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一個值得推行的兩岸和平構想」-聯合早報網2012.3.23
2012/03/25 17:04:51瀏覽88|回應0|推薦1
一個值得推行的兩岸和平構想


[邵宗海] (2012-03-23)


  台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與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領軍的台北論壇基金會,3日20日發表政策建言書,建議馬英九總統在兩岸政策方面,應在總統府下設和平發展委員會加強運作,持續兩岸關係,並且可採授意不授權的方式,與大陸開啟政治對話。


  設立“和平發展委員會”不是個新話題,2004年5月20日陳水扁就職演說中就曾說:在“四不一沒有”的基礎下,將進一步邀集朝野政黨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凝聚朝野的智慧與全民的共識,擬定“兩岸和平發展綱領”,共同策進兩岸和平穩定、永續發展的新關係。不過他的構想至2008年5月下台之前,一直未見實踐。


  台灣學界在蘇起之前,已提出這種構想的是淡江大陸所所長張五嶽,他在去年4月20日出席“ECFA實施後,兩岸關係的現實與未來”高峰論壇時就說:後ECFA時代,特別是2012年總統大選或接下來幾年,兩岸政治議題將難以迴避,可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研擬“兩岸和平互動綱領”因應。這與陳水扁的說法接近,但背景則不完全相同。


  今年這項“構想”更見火紅,先是香港地區的全國政協委員高敬德和施祥鵬,在3日8日就向本次全國政協會議提案;接著是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與台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在3月15日至16日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辦的10屆研討會上,不約而同地建議在未來4年,兩岸應抓住機遇,推動儘快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深入討論打破兩岸政治僵局的步驟。


  平心而論,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的建議,能獲得台灣內部部分藍綠人士的認同,又加上得到兩岸之間有些人士的共鳴與支持,當然有其被“期待”的背景,而且這個具有“和平性質”的構想,事實上也並沒有引發過多的爭議。更重要的是,兩岸今後必須循“和平發展”的方向邁進,也屢見在胡錦濤,溫家寶、賈慶林以及王毅等人涉台談話中提及,顯見未來大陸對若需加設“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的構想,應不至於太過予排斥。


和平發展委員會在台推行不易


  所以,推行的問題可能在台灣稍為多一點。“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雖最早出於陳水扁之口,加上目前“台北論壇”在蘇起與洪奇昌主導下提出這項構想,也有藍綠學者聯手合作的痕跡,不過,綠營內部對大陸要走出“善意互動”的首步,仍有不少的反彈。如果下一步要民進黨參與設在總統府下的“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但明顯將由國民黨來主導,恐怕在目前台灣內部朝野尚缺互信與共識的背景下,仍會繼續爭執不休。


  再有,令人不敢樂觀的,由於兩岸各自設立的“和平發展委員會”有官方性質,一旦接觸之前,北京突然提出必須有“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框架”的前提,民進黨現在連“九二共識”都不願承認,兩邊的委員會將如何連接,肯定是個還無答案的難題。


  當然,現有兩會會談的機制運作良好,一直很深得馬英九的重用,可能短時間之內,他就不會企圖去將另外一種溝通管道像“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來取代海基海協兩會。況且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已表示,“對於兩岸議題的決策、授權與執行等層面,目前已有層次井然的體系且運作順暢,馬總統承諾每個月會與不同訴求的公民團體座談,也會邀請關心兩岸事務的團體,歡迎相關團體提出高見,相關建議會提供陸委會參考”。加上范姜也提到:馬總統尚希望每半年與在野黨領袖會談,這等於已間接排除了在總統府再加設機構的可能性。


  還有更重要的(這是作者的揣測),如果“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可以設立,那麼已被中止的“國家統一委員會”卻未見恢復,馬英九將如何去向支持他的深藍群眾說服?加上在李登輝時期,民進黨建議的“國家發展委員會”名稱都沒能取代“國統會”,謹慎的馬英九,現在又怎麼會逾越這個政治敏感界線?


 作者是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聯合早報網》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625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