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保險成本差異不大時,投資型保單相較於「定期險+自行購買基金」,前者的成本結構其實對保戶是不利的。這陣子參與其他高手的討論,又有更明確的數據分析來瞭解投資型保單囉!而且,有人找到在累積十年期以上對支出成本有利的保單,很謝謝他們提供的數字。
之所以會有投資型保單在成本結構上"短空長多"的說法出現,主要在於這幾個例子的保費只有一般定期壽險的六~七成左右,相對便宜的保險成本,在累積十年後有機會扳回其他如前置費用等造成的損失。
進一步說明之前,有一個名詞要先跟各位介紹--什麼是「機會成本」?大意是拿一筆錢投資,而可投資項目很多種,找出相對成本最低的標的組合就是我們要選擇的最適投資方案。
這裡我舉個例子說明。假設有三個選擇,其一是,拿100元定存一年,可拿回105元。其次是,拿100元買一個古硬幣,再以110元賣出。其三是,拿100元買收藏型鋼筆,因市場反映不佳以80元賣出。若以第二個為比較基準,則第一個選擇的機會成本為5元(110-105),第二個選擇的機會成本為0元(110-110),第三個選擇的機會成本為30元(110-80)。所以,我們會選擇第二個方案。簡單的說,同樣條件下的支出,找到最大的產出就對了。
以機會成本這個觀點,我們來觀察在特定條件需求下的消費者,如何求得兼顧理財與保險的最適方案。請看下述前提:
..............................................................................................................................................
對象:
30歲男性,正常體承保。
需求:
保險+基金
保額:
500萬壽險保障,每年正常繳費,預計至50歲結束契約。
投資選擇: (感謝老xx與uxxprince提供費率明細)
一、某公司一年期定期壽險。險種代稱「定期」。另加自行購買基金。
二、保誠人壽悠遊人生投資型保單。險種代稱「保悠」。此為定期壽險+基金投資的組合。
(保費+帳戶管理費用+營業費用80%.50%.30%.5%.5%.5%.5%-第八年起每年年繳保費5%回饋)
三、某公司投資型保單。險種代稱「u保」。此為定期壽險+基金投資的組合。另有一筆錢可自行購買基金。
(計畫保費 收 100% 30% 10% 10% 10% 之前置費用, 帳戶管理費, 首年不收, 第二年開始收,每月收100元)
基金選擇:
不論選擇那個投資方式,扣除保險成本後的所有投資本金,投入的基金種類、比例皆相同。
年繳支出: (同對象,同保額)
一、「定期」保戶 -- 60,000元 (壽險與基金的支出總合,壽險費用依自然費率每年增加,總額扣掉保費剩下的才是投資基金的部分)。
二、「保悠」保戶 -- 60,000元 (該保單的固定支出)。
三、「 u 保」保戶 -- 60,000元 (該保單的固定支出 45,455元,另有14,545元固定金額自行購買基金)。
註:
最後比較投資收益時,必須將付出成本拉到同一基準觀察。此處是將三種投資選擇皆以支出60000元當比較基準。
故「u保」的保戶另有60000-45455=14545元可置入基金投資。
自行購買基金的部分,假設每年有一半淨值做轉換(我個人經驗是約二年才會動作),轉換費設為1%,故每年會有總淨值的0.5%轉換折損。
..............................................................................................................................................
累積收益(預估投資報酬率0%):
年度 | 定期 | 保悠 | u投 |
5 | 243,240 | 141,600 | 195,247 |
10 | 457,972 | 385,776 | 442,146 |
15 | 632,588 | 614,466 | 667,999 |
20 | 749,889 | 805,315 | 857,603 |
累積收益(預估投資報酬率7%):
年度 | 定期 | 保悠 | u投 |
5 | 299,643 | 166,128 | 233,928 |
10 | 682,299 | 532,795 | 631,553 |
15 | 1,163,374 | 1,029,756 | 1,161,376 |
20 | 1,756,942 | 1,680,533 | 1,856,999 |
總結試算結果:
投資型保單在成本結構上的"短空長多"受到投資報酬率的影響,可是卻是反向關係。也就是說,未來基金績效愈好,投資型保單的成本就愈難優於定期險+自行購買基金。
在預估投資報酬率為-7% 時,「u保」在第10年的機會成本會開始優於「定期」。
在預估投資報酬率為 0% 時,「u保」在第12年的機會成本會開始優於「定期」。
在預估投資報酬率為 7% 時,「u保」在第16年的機會成本會開始優於「定期」。
而「保悠」的優勢則是落後「u保」大概五年左右,更慢。
這意謂著,未來基金操作績效愈好,「u保」、「保悠」跟「定期」相比愈沒有成本上的優勢。反而是賠愈多錢時,三者的成本才有機會縮短年限拉近。問題是…誰想賠錢呢?
這時,再加入人性進來。
投入基金的績效愈賺錢,大部分保戶愈不想解約,這二個投資型保單對他們而言愈缺乏成本上的優勢,以我目前自行買基金的經歷,「u保」跟「保悠」的成本結構應該沒有"長多"的表現機會(像我手上的東歐,定額定期一年下來的報酬率是41%)。反過來看,投入基金的績效愈賠錢,解約率愈大,投資型保單的保戶損失相對於定期險+自行購買基金者更多,陷入"短空"比例也愈高。
保戶的成本優勢與基金績效成反比,這是很弔詭的事…。
(有興趣的人可來涵索取試算電子檔)
後記:
我個人雖然不買投資型保單,但我也不會講它爛,不買只是因為它不適合我而已。
同一個東西在不同人身上運用會有各種可能發展,搞不好真有少數人用的很好的。基本上,我覺得只要規畫上能同時滿足保障需求、投資績效又大於定存,這樣就是一個合格的產品運用。
投資型產品會被罵這麼慘,套一句話,不過就是"人謀不臧"。因為投資型保單如果佔用高比例收入的話,勢必會排擠其他壽險、醫療保障的空間,這對家庭風險規劃是很不利的地方。業務員如果不是真心為客戶需求著想的話,後果可想而知。
而且,你若不懂投資又沒有一個有能力的人幫你長期檢視,那不管去銀行或透過投資型保單買基金,風險都一樣會提高。投資型保單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才是問題的核心。
後記_20080409:
這邊只是就某些前提做評估(ex. 只看基本保額,沒看增額…),建議一切以保單條款為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