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外國記者參觀採訪“御林軍” 解放軍在審慎中開放」-聯合早報網2009.8.1
2009/08/01 22:24:03瀏覽385|回應0|推薦0

外國記者參觀採訪“御林軍” 解放軍在審慎中開放

于澤遠(2009-08-01)

美聯社、路透社等多家媒體都報道了採訪警衛三師的情況,認為這是中國軍隊對外開放、消除外界誤解努力的一部分。

  中國八一建軍節前夕,多家境外媒體獲准參觀了有“御林軍”之稱的北京衛戍區警衛三師,標誌著解放軍對外開放的尺度進一步放寬。

  警衛三師主要負責拱衛北京,擔負北京及其周邊的機動作戰、防空、反恐維穩等任務,擁有防空、步戰車、裝甲車等重型裝備,是解放軍中裝備先進、戰鬥力強的一支勁旅。

  作為首都的“御林軍”,警衛三師自然與中共高層鬥爭密不可分。1966年“文革”開始後,很多被打倒的高官被關押在警衛三師;1971年9月13日中共副主席林彪叛逃後,他手下的一些重要骨幹也被關押在警衛三師;1976年10月毛澤東夫人江青等“四人幫”被捕後,警衛三師負責北京全城警戒;1989年六四期間北京戒嚴時,警衛三師負責鄧小平等領導人住地以及中南海等中樞機構的安全保衛。

  7月28日,官方允許包括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共同社等媒體的103名記者參觀採訪這支肩負特殊使命的神秘部隊。警衛三師為境外記者演練了自動步槍精度射擊、快速點射、火箭筒對坦克靶射擊、迫擊砲、無後座力砲射擊、應急分隊抓捕恐怖分子行動等科目。

  演練結束後,警衛三師師長冷傑松還允許境外記者與官兵自由交流,並回答關於部隊日常訓練、兵源、三師的任務、應對突發事件的措施模式等問題。冷傑松說,今年中共建國60週年大慶期間,警衛三師主要擔負為國慶閱兵提供保障、為陸軍方隊提供指導教練員、維護首都安全等任務。

  美聯社、路透社等多家媒體都報道了採訪警衛三師的情況,認為這是中國軍隊對外開放、消除外界誤解努力的一部分。1978年以來,解放軍對外開放部隊已由一支增加到20支左右。2003年,中國軍隊首次向來自15個國家的27名軍事觀察員開放了位於內蒙古的朱日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此後,解放軍多次邀請外國軍事觀察員觀摩反恐演習、裝甲旅進攻演習、海軍陸戰隊兩棲作戰實兵實彈演習等。去年8月,來自36個國家的110多名外軍將領觀摩了解放軍“礪兵-2008”實兵對抗演習。2005年10月,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參觀了神秘的解放軍第二砲兵司令部,成為解放軍對外開放的一個標誌。

允許國內媒體報道解放軍人事變動

  同時,官方也允許國內媒體公開報道過去被認為是高度機密的解放軍人事變動。人民網、新華網等官方媒體不久前引述報道說,自今年第二季度到“八一”建軍節前夕,解放軍進階將領人事調整“不拘一格”:既注重從總部機關、各大軍區、軍事院校內部拔擢,又打破各種條塊限制,實現總部機關與各大軍區、各軍兵種、軍事院校之間交叉任職,凸顯加大機關與基層部隊、軍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氣象。

  報道還開出很長一列軍隊人事變動名單,其中包括: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劉鎮武上將和總長助理楊志琦中將退役,侯樹森中將由瀋陽軍區參謀長直接升任副總參謀長,為近40年來所罕見;陳勇少將由南京陸軍指揮學院院長調任總長助理,成為學者型進階指揮官;濟南軍區某集團軍原軍長白建軍少將出任總參一部部長,填補了年初戚建國少將出任總長助理留下的空缺;擁有軍事學博士學位的總參一部原副部長徐經年少將填補了白建軍留下的職務空缺。

  中國國防部網站也將在今年8月1日正式開通。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7月28日在華盛頓說,網站的開通將對外界增進對解放軍的了解“非常有益”。

  國防部外事辦公室新聞事務局副局長黃雪平介紹,除了官方網站,國防部還在努力完善國防部新聞發布制度,許多軍隊對外宣傳工作的機制也在建立當中。解放軍今年3月還培訓了一批來自解放軍各大單位和一線部隊的對外宣傳“新聞事務官”。

  雖然近年來解放軍在努力增加透明度,但作為中國傳統制度的基石,解放軍的開放步伐仍十分謹慎。例如,除了中央軍委領導,官方一般不主動發布進階將領的人事變動,也不發布這些將領的背景和履歷,這些資訊往往由一些境外媒體通過非官方渠道首先發布;軍隊與媒體的互動仍相當有限,媒體不允許評論軍中事務,外界對解放軍的誤解和神秘感仍根深蒂固。

  另外,高幹子弟在軍中的勢力不但沒有隨著元老的謝世和退休而減弱,反而在繼續加強。例如不久前新提拔的三名上將中,就包括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兒子劉源和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的兒子張海陽。中共開國上將許世友的兒子許援朝近日也被任命為江蘇省軍區司令。如果這種現象繼續氾濫,顯然不利於普通人家子弟在軍中的成長,也有損外界對軍隊的印象。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3187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