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久違了,王光祈
2008/05/09 12:56:09瀏覽4309|回應1|推薦26

不恃過去人物,不用已成勢力!

為找一段資料,在庫房舊書堆中,突然翻到了這個已經泛黃的對聯,這對聯是大學時代,自己寫來貼在我的案頭的對子,思緒一下子回到了少年十五、二十時。這段話,是王光祈寫的,他是「五四運動」時代,當時重要的學生領袖,王光祈是「少年中國學社」早期的負責人。

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時期一些不滿現狀、主張社會改造的青年組成。昔日馬志尼在西方創造「少年意大利」的歷史令他們向往,全心全意立志在東方創造一個「少年中國」。

一九一八年六月三十日發起籌備,翌年七月一日正式成立。發起人是王光祈、周太玄、李大釗、陳愚生、曾琦、雷寶菁、張夢九。王光祈是學會初期的主要負責人。這個學會存在達六年之久,先後入學會的有一百二十人多人。

總會設在北京,在南京和成都設有分會,國內許多省份都有它的會員。在國外,旅居法國的會員最多。學會出版刊物有《少年中國》、《少年世界》和《星期日》。會員思想比較龐雜,隨著大時代發展,內部分化日趨嚴重。

學會中的左翼,有李大釗、君宇、黃日葵、惲代英、毛澤東、張聞天、趙世炎、沈澤民等,他們都主張共產主義;中間派的代表人物是當時傾向無政府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的王光祈;右翼則是後來國家主義派的骨幹曾琦、李璜、左舜生、陳啟天、余家菊等。一九二五年「五卅運動」興起後,學會中的左右兩派已勢同水火,互不相容,少年中國學會便無形中解散,停止了活動。

王光祈繼而出國深造,一九三六年客死在德國。他的「去國詞」充滿了少年的的多情與無懼。

「山之崖、海之湄,與我少年中國短別離,短別離,長相憶,不恃過去人物,不用已成勢力,唯我少年,乃能自立!」

初次讀到這段故事,我十八歲,當時的胸懷中,只有一股「有為者亦若是」的自許。在此自許中,我自修學過去沒讀過的文史書籍;我不再羞赧,積極參加社團活動,訓練自己的處事之能;我到補習班兼課,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學業、跑到街頭參加環保運動‧‧‧那是一種倔強、不羈的浪漫與叛逆。

那是個不知天高地厚,充滿信心的年代,也讓我從一個只帶著厚重近視眼鏡的理工學生,踏入了寬廣多變的人生另一條路。

可是,出了社會,竟不知不覺遺忘了這種氣溉!升遷、薪水、穩定、名氣‧‧‧漸漸地,自己不知不覺地不斷在尋找「認同」、想要找「勢力」協助了,心志中,竟不知不覺地:「認同過去人物,憑藉已成勢力!」哪還對得起年少情懷?

也許,正在我下定決心,嚴肅考慮該離開《新新聞》正好滿一周年的這個日子裡。不經意地翻舊資料中,竟不經意的再見王光祈的去國詞,該是冥冥中,造物者對我這二十年的社會打滾有異見,提示我停下腳步,回到起點,重尋那個已在社會打滾中,漸漸失去的另一個我吧!

----------------------------------

《野武士周報》            《回首頁》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rl6406&aid=1852238

 回應文章

田英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非常感動
2008/05/10 00:40

我和黃先生同年,也大約是在高中的時候讀到王光祈少年中國的歷史。其實早在孫中山革命的時候,有一個機關報就叫少年中國晨報。當時的年輕人多麼有活力!多麼有志氣!

八十多年,時代已經改變,但是那份活力和志氣不能改變呀!雖是過河卒子,但願無負初衷,願與黃先生共勉之。

田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