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29 00:00:00瀏覽10962|回應28|推薦171 | |
05/JUN/2013 新藝術 Art Nouveau 「新藝術」是一種裝飾風格的通稱,新藝術運動開始於1880年代,在1890至1910年間達到頂峰。新藝術風格傾向於「如海草、藤蔓般婀娜的流動線條」,在有限的畫面裏蘊含著無限的美感,是歐洲唯美主義者推動的建築裝飾流派;他們屏棄維多利亞風格的繁複裝飾和大工業時代的粗糙設計,追求獨特的“人工美”;受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卻最先在布魯塞爾形成一種風潮,隨後在歐洲各地開花結果。從建築設計延伸到繪畫、雕塑、產品與服裝設計,這個涉及多重領域的「新藝術運動」被視為藝術與設計的「最後的歐洲風格」。 里加 新藝術建築的華麗競技 800年的歷史,形塑出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豐富的人文藝術和獨特的城市風貌。1997年,里加的歷史中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名世界遺產,除了因為里加集合不同時期各種風格的歷史建築、童話般繽紛的民宅、中世紀城牆城門、天際線此起彼落的教堂塔尖及閃閃發亮的「風向雞」…之外,還由於里加擁有800座「新藝術」風格的精美建築,UNESCO在評定里加為人類世界文化遺產時有此評語:里加的新藝術風格建築,無論質量皆堪稱歐洲之最。鑒於里加擁有濃厚的藝術氣息,歐盟委員會也早在2010年就確定了里加為2014年的「歐洲文化之都」。 里加所發展的新藝術大致分為裝飾性藝術及浪漫民族主義兩種類型,整座城市約有1/3的建築都受到這股風潮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乃是1901年為了慶祝里加建城700週年紀念。其中許多著名的建築與裝飾都是俄國建築大師米哈伊爾•愛森斯坦(Mihails Eizenšteins)所設計,而值得當地人自豪的是,這些新藝術建築中多數是當地建築師的傑作。 里加的新藝術建築有部分散落於舊城區內,昨天在舊城區穿梭時已見識到一些;其他多數都集中於使館區的伊莉莎白大街(Elizabeth Street)、阿爾伯特街(Alberta Street)和斯特拉涅庫街(Strēlnieku Street )3條街上。今天上午將在使館區展開全面的新藝術建築巡禮,而俄國建築大師Mihails Eizenšteins所設計的作品則是主要參觀重點。 里加舊城區的新藝術建築 9 Teātra Street (H. Scheel, F. Scheffel, 1903) ,這座建築裝飾著神話人物雅典娜(Athena)和愛馬仕(Hermes) 、還有以肩膀頂著地球的巨神阿特力士。 2 Smilšu Street (1902),這是里加新藝術建築的最佳範例之一,門面裝飾的孔雀浮雕,是新藝術風格中象徵美麗和自信的標誌之一;下方窗口的Herma人形石柱,被認為是里加新藝術建築中最美麗的女性形象。 里加使館區的新藝術建築 新藝術風格強調完全的自由創作,混和著幻想性元素來表現藝術的唯美價值。在建築方面,著重於流動的線條及華麗的裝飾,包括神話人物的頭像、神像、獅身人面與羊頭人面等斯芬克斯形象及鳥獸、花卉與幾何圖案設計,都可以作為建築外觀的裝飾。這些浮雕分佈在門側、門楣、窗頂及墻面各處,經雕細琢的工藝賦予建築無比的華麗感。 以下參觀的使館區新藝術建築,除了阿爾伯特街11和12號兩棟建物之外,都是俄國建築大師Mihails Eizenšteins於1901至1906年間所設計的作品。天馬行空的華麗異想、琳瑯滿目各具趣味的浮雕,是這些建築外牆的裝飾特色,而不同顏色磁磚的運用更加突顯整體的設計。 伊莉莎白大街10b,這是里加最著名的兩張臉,也是里加新藝術建築最著名的象徵。面具、孔雀、頭像等浮雕、和幾何圖形組成建築的立面,藍色的瓷磚外牆更加突顯整體的設計。 伊莉莎白大街33號是俄羅斯大使館,牆上的人體雕塑,恰是陽剛與陰柔、力與美的對比。 讓眼睛休息一下,看看美麗的街道及花兒。 阿爾伯特街2a,建築立面的人體雕塑,一個右手高舉火把、一個左手上揚,和諧對稱栩栩如生。屋頂的天窗設計是其特色。 阿爾伯特街4號,典雅的折衷裝飾風格建築,屋頂有三個美杜莎頭、有翅膀獅子和女人頭象,徵太陽和保護。 阿爾伯特街6號 阿爾伯特街8號 阿爾伯特街11號,這幢風格明顯不同的建築,乃另一位建築師Eižens Laube1908年的作品。 阿爾伯特街12號是里加新藝術博物館(Riga Art Nouveau Museum) 阿爾伯特街13號,這座新藝術建築的典範,各種充滿奇想的頭像,形成有如異想世界的建築外觀,繁複華麗的程度令人嘆為觀止!1998年為里加法律大學(Riga Graduate School of law)所擁有,並進行維護修繕。比利時大使館(Embassy of Belgium in Riga)設於此處。 斯特拉涅庫街(Strēlnieku iela)4a,極盡裝飾風格,是與新藝術風格混合的折衷主義建築。 整個里加使館區就像是一座活生生的建築博物館,放眼望去,街頭巷尾的建築設計彷如百花齊放爭妍,也像是建築藝術的競技場,我們則是經歷了一場建築藝術的視覺饗宴,超乎想像的精緻華麗令人讚嘆不已!對於喜愛建築藝術的人們來說,這裡無疑是一座珍貴的寶庫。號稱為「新藝術建築之都」,里加確實當之無愧!
道加瓦(Daugava)河對岸眺望里加市區 離開使館區後,巴士來接我們到下一個景點,有車子可以歇歇腿的感覺好棒喔!我們來到道加瓦河對岸,這裡可以眺望里加市區。但是今天天公不作美,空氣中飽含水氣,天色是令人沮喪的一片灰濛,里加舊城彷如掉進五里霧之中,水朦朧霧朦朧,尖塔朦朧城堡也朦朧!
里加中央市場 Centraltirgus (Riga Central Market) 遊覽一座城市,經由參觀宗教及歷史建築、各種博物館等,可以略知其文化傳承與人文藝術風貌;若有機會逛逛傳統市場市集,則讓我們得以親近殿堂之外的庶民生活文化。這五座(其中一座垂直排列於左側)圓頂鐵蓬的龐大建築群,就是最能呈現里加庶民生活況味的「中央市場」。 中央市場建於1930年,原是德國齊柏林飛船(Zeppelin)的停機棚。現在則是歐洲最大的市場,7萬餘平方公尺的空間裡容有3000多個店家。融入新古典主義和裝飾藝術風格的中央市場,1997年和里加老城一起被UNESCO列為世界遺產。可以成為世界遺產的菜市場,怎能不去一窺堂奧呢! 五座圓頂建築裡面販賣的商品各有分類,首先經過販賣海鮮產品的魚市場。拉脫維亞瀕臨波羅的海,所以新鮮漁獲、醃製產品及罐頭魚子醬等魚類產品眾多。 其他肉類產品、乳製品、淹漬品、蔬菜水果、蜂蜜及各種令人眼花撩亂的香料、堅果、乾果…,想到想不到、認識不認識的民生食用商品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最喜歡的當然還是色彩鮮麗動人的蔬果區! 這裡是里加當地人的傳統市場,不論是買賣雙方幾乎都是當地人,並且以中老年人居多。我們這一群混進來逛大街的觀光客,在當地人眼中無異於是外星人。拍攝市場商品的過程中曾遭一位大嬸大聲喝斥,她手指著高處罵著我聽不懂的話,忽聞河東獅子吼的我被嚇得差點相機落地心茫然!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原來市場裡面有張掛禁止攝影的布條,但掛在一般人正常視線看不到的高處,不管如何終究是自己理虧冒犯,忙不迭地連聲道歉後趕緊閃人! 出了有頂篷的市場建築後,外面大片空地上也沒閒著,這裡販賣商品以水果居多。我們買了些當令的草莓和葡萄,草莓1公斤1.8拉特(約合台幣100元),葡萄1公斤1拉特(合台幣不到60元),算是非常價廉物美! 我們在拍照時,有位先生熱心地過來幫我們四人拍合照,當然很開相讓他幫忙,拍好後他作勢佯裝抱著相機要跑走,卻見我們四人只管在原地大笑一點也不擔心,害他很沒成就感! 最好玩的是這片鮮花販賣區,尤其是有一攤牡丹花,濃艷馥郁得讓我看傻了眼,讚嘆之餘更感激奧妙的自然賦予我們如此美麗動人的恩賜! 走走逛逛忍不住又舉起相機來拍攝花兒,然後又被一位大嬸非常不客氣地大喊:「What do you want ?」今天真是出師不利!這是一個傳統市場而非觀光地區,我可以理解我們的行為對當地人們所造成的干擾,易地而處,我也不喜歡被看熱鬧的觀光客打擾,因此拍照時甚少以人物為主題對象(立陶宛的美女是個例外),這是我的自律要求。走遍歐洲,這還是頭一遭遇見如此強悍而不友善的生意人,對照去年在土耳其的遭遇真有天壤之別!
中午在市區外圍這家 LIDO 餐廳用餐,餐廳內外範圍都很大,外面有庭園及遊樂設施,風車是其獨特標誌。午餐除了主餐之外,還有以Buffet方式供應的沙拉、冷盤、甜點等餐點。很多人都沒聽到另有主餐這件事,以為午餐供應的食物全在餐台上,所以一口氣就取用了一大盤冷盤食物,等到主菜上桌時才發現事態嚴重!幸好我吃Buffet的習慣是挑三撿四少量取餐,因此免於吃不了又不能兜著走的尷尬情況!
本文資料參考: 1. 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MOOK 2. http://www.latvia.travel/en/ 3. http://www.jugendstils.riga.lv/eng/JugendstilsRiga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