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講圓覺經1
2008/01/23 10:28:36瀏覽431|回應0|推薦1

我講圓覺經

開示/蓮生活佛

我講圓覺經(序文)
 
我很喜歡「圓覺經」,這部經的全名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這部經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十二位大菩薩,次第向佛陀請問「圓滿覺悟」的方法。
  我知道我很適合講這部經,因為有了「圓滿覺悟」的人,才能講「圓滿覺悟」的經。

  在今日,講經的法師很多,但,我發覺,他們這不叫講經,而是「解釋文句」,或是「直譯文字」,這樣子的說法,只可稱為「照文解說」。 (這裡『照文解說』,只要具備一點佛學常識就可以辦得到了)

  而我講「圓覺經」和一般法師講的絕對不同。

  因為,我是親自走入完美而圓滿的大光明三昧大定之中,完全意會到釋迦牟尼佛的心靈和智慧,我是自心發露了大光明,使偉大的心智顯現在整個的虛空之中。

「圓覺經」不是理論。

「圓覺經」不是論著巧辯。

「圓覺經」不只是一部佛覺經典。

  而是實修開悟者的心光發露,表面上只是闡明圓滿心智,而實際上是深入禪定的大法味。我認為:正是「神通」的,是「光明莊嚴」的,是「圓滿十方」的,是「不二了義」的。

  在我退隱之後,能在「真佛密苑」的小客廳,談談圓覺經,這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享樂啊!

  嗡嘛呢唄咪吽!

前言

《圓覺經的珍貴》

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

假使有人,教百千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是什麼樣的經典有這樣偉大的功德?

答案是:《圓覺經》!

《圓覺經》全名為《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是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等十二位大菩薩,依序向佛陀詢問修行達到「圓滿覺悟」的方法,而釋迦牟尼佛也不厭其煩的,針對所有疑問提出鉅細靡遺的解答,以讓所有與會的菩薩眷屬及末世眾生,得以明白漸次修行成佛的方法。

《清淨的圓鏡》

本書書名「清淨的圓鏡」明白指出《圓覺經》的甚深義諦,道破了諸佛大圓鏡智的「圓滿覺悟」境界。《圓覺經》所闡述的深奧意涵和修行口訣,被公認是所有佛典中最高的智慧,古代許多高僧大德在閱讀《圓覺經》後得到開悟,是立志成為大乘菩薩的行者不可不參的無上法寶。

《蓮生活佛與圓覺經》

在今日,講經的法師很多,但大部分只是解釋名詞或以白話文解說而已,這樣的講解並無法讓我們能夠迅速的深入經典的意涵。然而蓮生活佛的講經卻大不相同,因為蓮生活佛是打破時空,親自進入了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講解《圓覺經》的「大光明藏三昧」之中,與提問的十二位大菩薩一般,完全心領神會到佛陀無上的般若佛慧。

什麼是「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普眼菩薩又是哪一位大菩薩的化名?為什麼「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一般的法師只能憑著想像,說是「佛陀進入大光明的禪定之中」、「普眼菩薩就是普眼菩薩」、「那是佛的境界」等一語帶過。而當代密教的大成就者──蓮生活佛,他以實際上禪定的驗證和淺白生活化的舉例,明確的告訴我們,「大光明藏就是火光三昧」、「普眼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在大圓滿空性的境界裡,一切的行為都是清淨的梵行」,讓每一位聽法者都能明白佛陀在《圓覺經》中所要闡述的深奧意涵。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經文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為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諸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笫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
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蕢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

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

是則名為因地法行。

菩薩因此於大乘中敻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一切諸如來,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佑彼如空華,即能免流轉,又如夢中人,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能發菩提心,末世諸眾生,修此免邪見。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作是語己,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笮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膏聽,當為汝說。

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末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滅盡,不入斷滅。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普賢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空華若復滅,虛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於是普眼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三昧,心生迷悶,即於圓覺不能悟入,願興慈悲,為我等輩,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恆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

幻心滅故,幻塵亦滅。
幻塵滅故,幻滅亦滅。
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木山永滅,十方清淨。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痴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痴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

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

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

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裏三世雰平等清淨不動。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善男子,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戒,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

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叉,亦不迷悶。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普眼汝當知,一切諸眾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屬四大,心性歸六塵,四大體各離,誰為和合者?如是漸修行,一切悉清淨,不動遍法界,無作止任滅,亦無能證者。一切佛世界,猶如虛空華,三世悉平等,畢竟無來去。

初發心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入佛道,應如是修習。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惟願不捨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及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末出輪迴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苦免輪迴,無有是處。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善男子,諸旋末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末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

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

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

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金剛藏當知,如來寂滅性,未曾有終始,若以輪迴心,思惟即旋復,但至輪迴際,不能入佛海。

譬如銷金礦,金非銷故有,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不復重為礦。

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思惟猶幻化,何況詰虛妄,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秘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於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迴根本?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迴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惟願不捨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慧目肅清,照曜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

作是語己,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及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厭,愛厭業道,捨惡樂善,復現人天,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捨,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

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捨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

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捨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漸頓,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及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首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彌勒汝當知,一切諸眾生,不得大解脫,皆由貪欲故,角落於生死,若能斷憎愛,及與貪嗔痴,不因差別性,皆得成佛道。

二障永消滅,求師得正悟,隨順菩提願,依止大涅槃。

十方諸菩薩,皆以大悲願,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及末世眾生,勤斷諸愛見,便歸大圓覺。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願為諸來一切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

作是語己,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汝今膏聽,當為汝說。

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

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我愛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

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

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

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厭,礙已斷滅,無滅礙者。

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暹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惟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并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

作是語己,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佑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滅,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頓,隨順修習。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便有三種類;寂靜奢摩他,如鏡照諸像;如幻三摩地,如苗漸增長;禪那唯寂滅,如彼器中鍠。

三種妙法門,皆是覺隨順,十方諸如來,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三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於是辨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

作是語己,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辨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辨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末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於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次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復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世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淨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
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辨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無礙清淨覺,皆依禪定生,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三法漸次修,有二十五種,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唯除頓覺人,并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睹見調御,歷恆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

說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實為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

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媛,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則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眾生,則知彼人說眾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眾生,則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眾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

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為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消冰,無別有冰知冰消冰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
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何以故?有愛我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根,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若復有人,讚嘆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末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

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進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嗔愛慢諂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有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淨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若能歸悟剎,先去貪嗔痴,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於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說禪病,令諸大眾,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

世尊,末世眾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作是語己,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諮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令彼眾生得成聖道,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憍慢,況復搏財妻子眷屬。

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道成就正覺,心華發明,照十方剎。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

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若復遠離,應斷嗔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於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相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普覺汝當知,末世諸眾生,欲求善知識,應當求正見,心遠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謂作止任滅。

親近無憍慢,遠離無嗔恨,見種種境界,心當生希有,還如佛出世,不犯非律儀,戒根永清淨,度一切眾生,究竟入圓覺,無彼我人相,當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見,證覺般涅槃。

於是圓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眾生,有大增益。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眾生末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三種淨觀,以何為首?唯願大悲,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施大饒益。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於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眾生,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居徒眾,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己說,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

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花,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三七日,一向攝念。

若經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淨,菩薩住止,心離聲聞,不假徒眾,至安居日,即於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惺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無繫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繫徒眾。

善男子,此名善薩示現安居,過三期日,隨往無礙。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眾生,求菩薩道,入三期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亦復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週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是名三觀初首方便。

若諸眾生遍修三觀,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於世。

若復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修彼觀,心不於捨漸次求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圓覺汝當知,一切諸眾生,欲求無上道,先當結三期,懺悔無始業,經於三七日,然後正思惟,非彼所聞境,畢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靜,三摩正憶持,禪那名數門,是名三淨觀,若能勤修習,是名佛出世,鈍根未成者,常當勤心悔,無始一切罪,諸障若消滅,佛境便現前。

於是賢善首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及末世眾生,開悟如來不思議事,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眾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持經人?流布此教,至於何地?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經教功德名字,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賢善首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蚋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善男子,假使有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恆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恆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

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并其眷屬,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後末世,一切眾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眾,晨夕守護,令不退轉,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消滅,財寶豐足,常不乏少。爾時,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并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隱,心不退轉。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詣天王、梵王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經名釋義(一)
 
  今天呢,在真佛密苑就開始講「圓覺經」。這個「圓覺經」,它的整個經名,我剛才看了一下,它寫的是『大方廣圓覺陀羅尼經』。我看這個經名也是錯的,它這個經本來的名字應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這個才是正確的。

  這本經是釋迦牟尼佛入神通光明三昧,也有很多的菩薩跟祂們的眷屬,在那個時候有十萬人一起進入這樣的禪定之中,現出了很多的淨土;因此很多菩薩認為是非常稀有的。就有十二位大菩薩,以文殊、普賢為首,去請教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因緣呢?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才講了「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這是這本經的由來。

  為什麼要講這個「圓覺經」呢?我覺得這本經是完全合於了義的。什麼叫「修多羅」呢?我們可直接翻譯成:「契合了義」,也就是完全符合了真正佛的本意的經典。

  有很多的大乘經典都是加上了「大方廣」。「大方廣」被譯成:「大乘的經典」,其實不是這樣子的。「大方廣」就是直指這個心,在這天底下有誰了解釋迦牟尼佛的心,誰知道真正的佛心?其實眾生的心是有的,「大方廣」就是「真心」。一般我們按照字解釋很簡單,很廣大、無邊際的就叫「大方廣」。這個很深、很廣、很微妙的就叫「大方廣」。其實我們解釋「大方廣」就是「真心」二個字,也可以講就是「宇宙意識的心」,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心。「大方廣、圓滿覺悟、直接契合、真正了義的經典」就叫做「圓覺經」。所以這部經典,講起來是完全講「心」的,就是圓滿覺悟的「妙覺真心」。

  釋迦牟尼佛講這本經,分成十二章,也就是十二位菩薩發問,而由釋迦牟尼佛回答的。我覺得世間的人,要真正了解宇宙意識的心,當然是非常的困難,要把自己眾生的心變成宇宙的心,也是相當的困難,但是再怎樣的困難,你還是要學。為什麼要學呢?因為不管你怎麼樣,你只要學習宇宙意識的心,你所得到的、甚至沒有得到的,所謂的到的,也不算得到,這個原本的人生整個意義,跟佛的整個意義,與所有的價值無窮盡的,全部通通都湧現出來。假如你不學的話,你不過是紅塵滾滾的一個凡夫。

  有人認為,自己當紅塵滾滾的一個凡夫也就算了。你這樣子要當凡夫是可以的,並沒有人反對你這樣子做,但是你始終在佛的眼中,是失去了整個人生價值。所以,佛法本身是無價的,宇宙意識的心也是無價的,你能夠了解宇宙意識的心,人生才會放出光明,產生那種價值出來。

  講起來也不是自誇,以前我的心量也不是很大,我跟眾生的心是差不了多少。自從體會了宇宙的心,有了圓滿的覺悟以後,就完全不同了,自己的心就變成「大方廣」。當你得到大方廣的時候,你才知道這宇宙的真理是什麼,才配得上去講這個「真理」二個字。否則,眾生是什麼呢?我不敢講眾生就像廁所裏的那個蛆啊,也不敢講是臭水溝裏面小紅蚯蚓,也不敢講是土壤裏的細菌啊、桑葉上的毛毛蟲……,因為眾生也是佛的根本,佛是從眾生來的,眾生又是從佛來的,這是互相循環。眾生本身是不可思議的,佛是從眾生之中成就出來的,所以眾生也是很偉大的,我不能夠藐視眾生。但是,我只是講一句話,只有你自己體會了大方廣、圓滿覺悟,你這個眾生才算是有光明、有價值。否則,一切不用談,仍然是滾滾紅塵的一個凡夫。所以我今天講「圓覺經」,先講個經名『大方廣,圓滿覺悟,契合了義』的一本經典,就是「圓覺經」。

  嗡嘛呢唄咪吽!

經名釋義(二)
 
  我們上一次已經講了經名的大要,但是意猶未足,所以今天再繼續講這個經名。我們曉得『大方廣』這三個字,並不是指「大乘」、「小乘」,而是指「如來的心」、「宇宙意識的心」的一個象徵。那麼,這個心哪,可以講是「不變的」、「不動的」也是「不壞的」,有人講大方廣如來的心,是「慈悲和愛」。這個「慈悲和愛」,倒是顯現世間的一個名相而已,是小部份的;而「大方廣」是不可說的大部份。

  廣義的講起來,「如來」的心跟「宇宙意識」的心,不只是「慈悲」和「愛」而已,祂是非常超然的、不動的、不壞的,這種心可以講是「真如」,也就是究竟、甚深微妙,這種心和眾生的心,是差別很遠的。

  我記得這個禮拜天,在彩虹山莊的山頂上,我談到眾生的心,都是會變的,只有「如來」的心和「宇宙意識」的真心是不變的。我們講,在美國,聽說他們外國人的習慣,先生經常問他的太太,或者太太經常問她的先生,每天都要重覆幾句話,問:「你愛我嗎?」另一方則回答:「我愛你啊!」這樣子互相問來問去。為什麼呢?為什麼要每天重覆的問呢?因為害怕對方有一天心變了。有一天突然問這句話時,假如對方回答是:「不!」那麼很快地,他們就要分開。而這種愛的保證,是不放心的,每天一定要問,這個就是眾生的心。

  那麼,師徒的心也是!一個上師和他的弟子之間的心,在他們還沒有得到「宇宙的心」、「如來的心」之時,也是一樣的,不敢保證。你知道我講過的:「弟子的心就跟流水一樣,今天那一個風吹到那裏,他的心就跟到那裏、水流到那裏,弟子的心就流到那裏;火燒到那裏,弟子的心就跟火一樣燃到那裏。」所以,心是變易的,變來變去。當他還沒有得到真理的時候,心是永遠在變化的,這個是眾生的心。所以當師尊的不能怪弟子,因為他還是眾生。每一個弟子的心,今天對上師是百分之百的依止,明天就剩下百分之五十,後天就剩下百分二十,大後天就變成零了,那麼再過來呢,他就變成譭謗師尊。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是眾生的心。

  所以,我講過的,就算她在佛菩薩面前發願,「要生生世世護持師尊」,發願「跟師尊結七世夫妻」的,(也有這樣發願的)她發這個願哪,願還沒有發完,七世都還沒有過,第一世都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完蛋了!她還拿一條哈達去供養「愛染明王」,意思是說,希望能得到一個婚姻,這個就是變易眾生的心。七世的夫妻啊,那種心跟愛是非常的強烈,還沒有第一世就完蛋了,你說這變得多快!所以,眾生的心,其變化是非常快的,這和「大方廣」是不同的。她是很狹小的,容不進一粒砂子,根本談不上什麼「忍」、「六度」,只是一股熱情,缺少智慧、理智,這種心就叫做眾生的心。

  如來的真心和宇宙意識的心是完全不變、不壞,是真如的,這種心才是不變易的。所以,佛菩薩對眾生,是完全百分之百的佈施,沒有滲雜一點私人的念頭在裏面,這種真如的心,確實才叫做「大方廣」。

  像我們要把眾生的心,化為如來的心、宇宙意識的心,這一個過程就叫做「修行」、「大手印」。那麼「大方廣」的解釋,差不多這樣子,大家都可以清楚。

  「圓覺」呢,就是圓滿的覺悟。講到「修多羅」就是「契合」、「相應」。像我們昨天在彩虹山莊山頂,跟彌勒菩薩開光,就在開光開始的時候,本來是陰天的,就突然從雲縫中射出一道光出來,照在彌勒菩薩身上。上一個禮拜,從星期一到星期六都是下雨,只有昨天,沒有下雨;昨天晚上又開始下雨,今天也下雨。也就是只有昨天中午的時候出太陽,第一道陽光,就是射在彌勒菩薩的身上,開光就真的有光來。我在開光的時候也點了三根香,一做「清淨」,我就聽到一個聲音,我以為我身上的鑰匙震動,互相撞擊時產生聲音,結果不是。?o個陰天哪,彩虹山莊不知從那裏飛來幾隻鳥,就在彌勒菩薩的旁邊,我一開光加持啊,那個鳥的叫聲,和我香的舞動,完全配合成一種音樂--我怎麼動,鳥就怎麼叫;我一停啊,鳥就停!我一動,鳥就叫。我以為是我身上鑰匙發出的聲音,結果是鳥叫。那個小鳥唱出最美妙的聲音,就在彌勒菩薩旁邊,一開完光,鳥就飛走了!再看不到那鳥,也沒有鳥叫。這個就叫做「契合」、「相應」,也就是「修多羅」。這個開光是非常殊勝的、很圓滿的,而且彌勒菩薩笑了好幾次,我都看到了祂的笑容,祂笑,我就跟著笑,這就是「相應了義」。佛法有所謂「了義」跟「不了義」,所謂「了義」就是真實、實相、究竟的。只要有一點不是實相的,就叫做「不了義」,在佛法來講,就是「方便」。

  所以「圓覺經」是一本「了義」的經,就是完全契合了義、實相的一本經而不是「不了義」的。好像你學了什麼法,我說我學了治病。治病是「了義」的嗎?不是!治病只是個方便度眾生的法,不是「了義」的。了義的佛法,叫做「實相的佛法」。我們知道眾生的病是治不好的,因為你有業障才有病,要把業障了了,病自然會好。業障不了,病永遠不好。你學了治病的方法,那是「不了義」的,眾生還是要死的,為什麼?因為有病就有死。那為什麼有病呢?就是有業障。那你治病有沒有用呢?告訴大家,應該是沒有用的,到最後是假藥治假病,真病無藥醫,所以學治病法,並不是究竟的。

  有人問說:「你學佛法是為了什麼呢?」「我學佛法是為了長壽。」長生不老也不是究竟了義的。天底下有幾個人是真正長生不老呢?活了一兩百歲長壽,虛雲老和尚活了一百廿歲,以後還是要死,就算活了兩百歲、八百歲,之後還是要死,所以長生不老的法,也不是究竟,那是「不了義」的。

  有的人講,我升天就好了啊!升天得到天的福報,是「不了義」的。因為天人有「五衰」--頭上的花會枯萎,身上的光會消失,身體會出汗,病會產生,天衣也會污染。這個「天人五衰相」出現時,福報就沒有了,又要轉世輪迴,那不是真實的佛法,所以這個也是「不了義」的。所以這圓覺經是「了義經」,講的是實相,那麼一些方便的,通通是「不了義」的。

  再提,我們看地理,「你學佛法學了什麼?」「我會看地理!」「地理」當然不是佛法,但是可以幫助人家的福報、身體健康、能夠得到財富、多生幾個小孩子、住家平安吉祥、會做官啦……,但是我們知道這個做官也是暫時的,子孫、財富也是暫時的,只要是暫時的現象,都叫做「不了義」,真正了義的,就是「大方廣」、「如來真心、宇宙意識的真心」。所以我們如此分別就可以清楚。

  那麼,我們這整本書的經名,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這樣子就可以知道如來真心、圓滿覺悟、相應了義的經典,這是整本書的經名。

  嗡嘛呢唄咪吽!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156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