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好爛的「好棒」!
2015/03/28 13:06:35瀏覽22974|回應2|推薦3

看完《進擊的鼓手》Whiplash,心理可能會有陣疑惑:那麼,到底這種拿著鞭子的教育方式,好嗎?真的在逼迫與壓力之下,能夠孕育出天才嗎?

先來幾個對於《進擊的鼓手》的讚嘆:

1. 觀看整部電影的過程,明明知道 Neiman Andrew (Miles Teller) 才是故事裡的主角,但是卻無法自拔地被 Terence Fletcher (J. K. Simmons) 給深深吸引,Simmons 所飾演的鐵血教師,實在是鮮明得太光芒四射了。難怪,他可以由2014到2015,以這個角色,在全世界大大小小的電影比賽中,獲得了將近四十個最佳男配角獎,肯定是影史上的經典嚴師代表了。

2. 導演 Damien Chazelle 不過才剛滿30歲,卻已經寫出、也拍出一部,如此受到世界肯定的電影。他的未來,真是無可限量啊。他的那條「界線」,真不知已經擺到多麼遙遠的地方了;相信也已經讓許多他的前輩,望其項背了。雖然Chazelle沒有真的在2015的奧斯卡獲獎,不過他卻已經以此片同時獲得,最佳影片與最佳影片改編劇本兩項提名了。我想,在 Chazelle 的心裡,肯定住著一位如 Fletcher 的嚴師,讓他嚴守紀律,紛紛秒秒督促他勇往直前 。

3. 爵士與鼓,這些音樂元素,是這部電影的另一個「主角」,也是因為「鼓」的獨特表現,才能讓這個在畫面上沒有太大強烈節奏感的故事,竟能夠產生緊湊的節奏張力,激起觀賞者內心的緊張與焦慮。因為「音樂角色」的突出表現,也讓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混音獎。過去,「鼓」這樣的樂器,常常會讓人覺得不是主角,因為它沒有旋律。不過,這部電影應該會改變許多人對於「鼓」這個樂器的看法,發現「玩鼓」也有其奧妙之處。就傳遞「爵士裡的鼓」的概念來說,《進擊的鼓手》也是相當有建樹。

。。。。。。

不過,這部電影更為讓人,心中迴盪、輾轉難平的念頭,應該會是:鐵血教育,可乎?

關於鐵血教育,導演已經給了我們答案:一定的嚴格,是必要的。

非常認同 Fletcher 的批評,現在的教育實在是「過於鄉愿」地,把每個人都說成「好棒」和「表現得真好」。當每個人都「好棒」,就是「沒有人好棒」;「當每個人都特別,就是沒有人特別」(2004年的《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 裡的小飛 Dash 也說過這句話)。

當一個老師對每個學生都說「你好棒」時,內在應該同時運作這幾個概念:

第一,想要為學生建立自信、激發學習動力;第二,想要鼓勵多元(讓產生自信的學生,發展自己的長才);第三,想要維持平等的關係,避免產生階級(每個人都是一樣棒、一樣厲害、就能一樣有機會)。

喜歡說「好棒」的老師,心理應該都擔憂著,嚴厲的語言,將傷害幼小的靈魂,也會抹滅贏弱的自尊。

不過,每個都「好棒」時,真的就能建立信心、激發學習動力嗎?

電影裡 Neiman Andrew 剛開始參加的樂團,就是一個例子。大家都在輕鬆和平又充滿歡樂的環境裡玩樂器。不過,這個在「玩樂」裡的學習的樂團,顯然沒有突出的表現,連整體音樂的感受,也是鬆散無力、沒有精神。

好多的 好棒,竟然養出一堆 好爛!

不過,當 Andrew 來到 Fletcher 的樂團時,整體樂團的演奏表現,迥然不同,整齊劃一、精神充沛。不同風格的老師,明顯地訓練出不一樣的樂團表現。

嚴師,出高徒。

然而,電影想討論的,是關於「嚴」這件事。「嚴」的界線在哪裡?

Fletcher的嚴格,是以暴力和羞辱為中心的嚴格教育。在這樣的嚴格之下,學生的自尊心會傷害、肉體有折磨(呼應Whiplash「鞭打」這個字眼)、甚至有可能造成自殘。「鞭策」即使有理,但鞭策過度,有可能反而是毀掉一群天才,而不是找到一個天才。

打鼓,可以打到血肉模糊、不畏生死,真是讓人意外。(電影中的血,也一直讓我想到KANO。不是只有運動會練到出血,音樂也會!)

不過,若是純粹以興趣為導向的學習,應該是溫和而見不血的,當然,也訓練不出一個 Andrew。No pain, no gain. 中文也有古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嚴,既然有理,那麼,Fletcher的問題出在哪裡?嚴的方法。

暴力與羞辱,造成學習者不只表面的皮肉傷害,而是剝皮見骨的傷害自我與自尊,甚至扭曲了學習者的自我。這些,應該才是Fletcher的可議之處。

當然,故事也有發展出對於Fletcher的道德教訓:他失去工作,淪落到酒吧裡彈奏他瞧不起的輕爵士。

不過,當這把可議之鞭,在鞭完Fletcher之後,電影的結尾,回到舞台上,Andrew and Fletcher 先是衝突,再是和解。而這一場在急勁鼓聲中的和解,已經說明一切:縱使Fletcher態度不對;嚴格,還是有理。

。。。。。。

教學者嚴格,那麼,學習者該如何接招呢?

所有的教學者肯定都會喜歡Andrew這樣的學生,汝子可教也!

努力、上進、自律。Andrew 有種內在的動能,除了興趣之外,還有自我的鞭策之力,絕不放棄的堅毅,也決不服輸的勇氣。

這樣的學習者,內心所設下的那個標準,不是課堂上的同學,而是歷史上的人物、偶像。他的理想是超越自己,也要與自己的偶像,平起平坐。

我很佩服這種精神,當一個人的志向擴大、目標放遠、界線拉長,這個人的極限就會被撐得更大。誰都沒有辦法料到,80年的人生,自己能有多少的可能性。

以自律的方式,把自己的可能性放到更大,這應該就是當人類的樂趣吧。我並不覺得人生的之樂,在於享樂;人生是一串又一串的努力過程,偶而在中途,可以稍微享受努力後的成果。然而,沒有努力,通常鮮有享受,只有抱怨。

於是,自律肯定是先於享受。

(也無須豔羨那些有著金銀湯匙的人,擺在眼前的享受,不是真的享受;那些沒有辦法由內心深處感動的享受,都是稍縱即逝;而那些由自己雙手耕耘出來的果實,卻能讓人真心的滿足與享受。)

不過,志向與真實人生,總該有個平衡。當Andrew跟女朋友要求分手時,顯然已經將志向延展成為自私,如此,也是可議。

不過,故事的發展,也給 Andrew 一個教訓,讓他由志向暴衝、忘記人生,重新回到平凡人生;甚且,還在平凡時日,忽然間想起可愛的小女朋友。但是,人家已經被追走惹~~。

於是,志向與人生,該如何平衡呢?由錯誤中找答案吧。反正人不完美,總有bug。

。。。。。。

嚴師、紀律、加上用心的學習者,在各種領域,肯定都能訓出高徒。

也因為如此,現在的教育,還真叫人擔心啊。

接下來是個親身的小故事。

剛開學,跟一位老師討論新開的一門課,我跟他小小抱怨,備課要花很多時間,課後也要花許多時間改作業等等。這位資深老師微笑地勸說:「唉呀,這門課,不用太認真啦。想想我們學生的素質,給他們@$%&,跟%&&!@#就好了,不用那樣用心啦。而且,也不用那樣改,現在有新的理論支持,這種課程,不用幫學生鉅細靡遺的改作業,對他們反而是好的。」

wow! 真是嚇了好大一跳。別說嚴師,連基本標準,都要失守!學生,不怕嗎?

。。。。。。

希米喜好:★★★★☆

劇情:★★★★

演員:★★★★☆

影音:★★★★☆

約會合適:★★

(★代表1,☆代表0.5,最高★★★★★)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tydid951&aid=21811184

 回應文章

沒有
2015/10/11 00:25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嚴格並非必要的,隨意謾罵學生會造成反效果

你可能是沒經歷過才這樣說?我以前有個老師,跟本電影的老師一模一樣

壓力大到我潰堤,即使我已經表現的良好,他就是想看到你崩潰的樣子

這不是嚴師,這是瘋子

ximilu(katydid951) 於 2015-10-11 21:16 回覆:

Hi, 沒有 你好,

或許你誤會我的意思喔。我的確認為「嚴」有其必要,但是,「嚴」的態度,必須是針對正在學習的事情,而不是攻擊人格。

「嚴格、規律、和謹慎」的態度,在「學習」這件事很必要。但是,如果是針對人的內在的攻擊,造成學習者的自尊心受傷,則又不應該了。所以才會說,那條界線很難捉摸~~。

故事裡,導演也不完全只是站在嚴格的這一端,代表嚴格的老師,Fletcher,也以受到故事裡的正義懲罰,不是嗎?

下面這一段,貼在這裡,如果願意,請再參考一下喔。^^

「然而,電影想討論的,是關於「嚴」這件事。「嚴」的界線在哪裡?

Fletcher的嚴格,是以暴力和羞辱為中心的嚴格教育。在這樣的嚴格之下,學生的自尊心會傷害、肉體有折磨(呼應Whiplash「鞭打」這個字眼)、甚至有可能造成自殘。「鞭策」即使有理,但鞭策過度,有可能反而是毀掉一群天才,而不是找到一個天才。

打鼓,可以打到血肉模糊、不畏生死,真是讓人意外。(電影中的血,也一直讓我想到KANO。不是只有運動會練到出血,音樂也會!)

不過,若是純粹以興趣為導向的學習,應該是溫和而見不血的,當然,也訓練不出一個 Andrew。No pain, no gain. 中文也有古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嚴,既然有理,那麼,Fletcher的問題出在哪裡?嚴的方法。

暴力與羞辱,造成學習者不只表面的皮肉傷害,而是剝皮見骨的傷害自我與自尊,甚至扭曲了學習者的自我。這些,應該才是Fletcher的可議之處。

當然,故事也有發展出對於Fletcher的道德教訓:他失去工作,淪落到酒吧裡彈奏他瞧不起的輕爵士。」


路過
2015/10/05 12:11

天才是天生的, 傳奇才可能是被激發出來的。

當你不確定受教者的自律能力夠強的時候, 嚴, 往往是對的. 因為自律能力是有可能被教導激發的, 但是你不能期望一個沒有自律能力的人突然的出現自律而朝更高的水準發展.

當沒有朝更高水準發展, 就不會登峰造極, 也不會有傳奇. 反之那就是平庸. 

無論年紀如何都應該要反思, 別說是登峰造極, 在這個人力(腦力)資源爆炸的世界自律自省才能得以勉強生存. 你怎麼能夠不律己甚嚴呢?

(smallbee.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