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藏密心要十講1
2008/10/17 13:38:31瀏覽1690|回應0|推薦1

藏密心要十講
第一講 菩提心釋 
     第一節 五種菩提心 
     第二節 菩提心與正見 
     第三節 菩提心與脈、氣、明點 
第二講 求師須知 
     第一節 求師者必須瞭解的情況 
     第二節 如何求師 
     第三節 師徒之間 
第三講 灌頂的意義 
     第一節 為什麼要灌頂 
     第二節 四級灌頂 
     第三節 灌頂條件與證量 
     第四節 自授灌頂 
第四講 閉關要領 
     第一節 閉關的意義 
     第二節 正式閉關和方便閉關 
     第三節 密宗閉關法 
第五講 如何引氣進入中脈 
     第一節 引氣入中脈的重要性 
     第二節 觀出三脈五輪 
     第三節 引氣入中脈法 
第六講 如何修持空性 
     第一節 什麼叫做空性 
     第二節 空性休悟 
     第三節 觀空捷徑 
     第四節 觀空法 
第七講 如何得見明體 
     第一節 什麼叫做明體 
     第二節 明體四條件 
     第三節 得見明體修法 
第八講 如何生起和收攝空色 
     第一節 什麼叫做空色 
     第二節 現起空色修法 
     第三節 收攝空色修法 
第九講 如何進入法界大定 
     第一節 法界大定的重要性 
     第二節 法界大定的口訣修法 
     第三節 法界大定收攝法 
第十講 如何修夢 
     第一節 修夢的重要性 
     第二節 夢幻修法 
     第三節 睡時三身修法 

藏密心要十講(一)
 
文/邱陵

第一講   菩提心釋

第一節   五種菩提心

  學習佛法,無論顯教與密宗的行者都必須先發菩提心,立下誓願與決心,力求學法得到成就,以利益眾生。無著大師在《現觀莊嚴論》中說:“發心為利他,志取大菩提。”密宗金剛乘行者所發菩提心,更有為利益眾生而取得即身成佛之義。《大日經》說:“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

  這裏說的是整個所修的菩提道以菩提心為因,以大悲心為根本,而以利他方便為終極目的。菩提心之所以重要,就因為它不但是修行的起點及根本,而且在整個修行過程中須臾不離。有了它能產生大悲心,才能有利他行為,才能成佛。《大日經疏》說:“菩提心,即是白淨信心義也。”又說:“菩提心,名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所以,菩提心一詞,又被譯為“求真道之心”、“求正覺之心”等等。

  菩提心法,據說由阿底峽尊者傳給宗喀巴大師,宗喀巴認為弟子修此利益甚大,便把它整理寫成《七義修菩提心論》,公開傳授。因此,西藏密宗不論是哪一宗派,都十分重視修菩提心法。

  菩提心的基本原理是:

  (1)小人身難得,人為萬物之靈,人身從來佛性(如來藏)具足,具有地、水、火、風(氣)、脈、明點六種元素,是修行的最好的“乘”(交通工具),被稱為“寶筏”,因此,今生不應空過,應當加緊修持佛法。

  (2)人壽不定,死歿無常,今天雖還活著,卻不能保證明日不死,人命只在呼吸間,而光陰猶如逝水,時候無多,從今日起,當勵力修學正法。

  (3)眾生受苦,對眾生應有強烈悲心,取眾生一切苦,由我代受,將我的一切善功德,施給眾生。佛家有四無量心,其意義是:令一切眾生樂,名慈無量;拔一切眾生苦,名悲無量;見人行善或離苦得樂,深生歡喜,名喜無量;以上三心,舍之而不執著,或怨親平等,不起愛憎,名舍無量。此四無量心,就是忘卻自己,沒有私心,也就是忘我利他。

  密宗有五種菩提心,它們是:

  1、願菩提心——發大宏願,忘我利他,即上述四無量心義。

  2、行菩提心——發菩提心作利他之行,廣修六度萬行。六度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前五度為方便,智慧度為究竟。又修四攝,即佈施、愛語、利行、同事,以利益眾生。

  3、勝義菩提心——發菩提心依般若空性原理,破除身見,證人無我、法無我空慧,與從中觀正見得證者相同。此菩提心名“勝義”者,即指智慧而言。

  4、三摩地菩提心——上述三種菩提心,顯教與密宗共通,三摩地菩提心則為密宗瑜伽部所獨有,即修五相成身觀。這種經過五個階段的觀想達到成佛的修法使抽象的菩提心理論成為具體的證量。這五個階段是:(1)通達菩提心;(2)修菩提心;(3)成金剛心;(4)證金剛身;(5)佛身圓滿。

  在此五階段修持過程中,觀想心中月輪所現金剛杵及蓮花等,使自身成為金剛杵那樣堅強牢固的金剛身。

  5、“貢達”菩提心——“貢達”為譯音,意為明點,為五大、五智的精華。此菩提心法為藏密無上瑜伽部所獨有。行者發菩提心修人體紅白明點,中脈上端有白明點,下端有紅明點,會合於中脈的心輪中,可成為心氣無二的大樂智慧身。

  以上五種菩提心,為陳健民上師提倡的菩提心體系,他在此中加入了“貢達”菩提心。

第二節 菩提心與正見

  菩提心必須具有正見,正見是發起真實菩提心的主要動力,有正見的菩提心才是真實的菩提心。什麼叫做正見呢?正見,指離諸邪倒的正觀。《華嚴經》說:“正見牢固,離諸邪見。”《聖鬘經》說:“非顛倒見是名正見。”

  正見是學習佛法中聞思修的中心思想,也是正確的思惟,合理的見解。修行具有正見,就有了破除執著的實力,開發人人本具的如來藏(佛性),能選修轉變人體無明系統之法,走上一條相續不斷的明行道路,轉識成智,從而取得成就。

  正見的內容,在佛教各宗中各有不同。密宗究竟以何者為正見呢?陳健民上師在《修行自性之推究》一文中曾提出了密宗正見的內容,現引述如下:

  1、以明空不二的正見為修法身佛之自性。

   此明空不二的正見,既不偏空,亦不著明;既不偏人無我,亦不偏法無我,為密宗無上瑜伽部第四灌頂的修法。密宗初修觀空,想一切化為空,此空唯是一片光明;其後收攝次第,觀一切佛土、佛身,收于空性光明中,即屬明空不二。了知一切光明皆屬空性,不起光明的執著;了知一切空性充滿智光,不起空性的執著。此種正見,實為修成法身之自性。

  2、以空樂不二的正見為修報身之自性。

  報身明淨安樂,與普通人之樂,大有差別。依第三灌頂所修習智慧方法,必生起大樂。于此大樂上,致力修空性,使四喜、四空配合嚴密,喜得空而喜愈大,空得喜而空愈靈,於是完成報身大安樂的受用。此種空樂不二的正見,實為修成報身佛之自性。

  3、以空悲不二的正見為修化身佛之自性。

  密宗生起次第內,依觀想力放光上供下施,此屬第一灌頂的修法。其後依脈、氣、明點力收放光明,作一切息、增、懷、誅事業,皆屬大悲利他,則屬第二灌頂修法。務必令此等大悲事業與空性配合,方不生執著,而任運與無性、無相、無顧三解脫相應,然後化身佛事業可以完成。故空悲無二實力修成化身佛之自性。

  密乘菩提心應當受到上述三方面正見內容的指導和推動,所以有正見行者必發菩提心,所發亦必為真實的菩提心,所發亦必為真實的菩提心,能了知一切眾生與我同體,生起同體大悲,無我利他之心更為強烈。用菩提心周遍貫通,一切眾生身體力行,並非僅僅口念菩提心偈而已。無正見的菩提心,雖然慈悲具足,但往往不受控制,流于世俗的老婆心,亦即“婦從之仁”,為密乘所不取。

第三節 菩提心與脈、氣、明點

  發菩提心與人體的脈、氣、明點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使脈開發,氣調和,明點增長和昇華。

  發菩提心與脈的關係較為密切者,可見於願菩提心和三摩地菩提心。修願菩提而發大願的人,其脈自易開張,發心愈大,脈愈易開。蓋佛家認為,十方法界,皆在一心,而心境配脈,發願無我利他,心地寬坦,脈自柔順調和;心地清淨,脈亦清淨;心直則脈直;心無私見執著,脈必松解。密宗又以佛菩薩及眾生配脈,如上為菩薩脈,下為眾生脈;以五方佛配五輪;以八大菩薩配心間八脈等等。發願菩提心的人,觀想諸佛菩薩及將功德回向眾生,亦是導向各脈輪,不僅能開發中脈,而且能通各微細脈。又修三摩地菩提心的人,必修五相成身觀,前三相為通達束心、修菩提心及證金剛心,即能使脈開放,故能現起金剛身;大小諸脈都開放了,才能現起如來身,得證佛身圓滿。

  菩提心與氣的密切關係,亦可從行菩提心得到證明。行菩提心對每一願望的實行,完全建立在氣上,能使氣調柔。修菩提心者實際上是以氣來連絡眾生,故用氣收濁世的眾生業氣,化成清淨光明,入自己心間,把噁心打碎,使氣化成智慧氣放出,到眾生心間,使開智慧而證菩提。行者能在菩提心上使五大氣化成智慧氣,出生一切功德現行,與眾生周遍結緣。

  發菩提心可使體內明點自然增長,修“貢達”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都有這樣的作用。明是智慧義,點是精華義。明是五智的產品,點是五大的精華。勝義菩提心只能增長菩提心內的智慧部分,“貢達”菩提心則能使五大、五智等分增長,達到空樂等分。但發菩提心在增長明點方面受到年齡的限制,須趁早在年輕時修持,二十歲左右為最好。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230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