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藏密心要十講5
2008/11/17 17:52:23瀏覽2603|回應0|推薦0

藏密心要十講(五)

文/邱陵

第五講 如何引氣進入中脈

第一節 引氣入中脈的重要性

  藏密無上瑜伽以脈、氣、明點的觀修為最大特色。引氣進入中脈,是這種觀修的重要方面,這就是行者在禪修中專注於中脈的入口,應用特殊的技巧,使氣穿透入口的中心點而進入中脈。為什麼要引氣進入中脈?它有何重要性呢?

  只有引氣進入中脈,才能淨化身心,便於專注和入定。普通人除了在死亡和睡眠之外,氣都不會進入中定脈,而在大部分脈特別是左右脈內流通,這樣就產生種種思維,產生嗔性、傲慢性、貪性、疑嫉性、癡性等五毒,妨礙專注和入定;當人們經過禪修,使氣進入中脈時,這等概念思維就會平息,專注和入定不再受到妄念和執著的干擾,有助於對空性的直接體悟。

  引氣進入脈的另一個好處,是生起俱生大樂,便於修空。因為只有借著禪修之力使氣入、住、融於中脈,拙火(紅明點)上升,使得白明點融化下滴,才會生起四喜四空,生起俱生大樂。而利用俱生大樂修空,達到空樂不二,是最方便的成佛法門。
  
  引氣入中脈是使周身業劫氣轉成智慧氣的有效方法。因為氣入中脈,漸漸融化,充滿五輪,就會引起五輪的禪變,使五毒解脫,智氣充滿全身,中脈完全開放,全身毛孔皆有智氣光明流布。

  由上述可知,修習拙火定乃至大手印或大圓滿,均須經過引氣進入中脈的步驟。引氣進入中脈是脈、氣、明點觀修和修持無上瑜伽的基礎。

  引氣進入中脈必須穿透中脈的入口。據格桑嘉措格西著《大樂光明》一書指出,沿著中脈分佈共有十個入口,它們是:

  一、中脈上端:兩眉之間。

  二、中脈下端:生殖器尖端。

  三、頂輪中央:位於關蓋骨頂尖的地方,即發際八橫指處。

  四、喉輪中央:近喉嚨後面。

  五、心輪中央:位於前後北之間。

  六、臍輪中央。

  七、密輪中央:位於臍於四橫指處。

  八、位於發接近生殖器尖端的中央。

  九、氣輪:額輪中心,有脈六瓣。

  十、火輪:位於喉心二輪之間的脈輪中央,有脈三瓣。

  氣可由上述十個入口之一進入中脈,像從各門可以進入房屋一樣。

  引氣進入中脈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意到氣到,心想何處,氣就會自動集中在何處,心和氣是不可分的,這叫做“心氣無二”。專心於中脈入口,便可使心所禦乘的氣,穿透此入口進入中脈。

第二節 觀出三脈五輪

  觀想出三脈五輪,是修持氣入中脈的必要條件。藏密認為,人體有72,000脈道,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左、右三條脈,又以中脈為最重要;人體有七個或更多的脈輪,由中脈旁開橫脈構成,凡修二灌氣功,只觀頂、喉、心、臍四輪便足夠;但若修四喜四空,則須運用第五之密輪;若修頗瓦開頂法及拳法等,則會運用七輪或更多的輪。

  行者修持引氣進入中脈,必須對中脈的觀修有所瞭解,拙撰《藏宗大手印探奧》、《藏密脈、氣、明點觀修》二書中,對中脈觀修有詳細的論述,可以參閱,這裏再擇要而言之。

  無上瑜伽修法自始至終不離中脈,一切重要密法如大圓滿心髓、大手印法等,即是中脈之法;一切中觀正見之法,不偏於有,不落于空,中道不立,亦均屬中脈之法。觀修中脈,有如下特點:

  一、中脈位於人體前後左右四方的中央。雖然它是從頭頂一直線到生殖器尖端,但觀想時只觀想中脈的末端到密輪為止,而不觀到寶珠頭。中脈在密輪在左右脈會合,成(  )形。這樣,中脈的位置不在前,便區別于道家的任脈;不在後,區別於道家的督脈;不在左,區別于左脈;不在右,區別於右脈;不在左右之中央,區別於生理學家的脊柱;不在前後之中央,區別于道家的黃道;不在脊柱內,區別於印度教的婆羅門瑜伽。

   二、中脈的色相,為淡藍色。左脈為白色,右脈為紅色。三脈直立且緊貼。中脈有四相:(一)直,像芭蕉的樹幹;(二)內部紅潤如鮮血一樣;(三)純淨,像燭焰一樣透明;(四)像蓮花瓣一樣非常柔軟而有彈性。中脈從七輪的中心貫穿而過,下起杵輪,上止肉髻輪,中間普通五輪,皆以中脈為中心。

  三、中脈屬無為法。陳健民上師著《中黃督脊辨》一書指出:“中者,中脈,無為法,表法身。依菩提心、中觀見,修二無我空性及密宗果位方便所開發。由此脈開發,顯現法身空性;與大樂相合,則證報身;與大悲相合,則證化身。惟佛家密宗所獨有。”因此,行者心住正見及安于空性時,中脈自現,非由造作而得,非尺度可量;觀想時可大可小,或細如馬尾或吸管,或粗如麥稈或手臂,或等如身體大小,或如虛空,或遍法界,乃至完成法身。

  至於頂、喉、心、臍、密五輪的觀修,雖然這些輪都是由左右二脈交纏中脈形成的脈結,但在觀想時,可觀想脈結之支脈纏而形成的脈結,但在觀想時,可觀想脈結之支脈均由中脈發出,形如輪輻、傘骨,左右二脈則是直線而下,不作左右交纏五輪之狀,如此可減輕五輪的系纏,對於開發五輪不致增加障礙。

  觀想由中脈發出的支脈形成五輪的脈瓣,就像傘骨由傘杆發出一樣。頂輪有32片脈瓣,每片都是白色,就像張開的雨傘的傘骨一樣向下彎曲,脈輪中心呈三角形;喉輪有16片脈瓣,每片紅色,像張開的雨傘的傘骨一樣向上彎,脈輪中心的呈環形;心輪有8片脈瓣,每片白色,臍輪有64片脈瓣,每片紅色,像張開的雨傘的傘骨向上彎,脈輪中心呈三角形;密輪有32片脈瓣,紅色,中心為三角形,像傘骨向上彎。行者還須觀想在每個輪的中心,在中脈裏面,都有一個小液泡,就像一個小氣泡。這個小氣泡就是引氣進入中脈所要穿透的入口。

  行者必須把中脈及左右二脈如何和中脈在密輪相接,把五輪的脈瓣及其中心的小液泡都觀想清楚,並通過觀想將各脈輪、脈瓣所有可能產生的毛病如萎縮、結團、陰塞等,加以調柔、疏通和矯正,為引氣進入中脈做好準備。

第三節 引氣入中脈法

  無上瑜伽有許多修法起著引氣入中脈的作用,本尊修法如赫魯噶(雙身像)、金剛亥母、密集金剛等等各有不同穿透中脈入口中心點的方法,有的是專注心輪中心點,有的是專注臍輪中心點,更有的是專注中脈上下兩端的開口使氣進入中脈。

  修習拙火是引氣進入脈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行者修拙火時,必須專注臍輪中心的小液泡,並清楚地觀想該處有一短阿字(即|),如真的火焰,這就是拙火,是指位於臍輪,作為熱能本性的紅明點(紅菩提,血的淨分)。行者專心一意地觀想短阿字,心與短阿無二無別,反復觀修,就會成功地引氣穿臍輪中心點,把氣引入中脈。

  修持寶瓶氣也可引氣進入中脈。修寶瓶氣的目的就是引導上氣和下氣合在一起,穿透臍輪進入中脈,經由中脈再進入心輪。行者先專注臍輪中心點,或者專注臍輪中心點的短阿字(即|)或罕字,然後關閉下二門(即控制排尿、排便的肌肉),非常輕柔地將下氣引提到臍輪,又從兩鼻孔吸氣,非常輕柔、緩慢地執持上半身的氣向下壓到臍輪,就好像兩個碗合在一起,然後行者將這些氣集中在臍輪的周圍,持氣(忍住氣)的時間愈久愈好,但切勿勉強,不要引起身體不適。初練習時不應持氣過久,修寶瓶氣的時間也不要太長,等到能力增強了,就能使身體中不同的氣進入中脈。修寶瓶氣之前,也可以先修九節佛風,作為寶瓶氣的預備法,更能促進氣入中脈的效果。  

  修拙火配合寶瓶氣可以相得益彰,因為使上下半身的氣在短阿字內混合,就能拙火很快生起和熾盛。寶瓶氣有柔和、猛烈兩種,上述的是柔和寶瓶氣;猛烈寶瓶氣是手腳肌肉都收縮,使下半身氣更迅速上提。修柔和寶瓶氣較為穩妥。當然,如果行者修柔和寶瓶氣感到力量不夠時,也可以改修猛烈寶瓶氣一會,然後再改修柔和寶瓶氣。

  金剛誦的修法對引氣從各個入口進入中脈有很大作用。金剛誦總的修法是,行者念誦及觀想嗡、阿、吽三字,配合吸、持、呼氣。這三字咒的重要性是沒有一種咒語不包含這三個咒字,它是一切咒語之王。在正修時,行者觀氣和咒音是無二無別的。當行者吸氣時,要觀想氣息或能量進入,其本質是嗡;吸氣後接著保持氣息,具有吽字的作用;出氣時帶著吽字。有各種金剛誦修法,最著名的有五種根本氣的金剛誦修法及五種支分氣的金剛誦修法,可以把人體十種氣都引入中脈,而且是穿透不同的入口包括五輪中央及生殖器尖端等進入中脈。十種金剛誦的詳細修法,請參閱拙撰《密宗入門知識》、《藏密脈、氣、明點觀修》二書。

  引氣進入中脈、意味著氣入、住、融於中脈,亦即是打通和開發中脈,隨而產生了氣融於中脈的海市蜃樓,如煙、螢火、燈焰、白光、紅光、黑暗、光明等八種徵兆,生起四喜四空,趨入了空樂大手印或六成就法等高級層次。

  引氣穿透脈輪中心進入中脈,每個輪各有不同的功能。格桑嘉措格西上師著《大樂光明》一書說:“如果你引氣穿過頂輪中心點,白明點會增加,如果穿透其他各輪中心點的話,結果如下:穿透喉輪中心點可以使夢觀極為清晰,心輪可以使你的光明觀境持續,臍輪增加拙火,密輪可得大樂,最後,穿透生殖器尖端的脈輪中心點,可增長大樂及帶來迅速入夢,夢深沉而長。”

  總之,除修拙火外,修習九節佛風、金剛誦、柔和或猛烈的寶瓶氣、中住氣等五種氣功,對引氣進入中脈都有莫大的利益。對初學者來說,入門除修習四加行或六加行外,宜於認真修持上述五層次氣功,對打好學密基礎、開發中脈,廷年益壽實有莫大的好處。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239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