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講密宗道次第廣論8
2008/03/03 15:50:05瀏覽1005|回應0|推薦3

【卷二】己二
1994-08-24 
己二、出自正答

  《密宗道次第廣論》:「己二、出自正答」。

  「續部安立四種能入異門,非乘有異,非由天瑜伽等道之差別。然由入金剛乘主要四機極不相同,故立四門。其所化機有差別者略由二門,一謂欲貪為道之理,不同有四。二講能如是者是由相續生真空見及天瑜伽功能勝劣,有四不同。」

  我們昨天談的是「倒說」,那麼今天談的,是「正答」。這中間有一大段談到,這「四門能入」以何安立?我覺得,他講的這些,倒不是宗喀巴祖師的意思,而是祂綜合了所有的論師,在這裡面做了一個綜合性的解答。

  密教裡面,有「以貪為道」,跟「以貪為定」的道理,存在這個密教裡面。一般來講,不是到「二灌」成就、「三灌」成就的人,是不應該聽的;必須要有得到「二灌成就」的,或者「三灌成就」的,才講這些給他聽的。

  但是,我在講這一部經的時倏,沒想到裡面內涵談了這麼多。當然,這部經是我看過的,但是,他這麼早以前就把這一個道理講了很多出來。這一大段裡面談的很多,另外還有解釋這「四部續」的差別;「明機宜的差別」,就是明白他本身在哪一個地方,應該做分段。什麼是「事部」?什麼是「行部」?什麼是「瑜伽部」?什麼是「無上部」?他的機宜就是,在哪個地方應該有所差別的。今天,大概就跟大家稍為再談一下,也是接著前兩天所講的。

  密教裡面,「四部」祂用比喻來講,用比喻的,我今天也用比喻的,來跟你們講。

  密教裡面,有「以貪為道」、「以貪為定」的道理。為什麼「以貪為定」呢?其實,這個是有道理的。譬如:有人喜歡這個錢,喜歡金錢,那麼你拿錢給他算,他都是很準的。為什麼很準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他因為喜歡錢,對錢非常的精細,所以他算錢一定算得很準,而且他會算得很好。

  以我來講,師母知道的:我怎麼算錢都是算錯!你拿一百張的美鈔,一百塊錢的美鈔給我算,我要算很多遍,算來算去不是少一張就是多一張。我唸到五十幾、六十幾、七十幾,突然間又出來一個五十幾。(笑!)這個數錢的本領很差!可見師尊對金錢只是少少的念頭而已,並不是很多的念頭。

  這個「以貪為道」,是訓練你精神集中。什麼東西令你精神能夠集中呢?應該就是你貪念在發作的睛候,那個時候你的精神最集中。我就常常在講,很多人講說,密教叫我們觀想,師尊叫我們觀想,都不清楚、都不清楚。我說,什麼不清楚?你在想你女朋友的時候,你最清楚!你只要眼睛一閉,她就顯在你的眼前,夢中也會出現在你的眼前。你走到哪裡,看一棵樹,那棵樹也會變成她的面孔。

  你觀想,因為你腦海裡面很雜,所以你觀想佛菩薩觀想不出來。你每一次觀想佛菩薩你都觀想成為你的女朋友,你當然觀想不出來!這是你精神沒有集中。這個貪道,「以貪為定」是訓練你的精神集中,這一點倒是很重要。

  但是,這不是很容易可以修持的,真的不是很容易可以修持。「以貪為定,以貪為道」。你假如沒有學過「初灌成就」、「二灌成就」,你講「以貪為定」、「以貪為道」,這個就是不太好的!所以,不能先講,就是等你「二灌」成就了以後,你再來講「以貪為定」、「以貪為道」的方法還可以。

  既然,祂已經在這裡已經寫出來了,那麼,我就稍為跟大家談一下。按照這裡所講的「四門能入」,「非乘有異」。不是因為大乘、小乘、金剛乘、或者金剛乘裡面的東西,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也不是由天瑜伽等道的差別;它所化機的差別其實有兩種:一種就是「以貪為道」的道理,第二種,就是「能如是者是由相續生真空見及天瑜伽功能勝劣,有四種不同。」我認為這是一種兇喻。「以貪為道」的思想,可以四門能入,這是一個比喻而已,它第一個是這些祖師所講的。

  第一個講的是:「初如〈結合〉第六章之第三品云:『笑視及執手,兩相抱為四,如蟲住四續,』」其實,他講的這四個續:第一個「笑續」,第二個「視續」,第三個是「執手或抱持續」,「二相合續」,共為四部。以這四部來比喻四門能入,這是祖師講的。

  祖師本身所講,以這四個來比喻四門。他講,「貪道」就有這四種。你知道這個「笑」,這種「笑」,也是很厲害!也是師尊的一個標誌,很多人看到說,師尊每一次說法,他都要笑的;笑得好像很忘我、把自己都忘掉!我很喜歡笑,我「遇到人就笑」、「一見你就笑。」

  但是,這「笑」,另外有一種,像師尊的笑、很無邪的!很無邪,很天真的,有這一種笑的出現,心裡很坦蕩的這一種笑。但是,有一般人的「笑」不是這樣子,一般人的笑,他是含有味道在裡面的,是有味道的「笑」,是不同!

  好像:我「一見你就笑」啦,師尊的笑是天真的、是無邪的;但是,有一種笑,這樣子的,「一笑可以傾城,二笑可以傾國三那個就是很厲害的、很厲害的一種笑。我覺得要分別這種笑,必須要功力很深厚的,好像是行家一樣,「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這是一種很微妙的!

  因為,「笑」本身就有很多種層次,很多種不同,我沒有辦法講那麼清楚;因為,我不是「笑」的專家。我是會笑啦!但是,我沒有辦法去把這個「笑」去分別得很清楚;但是,他這裡面的「笑」,是有味道的。你看這個章子裡面,「笑視及執手,兩相抱為四,如蟲住四續。」這又分成四部。就是「笑續」、「視續」、「執手或抱持續」、「二相合續」,共為四部。

  大家知道,以前有一個女弟子,她寫了一首詩,這是「三笑」,師尊對她三笑。第一笑是說,師尊入壇,開示說法,在還沒有入壇以前,就對他笑了一下,入壇也在笑,出壇又對她笑了一下。這「三笑」就產生了麻煩。這書裡面有啊!書裡面寫「三笑」,她比喻成為「唐伯虎點秋香」裡面,這個秋香對他笑了三次,這唐伯虎就神魂顛倒。就到人家家裡面去當佣人,就變成「華生」,是叫「華安」!他的名字叫「華安」,你們曉得唐寅的,可見你們都是有問題的。(眾笑)!你看師尊沒有什麼問題吧!師尊講的,並沒有記得很清楚。我只是講「華生」,你們就知道是「華安」。

  因為這「三笑」,就變成一個因緣,但是師尊的這「三笑」,就變成一個(麻煩),就是一個很大的麻煩,就出來了。她以為師尊的「笑」是有意思的,但是,你不知道「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栽柳,柳成蔭」。對不對?師尊有意對人家笑的,人家根本不理我;師尊無意笑的,他變成「柳成蔭」。那「無心栽柳柳成蔭」,這麻煩就來了!所以,搞出來一個事變。就是這樣子的。

  「笑」很厲害的哦!不過,我發覺,你假如跟有意的人相視一笑,心裡面就有那個蜜糖生出來;你知道心裡會有那個蜜糖產生出來。這個奇怪!舌頭就變成甜的,這整個人都甜的,都傻了!所以,「笑」是排在第一個,那就是「貪道」哦!那就是「貪道」的開始。

  那麼第二個,你有了「笑」以後呢?再來就有「視」,眼睛,以前講過啦!「一見鍾情,再見傾心,三見就要了命。」我們天天見,你們也沒有要了我的命啊!我也沒有要了你的命啊!對不對?但是在有情的眾生來講,這個「視」是一個貪道。

  我講過的嘛,在唸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在唸佛,眼睛一看,一個小姐走過去,小姐好漂亮,「南無阿彌陀佛!好漂亮!」,你那精神馬上就分散了。告訢你,眼睛就是「貪道」。

  你曉得,你們有經驗的就知道。女朋友回眸一笑,眼睛稍為轉一下,看看你一下,兩個眼睛對視一下,你看看我眼睛,我看看你眼睛。我告訴你哦!那是黏住的啊!那是強力膠,很強的強力膠,黏的一剎那就是永恆啊!這就是她厲害的地方。(眾笑),你們不要笑,真的!一剎那四目相視的時候,那種含情脈脈,是不是含情脈脈?那個是用強力膠黏起來的。彼此之間放射出來的那種情意,那種光糾纏在一起。這個在天上界也有,在天上也是這樣子所謂「笑」跟「視」,很厲害的!

  所以,詩人寫詩,他就說,他看到一片湖,然後他跳到湖裡面去游泳,Swimming(游泳),然後他就沉下去,他說他就寧願永遠沉在那個湖底,永遠不願意起來。你說,這是什麼?看了半天,「唉!詩人在湖裡面游泳,沉在湖底不願意起來。」什麼意思?我看不懂!要用腦筋想一想。是被她眼睛的那個湖吸引,寧願四個眼睛對看,永遠不放,目不轉捨。

  以後,我要寫情詩。(笑!)師尊也會寫情詩的。我以前也寫了很多情詩,那個眼睛很迷人的,不得了的!你看到他眼睛的時候啊,你都差不多快要死掉了。所以,這個是「貪道」。

  你不曉得,當你是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多看他幾眼你會覺得怎麼樣?宣仁的嘴巴又張開了。(眾笑!師尊笑!)當老師的話,我拿粉筆就丟過去;還好,口水沒有流下來!(眾笑)

  這個「笑」跟「視」厲害的很!所以,出家人不可以眼睛看著女生的,它的道理就在這裡。眼睛要看地,跟女生講話要有距離,距離幾步,眼睛要看地。〈南山偈〉裡面它記載的:完全眼睛看地,講話不超過幾句。他講話不能超過幾句,眼睛不能四目相對;而且呢,眼睛要看地,不能看她的。它有很多戒律。

  因為這「看」太厲害了!很多毛病都是「看」,一「看」就完了!這個心理起變化,它會發酵的,像那個麵粉一樣,麵粉你放酵素下去,眼睛一看,加上一個溫度,加上那個酵素,它就會發,一發你就不能修行,你就沒有辦法修。

  它有規定的,這個眼睛看,很厲害!所以,修行人自稱「山人」,在山裡面不看花花世界,因為容易動了你的心。以前在寫情書,「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你一天沒有看到,就好像過了三年一樣,那時間就很長,就是沒有辦法忍耐。

  因為有情人,好像眼睛對眼睛看一下,就覺得很滿足了。你不看到他,你就覺得很寂寞。Are you lonely tonight?(笑)!為什麼你會寂寞呢?因為你沒有看到她,對不對?「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這一定要用「分隔法」,什麼是「分隔法」?以前我對於這種情形我都用「分隔法」,用「時間」跟「空間」去解決。時間就是「不見面」;空間,你的女朋友在台灣,就把你調到美國來,讓空間把你們隔離。你要掙扎了一段時間,你這個心才會死。所以,用時間給它沖淡,用空間給它隔離;否則,讓你老是眼睛對看眼睛,不死也是半條命。這是第二個。

  這更嚴重了。「執手或抱持續」,「執手」,手牽看手,「抱持」,兩個人相抱,這第三個就嚴重了。你知道,師尊講過的,這個「觸」,接觸的這個「觸」,這種感覺啊,有情這種「觸」的感覺,比「笑」跟「視」更厲害。

  我以前跟人家算命,師尊跟人家算命的時候,很多相士是把手拉過來,「唉,給你看相。」小姐的手就拉過來了,一看,這個就已經是「觸」了。師尊不敢,師尊以前給人家看相,好!手伸出來,她的手要讓我拉、我都不敢拉的,我都是用那個原子筆,然後,「你感情線怎麼樣?這條線去去。這條線代表什麼?你手上的紋路是怎麼樣?」我是這樣子的,不敢碰人家的手的。

  現在是因為年紀大了,心比較定了,所以就稍為一點點,拉手就沒有關係。年輕的時候,我不敢拉人家的手,連碰都不敢碰。我以前跟女朋友出去,連牽手都不敢的,真的,我是很純潔的,連牽手都不敢。這是講真的,不是講假的。

  「牽手」,那麼你知道,這個講出來都是不太好!師母叫我不要講的;但是,我不講怎麼行呢?對不對!(笑),我第一次牽到那個,好像是說跟舞小姐跳舞,第一次,First time dancing,我講真的,那個手上有味道的,手真的有味道。一聞,哇!很香的,好幾個晚上沒有辦法睡。那是「觸」、「執手」。

  另外呢,你知道在台灣的舞廳跳舞,師尊講明的,第一條,快的,「吉魯巴」;那麼第二條,是「探戈」,「探戈」排在第二條,或者是「倫巴」;那麼第三條,就叫做「布魯斯」,就是慢的。電燈通通關掉,我們稱為「暗燈」的。那個時候,就是兩個人,電燈都暗掉了,那就是抱看一起跳舞了。這就是「抱持」。年輕人一進到這種場合,會幾個晚上睡不看,這個「觸」的力量很大的。

  所以,這個「執手」跟「抱持」是一種「貪道」,這是第三種厲害的。

  第四種厲害的,不用講!「二相合續」--第四等的「貪道」,那是最深的,也是最厲害的。

  那麼,以這四種來比喻什麼呢?我認為這是一個比喻。這裡面談的都是這一種「以貪為道」,以這種方法來修行也是一種道。「以貪為定」,以這個方法來做精神集中的禪定,當你「笑」的時倏,你不是感到心裡很定嗎?當你「視」的時候,看的時候你就精神很集中,當你「執手相抱」的時候,你精神會在哪裡?目標只是一個,當你「二相合續」的時候,你精神會在哪裡?一定會在「貪」方面。這是一個精神集中一種訓練的方法,「以貪為定」。

  但是,由這一種修行,在定中能夠自主的,已經是超越了,已經是聖賢,是超越了;能夠超越這一種而得到定的,就是一種聖賢了。你不能超越的,就是一種凡夫。這當中當然也有凡夫的「定」,有聖賢的「定」;但是,你能夠超越的話,就是聖賢的定,是這樣子講的。

  「事部」剛剛開始的時候,你在學佛的時候,好像就是在「笑」一樣的,跟本尊之間是偶而笑一下而已,這是一個比喻,以「事部」來比喻「笑」。以「行部」來比喻「視」,眼睛跟眼睛相對的時候。「行部」,就是說已經在進一步了。在進一步的這樣子的修行,就是在進一步了。

  那麼,「執手」跟「相抱」呢?就是跟本尊已經很親熱了,跟本尊在一起,天天在一起,精神非常的集中,跟本尊一直在一起,捨不得離開本尊;睡覺也是跟本尊在一起;起床也是跟本尊在一起,這個就是「瑜伽部」。

  再來最上面的,「二者相合」了,融化成為一體,變成一個,變成「空」了,這就是「無上部」。這只是一個比喻,剛才的「笑」、「視」、「相抱」跟「二合」,就是「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部」。

  當你在修行密教的時候,剛剛開始的時候,你跟本尊不過是「笑」一下而已。偶而一天見面「笑」一次而已。你修行的時候一天一修嘛!一天跟祂笑一次。跟你的本尊就笑一次。再來呢?你就是常常喜歡看本尊,就是到了「行部」了。很喜歡本尊,很喜歡看祂。天天在看本尊,這就是「行部」了。

  再來呢?你非常喜歡本尊。天天在想念祂,跟祂抱看一起,天天跟祂抱一起,一起睡覺、一起吃飯、一起行走、一起郊遊,到哪裡,行、住、坐、臥都是本尊的時候,都是「相抱」的時候,就是「瑜伽部」,已經跟本尊相應了。

  到最上「無上部」,你們已經「二合為一」,化為「空性」,融化成為「空性」。已經不分離了,兩個都是一樣。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也就是融合成為一個大圓,就是「無上部」。

  今天,假如師尊不是這麼厲害的話,不會講得那麼清楚。這書裡面沒有講那麼清楚,你看這裡面所寫的:「此如〈第二十五穗〉云:「事、行、瑜伽及無上瑜伽四續部者,以笑視抱持二合執手而表示之。如是事續等中有以諸尊顧視顯示智慧方便隨貪。有以歡笑,有以執手,有以抱持,有以二合。」

  寂靜論師釋云:「言由四者,謂由事行瑜伽上瑜伽續,表示笑視抱持二合。如是事續等中有明方便智慧諸尊隨貪現笑,有現顧視,有現抱持,有現二合。」這是一個比喻。都是一個譬如的,但是以這樣子來比喻,你們也會很清楚。密教裡面,它本身講這樣子的修行方法,是有;以後會跟大家提到,包括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在密教的經典裡面就是勝樂金剛,勝樂金剛在〈大日經〉裡面有。

  〈大日經〉曰:「其右有天女名曰大佛眼,天女面微笑,光輪滿一尋,無等清淨身,釋迦牟尼妃。」這裡面談到的,告訴你:所謂「大佛眼」,就是祂的眼睛,這裡表示「視」的貪。天女面微笑,表示了祂的「笑」,「笑」本身也是一種貪。好!我這邊解釋好了。

  我再來談第三十六頁,最後一行,「次當更釋四續部名,依諸續部共許名義,以明機宜差別。能以欲塵為道之方便者,為空性見及天瑜伽。欲證此二,若須觀待眾多外事,乃是事部之機。若待外事內定等分非待極多外事,即是行部之機。若於外事內定二者以定為主待少外事,是瑜伽部之機。若不觀待外事能生無上瑜伽,是無上瑜伽部之機。此依解釋名義而說。」這個句子都是比較深的。

  那麼,不管怎麼樣子,你修行有一個目標,這種「以貪為定」,或者「以貪為道」的修行方法,重點都是在引發修行人的本身的「智慧空性」。這個目標是對的,由這樣子的修行,能夠達到「智慧」跟「空性」的話,那麼,這也是一種「道」,也確實是一種「道」;但是,以你的「貪」為引發你的修行,而不能達到你的智慧空性的話,那麼這個就很容易入地獄。

  剛才我們談到的,這四部是以怎麼樣子來「以明機宜差別」呢?其實,我常講的,我們的「四部」就配合了「四灌」,等於配了「四灌」。我們「真佛密法」裡面談到「外法」,先修外,其實外法也等於「事部」。「外法」,你重的是什麼呢?「外相的」;外相的都屬於「外法」。

  例如:你嘴巴唸咒,就是「口清淨」;你手結手印就是「身清淨」;你意念在觀想佛菩薩就叫做「意清淨」,這是密教的「外法」。「身」、「口」、「意」清淨的修行,都是「外法」。

  今天跟大家遙灌的,都是「外法」,遙灌頂的都是「外法」。我講解的這個密教所有的儀軌,「細說密教修法的儀軌」完全都是「外法」,所有顯教的修行,顯教的「唸佛」、「拜懺」,顯教的種種儀軌,全部都是「外法」,都是外在法的範圍。

  「身」、「口」、「意」清淨—-結手印、唸咒、觀想,全部都是「外法」;包括所有這些儀軌,全部都是「外法」;顯教的這些課誦、拜懺,這些全部通通都是「外法」,這個都是在「事部」裡面。可以講都是在注重「外事」上面的,全部都是「事部」。

  那麼,現在他講屬於「內證」的,就是「內法」。我們這密教「二灌」,就是要叫你修「內法」的。那麼,修「內法」是修什麼?就是修「氣」、「脈」、「點」,就是要把你身上的「氣」,修成一種咒的力量,變成很足夠的一種咒的一種力量。這是「內法」的第一步。

  「脈」就是要把你的脈打通,打開你的脈,把你這個身上的經脈全部打通,這是第二個內法的。

  那麼,第三個,要把「粗點」變成「細點」,這是把粗的,有欲望的「粗點」變成「細點」,把這個點變成「光點」。這個是修「氣、脈、點」。

  那麼,師尊講過了,這個要修三種法,一個是「無漏法」,一個是「拙火法」,一個就是「明點法」;這三種就是修「氣」、「脈」、「點」。

  那麼,我這一次超度法會要講這個「拙火定」;就是講「內法」本身,「拙火」的方法。要做「拙火加持灌頂」,這個不能遙灌的,現在很多弟子寫信,來列名單說:「遙灌拙火加持」,這是錯誤的!從「寶瓶氣」開始,全部要親灌。「寶瓶氣」、「拙火灌頂」、「二灌」,修「內法」,修你自己體內的,不重視外的,完全修自身的,就是屬於「二灌」的範圍。

  那麼,「三灌」的範圍就是「無上密部」,已經講過了。可以講,「氣」跟「氣」互相合起來,互相旋轉。氣跟氣互相旋轉。「脈」跟「脈」互相通。「點」跟「點」互相投。也就是,身上的點在運轉,接著第二個人的點,點跟點互相合一的,脈跟脈互相通的,氣跟氣互相合起來的,光跟光互相照的,互相融合的。所謂產生了光明,就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這個就是「無上密」。

  「光點」跟「脈」跟「氣」彼此之間轉化,打開五輪,打開身上的五輪,得到五佛的智慧;然後,直接由「無上密部」成佛的,放光成佛的,這就是密教的「無上密」。然後,「無上密部」再進一層就是得到「空性」、「佛性」了,就是「大圓滿」,第「四灌」。「四灌大圓滿」、「三灌無上密」。

  「四灌」就是「大圓滿」。「四灌」的話就是得到「空性」、「法身佛」。神通任運,一切煩惱解脫,進入「勝義光明大定」,這是「大圓滿」。

  這修行是有次第的。先從「外法」,再來「內法」,再來「無上密部」,再來「大圓滿部」,就是密教的「四灌頂」,應該這樣子講起來,這是融合了「四部」,密教的「四部」剛好配合,就是「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部」,這「四部」剛好配合我們「真佛宗」的四灌,「外法」、「內法」、「無上密」、「大圓滿」,剛剛好的。

  所以,我這樣子解釋,你們就清楚了。假如做了很多表面上的外相方面的,外事方面的,那麼就是屬於「外法」,你修你自己的「氣」、「脈」、「點」,就是「內法」;然後,你度眾生以開自己五輪的,就是「無上密」;再進一步的,得到「空性」法身佛的,就是「大圓滿」。就是這樣子!以我們的「四灌頂」,配合上這「四門」,那就是非常清楚了。

  這裡面當然,像〈三理矩論〉云:在第三十七頁,第七行,如〈三理矩論〉云:「若由餘生修習習氣,獨於林藪無諸眾生及無沐浴繪壇供養護摩苦行念誦等事,則心不能得定,故說事續。」這就是「四續」的範圍了。你做「壇城」,做「供養」,做「護摩」,做「苦行」,做「唸誦」,都是屬於「四續」的範圍。

  「若有心念愛樂真實,復由信力以佛所說諸事而得妙智。故亦待事。佛為彼等說根本續無多事支。此根本續與共許之行續義同,雖有內定然多外事立為事續。」這也是四續的範圍。

  〈大日經註〉云:「諸事續中雖重外行非無內行。」這是說,雖然有表面上的行為,但是也有內修,這個就是講「四續」的。

  「若內正定與諸外事等分開示立為行續。」假如,完全是修裡面的,跟外面的這些事分開的話,就算是「行續」了。

  〈大日經註〉云:「此續雖是方便智慧為主之瑜伽續,然為攝受信解外事諸眾生故,開示隨順外事諸行。故共稱事續或二俱續。」有時候是「事續」跟「行續」是一起合起來的;也就是「事部」跟「行部」都一起合起來這樣子做的。它這裡面講得很清楚。

  「三理矩云:「餘者專信修習無二真實,於眾多事起散亂想,為利彼故宣說行續。瑜伽為主兼說少分事支。」此之行續即瑜伽續。」其實,到了這裡,好像是程度方面的問題。這裡面談的,都是程度方面的問題。好像「事續」做多少?「行續」做多少?「瑜伽續」做多少?「無上續部」做多少?它是這樣子的去分別。

  你「外相」也做,「內修」你也做,你就是「事續」兼行「行續」,那麼,你自己本身修到跟「本尊」己經很合一了,完全都是跟本尊時時在一起的時倏,你就等於是「瑜伽續」了;到了融合得到「空性」的話就等於是「無上續」了。

  所以,它這裡面也是在解釋這些東西,就是「四門能入」裡面,還談了很多這方面的討論。好吧!今天就談到這裡。

  阿彌陀佛!

【卷二】丁三、戊一(一)
1994-08-25 
丁三、明具彼差別之諸道;戊一、二種大乘共道次第(1)

  《密宗道次第廣論》:「丁三、明具彼差別之諸道」,「戊一、二種大乘共道次第」。﹙第三十八頁﹚

  我們先講第一小段,把它讀一遍:「《金剛手灌頂續》云:『此大菩薩陀羅尼咒大曼陀羅,最極廣大,最勝甚深,最難測量,諸秘密中最為秘密,於惡有情不容開顯。金剛手,汝說此法最為希有。昔未聞者此法當於何等有情乃可宣說。金剛手曰,曼殊室利,謂諸修習菩提心者,若彼咸就大菩提心,行菩薩行,修密咒門,爾乃令入大智灌頂陀羅尼咒大曼陀羅。若菩提心未能圓滿即不令入。亦不今彼見曼陀羅,亦不為彼開示契印及諸密咒。』此說於灌頂前須圓滿修大菩提心,故當先修願行二心次乃入密。」

  我們先講解這一段。這一段的經文是《金剛手灌頂續》裡面所講到的,這裡面所談到的「續」,都是代表「經」的意思。我們讀了這一段以後就會發覺,入這個密教門不是很容易的。

  「顯」跟「密」的分別,在顯教講起來,它的理是開顯的,是顯出來的,你一看就能夠知道的。

  一般來講,開顯的教示,就是「顯教」,是釋迦牟尼佛本身所說的,都是開顯佛教的教示。

  可以講,內證方面的就叫做「密教」。

  一個是屬於「外顯」一個是屬於「內密」。

  什麼叫「內密」呢?就是內證方面的秘密。密教所依的經典就是《毘盧遮那佛神變加持經》、《金剛頂經》,金、胎兩部。

  大日如來本身所教化的內證圓通的方法,就叫做「密教」。那麼什麼叫做「密」呢?它有三個要項。現在問大家,在第三行,從那邊開始,「九如法師!什麼是『密』?」三者只要講出一個就可以了……。「好!接著,蓮寧法師」,「你講身口意,這是修法,這個剛剛開始的時候,初灌頂要修身口意清淨」。「好!明宜法師講。」「你只是笑!」璧珍法師講……。蓮益是坐在第四行還是第三行?你是坐在第三行跟第四行的中間。﹙師尊笑!﹚蓮潔法師講……。

  好啦!輪到我講,依密教本身來講,剛才已經講了,它為什麼會稱為「密教」呢?主要的原因——

  第一個,它是屬於「內證」方面。內證方面的秘密法,都是屬於身內的、隱藏起來的。所以,密教裡面的秘密,是你自身裡面的、內在的一種不外顯的秘密,不顯露出來的,當然就是「密」了,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它是以「果地」來講。果地,一受灌頂你馬上就是菩薩了,就是法王子。一般來講,因地的菩薩,是不會了解果地的,所以這是秘密。這個灌頂是很秘密的,裡面的法也是秘密的,由果地一灌頂就直接變成法王子。因地是不會了解果地的。密教是屬於「果乘」,顯教都是因地的,它﹙顯教﹚不了解果地的,就是這樣子!這是果位上的秘密。

  釋迦牟尼佛曾經是十地的菩薩,祂經過了很多次的修行,到最後成佛,住在「色究竟天」。祂受十方諸佛的四灌頂,然後才提升成為佛,最後再化身下降到婆婆世界。所以,祂最後受灌頂;從菩薩成佛也要受果乘本身十方諸佛的灌頂,這樣子才叫勝樂金剛。

  第三個,密教的「理趣」非常的深。所以你看《金剛手灌頂續》裡面講:「大菩薩陀羅尼咒大曼陀羅,最極廣大,最勝甚深,最難測量,諸菩薩秘密中最為秘密。」這個就是在講它的理趣。密教的理趣非常的深,不像一般在表面上的佛法,而是往裡面去內證。

  我們「真佛密法」來講,二灌內法、三灌無上密和四灌大圓滿﹙屬於不公開的﹚都不公開講的。只有在初灌、本尊還有瓶灌頂的時候,才是公開的,其他都是不公開的。

  這一次法會講「拙火定」,是二灌的東西,也是不公開的;但這一次也是特別﹙special﹚的,這個就是完全看師尊開心﹙open heart﹚與否,開心就講一點。因為這個二灌有三個法,「明點」、「拙火」跟「無漏」。我就講一個拙火,還有兩個是秘密的,不公開的。先講「拙火」,以後看看開心不開心再說。

  「最難測量,諸秘密中最為秘密」,理趣非常的深,非常的深奧,不是很容易能夠明白的。在第一階層這些學佛的,一個很低很低階層的,幼稚園班的,初中、高中、大學、碩士班的,都不會懂的;只有進入真正的博士班才會懂的,才可以教你們的。所以,你們今天能夠受密教的灌頂,你們都是博士了;我也是博士。﹙師尊笑!﹚

  這個是很不容易的,入密教的門本來就很不容易。你說在滿清政府時代,只有皇宮裡面大臣、皇帝,那些皇族,他們才學密的。他們從蒙古,從西藏請來這些法王,這個「呼圖克圖」﹙編按:「呼圖克圖」即仁波切、活佛之意﹚不是「糊裡糊塗」!你想到哪裡去了!?然後,他又命令西藏這生法王不准讓密法流入民間,民間是看不到密教的,只有在皇室裡面才有密教,所以,也是一種秘密。

  「秘密」有三種祕密:——

  它的理趣非常的深。

  它是果地修行。

  它是內證的秘密。

  所以,才叫密教的;這個是非常深,非常難得的。

  它這裡面講,這個法是「於惡有情不容開顯」。本來密教對於一般人,是不容許把它完全公開;裡面有很多很秘密的東西不能公開。

  簡單講一句話,我們修這個法,能夠直接進入如來的心中,也就是直接進到如來的心裡面。今天,假如隨便公開講的話,那些沒有知識的人,他隨便比一個手印,隨便唸一個咒語,也直接進入如來的心中,這樣子是影響宇宙的次序,會影響宇宙意識的。

  好像我們比一個「攝召手印」,攝召手印一比,天上就有一個天女降下來。沒有正念的人,我隨便教你一個攝召手印,攝召天女下降,你這個手印一比,天女乘雲過去,你把雲鉤翻了,祂從天上掉下來,掉到你的懷抱裡面,你失去了正念,馬上就神魂顛倒。這個天女的眼睛一閃,你的頭就掉下來,所以不能隨便亂比手印的。

  像這個「九字真言法」的第一個字——「臨」,就是「指示印」。你練九字真言法,練熟了,用「四縱五橫印」可以綁神綁鬼的,四縱五橫通通把它綁起來。就好像﹙封神榜﹚裡面的綑仙索,嗨!這二條繩子出去,就把那個神仙給綑住了,就綁在地上了。

  九字真言,「臨」就是指示印,就是在指示動作。我現在要指示你做些什麼事情,就用指示印。我指示你:哪裡可以下雨,哪裡不可以下雨;哪裡要晴天,哪裡要下大雨;哪裡要打雷,哪裡不打雷,都要用指示印的。行者本身,有這個本事可以呼風喚雨、役使鬼神。

  你隨便教一個大惡之人,你結一個指示印,他也來一個「臨」,來一個指示印。哇!那些神仙都會被嚇一跳,祂會說,哪裡來的法師那麼厲害比指示印,一看,原來是惡業昭彰,全身佈滿黑氣,殺人放火的流氓。

  所以這個是內證的東西,不能外顯,不能隨便就教人家;你教到那些不好的人的話,他拿去使用,就會影響整個法界裡面的意識。

  像觀世音菩薩的「心中心咒」。觀世音菩薩的心中心咒,你一比出來,就直接觸動了觀世音菩薩的心,祂馬上就會感動,馬上就要知道是什麼事情,馬上就要乘雲駕霧到你這裡來,結果,你讓祂白跑一趟,原來,你是股票賭輸了,你請觀世音菩薩幫忙。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吃飽了沒事幹?有些人打麻將打輸火大了,比一個觀世音薩的心中心印,召請觀世音菩薩來幫助他打麻將。我死了!﹙台語﹚這是不可以的!所以一定要根器相同,你這個根器夠,跟祂完全相符才可以的。

  所以,要進入密教,它裡面講的很清楚:「謂修習菩提心者,若彼成就大菩提心,行菩薩行,修密咒門,爾乃今入大智灌頂陀羅尼咒大曼陀羅。若菩提心未能圓滿即不令入。」

  要進到密教真正的門裡面,是要修習大菩提心的,至少你要有慈悲心。你如果有大菩提心,你就有菩薩心腸,你不是為自己,而是要救度所有有情眾生。而且,還要有正念。要修菩薩行、菩提心,要修啊!要「先修願行二心次乃入密」,才能夠進入密教的。

  所以,真的!大家能夠進入密教,真的是三生有幸,不只是三生有幸、十生有幸,甚至是百生有幸;這個是要「重法」的,這個法是很重要的!

  我覺得,我們大家不重法,是一件很悲慘的事情。跟你們講一個事實,白教的祖師,西藏人瑪爾巴大師,大家知道的,他在西藏的時候就跟了一個很有名的一位大師,跟他學密法,這個大師就是卓米譯師,在西藏是很有名的。卓米譯師,祂是好幾個宗派的祖師爺。

  卓米譯師那個時候很重法,瑪爾巴大師去跟祂求「無我母四層灌頂」。卓米譯師跟祂講:「你跟我求法,你要給我十五頭犛牛」。十五頭犛牛很貴的!在西藏一隻犛牛是很貴的;他要十五頭犛牛才能夠學「無我母四層灌頂」。

  瑪爾巴大師講,我沒有辦法找到十五頭犛牛,我沒有辦法!那你學什麼呢?祂說,就教一個法吧!這個隨行的「獨髻母法灌頂」,獨髻母就是只有一根頭髮的,豎起來一根頭髮的,這樣子叫做獨髻母。「獨髻母灌頂」,學一個小法、隨行小法。卓米譯師跟祂講:「二頭牛!要給我兩頭牛才給你灌頂。」

  兩頭牛,多少錢啊?在西藏二頭牛可以換好幾個女人的。「無我母四層灌頂」要十五頭牛,「獨髻母隨行灌頂」要兩頭牛。卓米譯師,祂是因為重法,祂說,你要得我這個法,不是隨隨便便,不是兩塊錢馬幣,就來一個灌頂,你兩塊馬幣求一個灌頂,你吃兩碗麵就沒有了!

  在台灣有一個弟子,要求一百個灌頂,把我以前的法通通寫下來,一百塊美金,就是一塊錢美金一個灌頂,二百塊錢美金求一百個灌頂。這就是不重法。

  你要知道,重法的人,他知道法是很珍貴的,當然不是用金錢可以比的。但是,在現實的社會裡面你重法,你也要表示啊!對不對?你不是說,一塊錢馬幣我就求一個灌頂,回去你就馬馬虎虎,因為是一塊馬幣去請來的。

  今天,你花了很多的金錢請來的,你就會重視這個東西,這是心理上的因素。密法本身是無價的,大家要珍重這個密法,不可以隨便。

  到最後,瑪爾巴大師要求卓米譯師:「不然,你讓我看那個《金剛目經》好了。」《金剛目經》在西藏、在印度都是很有名的密教經典。要求看《金剛目經》,卓米譯師講:「沒有!你把錢疊出來給我看,我才肯借給你看。」連《金剛目經》祂也不出借的。

  當初的瑪爾巴大師因為很窮困,祂身上沒有錢,所以祂從卓米譯師那裡得不到法。最後祂就回去變賣家產,收集一點黃金,背在身上,從西藏一直走到印度,去求那洛巴,把自己變賣家產的黃金供養給那洛巴。那洛巴傳祂密法,後來瑪爾巴再回到西藏弘揚密宗白教。

  所以這個也是很難的!當初在西藏找卓米譯師求法的時候,因為沒有錢,祂求不到法,結果祂要準備一些供養,要從西藏走到印度。你想想看,當初求法的精神是從西藏翻過喜馬拉雅山,然後到印度去求的。今天的法這樣得來容易,所以大家不珍惜。其實,是相當珍貴的東西,你愈進到裡面,就愈知道它的珍貴了。

  要修習大菩提心才能入密,要修菩薩行才能入密,而且,不是說你修了菩提心,你就能夠入密的,必須要你菩提心圓滿。這個是金剛手菩薩講的。

  想一想:這是祖師爺講的,不可以隨便開顯的,要「密付」,也就是秘密的付予法。到了二灌、三灌、四灌都是一樣的,都是秘密付法的。

  很多弟子得到師尊的灌頂以後,有些在問,我是不是有上師的傳承加持力?密教裡面有講,很清楚!你得了灌頂,裡面就有傳承加持力的。為什麼會失去傳承加持力呢?這個要問你自己,你不要問師尊。你有沒有傳承加持力你自己知道的,為什麼你問我呢?就是你不明白,你對於傳承加持力還是不明白。

  這個有四點,要大家記住。你要知道,灌頂以後你就有傳承加持力;密教的灌頂是,你每修一壇法就等於虛空中的宇宙法流給你灌頂,這灌頂之河永遠是不枯竭的。你剛才在修法,就是在接受灌頂。

  「南無古魯貝.南無不達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不是求上師、佛、法、僧的法流給你灌頂嗎?你知不知道啊?這個就是在求灌頂嘛!灌頂的河流永遠不枯竭。你不修法你就會枯掉;今天你修,每一天按照這樣子修法,怎麼會枯竭呢?不枯竭的!灌頂之河永不枯竭。

  你真正能夠證明了你自己的證量產生出來的時候,宇宙當中的法流給你灌頂,你會有感應的。不是說,你什麼都不知道的。你既然問我傳承加持力有沒有消失掉?是表示宇宙法流你還沒有感覺到。宇宙法流的灌頂之河,經常在你的頭頂給你灌頂,你每修一次法都會得到灌頂。

  第二個,上師的加持力並沒有消失。上師給你灌頂「給你加持,你經常憶念著根本上師,你有沒有憶念根本上師?說不定你灌頂了三年以後,你說,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根本上師,偶然這個過年過節,捉一隻雞去給祂吃——這個是,捉隻土雞也不錯,很補的!烏骨雞,蓮翰最喜歡烏骨雞。

  這是這樣子的:你時時憶念上師的話,你這個上師的加持力不會消失掉。你根本從來不想的,你只想賺錢要緊,我現在什麼都不想,我現在是做生意賺錢要緊;你拼命去做生意賺錢,你忘掉修法,忘掉憶念上師,你都沒有憶念嘛!上師怎麼會繼續給你加持呢?你加持一次,久了就淡了,顏色就沒有了,就沒有加持力了。很簡單嘛!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你修法的次第不亂。你要有傳承加持力,你修法的次第要不亂,慢慢來!四加行、上師相應、本尊、寶瓶氣、拙火、開中脈、開五輪、五大金剛法、無上密、大圓滿。你按照次第去修,每一種有相應了,你再進一步;你跟師尊講,哪一種我有相應,再求上一層的這個灌頂。

  不是隨便的,我今天想修金剛法就修金剛法,我突然間想做大禮拜,「叩」、「叩」、「叩」、「叩」,你就一天到晚「叩」得頭都快要破了。下子又修懺悔法,一下子又修獨修法,一下子看到好的那些你就趕快修,趕快修大黑夫,嘛哈嘎拉,白嘛哈嘎拉,一下子修綠度母,一下子修白度母,一下子修蓮華生大士法;反正人家教什麼,你就修什麼,亂掉了!沒有一個次第。所以,密教的法本身是有次第的,剛才跟你們講了一個順序,這個就是一種次第。

  所以,你修法就是一節一節來,很穩定的這樣子一節一節的修。師尊沒有跟你灌頂,你也是亂修,然後,你跑到別的地方去受灌頂,你就修那個法,你跑到別的喇嘛那裡,跑到別的活佛那裡,灌一個頂,好!這個「頂」我喜歡,你修一修沒有什麼,又回來了!這個就是你本身的「次第」跟你的「傳承」已經混亂了。所以,你一定要「法的次第不亂」。

  第四個,你敬信自己的根本上師。敬信——尊敬跟堅信自己的根本上師,這樣子傳承加持力才不會失去,這個是基本上的一個道理。你根本不尊敬,有時候人家誹謗的時候,你也跟著,有可能哦!人家在誹謗時,我信心動搖耶!有可能哦!那你還有什麼傳承加持力?這句——有可能,你信心就已經動搖!你沒有尊敬,沒有堅信自己的根本上師。這是第四點。

  對自己的師父產生不了敬信的話,你這個法也不用修了,因為法是師尊教的;你既然沒有敬信,你修這個法有什麼意思!對不對?你對法,就會輕法,不會去重法,你認為師父傳的這個法,我看也是Ma Ma de,你不會去重視的嘛!你馬馬虎虎,修法怎麼會有成就呢?你得不到這個傳承加持力的。

  這是四個要訣:灌頂的河永遠不枯竭;加持力永遠不消失;你修法的次第不亂,不去亂皈依亂灌頂、亂修;第四個,你對根本上師的敬信永遠都在,這個就有侍承加持力。以後,你不用來問我:你問我的話,表示你已經失去傳承加持力了。很簡單的嘛工你自己堅信這四點你都做到了,那你傳承加持力是永遠都是存在的。

  「傳承加持力」很重要!要重密教的法,密教不容易進去的,不容易入的。所以,《金剛手灌頂續》裡面所講的,你要發大菩提心,要行菩薩行,要一切都要圓滿,你才能夠學習密咒、手印,進入「大曼陀羅」得法。好!今天就談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卷二】丁三、戊一(二)
1994-08-26 
丁三、明具彼差別之諸道;戊一、二種大乘共道次第(2)

  《密宗道次第廣論》:「丁三、明具彼差別之諸道」,「戊一、二種大乘共道次第」。(第三十八頁)

  我們昨天談了第一段,那麼今天要談第二段。昨天談的第一段,就是讓你知道金剛乘(密教)本身非常的珍貴,這是一個宇宙上的真理。密教本身是宇宙上的真理,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錯失了這個密教(金剛乘)的皈依學法跟成就,那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金剛手菩薩講,密教是「最極廣大,最勝甚深,最難測量,諸秘密中最為秘密。」單單這幾句話,還有什麼比密教還珍貴呢?密教是最秘密當中最秘密的法。所以,今天大家是很有緣,很有緣在一起。

  接著宗喀巴祖師講了,既然你知道這麼珍貴,最秘密中最秘密的,最珍貴中最珍貴的,你還有什麼可以再去追求的呢?還有什麼東西是你需要的呢?最好的東西你都不要的話,那真的是無緣(沒有緣)。甚至於,你已經接近了,那麼你再捨掉的話,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既然知道了金剛乘(密教)的尊貴,那麼祂這裡面談到的:再來就是要你「皈依」跟「發菩提心」。

  我們讀第二段的第一行:「此中次第,謂應先於一具德相大乘知識,意樂加行如理依止。彼當開示暇身難得令其修心。若於暇身,發起廣大取堅實欲。最勝堅實謂入大乘,入大乘之門即發菩提心。若於自身有真正菩提心,則成真實大乘學者。彼心若唯虛言,是則大乘亦但假名。」

  這一段的意思,前面幾句話是,要你「皈依」,後面幾句話是,要你「發菩提心」。

  這整段話的意義,第一個,你知道以後呢,你必須要「皈依」,你必須要「發大菩提心」。一般來說,我們在這裡都是已經皈依了,至於大菩提心有沒有圓滿,那要問大家。

  你們可以自己想一想:你的菩提心是圓滿呢?還是沒有圓滿?假如菩提心圓滿的話,很容易看得出來的,很容易知道的;很容易知道,你菩提心有沒有發出來。這個當師父的,他可以看出每一個人的菩提心,是不是真正的發出來了。

  所以,我們這裡有一個條件:你要得到最珍貴的大法,一定是發大菩提心,才能夠得到珍貴的大法。你的菩提心圓滿不圓滿?幾分?這個都是可以測試的。所以,你能不能得法?能不能成就?完全要看你的菩提心圓不圓滿。

  再來呢?祂在這一段裡面有講到:「復次若未先遺現法之心,俱障大乘小乘之道,故當念死,於現法中不能久住,及思沒後漂流惡趣之理。」祂是在講,很多學法(佛法)的人,到了某一段時間以後,也會有「倦怠」跟「鬆懈」的這一種心,當你鬆懈掉了的時候,宗喀巴祖師祂要你必須要「念死」。經常要想到:很快的,你的肉身就要消失在地球上,要想想你的時光不長,很快地就要離開這個世間,你還追求什麼呢?

  所以,唯有這個金剛乘道,唯有密教能夠救度你的身心,那麼,你就是要再發起原來的「初發心」,你又要再發起了,不能讓這個倦怠、懶惰把你拖下去,因為你時間不長。

  我們本身的生命不是很久遠的。師尊不能夠坐在這裡跟你們說法講很久的。不是要跟你再講個十年,再講個二十年。

  我記得,我第一次問佛菩薩,我活幾歲?我到底活幾歲?我在剛剛學會通靈的時候我就問祂,「我活幾歲?」祂跟我講,「七十幾歲!」現在我想,「七十幾?太短了吧!」七十歲,我只能夠在這裡再坐二十幾年。我跟祂講,跟祂討價還價,我現在不要七十幾,我現在鍛鍊「金剛拳」,我每天都在練金剛拳,我已經在修習吐納,修氣脈明點,我己經修證了二灌的法,也修證了三灌的法,更修證了四灌,現在已經到無畏心,那麼都已經修證了,怎麼還七十幾而已呢?可不可以長一點?

  而且,我最近很重視食補,蓮翰上師幫我食補。(師尊笑!)蓮翰上師最懂得補品,他經常補什麼,補什麼東西,他都叫我補。反正,什麼湯也喝了,什麼肉……不能講太清楚;什麼東西也吃了,身體是不錯啦!在身體的調養上,覺得精神很好。但是,你知道的,人的生命接近尾聲,並不是你現在精神很好,你的生命就能夠活得很長久,你身心調養得很好,不一定你的壽命就很長。

  所謂「無常」,並不是你身體強你就能夠長壽的。所以像瑟瓦巴祖師,那麼大的一個祖師爺,大成就者,那個花教「道果」的祖師爺,「大圓勝慧法」的傳承祖師爺,活到三十八歲、三十九歲,祂就回去了。今天,我已經比祖師爺長壽了耶!已經長壽很久了啦!我隨順自然。

  祂(佛菩薩)以前跟我講,講我四十三歲會出家,四十三歲出家哦!講實在的,四十三歲出家,斷得很準!四十三歲把頭髮掉光了,它自動掉頭髮,我沒有辦法,我一想,掉頭髮最好的方法就是,乾脆理光:每一次洗澡,一大把一大把的頭髮掉了,剛好是四十三歲,一想,乾脆理光!它就不掉了。是這樣子的耶!

  現在,祂跟我講七十四歲,就要叫我回去,唉!好吧!隨它了。管它的啦!不過,最近再問祂,幾歲會回去?祂沒有跟我講七十四歲咆!祂幫我延長一點,唉!隨它了。七十四也好,管它!

  不過,我們就是不能久住在娑婆世界。我最近跟瑤池金母、跟佛菩薩講,你叫我七十幾歲回去,那我九十幾歲的時候,我才想告訴師母;我一切的秘密我都要告訴她。等我九十歲的時候才告訴她,那怎麼辦呢?那請菩薩安排囉!對不對?

  我說,等我九十歲的時候我才要告訴師母,我一切的秘密都要告訴她。因為每個人都一定有秘密的嘛!對不對?不會沒有秘密的。任何一個人都會有秘密的,所以,最秘密的事情我就不告訴她了;但是,我說,好!我答應妳,因為她一直追問我的秘密,所以我說:我答應你!我九十歲的時候再告訴妳。其實,我是取巧。

  我是取巧的,因為,我知道以前第一次祂跟我講我的壽命是七十四歲,我想,我答應你九十歲,我都活不到,可見就變成我永遠的秘密,妳永遠也不可能知道的。對不對?不過,祂假如幫我延長到九十幾歲,我一定會講的。我這個人說話算話。

  要想啊!我們在現實的世界之中,是不能永久住在這個娑婆世界的。當你不能久住的時候,你又會漂流惡趣,這是因你的因緣而住的,你有什麼念頭,你就往那裡去。

  聽說,在加拿大、愛蒙頓的地方,有一家醫院,它上面有一個很大標語是:「吃什麼,就變成什麼樣的人。」有道理的;「吃什麼,就變成什麼樣的人。」你吃糖吃太多,已經過量了,你的身體沒有辦法吸收那個糖份的時候,就變成多餘的糖排出來,就變成糖尿。你吃鹽吃太多,把你腎臟的機能搞壞了,就變成尿毒。

  吃什麼太多都不行的!每一樣東西都剛好適合的時候最好。所以,偏食的人最容易得到某一種病,原因就是在這裡。所以他講,吃什麼東西就變成什麼樣子的人。

  另外,有一句話講:「你念頭想什麼,你就流入那一個趣味。」你的念頭想什麼想的特別多,你就流到那一個趣味裡面去,這就是「六道輪迴」。是隨你的念頭去歸類的,好像電腦一樣,你是屬於什麼?馬上把你分配到哪裡去。

  所以,你也要想到:不趕快修行,是不可以的!你要堅持一定要修法,一定要得到成就。你必須要保持你的初發心,變成久遠心,它主要的道理是這樣,所以,在第三十九頁的時候,有一首偈—-

  若未能以無垢理,辨自他宗善惡說;
  復不善辨大小乘,顯密共不共差別;
  縱說如來諸聖教,大乘尤以金剛乘;
  為具善者最勝門,如是亦唯徒自信;
  是故具智善欲者,當以淨理治慧目;
  心於聖教求勝解,不為敵者所引轉。

  這個偈,是在寫些什麼?是叫你分辨金剛乘、大乘;分辨共、不共法;分辨他宗善惡說;分辨無垢理。然後呢?最重要的,堅固你自己的道心。就是最後一句:「不為敵者所引轉」,就是要堅固你自己的道心。

  這個人來跟你講一些話,你道心就動搖;那個人來講幾句誹謗的話,你就退轉;聽人幾句話,你很輕易的就瓦解。「不為敵者所引轉」,他在引轉你嘛!他在引導你,在轉化你,你就退失了修法的信心,退失了道心,很可惜!所以,祂這個偈就是,「堅固道心」的偈。祂寫在這裡。

  這裡面有這個〈尊長五十論〉,三十九頁第二行:「〈尊長五十論〉云:「淨意樂弟予,當皈依三寶,此隨行師法,授與今誦習。次授與諸咒,今成正法器。」」這個就是要你先依止一位具德相的大乘知識。

  具德相大乘知識,什麼是「具德」?要跟大家講,什麼是具德?就是具備了種種德相的金剛上師。你要去依止,就是去皈依,然後他慢慢教你怎麼樣子持咒,教你怎麼樣子結手印,怎麼樣子意念清淨。

  那麼,如何去得到最高的成就?他要慢慢教你,要傳授你手印、咒語、觀想、意念清淨,接著要傳授你氣、脈、明點的方法,再教你無上密,最後得到大圓滿。

  什麼是具德的金剛上師?

  第一個,對於所有的密法,這個金剛上師一定要全部了解。對於法通通都知道了、都了解了,對於密法的儀軌通通都知道的。像很簡單來講,昨天我問蓮翰上師,這《密宗道次第廣論》你看得怎麼樣啊?他說,這個文字故意扭來扭去,文字扭來扭去的,看不懂!很多人都看不懂這一本,為什麼看不懂?因為它文字不好,扭來扭去,故弄玄虛。那麼,蓮翰上師講說,師尊一講,大家都清楚了,一講就很明白。

  我自己也看這一本經論,我一樣不懂,因為文字扭來扭去。像我這樣子讀書讀這麼多的,也不能說多啦!因為事實上,這書籍如瀚海,我講得謙虛一點,我不過在海邊拾幾粒海沙而已。人家是拾貝殼,不知道是誰講的,他不過是在海邊拾幾個貝殼而已。我是在海邊吃幾粒海沙,說不定吃不到海沙,是風吹過來幾粒海沙跑到我嘴裡,吃幾粒海沙而已。

  雖然吃了幾粒海沙,我自認為,只要是中文的東西我就看得懂,我居然會看不懂這一本《密宗道次第廣論》!但是,我每一次看的時候,我求祖師爺為我加持灌頂,我要看得懂這一本經典,於是,我終於看通了、看懂了!

  我在初中的時候,有不懂的那些經典,或者高中的時候,看不懂的這些東西,現在,只要把書拿起來,我全部通通看懂,沒有不懂的!我甚至進入它的味道裡面,游在它的海洋,完全融入在這一本論裡面。

  今天那一本經典拿出來,很難懂!像那個〈大乘起信論〉,很難懂的!裡面都是「唯識」的東西。今天,我拿起來放在頭後面睡一覺,明天就知道了!因為,我進到它的意海裡面。我是直接去採了那個意思的果實,我吃了那個意思的果實,就通通都明白了。

  所以,今天你要做一個真正的金剛上師,不是模稜兩可的。你要對所有的佛法、密教的種種儀軌,通通都要清楚明白。這是第一個具德的。

  第二個,你雖然懂了,你做一個師父的,要能夠講,能夠弘揚。要講出來,然後讓所有的弟子通通都能夠接受到,都能夠懂,這樣子你才是具德的。

  因為你假如說,我懂,但是我沒辦法講。那我皈依你做什麼?我又不能吃你的口水。對不對?他懂,但,他不能講。

  像莉莉法師,她可能懂得唱歌,也懂得佛法,她也什麼都懂,她就是不能講。叫她唱歌,她把嘴巴張開來,她跟我講她沒有氣發音,那個氣不足,所以不能唱歌。你氣不足,我教你練氣啊!你怎麼沒有練氣呢?因此,你不會唱歌。

  叫妳說法於聽說,以前妳在銀行裡面,每一次討論會開會,妳從來不講的,一句話都不說,只是祕書說而已,你也不說話的。這樣子不可以的!以後要練。這個就是不能弘揚佛法。

  將來要說話,要說法、要開示,然後也要懂得很多事情,你通通要清楚,要講得有條有理,不能跟這個曉光法師一樣,五個字連起來講出一個字。曉光法師在說話的時候,好像嘴巴咬著一塊豆腐,豆腐還好的哦!好像咬著一個橄欖,橄欖還好,應該高爾夫球吧!(師尊笑!)嘴巴含著高爾夫球這樣子,Ha、Ha、Ha,以後咬字要清楚,一個字、一個字吐音。

  我也不是說,講得很好啦!不是講說自己怎麼樣啦!總之,還可以就是了。至少每一個人都要這樣子。

  再來呢,一個具德的上師,他本身是得到「空性」、有大成就的,他住哪裡?他住「虛空」。人家問一個法師,問得很好,那個法師也答得很好的,那是真的有成就的人才能夠這樣子答。

  「法師,你吃什麼?」你吃什麼?問你吃什麼?那個法師這樣子講,「以禪定為食」。哇!這個真是法味重重。他是以禪定為食。

  「法師啊!你穿什麼衣服?」你不能回答:「我是穿喇嘛裝」,因為大家都知道你是穿喇嘛裝,這個有什麼味道呢?「以拙火為衣」。「你是穿什麼衣服?」「我是穿拙火。」唉呀!你修練嘛!拙火就是你的衣服。你不曉得,衣服是為了保暖,你修成拙火,哪裡還怕什麼冷啊!根本不怕冷的。所以,「拙火為衣」。

  「法師啊!你住在哪裡?」

  「我住虛空」。

  「以方便為道」,方便就是我的道路。

  食、衣、住、行都有了,這個回答很好的。我是認為這樣子,當然還有更好的。「住虛空」「以方便為道」,這是很無畏的。

  第三個,就是無畏。其實,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可畏的?根本沒有什麼東西是可畏的。今天,師尊走到這個境界,還有什麼可畏的?沒有什麼可畏的了。

  流言可畏啊!人家講,流言像子彈一樣會把我打死;不怕啊!對不對!?縱然死了,這個「道」還是在嘛!我得到了道!永不失去的。所以,有什麼可畏?無畏的!哪裡都可以走,哪裡都可以去。到了這一種無畏心的時候,是一個具德的金剛上師,你不要怕什麼,這個我怕,我不敢,那個我怕,我不敢,不像一個金剛上師的德相。金剛上師是無畏的,什麼都不要緊:什麼都是可以的。「我住虛空,以方便為道。」

  另外呢?第四個要「具足威儀」。你們最近去學「毘尼日用」,就是日常生活的這些威儀。你們最近學得都這個樣子……,其實啊!還不是在學食、衣、住、行。吃,怎麼吃?我昨天講啦!吃還有那麼多規矩,什麼要排班,要唱,又要唸,又要到外面去供,又要進來,又要怎麼指示,怎麼裝湯、裝飯,又要做什麼。其實,吃的目的就是「飽」嘛!一個字而已,能飽就好!師父還要開示法語,哪裡有那麼多法語?還要震錫杖,「叩」、「叩」、「叩」,地板都要壞掉了。很多規矩的!其實,他這個規矩就是要教你「威儀」,很安靜的,吃飯不准講話。但是我覺得,不講話我心裡難過。大家在一起開開心嘛!講講話嘛:大家一個面孔都擺得這個樣子,好像我欠你錢!

  規矩很多的!事實上,像那個百丈禪師,祂立下了禪門的這些功課,還有毘尼的威儀,是很好啦!吃飯本來就是不能講話,它的規矩都是用手勢,指示去裝湯裝飯!去這樣子。還要唱唱唸唸,還要供養裡面的彌勒佛,又要供養外面的這些鬼神眾,都要的!它的規矩就是這樣子。

  但是,你懂得這個規矩以後,最重要的,還是「內心」。你的內心本身要「清淨」,要懂得「尊敬」,要「供養」。密教也是一樣要有供養。

  具足威儀,是比較好一點啦!否則,我們的道場就跟菜市場差不多。我們的道場變成菜市場、電影院、印Shpping Center、Safe way,還有超級市場,都是一樣,都是一樣就不太好!道場就是要很嚴肅、很莊嚴。師尊是比較……,以後,這樣好了,以後你們通通不能夠講話,只有師尊講。要有這個威儀。

  這個當師父的,也要「精進」。那麼,精進是給誰看呢?是給自己看,要精進,也是要給大家看。主要是為了度眾生啊!當師父的,假如說他本身很懈怠的話,大家就跟著懈怠。

  師尊的日常生活也是很嚴謹的。我每天一定寫文章,每天一定練金剛拳,每天一定修法,每天一定回信。早上的時候就寫文章,練金剛拳,再來呢?畫畫,畫一張畫,下午回信、同修、開示,又練功。每天的課程都是一樣,天天都是一樣。其實,這個就是在精進。

  你看我寫文章,不停的!第一百一十二冊,現在在寫。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作品?我敢告訴大家的,將來或許也有人比我更精進的,他一定贏過我,但是,我自己認為,我已經很精進了,作品最多。寫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作品最多。事實上,也就是這個樣子。這就是精進嘛!

  我修法,我也一樣的精進的。二十幾年來,都是一樣的。別人怎麼誹謗我,好!很多誹謗加在我身上,沒有關係!但是,我的實修,這樣一砍,就把這些誹謗通通砍斷。

  你能夠跟我學嗎?二十幾年來,我沒有停止過修法,你怎麼誹謗?我二十幾年來,我沒有停止過修法,我實修佛法,這些成就不是任你隨便腳踢來就得來的啊!不是運氣啊!不是開玩笑的。跟我的文章一樣啊!那些書啊!就是我這樣子每天在桌子上爬來的。我學佛法就是這樣子學的,管你什麼天大的誹謗!將來我一樣地這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166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