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入中論淺釋〔完結篇〕
2008/10/11 17:05:58瀏覽505|回應0|推薦0

入中論淺釋〔完結篇〕

文/蓮花育奇

遣見

第五章 再續,大悲心第一

原文:

悲性於佛廣大果,初猶種子長如水,

常時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讚大悲心。

管見:

『入中論釋』才四頁,我已經詮釋十五頁了(以手寫稿的頁數)。到第五章完才算一小段落,而且才六頁不到。

這仍是『丙一,總讚大悲』,這種科判與中國的『章節段落句字』區分是一樣的,只是更加細微,也許是我笨吧,開始看時卻因此而無法抓到頭緒。

聽說這是為了更好理解一部經文才這麼分,而如此細分的科判,也比較易懂。此偈便是禮供,讚大悲心,十分明瞭。

為什麼是先讚大悲心呢?因為三正因中以大悲為主,也是菩提心和無二慧之根本。

這個根本有多重要呢?它是一切修行的基礎,曾有一位大德說,啊,好像就是師佛,說過「沒有發心不會成佛,修行也不會相應」,因為沒有大悲心故。

剛開始只有小悲心,也就是由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修行後慈悲漸開廣,發了心後修行也快了,因為修行在修慈悲,而慈悲加助修行。

大悲心之所以如此重要,那是因為『大悲心於豐盛廣大之佛果,為初生要因,如種子』,大悲心是初生菩提道路之因素,成就廣大佛果的要因,好像種子,種下心田之後,以後才會開花結果。

見自己的親人受大苦惱,得大苦痛,以致於和自己所愛之人分開,因而同感身受,這是起因。

好比我們常會看到親人受苦。我外婆就是一例。現在九十幾歲不良於行,讓我體會到修行的可貴與迫切。怎麼說呢?

看到她這樣不良於行,很想幫她,但是現在醫學並沒有辦法治『老』,因為老不是病,是一種自然現象。

我們藉由修行心得,可以指導後進的修行,並以本身的證量來幫助人。

我外婆常看到不淨的東西,最多的是雞與雞叫聲。如果沒有處理,她會好幾天都沒有睡覺;做晚輩的逼不得已,就持大悲咒水去灑淨,讓她能夠睡著。

以前這工作是我母親在負責,但是她說沒有效。也不知道是真的是假的,她說我灑淨才有效,以後這個工作就落到我頭上來了。

而且我發現如果平時沒有修行、灑淨時沒有盡全力,她還是會說沒效;所以每次灑淨的半個小時內真的氣力用盡,讓她能安然入睡。

『為最初宗要如種子者,謂具大悲心者,見有情受諸苦惱,為欲救一切苦有情故,便緣所為事而發心曰:「我當度此一切有情出生死苦,令成佛道」。』然後推己及人,看到別人受苦煩惱等,起想要救對方之心,而發心當救度一切眾生出離生死苦海而成就佛果。

聖嚴法師幼時,家中受螞蟻肆虐,他便提一壼水淹這些螞蟻,見其掙扎而樂之不己。等到出家,一想起此事,心中悔之不已。

我在年幼,當時東寧路是一片田園,我和小弟,以抓昆蟲處以極刑為樂,或是火燒,或是土掩,水浸,以爆竹炸。後來皈依,每想到這些事,心中好不難過,如果這些酷刑是加諸在我身上又當如何?

地藏菩薩曾於無量劫前為光目女。她求於佛前想要知道母親死後去處,後夢遊地獄,才知地獄罪人永於苦痛,無暫且休息,因此在佛前發大誓願。

『又見要自成佛道,乃能滿彼願。故復緣菩提而發心言:「我為利益諸有情故,願當證得無上菩提」。』發上成佛道之心叫菩提心,為什麼要上成佛道?那是見眾生無明,自己又無力救度,唯有自成佛道,才能以大神通之力,度人到彼岸。

發菩提心有三種,一種是“國王式”,利用自己成佛之力,度化他人。有兩種可以學習,好比阿彌陀佛,藥師佛等,有自己的淨土;另一種是釋迦牟尼佛,利用示現成佛以標示榜樣,大師在久遠劫來已經成佛,反覆地示現成佛,來流傳正教。

第二種“舟子式”,成佛後又作舵手,普渡慈航,如觀音、文殊。

第三種是“牧羊式”,比如地藏菩薩、蓮生活佛等,世人成佛,後我成佛。不論何種,都是以大悲心起因,之後又因佛法深奧,『又見不修無二慧所攝施等諸行,則彼誓願終不能成辦,乃進修智慧等行。』

『無二慧』即佛慧。光有空性可不行,度人是要『般若波羅蜜』才行。

『攝施』,施是佈施,法施之意。以無二慧施於眾生,才能治住眾生的無明;攝是攝受,以無二慧攝受眾生入我佛門,才能使眾生更了解佛法,而樂於修行。『大悲為前導,菩提心所引諸行,與離二邊無垢淨智,此三攝一切大乘義盡。』所以有人如果問大乘是什麼,就是大悲心,般若智,菩提心。

其次,大悲心如種子外,還如『水潤』。

『中間令增長,如水潤』。保持大悲心比平時感動一下更重要,我常說:「感動是不會長久的。」有些人看了些可憐的畫面,就慈悲一下,很快就沒有了。有些人更看多了,「啊,麻木了。」

故在路上看到有人受傷,想到自己自身安危比較重要,想到別人正在受苦須要幫忙卻是其次。當然也跟有些人利用人的善心行騙有關。

如果沒有大悲心的灌溉,種子如何發芽。

『謂大悲種子發生菩提心芽已,若不時以大悲心灌溉之,則不能修習二種廣大成佛資糧,定當現證聲聞、獨覺、涅槃』。大悲是種子,發芽就是趣入菩提道,所以芽表示菩提心,成佛是果;之前的『(以)水(滋)潤』就是指用大悲心當水灌溉菩提心芽,令其增長。

有些人做了一天義工,逛了一趟醫院,哇!一大堆慈悲心,心情好激動,也要一大堆親朋陪著做,也發了很大的菩提心,可是沒幾天,菩提心都忘了,所謂發心容易持心難。

更有些人開始發大悲心時,把自己身家財產都拿出來捐獻,自己又投身做很多公益;累的半死之後,覺得這裡竟然沒有人對他心存感恩或敬佩,馬上換個地方再次地把自己累的半死。

你發了菩提心,要用平常心來作。而所謂的大悲心,並沒有回報或是感恩敬佩這種無聊的東西。

我們密宗,每餐要作超度,遇到人要想辦法度化,這些都要用平常心;太過於激動或執著,只會事倍功半,令人生畏。

『後為眾生常時受用之處,如果成熟。』知道吧!不論是生疏或熟識,已皈依或未皈依,我見面都會想辦法度化,時機問題而已。

『為未後重要如成熟者,謂成佛已,設離大悲心,則必不能盡未來際為諸有情作受用因;亦不能令聲聞、獨覺聖眾展轉增上。』修行成佛之後,也須要以大悲度世,免眾生受苦;又要使聲聞、獨覺菩薩聖眾轉增上果位。離開大悲心,等於就是偏離菩提道,成個自了漢,對於有情眾生一點用也沒有。

學佛最怕偏離正道,好比我寫這『入中論釋』的註解,有沒有寫錯呢?有沒有因為寫了『入中論釋』而我慢貢高呢?

學佛到最後有很多人說只有自己對,其他人都錯,有沒有這樣呢?其實你只有適不適合,沒有對不對,對不對的標準是佛決定,不是自己。

好比我在修法時,常有起雞皮疙瘩的感覺,這是因為靈性提高,而感受到靈之故。

蓮祐上師說這不是好感應,「真正的佛感應或相應是你要十分清楚才行。」所以要用超渡法來超渡;又如我才在四加行階段,不能修『觀音身壇城避災法』,如此方是。

有時我會缺乏正見、正思。同樣的諸君,有沒有好好了解自己的修行道路?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2289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