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哈比人:五軍之戰》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 裡應外合的善惡之戰
2015/01/15 00:36:53瀏覽3002|回應0|推薦7

現在才看《哈比人:五軍之戰》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好像慢了好多拍。的確,本來並不打算看。不過,因為巧合,看了,就順便也寫一下。

首先,在這部電影裡,最令我欣賞讚嘆的部份,就是各式各類的「座騎」。精靈人國王,騎麋鹿;矮人們,騎山豬。有用兔子拉雪橇,有騎老鷹,騎大角羚羊,騎狼等等。這些座騎,都是被馴化的野獸。人類,馴化馬匹,已經不容易了,還要馴化野豬兔子野狼這些動物,還真是了不起啊。在魔戒與哈比人的世界裡,不只有不同的物種;相對於不同物種,還有不同的座騎,而且最妙的是,每一種座騎,都還對應著每個物種的特性。奇幻,還真不是普通人,打算隨便想想,就想得出來的啊。

。。。。。。

《哈比人》與《魔戒》這系列的電影,最中心的主題,依舊是圍繞在「慾望」,或說貪念,是人性最弱點之一。而圍繞在慾望周圍的子題,則包括有愛情 與 親情(家庭)。

首先,關於最主要的主題,慾望、貪念,可以由兩位角色看出個端倪。

飾演金錢慾望的主角,除了大家一眼就看得出的索林(Thorin, Richard Armitage)之外,還有副鎮長艾弗瑞德(Alfrid)。一個代表的位高者,一個代表平民老百姓。雖然矮人索林,剛開始被慾望完全操縱,幾乎整個被扭曲了。不過,到頭來,他還是位 真英雄,因為,他終於戰勝了內在的慾望,超越了貪念對他的掌握,也就是戰勝了電影裡一再提起的 惡龍之病(the dragon sickness)。

若說 巴德(Bard, Luke Evans)是外在的 擒龍之王,那麼,內在的 擒龍之王,就是索林了。這個電影中,雖然角色很多,不過都是成對成對,彼此相互對應、形成對比。此人的優點,就是那人的缺點;此人的內在,就是那人的外在。角色之間,都有相當整齊的平行對稱。

至於艾弗瑞德(Alfid, Ryan Cage),則是對抗人性的失敗例子。他不只貪念不斷,還貪生怕死,甚至還喬裝成婦女弱者,揣著滿懷的金銀財寶,轉身離去。人類最卑鄙者,大概就屬此類:人前裝英雄,人後是狗熊;人前裝神聖,人後偷雞又摸狗。

電影名稱是「五軍之戰」,於是,觀影者,很容易認為,故事的主題就是交錯在五種物種之間的實體戰爭。尤其是,規模龐大又華麗的戰爭場景,透過突出的影像特效,幾乎是這個電影的最大賣點。

然而,細心一點則會發現,故事很刻意地安排,戰爭與戰爭間的平行對比,也就是 內心之戰 與 實體之戰 的平行重疊。

最為明顯的就是,正當外面的世界,五軍大戰開始進行之時,同時也就是 索林 內心之戰 的開打。當城堡之外,開始進行 善惡之戰時,索林他也同時開始面對,他自己內心的 善惡之爭。

索林面對的不只是關於金幣的誘惑,還有絕對權力的誘惑,就是他一只想尋獲的那一顆「權力之石」,不過,當然是已經被 比爾多‧巴金斯(Bilbo Baggins, Martin Freeman)收藏保護起來了(他一個人可以保護兩顆寶物,卻仍舊安然無恙,因為,這位矮小的哈比人,即象徵著內心之單純無慾)。

由戰爭段落,可見兩種平行對比:

關於戰爭:內在的善惡之戰 vs. 實體的善惡之戰

關於慾望:王者索林 vs. 平民艾弗瑞德

(這位飾演 Alfid 的 R. Cage,演技真好,那討人厭的模樣,真是入木三分,另外,Alfid 與 "afraid" 的拼法,可真像啊!理解吧。)

。。。。。。

對應於索林的「權力之石」,就是陶列兒(Tauriel, Evangeline Lily)與奇力(Kili, Aidan Turner)的「愛之石」。一樣都是一顆橢圓形的石塊,一個是代表權力的彩色閃亮石頭,另一個則是代表誠心真愛的黑色石頭。

表面上,彩色石頭比較艷麗奪目,不過,這顆石頭卻是隱藏邪惡(黑色)的石頭。若是擁有者的心,不夠清澈堅持,則有可能因為惡龍之病,而使得這顆彩色炫石,成為最黑暗的罪惡之石。

相反地,那顆來自奇力的真愛之石,雖然黑黝黝,但是卻是最為溫暖又絢麗奪目的真愛之石。擁有它的的陶列兒,曾經在心裡頭的最深處,有著來自 奇力 的溫暖與幸福。

因為真愛,讓他們都變得很勇敢,是那種就算是賠上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勇氣。但是,若是真的失去生命了,卻是讓另一個活著的人,生活在難以回復的心痛裡。

對於失去真愛的心痛,不只陶列兒一個人必須默默地承受,暗自傷痛。明明跟她都是來自同一精靈物種,而且英俊挺拔的神射手,勒苟拉斯(Legolas, Orlando Bloom),也是得不到陶列兒的真心真愛。勒苟拉斯,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喜愛的陶列兒,為了表面上看起來略遜於他的奇力,而奮不顧身的極力相救,其內心之傷痛,肯定也是難以言喻。最後,明明他們倆人,都大難不死,但是,雙方的心,卻都不得不死。

於是北方山頭上的戰爭,不只是索林與邪惡(Azog)的戰爭,還是三角戀情的絕一死戰。不過,自古以來,三角習題,總是難解。此題,最終也是無解。

石頭的對比:

黑色:愛之石 (彩色內在)

彩色:權力之石 (黑色內在)

。。。。。。

除此之外,在勒苟拉斯的心裡,還有個深埋幾十年的傷痛,就是關於不幸在戰爭中離去的母親。

(上圖裡的 Evans and Bloom 是這個電影裡,看起來最讓人舒服的兩位。還好在那麼多醜到暴的怪獸中間,還有這兩位,不然,這夾雜著許多戰爭的灰暗故事,對我來說,還真是種折磨呀。)

勒苟拉斯一直放不下,母親連一句再見都沒說,就離開了;在她離開之前,她對兒子存在著什麼樣的情感,對勒苟拉斯來說,是個謎,也是他一直很想知道的?勒苟拉斯 需要來自母親的肯定與愛。

當他明白怎麼樣也得不到陶列兒的心時,勒苟拉斯選擇離開。想想勒苟拉斯當時的情境與心情,應該是非常非常地傷痛。他需要母親的愛,也需要陶列兒的,但是,沒有一位給得了,也回得來。若說精靈的壽命,有個千年百年,帶著一顆受傷的心,要活這麼久,還真是折磨。此時,除了放逐自己,還能選擇什麼呢?還好,離開前,精靈國王給了他一個正面的回應,安撫他心中其中一個傷痛。

。。。。。

正當勒苟拉斯的親情之愛,獲得解釋與部分滿足之時,我們也看到另一組親情的圓滿,也就是 巴德 與他的三個孩子。

最為脆弱的人類,卻打敗了最為邪惡的巨龍 史茅革(Smaug);巴德 便代表著,最堅強的人類象徵。這位神射手,靠的不只是蠻力,還有精明。

除此之外,他也是位有著崇高德行的人類,充分展現「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美德。

他不只保護自己的家人,也保護長湖鎮(Laketown)的人民,帶著他們重建家園。雖然只是個脆弱且生命短暫的人類,巴德所展現的,卻是最為堅毅的人格。所以,雖然那顆代表絕對權力的彩色石頭,曾經暫時放在他的胸前,並沒有使他感受任何的苦痛,也沒有些微改變他的性情與人格。身體的脆弱,並非真正的脆弱;他內心的堅毅,讓他稱得上是這個電影裡的「真英雄」。

如果更仔細地比對每個角色,就更能發現,原來,即使其他各 物種,有著比人類更為優越的先天條件;但是,只要在內心裡有一絲的邪念(除了索林之外,還包括精靈國王),就會產生無可挽回的悲劇,也就是 五軍之戰。

在事情走到最遭的地步之前,巴德總是認為,只要能夠以理性解決,就不應該引起爭戰。戰爭,是下下之策。此時,比起精靈國王,這位低下又脆弱的人類,反而顯得更為高貴善良。

站在面名利面前,巴德知所分寸,他知道在短暫的生命裡,什麼才是人類最應當把握的事情:家庭。

他願意為了自己的孩子,犧牲一切。他的勇敢,來自於對於三個孩子的愛。除了教導自己的兒子,射箭的技巧,他給兒子最為珍貴的身教,就是勇氣,不只外在,還有內在。

關於 真英雄 的對比:

巴德(外在脆弱,但以勇氣戰勝脆弱的真英雄)vs.

索林(內在有缺憾,但勇敢戰勝內在缺憾的真英雄)

。。。。。。

戰爭 雖然是這個電影裡最為明顯又突出的主題;不過,在戰爭主題的背後,也是故事裡的道德教訓,應該就是下面這幅劇照,想要帶給觀眾的啟示:謙卑。

人類所面對到的所有外在爭戰,其實都是源自於 內在的脆弱。不幸的是,這股內在脆弱,通常是引發與擴大外在戰爭的主要原因。

在《魔戒》與《哈比人》裡,一再提及的 魔戒 與 彩石,就是揭發內在脆弱的兩個寶物;它們象徵著每個人內心的黑洞。任何人面對寶物,宛如面對魔鏡一樣,那個 黑洞,便會完全現形。

愈是脆弱的人,那個被探測出的黑洞,就愈深,而內心的爭戰,當然也就愈強烈。

索林 與 那一嘴黑牙的 艾弗瑞德,一者位高權重,一者凡夫俗子;身分不同,兩人卻在看見黃金時,都是一樣的反應。兩人內心的黑洞深淵,馬上都被黃金寶石測試出來。

相對於索林 與 愛弗瑞德,另一組 王者 與 凡夫的代表,則是 巴德 與 比爾多巴金斯;他們兩人,都曾在手中握有代表絕對權力與絕對慾望的寶物,但是很幸運地,他們沒有被內在的邪念牽動。

王者:索林(貪)vs. 巴德 (善)

平民:艾弗瑞德 (貪) vs. 巴金斯 (善)

勝貪英雄:索林(勝)vs. 艾弗瑞德 (gg)

「謙卑」,是對抗慾望的一帖良藥。比爾多巴金斯的矮小身材,就是一個隱喻,暗示著某種程度的純潔善良。

人,若是有能力克服內在的脆弱,戰勝內心之戰,在這個世界上的外在戰爭,應該就能隨之減少了吧。

這也是為什麼,巴金斯的哈比人世界,會是個恬靜安詳、綠意盎然的鄉村,彷若中土之外的伊甸園一般。沒有慾望與競爭,巴金斯生活得怡然自得;也因如此,他才有能力,手握那只魔戒,安然地度過六十多年。

謙卑、低頭,把劍朝向內心的脆弱,而不是指向外在的他人,這些,應該就是這個故事,想帶給觀眾的主要啟示吧。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tydid951&aid=2016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