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入中論淺釋2
2008/10/11 16:51:09瀏覽619|回應0|推薦0

入中論淺釋2

文/蓮花育奇

淺見

第二章  題義與申禮敬

原文:

甲一、釋題義

摩陀耶摩迦阿波達囉拏摩

甲二、釋禮敬

頂禮曼殊室利童子

管見:

『摩陀耶摩迦阿波達囉拏摩』是『入中論』的雅語,也就是梵語,印度人認為梵語是大梵天所用的文字語言,是故婆羅門教所有經典或是觀想持咒,一般都是採用這種文字語言。

另一說是梵字屬於四大的『風』,為宇宙最初的聲音,所以能和宇宙頻率振動,用於持咒觀想最易於相應;不過西藏人的字體是由印度改造而來,因此他們也用自己的字做持咒和觀想。傳到中國後,近年密宗大興,由於我們不識西藏或是印度話,有些喇嘛也告訴我們可以使用自己的文字做觀想。不過不論如何,咒音還是以印度話為主。

題義就是稱作『入中論』、『入中觀論』。中觀論是龍樹菩薩所造,整個思想可以說就是佛法的『大鑰』,能夠切中佛法核心,啟迪般若智慧;也因為如此,內容較為深入,但是所有言論實不離這箇『中』字。

好比敝人剛皈依時,深深覺得自己的思想有如行索,就是像是走鋼索,隨便一偏都是著魔;搞得自己在那幾個月真是寢食難安,希望有人能持金剛劍來切中我內心的無明煩惱。

不過現在已經體會到無明是無常空性,無常空性就是佛性。換句話說,我有大煩惱,可是煩惱從何處而來呢?從執著外境而來。那外境又從何處來呢?是不是從虛空來呢?是不是以剎那的生滅來示現無常空性呢?是也不是呢?

將煩惱視為虛空中的浮雲,有與無皆不能害空;又若虛空為體,煩惱為用,體用只在表現上不同,那麼煩惱就是菩提,就如佛魔一如的論調般,沒有不同,這就是中觀。

藏密所有的論述,大多一開頭便是頂禮文殊師利菩薩,以祈求智慧加持。文殊師利、曼殊室利、妙吉祥,這三個名稱都指同一位菩薩,『童子』是對菩薩的尊稱,因為童子有聖潔、純真的意思,和中國人常說『赤子』同義。

蓮華生大士到西藏傳揚密法時,迎請蓮師的正是文殊師利菩薩下凡的藏王赤松德真。雙方在雅魯藏布江畔會面時還發生一件趣事:就是法王和人王見面時,誰該先向誰頂禮的問題。

據說二王在江濱僵持甚久,因為藏王有我慢心,他認為所有百姓見到國王時,都應該向君王頂禮,是故他站著不動等蓮師行禮。而蓮師用天眼一望,知道藏王是文殊師利菩薩化身,但是現在還未開悟,只是個凡胎;祂認為法王是宇宙法流的代表,人王再大也如微塵泡沫,為了樹立以後佛法威儀,人王須先向法王頂禮。

僵持許久後,大士便說:「我是三世如來化身,也曾經當過大國君王,為了救度眾生而棄王位出家,受你邀請來此西藏傳揚佛法;而你是野蠻酋長,貪戀肉食又好女色,不向我致敬便是有輕慢心。我是乘願而來,不是因為愛慕你頂禮我的這份虛榮。」於是藏王便向大士一揖,蓮師再向藏王回揖。剎那之間,蓮師身上躍出一團火,把藏王的皇衣燒去,表示人王和凡人實無分別。

所以藏人講經說法前先頂禮文殊師利菩薩是有諸多因緣的。像宗喀巴大士用廣大供養向文殊師利菩薩求法,而宗喀巴大士本身也是文殊師利菩薩化身,這些可以說是因緣和合。宗喀巴大士便說:「是法先王之遺制」,以前便是如此了,之後便漸漸地流傳這個制度。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228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