖轉載自網路 在林蔭大道中漸行漸遠,揮別美麗的波羅的海渡假天堂帕爾努,一路駛向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Tallinn)。帕爾努雖是波羅的海的渡假勝地,但外地來的觀光客並不多,因此保留了寧靜恬淡的小鎮風情,相較於地中海那些熱鬧繽紛紙醉金迷的渡假城市,氣質與情調截然不同,這裡是可以遠離塵囂、安靜渡假的好地方!走訪波羅的海三國,都停留於首都大城,這個濱海小城鎮讓我有機會瞭解愛沙尼亞的平民風貌。 艷陽高照的好天氣,行車到半途突然下起一陣急雨,車內的溫度計(顯示車外溫度)由原來的28度驟然下降到18度,特地記錄下這戲劇性的變化。 傍晚大約6點鐘來到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Tallinn),入住屬於北歐四星級連鎖管理系統的時髦旅館Hotel Nordic Forum,高雅而舒適的旅館位於舊城的維魯(Viru)城門旁,憑窗眺望就可以看見塔林舊城的美景。 這兒什麼也沒有 維魯大飯店 Hotel Viru 愛沙尼亞人雖極力擺脫蘇聯統治的晦黯記憶,卻也幽默地保留了極權時代的遺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維魯大飯店(Viru Hotel),而它就矗立在我的房間窗外。這幢高23層樓的白色建築物,客房電梯卻只能抵達22樓,因為23樓「什麼也沒有」,這可不是共產黨式的幽默,現今已開放的23樓,有扇門上以俄文和愛沙尼亞文寫著「Theres Nothing Here」,真是超級經典的「此地無銀三百兩」!原來蘇聯時代所有來自西方世界的官員、記者和遊客都被安排入住維魯大飯店,不因這裡是款待國賓的豪華飯店,而是因為這裡處處設置著監聽設備;甚至有位老太太每天坐在飯店大廳,負責記錄每位房客的進出時間、和誰會面,而23樓就是蘇聯國安會KGB人員負責監聽及回傳情報的工作地點。2011年起這裡以KGB博物館對外開放,揭開神秘面紗。不過對此我興趣缺缺! 晚上安排在下榻旅館的餐廳用餐,陳設及環境氣氛優雅,餐點及擺盤精緻講究。 餐後步出旅館在附近隨意逛逛,感受塔林尋常生活的一面。百貨公司營業時間自上午九點到晚上九點,這是我在歐洲看過最便民的營業時間了,無怪乎愛沙尼亞可以成為「波羅的海之虎」!未來兩天半的時間裡我們肯定可以有所作為。經過公車總站,有點像台北的市府轉運站,這裡又出現波羅的海地區的特色裝置藝術─穿著彩色拼接毛衣的柱子。 年近尾聲,Bianca滿心感謝您這一年來的支持相伴! 在此虔誠祝福您~ 2014年 新年快樂 吉祥如意 心想事成 馬到成功!
本文資料參考: 1. 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MOOK 2. 波羅的海的美麗與哀愁/蘇瑞銘/華成出版 3. http://www.visitparnu.com/en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