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5/12 12:34:56瀏覽478|回應0|推薦0 | |
如何調理我們的心靈幻象 開示/蓮郲 首先我們頂禮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頂禮南摩大白蓮花童子、頂禮南摩華光自在佛、頂禮護摩主尊南摩大威德金剛明王尊者、頂禮南摩伽藍菩薩、韋陀菩薩、頂禮南摩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頂禮真佛宗歷代傳承祖師、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諸天、無量聖賢、嗡嘛呢唄咪吽!蓮女法師、朱師兄、李師姐、本寺助教麗姿師姐、各位師兄、師姐大家晚安。 我們今天做大威德金剛護摩,今天的火很漂亮、今天的護摩相當的猛、相當的漂亮,這當中就顯示出大威德金剛祂確實的降臨、祂確實加持我們、除了跟伽藍菩薩祝壽以外呢!我們也有一個主要的訴求,也就是祈請大威德金剛給我們護念。 這一個「護念」啊!對我們行者來講,是相當相當重要的一個大加持,我們得到護法金剛的護念呢?那麼你絕對會清淨,你的煩惱一定會減輕、妄念會減少,內心絕對會生出法喜,甚至於可以入三摩地。為什麼「護念」可以進入這麼多殊勝的境界?我們都知道萬法唯心。 今天我就來談「關懷生命系列-如何調理我們的心靈幻象」。我們學佛者、學禪定、學密宗、學淨土宗,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毛病,也就是禪宗的主張,是要你從「空」直接切入。所以它有一種講法說:「萬法皆空,有相皆幻。」它在這理論點上造成很多的行者,執著了「空」這一個現象、這一個心法,也造成我們很多修密法的行者無所適從。 為什麼無所適從?以我們修密法的行者而言,我們有手印、有觀想、有持咒,那麼有了手印、有了觀想、有了持咒,我們一邊修、一邊唸,會注意什麼?注意感應。有沒有感應?有沒有可以看到光加持你?是不是你的觀想都可以觀想出來? 甚至於不但求感應,也求相應,那求相應也求神應。求觀想你的本尊,觀佛菩薩、護法入你或是入我,然後達到神應,變成本尊或是變成護法金剛的形相,再深入一點,我們的心跟本尊的心相應,而能明心見性得到開悟。 包括我們修密法的也有一個前提,一直在開發我們的心輪光,甚至於修二灌的呢!再開發我們的拙火、通中脈、開五輪,那麼我們修密法者,這樣一路走到二灌來,無非是在修我們的「念」。 我們又注意到我們的求,我們求感應、求相應,我們求氣、脈、明點的這一個通,我們求心光發露,我們求自已開悟、見性、見光、那麼這整個法的作為上跟禪宗修行的重點上又有一點相違背、相駁斥。 既然是「萬法皆空、有相皆幻」,我們做那麼多觀想做什麼?我們一直求感應、求相應、求心光發露,包括求內火的生起,這一些觀想啊!當然跟禪宗的主張又有很大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一個行者你什麼時候該用禪宗的理論,該用禪宗的心法來修,什麼時候該用密教念頭的觀想,包括用我們的心去應對,修行後產出來的覺受,包括這些光量、夢境、光景也好,夢境也好。 這麼多的境相你要用什麼心,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做應對、去做調治?其實,我們所能接收到的訊息很籠統,我們所學習的這一些用在修行上的方法,我們都沒有把它整理好。 如果你有整理好確實去做,你就知道什麼時候的境相、什麼階段,你該用「無」這個空法,也就是禪宗的思維法,去面對你的修行,面對你當下禪定的那個現象,什麼時候你該用面對的,一層一層的深入進入。 目前大家搞不清楚的,最沒辦法拿捏的,就是在這個地方已經混淆了,什麼樣的階段,該用什麼樣的心法,什麼樣的思維,什麼時候該放「空」,什麼時該直接去營造,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念,直接去營造、去對治、去觀想,去攝召那ㄧ股光明,去攝召那ㄧ股能量。 當那一股能量進入我們的身體,當那一股能量一直繁衍,一直在累績成長到一個狀態時,我們要接續第二個念頭,接續第二個觀想,讓它去成長。 在什麼樣的狀態,成長到一個理想狀態的時候,我們應該用「空」法,用無為法不要去干擾它,不要去催動它,讓它自然而然的孕育,讓它自然而然的深入成長當中,往往在這樣的一個界限裡面,很難去拿得準,這當然也需要經驗、也需要知識。 在這個修行上、對於我們心靈上的幻境的調理,我們這有一個歸根究底的一個道理,一切要以不變應萬變,不變應萬變才是一個最活潑、最適當,才是一個為我所用能夠得心應手,一種最適當的觀念跟方法。 有時候我們本身靈氣,包括我們的拙火,包括我們心輪光、境相的生出有很多的原因,也有很多很多的因緣變化在這裡面。這個時候我們該用什麼心來看待?如果你用「萬法皆空、有相皆幻」,這樣的觀念來對治呢!有時候是可以,有時候是不當的。 與其這樣的觀念,我們還是用「中觀」的角度,也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以不變應萬變就是「中觀」。如果你用「萬法皆空、有相皆幻」,這樣會讓我們太過於執「空」。 所以修密法重重疊疊,修密法有一重一重對治的觀念跟心法,並不是一面倒的,並不是一面的用「空」,也並不是一面的用對治的。一層一層你要讓你的心靈成長,讓你的心輪光能夠成長,讓你自已的禪定能夠快速的進入,那你就要懂得如何的去應用方式、應用方法、應用思維。 該放「空」就放「空」,該放鬆就放鬆,該「中觀」就「中觀」,該當下去「直取」,那你就要「直取」,你該用火侯就增加火侯,該加油添火,你就要加油添火,火該小那你就要縮小,該進攻的時候就進攻,該守的時候就守,甚至於特殊狀況該退就要退,你不可以硬逼或硬攻,硬逼、硬攻有時候會出問題。 所以,修密法其實是一個很微妙,而且很複雜的,修密法從最簡單地持經唸咒,最簡單地四加行法,一直到修上師相應法,修本尊法的入三摩地,那麼到三摩地來呢!可以講說已經接近開始要懂得調馭了。 也就是「空法」跟「直取」或是「中觀」,這三種不一樣的方法、不一樣的觀念、不一樣的思維、不一樣的心法,你應該如何讓它配合?讓它如何去運作。 要建設你自已的心靈,讓它堅固成長,而且正面的對治一切幻相,幻跟真有時候讓你很難分別,是假的還是真的讓你會有錯覺。在於真跟假還未明,還不是很明顯或是還沒把握弄清楚之前,你用什麼心態去看待,用什麼樣的思維來看待它。這時候是用「中觀」的思維,以不變應萬變。 當你的基礎漸漸在成長的時候,已經有內氣產生,有內在光明一直孕育成長的時候,這個階段你必須要跟「空」,「無為」跟「直取」兩者來互動。 不可以一昧的「空」,也不可以一昧的「直取」,兩者互相調動、互相運轉、互相應用,會讓你成長的更快速。這個當中有它很細微的內層在裡面,因為法是活用的。 那麼到達一個理想的境界呢!我們要善用好多好多的對治,善用好多好多次的「空」的思想,有時候我們要保持清醒,要保持「中觀」。一天當中一壇法修下來,也許讓我們在這三種狀態、三種心法裡面,我們已經運轉了好多好多次。 以前有一句話叫「轉進」,撤退叫做「轉進」,我們修行有時候也需要用到「轉進」,你轉了,才會有進步;你停在那裡,就不會進步,用什麼轉?用心來轉。 你本身的能量、你本身的氣機,已經成長到一個狀態的時候,我們該用「無為」法,用「空」的思維,你不要去動它,你只要默守,那麼它自然在成長、在孕育,而且會顯現空相。如果你沒有基礎,一下子就用「空」,那會進入混沌,你內在的能量不足,不能運轉,你沒有用「直取」,用你的心靈力量去催動,用你的心靈力量去對治、去提昇,在這種階段裡面,你直接就用「空」,那麼你會進入混沌,會進入昏沈的現象,所以密法的修行,其實就是活用。 「空法」、「中觀」法、「直取」法,好好去運用、好好去運轉,這一層我們要用很長的時間去做實驗、去做訓練、去了解、去修行。你得到一種經驗的時候,你漸漸會越來越得心應手,越來越會轉動的更好,那麼你境界的提升,當然就會越來越快速。 不過有時候問題就處在於佛理我們也懂,實修我們也知道,但是我們的進步相當的緩慢,不只是修行的進行當中、或是在日常當中、或是在禪定當中,你不懂去運轉,去運轉你的心靈力量。運轉這三者當中的互動、配套,在互動當中你一壇法修下來都一樣的,一壇法修下來你可以藉著這樣的互動,而進入最微妙的境界,這三者的互動,你可以讓你的心靈力量,在這壇法修下來有一個成長。 你的三摩地,你可以「直取」呀!並不是等在那邊,也並不是好像有,好像沒有,你互動微妙、運轉微妙,我們可以自在的進入,也可以自在的退出,運轉微妙你可以當下進入三摩地,運轉不當三摩地就進不去。 所以我們修密法,必須要有這樣一個認知,法雖然說不定法,但是法法可以相容,法法要相通,法法要運轉微妙,「空」的法,「直取」的法,「中觀」的法,「無為」的法,我們一壇法修下來就已經運轉好多次,就已經在運轉這三個思維,三個心法,能夠讓你進入更微妙的境界。 今天大威德金剛護摩,我祈求大威德金剛給我們「護念」,祈求大威德金剛加持我們一切的行止,都能夠平安,都能夠順遂。我們的心不但「護念」清淨,而且在我們修行的路上,祈求祂加持我們的智慧能夠成長。我們可以運轉萬法,我們可以運轉不只是禪定的法、修行的法,包括我們生活的入世法,包括將來的成就法,我們都能統統體會,也都能統統運轉自如,然後修行成功。 那麼在這當中,我還有向大威德金剛祈求,我祈求大威德金剛給我們加持,這個加持當然不是用講的,這個加持當然是有東西的,這個加持也不是用手摸頭的,這個加持是用吃的。 因為今天的加持力相當的好,今天的護摩火相當的漂亮,所以祂加持能量的下降,法流的下降,可以說是非常地殊勝,結成粒粒的金丹,等一下我把金丹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希望吃到大威德金剛所加持所賜的金丹,大家修法能夠精進,魔障能夠退散,陰穢能夠解除,一切行止都能夠平安。 今天我就簡單跟大家做一個說明,縱然我剛剛所談的,聽起來好像很簡單的道理,但是運轉起來卻是不容易,但是這樣的方法、這樣的知識、這樣的心法,我必須要告訴大家,把這樣的重點跟大家說明,讓所有同修慢慢去揣摩、慢慢去運作、去拿捏。 該「空」的時候要放「空」,該「直取」的時候要「直取」,該保持「中觀」,以不變應萬變。在你的修行裡面,就要懂的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樣方式,大家可以自我斟酌、自我調適。 今天簡單跟大家講到這邊,祝大家法喜充滿,一切平安吉祥,嗡嘛呢唄咪吽!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