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年少時代》Boyhood 宛如一灣流水的寫照人生
2015/06/05 16:02:58瀏覽7209|回應1|推薦11

《年少時代》Boyhood 在 Metacritic(應該是最嚴格的評分網站)獲得了滿分100,也在爛番茄(Rotten Tomatoes)裡,獲得了98之高分。無庸置疑地,《年少時代》已經是影史上的經典了。

當我在看這部電影時,一直有個錯覺,這不會是真的吧?真的是用演的嗎?真的是電影嗎?

整個故事的「真實性」太強了,強烈到讓我幾乎無法相信,這‧只‧是‧個‧電‧影‧。

整個故事,幾乎就是最真實的人生面貌;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片段,每一段對話,都是。

由每個角色身上,幾乎都能清楚地見到自己、親人、或是友人;每個角色都如此地真實呈現。故事幾乎不是故事,而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現實(reality)」。

《年少時代》真誠如實地,描繪了人生中由年幼至壯年,將近四十年的生命(兒女加上父母的人生,生命的循環),沒有一絲矯情做作,沒有一丁點的浮誇虛偽。

在流暢的故事裡,也沒有摻雜任何評斷,或任何強烈的高潮迭起;故事就宛如真實人生的起起伏伏,有上有下、有喜有悲;然而,雖然平舖直敘,在每個重要的選擇,每個不得已的轉折,還有每個最重要的時刻,我還是每每被撩起最深的感動,忍不住地流下眼淚。

。。。。。。

導演 Richard Linklater 花了12年的時間,與同一組演員,拍攝關於一家四口在十二年之間的經歷與成長。

這一家四口,有爸爸、媽媽,與一兒一女。然而,這個傳統的小家庭,並非都一直生活在一起。爸爸媽媽早已離婚,年輕的媽媽,艱苦地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在異鄉,故事就是由此開始。

Patrica Arquette 所飾演的單親媽媽,極度有說服力。她吞下人生中失誤的果實,堅忍地熬過每個人生階段,承擔所有在年輕時期種下的果實,有甜有苦,有笑有淚;但同時,也一直重新播種新的希望,等待新的機會。

這位媽媽讓我想起身邊的許多女性,包括我的母親,還有我自己。有兒有女時,生活無論多麼辛苦、多麼無所適從、多麼事與願違,都還是要咬緊牙根,繼續走下去。每個逐漸老去的母親,都曾經是有過夢想的美少女,也曾經丰姿綽約、風情萬種。只是,生活讓她們必須勇敢、必須堅毅、必須強韌。因為母親要照顧的,不只是一個人的生命,還包括除了自己之外的另外兩個年幼生命。

年幼的生命,需要的不只是「養」,更重要的是「教」。「教」的重責大任,或許還大大地沈重於「養」。這也是為什麼故事到了最後,Ethan Hawke 所飾演的爸爸,才會語重心長地告訴 Olivia Evan (Arquette),感謝她將近二十年的努力,將兩個孩子,「教得這麼好!」

Arquette 演技極佳,演得極為逼真,真實到讓我覺得看到自己的媽媽,和身邊的所有媽媽。難怪她會因為這部電影,橫掃2014-15多項最佳女配角獎,包括2015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媽媽雖然很偉大,但畢竟也是凡人。媽媽也有自己的人性弱點,Olivia 也是。但是他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不斷地面對弱點,克服環境,創造機會。

Olivia 因貧困生活所迫,也曾經想要依賴社經地位比較高的男性,幫助她脫離窘境;她也想宛如小鳥般地,依偎在堅強的肩膀下,減輕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孩子的壓力。但是,經過兩次失敗的再婚,以及一路的修正,她總算更清楚明白自己的需求,也逐步找出更適合她的生活模式。

當然,最後的結局,肯定不是真的結局,因為整部電影故事的流動性,讓我們明白,生命一直在改變,「不斷地變動」是唯一「不變」的事實;人一直在改變,因為變動會不斷地再發生。於是,即使 Olivia 已經由螢幕上消失,關於 Olivia 的故事,始終還沒結束;或許,她還會再遇到其他,讓她願意真心付出的男性,也說不定。

。。。。。。

關於生命的故事,始終還沒結束。因為,Olivia 的生命之後,還有 Mason(Ellar Coltrane)and Samantha(Lorelie Linklater)!就算是那個吊兒郎噹的爸爸(Ethan Hawke)之後,也還有個兩歲的小兒子!

故事很巧妙地,停在 Mason 進入大學校門。這個停止,看似是個「結束」,但是隨著故事的前進時,我們已經知道,這個結束,其實是連著當時Mason and Samantha 的父母的大學時期。由於這個連結,我們看到「生命的循環」,還有「無盡的人生」。

在這樣的故事情結與結構之下,《年少時代》正演繹著,也象徵著「真實生命的節奏」。無怪乎這個電影會獲得這麼高的分數,還有許多的榮譽。當許多好萊塢的電影,想盡辦法的呈現漫威氏的「奇幻」世界時,還有多少人在乎,「電影藝術中,關於『真實的呈現』」呢?不過,Richard Linklater 做到了。

。。。。。。 

關於真實世界中的善與惡,沒有絕對。於是,《年少時代》中,沒有人大好或大壞,也沒有人大惡或大善,每個人都宛如流動中的河水,一直調整改變,一直修正成長。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都得承受失誤的無奈;然而,當生命前進,每個錯誤都有機會修正,醜陋也總會過去,只要努力經營,掙扎奮鬥,美好早晚總是會到來。

例如,看起來不負責任的爸爸(Hawke),其實只是個晚熟又充滿理想主義的浪漫男性。時間到了,他還是有找到自己、成為自己的時候,當然,也有成熟和想成家的時候,只是,這些到來,都比他想像的時間,還晚了至少十五年。雖然到達電影最終,他還是吊兒啷噹,讓人很不放心(錢包裡仍是空無一張鈔票),前岳母(Olivia 的媽媽)還是稱讚了他,不帶一絲怨恨,唯一的遺憾就只是,他們「不在對的時間,開始彼此的情感」。

。。。。。。

爸爸媽媽,都曾經是有夢想的人。

雖然《年少時代》看起來是個關於兒子的成長故事,但是,與其說這只是Mason 的故事,不如說是透過Mason,讓我們看見人生的全貌: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成長。

若是 Mason and Samantha 能夠由他們父母的人生中,看見一些關於人生的原則與道理,或許,他們就有機會,比較快地跨出某些人生的險境了。

人生的險境,總在不經意時,莫名其妙地發生了。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的結尾會是:

與其說是把握時間,(seize the moment),不如說是時間捉住了我們(the moment seizes us.)。

是時間發生的那一刻,決定了一個人後來的發展。例如,這一刻雙方有了孩子,接下來的人生,就被這一刻的行為,決定了未來。

當然我們都希望能夠,把握今朝、掌握時間;但是,與其說是個人有能力掌握時間,不如說:人為的力量真的太小了,應該是時間掌握了我們,決定了我們的未來吧。

在某個時刻的轉變,就能讓我們花上十幾年的時間,改變自己,改變心態,改變生活方式,想盡辦法,讓自己回到比較沒有那麼困窘的狀態,活出一個比較有尊嚴又看似幸福的模樣。

。。。。。。

生命不是全然的悲劇或喜劇。

雖然生活中有許多的不如意,但是每個事件都是過程,都是種「經歷」。面對,經歷之後,然後就會 度過,再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故事讓我們明白,在不如意裡,無需怨恨,那個不如意,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在錯誤的時間裡的相遇,被時間掌握而無法跨越,僅有短短的時間可以做決定等等(例如,從酒鬼養父家逃出的橋段)。

即使 不如意,每個 經歷與過程,都是一種 成長;有時候,或許還是因為不如意,才更加地 滋潤了 這個階段的 成長。

這應該就是 Mason 可以由他的父母身上,看見的人生道理吧!如果(拿著放大鏡的他),看得見的話。

父親與母親,或是任何人,都不是 偉人,但都是「時間裡的生命旅人」,都一直在練習著,如何度過每一個難關,找尋自我,茁壯自我的內在,茁壯面對困境的勇氣、方法、與堅持。

生命宛如流水,一直在前進,一直在改變,也一直起伏不定。沒有人知道下一步會是什麼,唯一面對的方法,大概就是「呼吸、面對、經歷、與克服」吧。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tydid951&aid=23963597

 回應文章

夜遊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08 08:03

不是要批評電影,只是Drama, Documentary 或 Realty Show 原來的分類讓老人還沒轉過巷來。

ximilu(katydid951) 於 2015-06-08 16:46 回覆:

To 夜遊神,

的確,這個電影描述了大約8-48歲的人生。為了如實地將近四十年的歲月表現出來,導演花了12年的時間拍攝,電影長度將近三個小時。要是連幼年時期加上老年時期,大概要拍個20年,影片長達五小時吧。^^

《雲端情人》Her裡,有幾個橋段是在討論,「寫實」的程度相對於人的觀影耐性。簡單地說,太寫實的電影,沒有太多人有耐心願意看下去~~!無論它的「藝術性」有多高,也無法激起正常人的觀影耐性。

所以,無法兼顧老年人生,大概也是一種權宜之計吧,再拍下去,可能就沒人想看啦~~!這也是為什麼,還有其他像是《寂寞拍賣師》這種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