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講圓覺經14
2008/02/22 17:11:49瀏覽386|回應0|推薦0

【釋經文】(六十三)
 
  『善男子,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今天我們再跟大家談圓覺經。『善男子,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佛陀講這一段經文,我們可以從經文裡面了解到,六根就是六塵,那麼六塵又是四大,它的意思就是:原來這些六根啊!六塵啊!四大,也都是清淨的。這一段經文裡面,也有特殊的含意在裡面的,其中兩個字,就是「遍滿」。

  另外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無壞無雜」。不會壞也不雜亂的,「如百千燈光照於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佛陀講「六根」,原來也是從清淨那裡引出來的。那麼「六根」呢?也就是六塵,六塵呢?也就是四大,原來都是圓覺性的。那麼接著祂又講,這個光啊!是「無壞無雜」的。最後一句是這樣子講,「如百千燈光照於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一般人來解釋這個「遍滿」這兩個字啊!是很難。

  在密教裡面,像東密開創者空海大師,祂本身的金剛號,就叫做「遍照金剛」。什麼是金剛號?師尊也有金剛號啊!師尊的金剛號是什麼?宣仁法師,你不曉得,大福金剛(宣仁回答)。總算旁邊有人給你遞小抄,祂是有金剛號的,觀世音菩薩也有金剛號的,文殊師利菩,祂也有金剛號的,都有金剛號的。

  空海叫遍照金剛。什麼叫做遍照?遍照的意思就是普遍,簡單講,就是全部、就是「遍滿」。祂的光明遍滿的,像大日如來,毘盧遮那佛,祂是遍滿。就是說,不管那裡,祂都能夠照到的。「遍滿」這兩個字,很重要;因為這裡有「清淨不動圓無際故」,就是講,完全是遍滿的。這句話一般來講,很多人沒有辦法去理解。

  以前我記得,有人告訴我,他說他從來就沒有感覺到「佛」在他的身邊,他沒有辦法得到祂的覺受。甚至有些人講,剛開始修行的時候,感覺到佛就在身邊,但修行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以後呢,覺得,佛好像跑掉了,不在身邊了,覺得好像很空虛,沒有以前那種充實感,是有很多人有這種現象。

  很多剛開始修行的人,他的覺受很強烈,第一天,開始進入佛門,開始在唸佛,就感覺到那個靈氣充滿周圍。第二天,你開始唸經,就看到阿彌陀佛,站在你面前,在笑,哇!很好。第三天,晚上做夢,你就夢見自己昇天,全身輕飄飄的,到了天界,看到很多很多的佛菩薩,你跟佛菩薩在一起,是感應很多的。有時候靈覺的感應更強烈,好像可以預測到明天有多少人會到家裡來,多少位客人會來,要準備多少食物;剛好就是那些客人來,那麼食物呢?不多也不少。這種感應很多的,那種很強烈的感應,可以看到自己的前世,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親人啊!種種的前世,種種的因緣,通通都出現,那麼他修過一年以後,他很有信心,修了三年以後呢?什麼感覺都沒有了,他就感覺到很空虛,以前那種靈氣什麼都沒有了。這個就是一般人常常講的:「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十年,佛在天邊。」那麼再給你學五十年,佛就不見了。

  為什麼愈學會愈糟呢?其實,有一個上師曾經這樣子講過,學佛跟於風箏一樣的。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拉著風箏啊!在跑,那個線一直在拉長,一直在飛飛飛,那個時候,風箏在起飛很快,咻咻咻就一直飛上去,馬上它就飛到半空中。到了一個程度以後,風箏在那個空間啊!這樣飄來飄去,唉!你就是,停此在那個階段;在那邊飄來飄去,它不會再往上升了。也就是講說,剛開始的時候,非常的神速,到了某一個定點的時候,它就會慢下來。

  我們學佛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呢?按照我所知道的,你剛開始學佛,佛菩薩很照顧你,護法金剛祂都會護持你,一直照顧你,因為你剛剛開始,你還不能走,只在爬的階段,所以祂護持你;等你站立了,會走了,他就可以放開你了,祂不用經常給你感應。剛開始祂要給你感應,增加你的信心,等你信心已經堅固了,不退了,那祂不用給你感應了,照平常這樣子修就可以。所以你修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啊!那些感應會消失掉,那麼以後它就慢慢平淡了,就會消失掉。

  所以,學佛不要以為,你修了十年以後,佛菩薩的這佛光通通就沒有了。剛開始修啊!學得靈氣非常的充。愈久就覺得愈淡!結果就喪失了信心。所以!這個「佛性」是遍滿的,任何一刻都在你的周圍,都是遍滿,這個真實圓滿的這一種覺性,神通的這一種性,都是在你的周圍,只是你不覺察而已。就算你覺察了,覺受的這種感應消失了,但事實上,祂還是遍滿的。

  佛陀在第一句話又講,「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當初釋迦牟尼佛在靈山說法的時候,明明看是幾百個人,為什麼佛陀老是講,千五百人俱,或者是更多,幾萬個人,都在一起聽法。這個就是在解答那個答案,因為從虛空中來的,從諸天界來的,大梵天王、梵淨天、切利天、這個日天、夜天、這個摩利支天,還有呢?種種的二十八天。所有的天王,全部到齊來聽法。還有祂的眷屬們,甚至於這個四聖界,佛,還有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很多的菩薩,也來聽法。還有大阿羅漢,四聖界、諸天界,這海底的龍王,種種地神,都來聽法的,那麼當中呢?又有這個金剛、明王、空行、藥叉,都來聽法的,那麼,這些都是光。

  很多人講,這個靈山,地方很小,容納不了很多人,佛陀說法的時候,眼看的,就是這些人而已;但是無形的來聽法,更多。像現在很多這個光啊!這些光照,其實他們顯現的一個光而已,一個光,一個光圈跟一個光圈。

  我曾經在說法的時候啊!也有諸天來聽法,那麼諸天來聽法的時候也顯現一個光,一個光,很多的。那麼一個光跟一個光之間,互相的,並沒有衝突的;一個光可以疊住一個光的,一個很小的地方,它可以存在百千種的光。譬如,我們這個房間裡面!不是很大,但是你假如把百千燭光!一起通通都放的話,這個空間!並不會說,被弄壞掉;光跟光之間啊!也不會互相有什麼的糾纏。同樣的,都是融合在一起,那麼,這個就是講「無壞無雜」。

  你知道有一個菩叫做雜色寶華延生佛,我經常很憶念這個菩薩--雜色寶華延生佛。這什麼叫雜色寶華延生佛呢?這個「雜」啊!就是很多很多的意思。並不是說祂很複雜,色就是光,很多很多的一種光;寶華就是很寶貴的裝飾的這些蓮華,延生佛,莊嚴其身的如來,雜色寶華延生佛。這個佛啊!就等於在解釋所有的光一樣的,因為祂放射了很多很多種的光,融合在一起。那麼這個宇宙之間啊!甚至我們的娑婆世界,同樣有很多的佛菩薩的光!雜色寶華,莊嚴其身,都是在祂的身中!產生很大的光明。

  我剛才在修法的時候!我舉金剛杵,喊一個「嗢」,這個「嗢」字在虛空之中,化為十字金剛杵。十字金剛杵,在旁邊!祂產生這個光華。出現白色的光、紅紅色的光、藍色的光、黃色的光。那麼你這個光呢,飛下來,染在師尊的周圍。白色的光,紅色的光,藍色的光,黃色的光,這種種的光綜合在一起,就是雜色寶華延生佛。這種光啊!可以並存,那麼可以遍滿,是這種現象。

  所以呢,你們讀這段經文,你們就可以了解「覺性遍滿」是怎麼回事,就像光一樣,這樣子遍滿,很多種光,都是在一起的。那麼成就者,就稱自己是光,很多成就者,自己是光;那麼,光跟光是相照。我們知道這個光,不會破壞別的光。所以,當一個成就者,祂明白自己就是光,那麼祂不會去破壞別的光。

  祂只知道,光跟光是相照的,是同一個法流的,同一個宇宙意識的。以前耶穌基督,也是講,我是腳前的燈,祂是所有人腳前的燈。那麼腳前燈,就是光的意思。那麼蓮華生大士,修持成就,祂是不死虹光,不會消滅的虹光,這個也是光;那麼華光,這個稱號,華光自在,這個華光就是蓮華的光明。佛陀本身說法,祂是放光的,嘴巴也能夠放光的,舌頭也能夠放光的,祂的全身都是放光的,眼裡面放光,頂放光,這個有背光,周身放光。哦!連牙齒、指頭、腳趾它也放光的;這個就是象徵著光的遍滿。

  這裡面都是講,六根、六塵、四大,原來是從清淨裡面產生出來的,其終結都是遍滿的,都是光明的。

  嗡嘛呢唄咪吽!
 
【釋經文】(六十四)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戒,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

那麼今天再談圓覺經。先唸一段經文。『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戒,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
 
  這一段話,是很高超的話,也可以講,是成就者的話,更可以如此說,也只有佛陀,才能夠講這樣子的話。這個是開悟的話,也就是成就者才能夠講的話。

  但是到這種境界啊!就是超出一般凡夫所想像的一種境界,也可以講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有很多人看了這一段,會覺得很奇怪;其實不怪,因為開悟本身的境界啊!就是這樣子的。第一段講,「善男子,覺成就故」。也就是說,一個圓滿成就的人,是什麼樣子呢?「不與法縛」,就是講不會被法綁住的。像我學習很多的法,常常跟大家講,萬法在我心中。但是這個法學了太多了,我學道法,佛法,玄法,密法,種種的法,學了太多。突然間,最近我母親打一通電話給我,她說,她被一種無形的力量干擾,希望我能夠幫她。她問了佛菩薩,佛菩薩講,只有去求妳的兒子才能夠救妳。由於我萬法在心中啊!我想,唉呀!怎麼來救我自己的母親呢?因為,學了太多,所以找不出一個方法來救她。

  你知道,學了也有麻煩的呀!因為實在是太多了,我要按一下我的這個佛法的電腦,我才知道,我要用那一個法來救她。比方說:我們穿衣服,好像我每天就穿這個喇嘛裝,我不用考慮什麼,我眼睛閉起來,我手一摸,喇嘛裝拿起來就穿。

  很多富家小姐,單單她鞋子就幾百雙了,她的衣服,幾千套的,整個衣櫥裡面有幾千套不同顏色的衣服。她要穿衣服,每天就是站在衣櫥間門口一望,在衣海裡面慢慢挑,一挑衣服就要挑好幾個小時。所以現在的富家小姐,聽說也要用電腦,要配合天氣、配合季節,還要配合顏色,和心情如何?希望瘦一點,希望給人家看起來胖一點‧‧‧。帽子一直到鞋子,包括手提包,種種衣服顏色,她都按照電腦,這樣排號的。然後按照自己的心情,天氣,季節,快樂,顏色,喜歡的,然後這樣按一按,電腦出來,她才決定穿那一套。

  我現在法學了太多,萬萬法,我母親打一通電話,說要我救她的時候啊!我突然之間茫茫然。茫茫然就是你學了幾萬的法,突然間,不知道用什麼法去救她。其實不是我不救她,而是突然間這些萬萬法,使我的頭緒沒有了。

  這個就是被法縛。有時候,要救自己親人的時候,反而在那考慮很多。對一般人來講,我隨便給他一個法就可以救了,對不對。對自己的親人我就考慮到很多,我一針就要見血,一次就要有效的。你不能拖,這個法試了,沒有效,再換另一個法,問題是這個樣子。

  像常仁的事情,他有一次就得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病。那麼我想,我要用什麼法救呢?我想了半天,也是摸不著邊際。我說唉呀!你自己救好了。你也學了很多了,你要自己救啊!對不對!總不能老是有一個依靠的,你自己要救自己,要想辦法。無論如何,你要想出你所學的種種的方法,去救自己,當你能夠自己救自己的時候啊!就很不錯了。

  所以呢,我對我母親講,你用破邪的方法,安在門窗上,屋子裡面全部都灑淨,然後用清淨法來清淨自己。也就是外面用防,裡面用清淨。其實我沒有教她什麼,然後,我自己再畫東西。法學的太多,突然間,通通都忘了;等到我想到的時候,我就會變成很厲害,我會變成很威風的。當我想起來,但是想不起來,你就是Zero,你就是一個凡夫,什麼都不會。唉!這個就是被法縛嘛。

  這個蓮翰學法太多,他每天重覆地在那邊修,我看怹也是被法縛住了。學法的人啊!說要登山的時候你就要登山。仁者要樂山!智者要樂水。叫你下海的時候你也要下海的。學法的人不能講說,不登山,每一次叫你登山你都不登山,你從來沒有爬過山,你既然那麼怕山,還學什麼法呢?學法的人,不怕山,也不要怕水的。叫你上山,你就要上山,你就要上山;叫你下海,你就要下海。下海,不是去當舞女哦!(師尊笑!)

  所以我們學法的人就要應用,上山就要上山,還是要爬山。法要用在山,不是只在家裡修法,不是的。法要應用於萬物,不被法縛,而是應用法,下海的時候,也有佛法的。不要以為登山沒有佛法,上山也有佛法的,下海也有佛法的,任何一件事情也有佛法的。不是你閉門家中坐,你就是天天坐在修法。那蓮惠跟我講,我說修什麼法。她說,她翻筋斗。(師尊笑!)跟小孩子一高興的在那邊翻來翻去。修寶瓶氣嘛!對不對,中脈要直嘛!她當然天天在那邊翻筋斗,這個是被法縛。登山也有佛法,下海也有佛法,自然界,處處都是佛法,不是只有修行這樣子才是佛法的,不是的。

  「不求法脫」。成就者講的話才是這個樣子,不求解脫煩惱。現在我們都是要求什麼,煩惱解脫啊!師尊幫幫忙啊!這個煩惱要趕快解脫啊!佛陀講「不求法脫」,不求煩惱解脫。因為祂知道,煩惱本來就有的,脫不掉的,最徹底跟你講,根本就沒有煩惱。佛陀講的,那裡有什麼煩惱!根本就沒有煩惱!有什麼法沒有?告訴你啊!根本也就沒有法。修行到最高的境界,那裡來的法。法是什麼?像我來講,我就休息,都忘了。那裡有法呢?所以我用不出法,我已經沒有法力了。這個就是不被法縛,修到最後啊!根本就沒有法;修到最後,根本就沒有煩惱。當然是不求煩惱解脫,這是佛陀講的話。

  「不厭生死」。對生跟死,都沒有什麼執著的,不會害怕死。我已經講了,生死的問題,生死啊!是一味,同一個味道的。生就生嘛!死就死嘛!同一個味道,叫做一味。你吃起來是同一個味道,不會特別喜歡生,特別厭惡死,或者害怕死。成就者是這樣子的,他不會去害怕死的,死也沒什麼,就是生嘛。生也就是死,是同一個味道的。

  「不愛涅槃」。什麼是涅槃?這個寂滅啊!無相、無畏、無生、無死、完全寂靜,定的那一種狀態,或者涅槃。不愛涅槃,這是很奇怪的哦!涅槃為樂。明明佛陀講,涅槃是最至樂,是無上的快樂的事情。現在是「不愛涅槃」,成就者是這樣子的,沒有特別的喜愛,就是至上的快樂;也不一定去喜愛這一種至上的快樂,也不一定進入永恒的寂滅裡面。不一定要的,很多事情,有定,有不定,佛陀到了最高的境界的時候,祂就變成不定了。平時在追求涅槃,最後呢?是不愛涅槃。這個你們自己去想。

  「不敬持戒」。很奇怪哦!我們真佛宗的堂裡面,有持戒堂,叫人家要持戒,佛教徒都是要持戒的,學佛都是要持戒的。「戒、定、慧」三學是三無漏,戒是排在第一位,怎麼叫我們「不敬持戒」?嚇死我了,這佛陀怎麼可以講,叫人家不要尊敬持戒的人。因為啊!佛陀講,本來就沒有犯戒,這個到最高成就的,最高的成就者,戒就是無戒,無戒也就是戒。到了那一種境界啊!讓你是不可思議的,凡夫本身來講,沒有辦法去預測的。佛陀要不要守戒啊?祂可以不必戒律的,祂只是為了所有的眾生,給眾生做示範祂才守戒的,祂可以不必守戒的。

  「不憎毀戒」。對於破戒的人,祂也不去恨他的,這個是很高超的一句話。像有些高僧、很多長老大德,看到底下的這些弟子,有的很守戒,當師父的就很喜歡這個守戒的弟子;有一個弟子犯戒了,他就很厭惡他,瞧不起他。今天剛好顛倒,佛陀講,不去尊敬那個持戒的人,不去憎恨那破戒的人。為什麼呢?持戒的,跟破戒的,同樣的清淨。這個道理,也許你們現在目前還想不通,為什麼持戒的跟破戒的,同樣的清淨呢?因為在成就者的眼中。根本就沒有戒。這個也許你們愈聽就愈迷糊。我自己在講,我也覺得好像有點迷糊。

  按照佛陀的說法,真正看到清淨的境界的時候,你守戒的人也是清淨;破戒的人,同樣是清淨,一律平等。你得到平等,無差別心的時候啊!不管你守戒還是破戒,同樣的平等對待,這就是成就者的一個心。

  「不重久習,不輕初學」。對於好像是說學佛法很久的這些長老,有很多人都很尊敬。啊!這是高僧大德,這樣子很尊重。有的剛剛發心才學佛,有些弟子剛剛皈依。你學佛才幾年嘛!我已經二十年了,我已經五十年、學佛五十年了。有很多人,你今天才皈依,那你是初,他就很輕視他。按照佛陀講的,對剛剛,今天剛剛皈依的,也不要去輕視他。為什麼?還是一個,平等無差別心。為什麼會有這心呢?因為久是清淨、初學的也是清淨,同樣的清淨。在整個宇宙真實清淨的面目之下,應該是要平等對待,這是成就者的話。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一切都是圓滿清淨的緣故。這是佛陀講的話。

  今天的重點,這一段經文,是很高妙的,只有成就者才能夠講出來。這裡面還包含了很重要,很重要的「三昧」在裡面,尤其這「不與法縛」。你被法縛的人,有一句話,很簡單的,你第一個愛啊!跟最後一個愛啊!一定是愛自己。這樣的人,一定是被法縛住的人。

  依我來講,我第一個愛,是愛別人;最後一個愛,仍然是愛別人。為什麼你不愛自己呢?人家會問我,為什麼不愛自己呢?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可愛。我有什麼好可愛的呢?長相也不可愛啊!身材也不可愛,唉呀!我認為自己知識水準,馬虎馬虎啦!但是也不見得,我愛自己所懂的這些智慧啊!我的腦筋,我的種種的一切,我覺得並不可愛;我老是覺得別人可愛,所以第一個愛,跟最後一個愛的都是愛別人,我從來不愛自己的。我愛整個自然,整個宇宙,愛整個宇宙的意識,我希望把我自己的這些法,分給大家。那麼,其實這些法,也是沒有法,只是一個工具。

  那我到一個境界以後呢?我就可以把這些法通通拋掉了。我不會去執著這些法的,也不求什麼解脫。不用去求什麼解脫,因為有時候覺得有一點煩惱好一點。其實有一點煩惱!活的才有價值;你完全沒有煩惱,你活著幹什麼?不如不要活算了嘛!你說是不是。所以有煩惱來的時候,反而不會無聊,沒有煩惱,無聊死了。你活著幹什麼呢?吃飯睡覺!腦袋空空啊!不事生產。有時候,有點煩惱來,唉!人生反而好。這煩惱,好像味精,加一點味道,覺得蠻新鮮的,覺得很可愛。煩惱也是變成菩提啊!所以煩惱即是菩提,就是在這裡。

  為眾生做一點事情,不是很好嗎?你完全沒有事可以做。無事無心,像「內明協會」辦的那個雜誌,無事、無心、無我,結果最後正好睡覺。(眾笑!)你這無事、無心、無我,正好睡覺,這一睡就是萬年。幾萬年都是在睡覺啊!所以有點疿情啊!有一點煩惱,是好的。煩惱就是菩提,不要怕煩惱。

  把煩惱當成菩提,把法當成工具。把煩惱當成菩提,把生啊當死;死啊!當生。把生當死,死當生,最後生死全部沒有。管他是什麼有涅槃,沒有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什麼槃通通不管。好,你就活的很快樂嘛!管它什麼涅槃不涅槃,什麼持戒不持戒,這個不可以講下去。(師尊笑!)什麼持戒不持戒,本來就淨嘛!還持什麼戒呢?對不對?

  佛陀講的,圓滿覺悟的人,本來一切通通清淨,不持什麼戒的。那個戒要持?這氣死我了!不要去恨那些破戒的,原來他們也是清淨的。他們本來就是在作秀嘛!在娑婆世界作秀,沒有什麼的。不要去恨那些毀戒的,成就者很偉大的,他講出這種話,沒有什麼修習久的、初學的這些,通通一律平等,無差別。這就是覺悟者的話,就是開悟者的話,就是成就者的話。因為你成就啦!你才懂得,你沒有成就,你一天到晚就是在那邊,葷!素啊!這個可以吃!那個不可以吃啊!這個可以做啊!那個不可以做啊!那個怎麼樣啊!這個怎麼樣啊!活著幹什麼?不如死掉算了。糟糕今天怎麼講成這個樣子?好吧!今天就講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釋經文】(六十五)
 
  『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那麼今天再談圓覺經。先唸一段經文。『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這個是一個比喻啊!佛陀講這個比喻是講用「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那麼在這邊做註解,好像是說用眼光啊去看前面的境界,那麼眼光是圓滿普照的,沒有這個憎恨,也沒有喜愛,一一照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是無二無別,沒有憎愛故,不管是美麗的,還是醜陋的,都是無二無別的。那麼修習圓覺妙心,到了成就的時候啊!就是無修,也沒有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意思是說:圓覺普照跟不生不死的寂滅,是沒有什麼兩樣的。這後來呢?他這個說法當中啊!又談到這個空中的這些花,是亂起亂起滅的,而且不即不離的,無縛無脫的,才知道生死涅槃啊,猶如昨夢,好像是昨夜所做的夢一樣。
  那麼這個解釋,是按照這個經典的文字去做註解的。我本人認為,這裡所談的「眼光」,不是一般凡夫的眼光。我們人的眼光,是被物質的世界所蒙蔽的,也就是說我們眼光所看的,它有一個界線,你只能夠看見你所看見的,你看不見的,你沒有辦法去知道的。這裡所指的「眼光」,就不同了。應該講起來是屬於一種靈性的眼光。靈性的眼光,是不一樣的,跟世俗凡夫所看見的是不同。

  譬如剛才,我們做超度,我說來了一個酒鬼,這個酒鬼啊!全身都是酒味的,你很遠就可以聞到祂身體的酒味。祂不像我們蓮馨法師(師尊笑!),蓮馨法師鼻子紅紅的,看起來好像早上喝酒,中午喝酒,晚上也喝酒,她臨睡前還要喝酒。她不是這樣,她是因為細胞的組織結構有問題,所以才會鼻子紅紅的,這種鼻子就是酒糟鼻子。酒糟鼻子呀,鼻頭這邊紅紅的。有些喝酒的人啊!一起床他就喝酒,一直喝到晚上,這個要醉死了、醉睡了。

  我們做超度,怎麼會來了酒鬼呢?因為祂是醉死的,台語歌裡面有一首,「醉給它死,不要再活。」死後變成酒鬼。為什麼我會知道有酒鬼來呢?第一個,你用靈性的光去照它,就知道了。你假如用凡夫俗子的眼睛來看這個被超度的人,你看不到的,祂本身是一個靈體,你怎麼看得到祂呢?祂前世做什麼事情,你也看不到的。今天你用靈性的眼光,去看祂,你就可以知道,祂是一個酒鬼,祂前世做了什麼事情,祂來到我們這裏被超度。那麼這是用靈性的眼光去看,所以靈性的眼光跟一般凡夫俗子的眼光是不一樣。

  你們這裡做超度,你知道有多少幽靈來嗎?多少靈體在這裏嗎?看不見的。因為祂是靈體,你是凡夫俗眼所以你看不到;但是你用靈性的眼光去看啊!就可以看得到了,而且可以感覺得到的;連祂身上的味道,那種酒味啊!都可以感覺出來。所以我一坐下來啊!其實我偶而也是喝一點啊!但是我昨天晚上沒有喝酒啊!我不可能酒味一直存到現在啊!對不對!我一坐來,我就聞到,哇!都是酒味啊!那麼用靈性的眼去照祂的時候,我就知,唉呀!有酒鬼來,就是這樣子的。所以靈性的眼是不一樣的,這個就是譬如靈性的眼光!看到了前面的境界,就是這個意思。

  其光啊,是圓滿的。這個靈性的眼光是圓滿的,為什麼圓滿呢?祂能夠看到過去,看到現在,看到未來。我們凡夫俗子的眼光!只能夠看到現在,不能看過去,也不能看未來的。由於這個靈性的眼光非常的圓滿,所以沒有憎,也沒有愛。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在靈性的眼光之中!一看過去,現在看大家。當然啦!有長的很圓滿的,也有長的比較不圓滿的。像宣仁法師,這個臉就是好像用一個圓規啊,插在中間,然,張開畫一個圓圈圈,就是你的臉。因為你的臉比較圓滿,其實明宜法師的臉孔也是用圓規畫出來。

  那麼美妗在笑了,她的臉也差不多是圓型的。(師尊笑!)你說莉莉法師嘛!她的臉用圓規畫的話,兩邊就沒有了,只剩下中間的,她的臉長形的,比較長形的。雖然各有不同,這個五官很奇怪的,二道眉毛,一雙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巴,一對耳朵。幾樣東西?一、二、三、四、五,就是五官。就是這五樣東西,它隨便亂排,就形成這麼多人的臉,通通不一樣,沒有一個長得一樣的。就算雙生也不同,雙胞胎生出來,雖然很像,但也不同,這個奇怪。

  宇宙的這個電腦,去組合這五樣東西,就能夠生出這麼多形形色不同的臉。五樣東西而已啊!隨便它怎麼排,就出來了。你說也有長的很美的,那麼也有暴牙的!(師尊笑!)我們這個宗派暴牙的不少,很像那布袋戲裡的。但是我們對所有的弟子,眾生都是一樣的。

  為什麼一樣?因為你用靈性的眼光去看,它會通通都一樣。你假如有透視眼,一看,你衣服不見了,不可以不可以,還要看深一點,看深一點,每個人一具白骨,白骨觀是這樣子的。佛陀曾經教我們白骨觀,你要觀想所有眾生都是一堆白骨,自己化為白骨,眾生一堆白骨。你身上的白骨化成火光,然後以這個火去燒眾生的火,周身的白骨全部一堆大火。達到寂靜的境界,這是白骨觀。

  白骨觀就是要跟你破這個皮肉之象的。一般的眾生!看到這個表皮、看到這個肉,就是唉呀!細皮白肉;細皮,就是皮膚很細、肉很白,他就喜歡。看到很粗的,粗皮黑肉,他就不喜歡。其實靈性的眼光叫你看過去的話,就是這些皮肉都沒有了,剩下一具白骨。那麼白骨是不是大家都一樣呢?我看差不了多少,大家都是一具骷髏,坐在那裏。現在你看,每一個都是一具骷髏坐在那裏,笑起來很難看的,那個牙齒白森森的。

  牙齒白白的,白森森的,還有蛀牙的。你看,不能看的,你缺少了這些皮肉,就通通都一樣,完全都一樣的東西。這個時候你看到所有的白骨,那裏有什麼!什麼叫做愛!沒有了。你每天kiss的,就是kiss那個東西。你憎恨的也是那個東西啊!其實愛跟憎啊!就在那個時候就消失掉,沒有了。所以,「得無憎愛」,就是沒有憎恨,也沒有愛慕了,都沒有了。因為你是用靈性的眼光去看的,才會沒有的,你用凡夫俗子的眼光去看,就分出美醜。這個意思就是這樣子。

  所以講啊,為什麼呢?「光體無二」。佛菩薩跟光,佛菩薩坐在那裏就是「體」,祂放出來的光就是靈性的「光」,「光」跟「體」是沒有兩樣的。今天我們講,這個電燈泡,好像我們這裏有電燈,有日光燈;這個日光燈,就是「體」,放出來的白光就是「用」,我們稱為「用」。那麼這個「用」跟「體」,那一個重要呢?其實是一樣的。日光燈就是為了這個光,你一通電,它就有光。但是「體」重要還是「光」重要呢?應該是沒有分別。日光燈就是為了放光嘛!那麼,沒有那個「體」,就沒有那個「光」。有了這個「體」,沒有了這個「光」,有什麼用呢?這裏面所講的,佛菩薩跟放出來的光明是一樣的。

  所以,有佛菩薩,沒有光明,佛菩薩做什麼呢?沒有用的。有光明,但佛菩薩在那裏,沒有佛菩薩也不行啊!所以,「體」跟「光」是合為一的。所以,今天講修行人,你修你的行,你不渡眾生,你有什麼用呢?你修行,有用是你自己,其實你自己也起不了什麼作用!今天就是因為你渡眾生,才變成有用。你的體雖然成就了,你不渡眾生,等於你沒有光。所以,每一個行者要放出本身的光。就是「光體無二」了。

  這裡面講,得成就者,「無修亦無成就」。已經得到成就的人啊!為什麼祂是沒有修行呢?為什麼祂是沒有成就呢?這個話都是很矛盾的。已經成就的,所以我以前經常講:「所謂盧勝彥,就不是盧勝彥。就因為不是盧勝彥,所以才是盧勝彥。」佛陀經常這樣子講:「所謂菩提,就不是菩提。因為不是菩提才叫做菩提。」佛陀經常講這種話,你們聽了,這很矛盾嘛!菩提就是非菩提;那麼成就就是非成就;這個有修就是無修。其實這是講最高境界,最高境界,你成就了,等於沒有修行,等於沒有成就。

  講一個很簡單。我問你,虛空,你出去外面,站在外面,看虛空。我們今天中午討論了這個天空。啊!大家去看天空很好。這世界上有幾個人常常去看天空啊!他們去看天空,哇!錢掉下來了。他看到錢了,他那裏有時間去看天空呢?追名逐利的人啊!有時間去看天空呢?

  我小的時候啊!很喜歡躺在操場的草地上,看著天空,哇!那個白雲,一下子變成綿羊了,一大堆綿羊。哇!一下子變成一隻大象。哇!一下子變成一隻鹿。有時候,雲啊!飛來飛去啊!好像在牧羊一樣,看了心情很開放。人心要像跟天空一樣廣大就好,年紀大的人!難得去看天空啊!成人那有時間去看天空。每天上班的時候走路好快,像日本人一樣。聽說大阪的人走路都比東京的人還快,他們生意做得比東京的人好。

  走路好快,衝著這樣子走,他們很少看天空;他們看地上,看他們能不能夠撿到錢。滿腦子的名利,那有間問去看天空,那有清閒去看天空,但是天空真的很重要的。告訴大家,大家都是天空。將來你一切都沒有的時候,你就是天空,你原來是從天空來的!你將來又回歸天空。你說我修行,成就了,你又回到天空。你本來從天空來,這個叫做你已經修行回到虛空了,你本來從虛空來的,你還有什麼成就!你本來就是虛空嘛!你不過又回到虛空而已。這叫什麼「成就」!那麼虛空還要修什麼呢?虛空不用修了,這個就「無修」了。

  你本來從虛空來,現在又回到虛空,這個不算成就吧!因為我從那裏來,現在又回到那裏,我算什麼成就呢?這個叫無成就。那麼,什麼叫「無修」呢?虛空還修什麼?我問你,虛空還修什麼?修銀嗎?銀不過是表面的東面。當你得到開悟的時候啊!你就不用修了,因為一切都是圓滿。你再修了,也不增加,不修也火減少,你就是圓滿的嘛!這個就是「無修」的境界。

  那麼,再講這個「無成就」。你本來就在那裏,有什麼成就呢?本來就是圓滿的嘛!你從圓滿的地方來,又回到圓滿的地方而已。這當中的過程你是在修行,在做成就,但事實上,也就是無成就,無修。這佛陀講這一句的意思就是在這裏。

  今天我講了,你們就清楚明白,否則你搞不清楚。為什麼修行,又是無修,那麼有成就又是沒有成就,它的道理是在這裏的。這裏面講這個經典,「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我小的時候啊!很喜歡看電影。我以前也曾講過,看電影身上沒有錢,我不是很有錢的人啊!所以跑到電影院,個子很小,我每一場電影都看,只要換了片,我就去。我看到大人在買票,我就去跟他講,拍拍肩膀:「阿伯,你帶我進去好嗎?」(師尊笑!)她就問啦!「他是你的小孩嗎?」帶我進去的那個人,當然講說,「不是的。」「那他是你什麼人?」,「他就是要我帶他去看電影。」我被認出來以後啊,就慘了,就很難再進去看電影。(眾笑)

  不過有時候,也用方法的。因為票撕下來以後,他們就把廢票,丟在垃圾筒,我去撿來接。(師尊笑!)把那個票根跟票根拿來,切的剛剛好,兩邊接起來,然後稍為磨一下,使那痕跡沒有,我再拿那個票進去看電影。這看電影什麼樣子的怪招都有,還有人家散場的時候,那個大門不是打開嗎?所有的人出來了,外面還站著一個人在注意看,有沒有人趁機會溜進去;第一場散場的時候啊!我就在那個門邊等,等那個人眼睛一閃,沒有看到我就閃進去。這個我看第二場,有很多種方法。

  因為我以前喜歡看電影,告訴大家,「生死涅槃猶如昨夢」,我雖然年紀很小,但每一場電影結束的時候,我都有一個感覺。一場電影!就等於是一場夢。看完這場電影!感觸很深,身臨其境,好像在電影裏面。但是這個電影一結束,一走出來就感覺到,好像很空虛的那種感覺。雖然在看電影的時候會感觸良深,但是一走出來,原來這是空的,會讓你這種感覺更加地深刻。

  人生本來就好像是一場電影,也本來就是一場戲,這個演完了,什麼都沒有。這個就是佛陀講的,「生死涅槃猶如昨夢。」都是夢幻中的事,電影本來就是夢幻的事情。都是經過作家、劇作家,寫了這個電影的劇本。那麼這個導演啊!演員啊!就根據這個劇本去演這個故事、這個電影,然後拍出來。有很多電影啊!感人至深。

  但是呢!當電影結束了以後,就像一場夢幻一樣。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個很短,一兩個小時的電影,其實我們的人生啊!把它縮成電影,也不過是一兩個小時而已。把你自己的人生啊!珍貴的過程當中,把它縮成電影,也是一兩個小時就結束了。將來有人拍電影,我不敢說!拍誰的電影,像弘法大師空海,祂的電影分上下兩集,祂的一生就拍完了。這也是一場夢,這個夢醒,夢就空了。

  你假如能夠明白人生就好像一個夢幻一樣的,生死涅槃,都是像夢幻。眾生本來就是虛空,虛空的佛,從虛空裏面來,本來成佛的。那你何必去求解脫呢?本來就解脫,那麼本來就沒有縛你嘛!本來你也不是住在娑婆世界的,你現在住的,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是「不即不離」嘛!你的人生是什麼呢?大家是什麼呢?就是「猶如空華,亂起亂滅。」有的人生了,有的人死了,就叫「亂起亂滅」。突然間生出來了,突然間死掉了,這就是「亂起亂滅」。猶如虛空中的花,這樣子經過了多久啊!「於中百千夢億阿僧祇」,經過那麼長久的時間。

  佛陀祂眼光很遠,祂看的很遠很遠,數不盡的這個世界。我們凡夫啊!只看了目前,現在這個階段,但佛陀的眼光,祂看的很遠,祂的是靈性之光,祂知道「生死涅槃,猶如昨夢」。假如你能夠照這樣子去修,依照這樣子去想,你就很超然,你就是一個行者,一個超然的行者,就可以達到不執不惑,清淨圓滿的境界。

  假如你不依照這種方法去修,這種方法想,你就是又執又惑,永遠在六道裏面輪迴,得不到圓滿的覺悟。這個就是我今天所談的,這個和他裏面所註解的通通不太一樣,因為我談的就是用現實的社會跟佛理互相印證,就比較容易明白。一般只是註解這個經文,令人看不清楚。今天就談到這裏。

嗡嘛呢唄咪吽!
 
【釋經文】(六十六)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平等不壞。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那麼今天再談圓覺經。『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平等不壞。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這一段經文的註釋是這樣子的,這個不管是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都是像昨日的夢,怎麼未來的也算昨日的夢。因為未來的也會來,也會變成現在,那麼現在呢?又會變成過去。其實你假如不把它分段起來啊!就成三個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其實你假如不把它分段起來的話,還不是一世!很簡單的。因為我們人的腦海裏面,自然而然把它分成,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那麼,現在正在進行,那麼還沒有到的;就是我們在時間上,給它分成這樣子。事實上,你稍為用腦筋想一想,現在的會不會變成過去啊?當然一下子就變成過去了,不會再存在了;那麼未來的,會不會來呢?一定再來,會變成現在的;那麼現在又會變成過去,所以這個就是,三際一如嘛!

  其實三世就是一世。可講,一就是包含了千千萬萬的世,所以都會變成昨夢。天的夢境,不管你是現在,還是未來的,都會變成過去的夢。所以,這樣子講起來呢,生死跟涅槃都一樣的;生死跟涅槃,跟做夢還不是一樣!因為你把這三際一如了嘛!把過去,現在,未來都變成一世了。這個時候呢,種種的生跟種種的死,也都是在做夢一樣,一直到涅槃也是一樣的。那麼談到最後,你開悟了;原來是這個樣子,佛陀講開悟的這個境界。

  「無起無滅」。沒有起因,沒有消失;當然沒有起因就沒有消失,無來無去,寂然虛空的虛空。這個虛空的虛空,你本來從虛空來的,又回到虛空;你不來
,你就沒有去了,那當然是無來無法。這有來就有去嘛!這無來就無去嘛!這佛陀講一句話,也蠻好玩的,無來無去,你不來怎麼會去呢?真是好玩。今天我不到日本,我就不用日本回來,很簡單的道理。對不對!我今天去日本了,一定要日本飛回來。這個叫有來有去,你既然沒有來,沒有來日本,又要回去西雅圖,不可能的事,所以無來無去,!很正確。(師尊笑!)

  「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得失已經講過了。本來就虛空,你得也是無得,你失也是無失。你失掉什麼?本來就是虛空,你得不到什麼,你也不會失去什麼,這叫做「無得無失」。今天我看到信,有弟子問我:「為什麼一得永得呢?為什麼師尊講一得永得呢?到底『得』這是什麼東西?」得的就是虛空嘛!今天很坦白地跟你講,你得了虛空,當然一得永得啦,你根本就沒有得嘛!怎麼會失去呢?

  所以這個開悟的境界,無得無失,沒有得沒有,無取無捨。你不去拿一些東西來的,因為那些東西都是虛空的,你也無捨,你也捨不掉什麼東西,因為那個也是虛空的。

  所以像六祖慧能講的,「不思善不思惡」,就是這個樣子,這是開悟的。你假如去思善思惡,就有得有失。你去思善,你就想得,這個是好的,我要得到;你去思惡,你就想捨,我要拋棄這個,就想捨,這個就是有得有失了。所以在無得無失,才能夠開悟見性,無取無捨之中啊!才能開悟見。這六祖慧能所講的,「不思善、不思惡」,這個道理就在這裏。

  「其能證者,無作無止」。你已證悟的人啊!其實你不用做什麼的,不用去做;無止,你也可以做什麼,因為做了也等於沒有做。這一種境界啊!在密教裏面,叫做任運。任運在那邊旋轉,在那邊任運。任運,這兩個字是很妙的,蓮華生大士,在西藏,所建立的第一座寺,叫做「任運寺」。所以這個大菩薩,祂取這個寺的名字就是很不凡,「任運」才是開悟的境界。「無作無止。」沒有去做什麼,也不阻止什麼。「無任無滅」,沒有出生什,也沒有消滅什麼。「於此證中,無能無所。」在開悟的境界裏面!並沒有什麼法力的,不談什麼法力的。「無所」,也沒有什麼範圍的,這個「無所」!我認為是一個範圍。

  「畢竟無證,亦無證者。」到最後啊!事實上,你說你証明了什麼?其實你也沒有證明什麼?「亦無證者」。就是說,也沒有什麼悟的人,因為通通都一樣,在那一種境界裏面,通通都一樣。「一切法平等不壞」,所有一切法性都是一樣平等的,都不壞的。他這個一切宇宙能生萬法的自性,平等不壞,講的都是一樣的東西,那這是很深奧的境界,這個就等於是真正成就者開悟的境界。

  所謂開悟就沒有開悟,因為沒有開悟,就是開悟。佛陀講的都是這個東西。無修啊!無證啊!這個無能啊!無所啊!無作啊!無此啊!無得啊!無失啊!無取啊!無捨啊!無來啊!無法啊!無起啊!無滅啊!都是一樣的。因為根本是什麼呢?跟作夢一樣的。三際一如,都歸於夢幻,生死也是夢幻,涅槃也是夢幻,其他種種也是夢幻。所以「心經」裏面講,「色即是空」--一切有形的形象!任何物質世界的種種形象,都歸於空的。「空即是色」--這個虛空裏面再生出種種的色。

  所以有人講說,嗨!師尊您怎麼退隱啊!我說色即是空。一切物質的名相,種種的通要歸於空,所以應該退隱,退隱是對的。有一天突然間,師尊!您怎麼又復出啊!您不曉得,空即是色。(師尊笑!)我虛空裏面又走出來了,我本來退隱了,就是從有形的界啊!走向虛空。那麼今天,突然間又復出了,復出江湖啊!仗劍入江湖,又要打打殺殺,這個真佛論劍。從空裏面又走出來,那就是空即是色,這很簡單的嘛!一樣東西!你今天退隱、復出,復出又退隱,退隱又復出,這是一樣的東西。空即是色嘛!色即是空嘛!空不異色,色不異空嘛!

  這觀世音在「心經」裏面啊!祂甚深禪定裏面,所覺悟到的這些,這佛陀裏面所講的,一樣的道理。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所有追求真理的這些很好的行,所有的菩薩,應該要子去修行。

  「漸次」,什麼叫漸次?就是「次第」。「如是漸次」,就是依照這種次第去修,依照這個方法,一步一步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去修。

  「如是思惟」,要這樣子去想。凡夫看到好的東西就很執著,看到不好的東西就想丟掉。凡夫是這樣子想的,看到喜歡的,他就愛;看到不喜歡的,他就憎恨,這是凡夫。但是佛陀講,要教你如是的思惟去想,平等不壞的道理。你要認真去想,什麼是善的,什麼是美的,什是醜的,這樣子你去進入更深奧的哲學理論裏面,在實際的生活上去應用。那你就可了解了,什麼是真理,佛陀教你要這樣子去想。

  「如是住持。」「住持」是什麼呢?叫安住。住持,不是叫你說,嗨去雷藏寺當住持,不是的。也不是叫你到其他寺廟去當住持。佛陀講,要如是住持,我就去當住持,不是的。不是叫你爭這個住持的名,而是教你平安而住,把你的心安下來,定在這樣子的層次裏面。你的心才能夠不動啊!這要學習。所謂安住,住持就是叫你不要動,你心不要動;你聽到一個好消息,你就跳腳。這個跳腳,不是不好的,是很高興的,跟小孩子一樣跳腳。莉莉法師,經常跳腳。(師尊笑!)

  那天我說要到湖,閃米西Lake,去餵鴨子。哇!餵鴨子啊!她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兩雙腳,像小孩子一樣,蹦蹦跳跳的。長了那麼大了,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大孩子,那樣子蹦蹦跳跳。兩雙腳,Do,Do,Do,這樣子彈跳。餵鴨子當然也是好消息,她很高興了。

  但是假如人家,不理她,她這個心裡就很憂傷,嘴巴翹起來。你知道嘴巴翹起來,就像那個茶壼,個尖尖的這樣翹起來;然後這吊一個茶壼,吊一個杯子在那裏。啊!這個叫作,不能住持,不能安住。行者修行啊!就是要安住,無論如何保持一種不動的心,任運。任運的話,可以像很平靜的波浪一樣的。這個就是住持啦!保持一種不動心。你不動心的話,你就可不執不惑;你動心的話,就是又執又惑。

  「如是方便」。什麼是方便呢?所謂方便的意思是隨順。隨順啦!可以講,就是說,菩薩啊!當祂到不動地的時候,祂心是不動的,但祂隨順眾生,為了渡化眾生,祂跟所有的眾生,要做一樣的事。一樣的生活,一樣的歡喜,這個叫做方便。佛陀經常用很多的方便法來渡眾生,那麼這個方便渡眾生,就是這樣子。

  例如,你說要渡那些酒鬼,你稍為跟他喝一點,也可以的,但是不行,我們行者要守戒,不是講說喝一點,你們就樂了,就可以去喝一點。你們喝,是要去跟酒鬼喝,但是跟酒鬼喝,你假如被酒鬼渡走了,那是很麻煩呢。對不對!你要保持不動的心,但偶而做一點方便。你要渡化他們,你去跟他們生活在一起,跟他們喝一點;然後再用軟語,跟渡化的語言跟佛法去渡化他們。

  那麼最好呢!這個酒鬼的酒也戒了,那麼你自己也戒了。你不能說,酒鬼已經不喝了,結果你還繼續喝酒,這就是說,你被渡走了。

  這個方便法,方便有多門,方便有很多種種的方法,但是要應用的非常巧妙。這個是菩薩,如是方便。

 「如是開悟」。就是這樣子的修行。行者用種種的方法,好像按照次第去修,用思惟、用想念去修啦!用安住在一個定點上去修啦!用方便的方法去修啦!這樣子達到開悟的境界。

  「求如是法,亦不迷悶」。依這種法去修啊!不會產生迷惘的。迷惘!就是,不知道何去何從。很多條路,人生的路啊!十字路口,很多條路,不知道往那邊走,這個就是迷惘。

  你按照佛陀的這個方法去修行,你就不會有迷惑了,不可能有迷惑。你知道嘛!你身心非常的安適,每天所作的事情,都是在修行;你所講的話,都是在持咒;你的意念,都是在清淨;你的行為,都是手印。這樣子!在密教裏講,就是講三密合一了。對不對!你嘴巴講的,都是在持咒;意念都是清淨的;身體舉止都是手印。達到這種境界,就叫做二密合一,就是密教的修行!

  我們「真佛密法」講的,第一個灌頂是本尊。第二個是修氣、內法。第三個是無上密、修慾,把慾望消除。第四個就是修空、大圓滿。四灌:初灌、二灌、三灌、四灌。佛陀講的這個法,圓覺經都是談無,都是四灌的法,都是四灌圓滿的。那麼剛開始修啊!我們修本尊,就是希望佛來接引你,本尊堅固。二灌修氣,就是你的身心堅固,身體堅固。三灌修慾,就是把你煩惱掃除,一種方便,把慾望掃除。四灌修空,大圓滿。這是佛陀講的。

  所以圓覺經很深奧的,這一本經太深奧了。它講到無起無滅,無來無去,無得無失,無取無捨,無作無止,無任無滅,無能無所,這個無證,平等不壞,這是大圓滿的境界。

  密教大圓滿裏面,它就是講,立斷。立斷就是無;任運就是自然。任運,整個宇宙道理,真理就在其中,要求如是法,每個人都要去追求,這樣子大圓滿的法,你在修行的路途上,就不會迷惘了。

  嗡嘛呢唄咪吽!
 
【釋經文】(六十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普眼汝當知,一切諸眾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屬四大,心性歸六塵,四大體各離,誰為和合者?如是漸修行,一切悉清淨,不動遍法界,無作此任滅,亦無能證者。一切佛世界,猶如虛空華,三世悉平等,畢竟無來去。初發心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入佛道,應如是修習。』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普眼汝當知,一切諸眾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屬四大,心性歸六塵,四大體各離,誰為和合者?如是漸修行,一切悉清淨,不動遍法界,無作此任滅,亦無能證者。一切佛世界,猶如虛空華,三世悉平等,畢竟無來去。初發心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入佛道,應如是修習。』
 
  佛陀每一次說的總結,祂最後都要作一個偈言,重宣此義。重宣此義,就是把講述的話,作一個總結;用很簡潔的文字,把它表達出來。好像我們寫文章,有時候寫一篇論文,寫了很長很長,到最後寫結論,其實只有一個字;或者是兩個字。很簡單的,這兩個字就以代表這一篇文章的最主要意義在那裏。
  佛陀每一次說完法的時候,會作一個總結,這總結的偈啊!就是整篇文章的要點。我們從這個偈裏面啊!可以很簡單地看出,第一個是講身心,身體,我們人的身體。那麼個心,是你原來屬於自己本身的心。身啊!心啊!可以講都是虛幻的。身相!屬四大,就是地水火風;心性!就是屬六根六塵。

  那麼誰是真正的主人呢?這裏面就已經提到了,需要這樣漸漸地去修行,才能夠得到清淨。那麼,這整個文字裏面!文章裏面!我們可講:第一個就是「虛幻」。包括你的身體!你的心!都是虛幻的。那麼第二個呢?就是講,你必須要由「戒、定」去修。由「戒」、「定」這兩個方,這樣子去修。

  那麼第三呢?你要這子仔細去明白這裏面的道理,麼,漸漸地去修到不執不惑,這就是這一章的重點。

  我認為在這一裏面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講我們行者,在修行當中,有一個想法必須要注意的,就是要觀察跟反省。我們每一個人,假如不去重視觀察跟反省的話,就很難了解這一段經文的意義。

  好像你的身體,為什麼是屬四大呢?為什麼是地水火風呢?這個你必須要去觀察。好像你身體那一部份是屬土的、那一部份是屬火的、那一部份是屬水的、那一部份是屬風的,這個都必須要你自己本身去觀察,才能夠知道啊!你去觀察以後,才能夠知道這個地水火風。這樣子才知道身體是屬於四大。

  那麼心啊!心性屬於六塵。心性為什麼屬於六塵?應該你本身也去了解,你的心性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六識、六根、六塵,來組合起來的這一種心。完全是意識本身這樣去變化的,那麼我們也可以了解,這個心性為什麼歸於六塵呢?

  這個都必須要你去觀察,去仔細思惟,去想的。好,我們了解了這些以後呢,你就可以知道要怎麼樣子去反省,去仔細思惟。你才能夠知道什麼是虛幻的,你的身體是虛幻的,那麼你心是屬於虛幻的,總歸於虛幻的。「誰為和合者?」就是說,到底你的主人是誰?所以佛陀講啊!「誰為和合者?」就在問這個問題;禪宗也是思考這個問題。禪宗很多人在唸佛啊!那麼就參,「唸佛者誰?」

  到底是誰在唸佛?就叫你去參;參是什麼啊?就叫你去思惟,那麼在現代名詞講起來,就是反省。你要反省一下,誰是真正的主人?這個唸佛的人到底是誰呢?所以當你在唸佛的時候;我就問你:現在在唸佛的是誰?你講,你是宣仁法師。宣仁法師到底是誰?再問下去,一直在繼續這樣子反省下去,你就會問到一個真理出來。原來唸佛者,到底是誰啊!所以禪宗講,就是參。「唸佛者誰?」還有再參,「拖死屍者誰」拖著這個屍體的人到底是誰?就是要參,就是要你參,參到最後,你清楚明白了,你才能夠悟到這個真義。

  所以佛陀在這裏面也講:「誰為和合者?」身體是屬四大,心性是屬六塵、六根、六識。那麼誰是真正的主人呢?就是要反省、去參。我們修行的人!行者啊!大部份講起來,都是在作觀察跟反省的工作;一般世俗的人,他很少做觀察跟反省的工作。

  其實觀察很重要的,我們曉得如來的五智當中,有一個智是西方阿彌陀佛,祂本身是妙觀察智,祂講的就是這個觀察,是屬於五大智慧之一的。

  所以,我們做一個修行的人,要常常做觀察跟反省,很多人不曉得反省,也不曉得觀察,這是很可惜的。我們也曉得,這個身心都是幻的,世間的人,不曉得身心是幻,所以他執著「身心」,就永遠在六道裏面沈淪,沒有辦法超脫自己,解脫自己。那我們了解心是幻的,這個就是一個真理,顯現出來的一個真理,佛陀講出來的一個真理,要我們明白,身心都是幻的。

  那麼再來呢?祂要我們做修行的功夫,就是要做持戒的功夫,要我們做修定的功夫,在持戒跟修定之中啊!做觀察跟反省。那麼體會到,整個世界啊,整個佛的世界啊!包括了極樂世界、華藏世界、妙意世界、真佛世界、圓通世界、種種佛菩薩的世界,都是虛空華。虛空的花,也是幻化的。

  所以極樂世界,你不要以為極樂世界是實有,其實它也是一個幻乘,是幻化出來的佛果,真實真正的道理,真正完全是平等的;毫無來去的,一切都是虛空的、無止、無滅的,也無能證者。沒有辦法開悟的人,證明的人,也就是無能證者。這個講的都是一種很微妙的,又很真實的一種真理,就顯現在這當中。

  所有的眾生,跟發心的菩薩,想要得真理的,應該按照這種修行的層次,一步一步的走,那麼走到開悟的這種境界。那麼達到一種不執著,跟不迷惑,能夠證宇宙整個虛空,顯現出來的色相,全部都是空華;那麼其真實性,就是空,顯現出來的就是色。

  我們曉得,以前我們學佛,知道整個世界有三個很大的真理存在。一個就是「苦」。世間的一切啊!娑婆世間一切都是苦,並沒有真實的快樂在裏面。第二個真理就是「空」。到最後啊!任何一個東西演變到最後,都走向這個空幻。第三個真理呢!是「無常」。就是「苦」、「空」、「無常」,這三個真理。

  事實上,這個「苦」!演變到最後,也是「空」的,也是歸入於「空」。那麼「無常」,演變到最後,心本樣歸於「空」的。這三個真理!都是一個真理,都是空的。佛陀在這裏證明,就是空,在證空。你們知道師尊花教的師父叫什麼名字?就是薩迦證空。

  佛陀在講這個偈!就是在證空。師尊的師父也做證空,證空是證明宇宙的虛空,整個世界的虛空。「苦」為什麼是「空」呢?因為「苦」到最後變成「空」嘛!其實不只是「苦」會變成「空」,「樂」也是「苦」啊!你快樂也會變成虛空的,所有的痛苦你也一樣變成虛空的,那麼同樣都是虛空啊!「苦」跟「樂」不是相通嗎。

  我們寫一個很簡單的公式,「苦」等於「空」,「樂」等於「空」;這個同理可證,「苦」等於「樂」,對不對。A等於B,B等於C,所以A等於C嘛!對不對。所以,「苦」等於「空」,那麼「樂」也等於「空」,那麼「苦」就等於「樂」嘛!這是邏輯的一個概念,「苦」跟「樂」是一樣的,都是「空」的。

  那「無常」呢?是不是「空」呢?「無常」只是變化的一個過程,只是在那邊變化!就是在那邊轉。這好的變成壞的,壞的又變成好的,香的又變成臭的,臭的又變成香的,都是在那邊變化的。像數學一樣:一加二等於三,三再加一就等於四。那些心算很厲害的,哇!他們腦筋怎麼那麼好?好多好長的數目,百位數的數目,加上幾百,再加上幾百,這樣子加加加加,加下來,題目剛一唸完,那個答案就出來。些心算神童,這樣手搖一搖、搖一搖,好!答案就寫出來。哇!嚇了我一跳,他們的腦筋是什做的,跟電腦一樣的。總之,加減乘除都沒有問題,他這個腦筋馬上變化就出來了!這就是「無常」。(師尊笑)

  我們正常的人,那裏能夠辦得到。對不對!這是「無常」,沒有常態的。你想想看,沒有常態的事情很多的。

  花突然開了!花也謝了!這是什麼東西啊!「無常」。青春啊!變成像雞皮一樣。這個是「無常」啊!這是時間上的「無常」。身體上,種種的形象,種種色相都是「無常」的。不過有人講「無常」,是因為有常,有常裏面又有「無常」,其實有常就是有常。有些常態是暫時,好像花,你說,嗨!今天看的花很美,明天再去看這一梨花,也是很美,那是常態,那是有常。不過有常是有期限的,好像它只能夠開一個禮拜,就是這一個禮拜裏面是有常,過了這一個禮拜以後就變成「無常」,花就凋謝了。

  我們一般是用眼睛去看字啊!我們眼睛一看啊!不動遍法界。我們這個是正常的,用眼睛去看字,有人不是啊!他用腋下去看。你知道嗎?大陸的那些特異功能者,他就是把一張紙啊!讓你到別的房間去寫,寫了幾個字;不管你寫多長,把它疊起來,不讓他看到。然後拿到腋下夾一下,他用腋下去認字。然後他再唸給你聽,你寫的是什麼。很神奇啊!他腋下有眼睛嗎?不可能嘛,不對,這是沒有常態的。

  也有人用耳朵認字的,你寫一個字,或著寫多少字不管,再折成紙條,放在他耳朵裏面,他就知道你寫什麼。人家是用眼睛去認字,這是正常的;他是用耳朵去認字的。耳朵是聽聲音的,他居然用耳朵去認字,那麼他用眼睛來聽聲音啊?總之,世界上也有很多特異功能,奇怪的事情,這個應該講起來是「無常」的範圍,沒有常態的。

  事實上,有一天在西雅圖,電視廣播那天的天氣,你喜歡怎麼樣子就會怎麼樣子,就是符合你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163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