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兩岸文化協議芻議」-蔡瑋2010.9.10
2010/09/11 08:11:02瀏覽314|回應0|推薦10

蔡逸儒:兩岸文化協議芻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0 00:11:32  

  中評社台北9月10日電(特約作者 蔡逸儒)其實,所有熟悉兩岸關係的學者專家都早已預見,在兩岸完成比較屬於物質層面的經濟合作協議架構之後,雙方的關係將會往精神層面的文化、教育、媒體等協議方面進一步發展,這才是一個比較健全的思路和作法。對此,大陸方面表現的相對較為積極主動,台灣處於守勢被動,北京想要將各種論壇結論充分加以落實,發揮擴散效應,台北則是瞻前顧後、且戰且走。

  大陸文化部長蔡武這次訪台時指出,兩岸經濟、貿易往來固然重要,卻不能替代文化交流與思想溝通。他建議,盡快擴大、加深兩岸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但他也承認,兩岸文化的交流與合作雖有進展,不過由於因歷史與現實原因,兩岸仍存在壁壘和障礙,兩岸應秉持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繼續推動文化交流與合作。所言甚是。 

  整体而言,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價值觀念、是一個界定群己關係的重要指標,舉凡宗教、藝術、戲劇、政治、經濟、社會等等都能反映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兩岸之間的文化合作與交流確實不應急功近利、短視求成。兩岸降低緊張,加強經濟互利,深化政治互信當然都是正確的方向,但文化合作與交流也是一個重要的載具,對於促成國族的統一將有極大的作用,輕忽不得。

  兩岸分隔半世紀以上,雖然文化的主體成分一樣,但也發生了一些細微的變異,比如說台灣在傳統文化的保存、多元文化的展現、創新的能力、文化產業的商品化上有其優勢,台灣短小精幹、變化靈活,但大陸腹地廣大、資源豐沛,文化政策及藝文整合能力顯然優於台灣,雙方各有優勢。兩岸如何截長補短、既合作又競爭,將考驗兩岸文化人的智慧。
 
  宣傳、考試、教育應是當前努力重點,兩岸應該各自發揮優勢,兩岸或應考慮共同成立中華文化發展基金,或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對外共同發揚中華文明,對內強化兩岸文化共同體的認知,具体的步驟則有賴各方學者、專家與雙方官員集思廣益,最終目的在於促成一個自由、民主、均富、王道、統一的中國,將中華文明及軟實力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尋回民族的歷史光榮。

  在行動方面,蔡武曾提出四點具体建議:一、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制度化,探討簽署兩岸文化交流協議,建立兩岸合作機制;二、深入交流,促成兩岸文化藝術團體聯合創作,排演優秀劇目;三、搭建交流平台,發揮雙方的優勢,舉辦大型活動,舉辦各類文化節慶活動;最後則是加強產業合作,增強兩岸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由內容看來,仍是由簡而繁,由易而難,由不敏感的議題逐步往前推動。

  至於台灣“文建會”主張兩岸互設辦事處一事恐怕短期內並不具有實現的可能性,一來這與馬英九的整体大陸政策思維與發展進程有所出入,二來如果每個部會只要簽署雙邊協議,就要求互設辦事機構,這恐怕也未必合宜。如果將來警政、勞工、教育等機構也要求比照辦理,豈不天下大亂?此事還是要由兩岸關係發展的整体層面來加以衡量,不能、也不宜由各別的部會自行設立辦事機構。

  (中評社特約作者蔡逸儒 台北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44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