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共倡議軍事軟實力之意涵
2009/07/08 23:33:21瀏覽2177|回應0|推薦1

中共倡議軍事軟實力之意涵

一、前言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於2006年5月曾於文件批示:「如何塑造我軍的形象?如何運用好輿論武器?如何增強我軍的軟實力?是需要認真研究並切實加以改進之重要問題。望認真研究。」2007年10月,在中共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又強調提出,要提高文化軟實力。

自此,中共軍方興起一股加強軍事軟實力之論述,並於2008年底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了40餘萬字「論軍事軟實力」專書,並引起世界各國之注目與討論,大家關注在軟實力原指軍事力與經濟力之外的文化價值,而中共軍事軟實力究竟所指為何?相對於中共軍力發展之意涵為何?殊值吾人關切!故藉蒐整現刊於各報章媒體所討論有關軍事軟實力之論點加以分析之。

二、軟實力之源起

首先應先釐清何謂軟實力?軟實力(SoftPower) 最初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JosethNye),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概念。大概有以下幾個概念 :

(一)軟實力是指這樣一種能力,它能通過吸引而不是施壓(如軍事、經濟上的壓力)或施惠(如經濟、財政、物資上的援助)來達到所預期的目的或效應。

(二)與軟實力相對應的就是硬實力(Hard Power),硬實力是指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換句話說,國際情勢依靠經濟、軍事、政治等方面的硬實力威脅及強制贏權力、市場或力量已不合時宜,應靠文化和科學等領域的軟實力展現影響力。

(三)一個國家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在國際政治中常相互組合交互為用,彼此相輔相成。(硬實力直接的、即時的、集中的、顯而易見的,而軟實力是間接的、歷時的、彌散性的、不是可以立竿見影的)

(四)軟實力是一種文化和價值觀,是透過自身吸引力而不是威懾力來達到目的的能力。

奈伊透過比較軍事權力、經濟權力和軟權力的方式來回答這些問題,他認為在這樣一個分歧的世界中,權力有軍事、經濟和軟性等三個來源,這三者彼此有程度不同的關係。由表一來分析,奈伊從行為(behavior)、主要中介手段(primary currencies)和政策(government policies)三個角度切入來區分這三種權力。在展現的行為方面,軟權力是以吸引力(Attraction)和議程設定(Agenda setting)來達到相互支持及合作;而軍事權力則是威逼(Coercion)、嚇阻、與保護;經濟權力則為誘導(Inducement)、威逼。在主要中介手段方面,軟權力傾向以共有的價值、文化、政策和機構(Institutions)產生吸引力,並設定議程;軍事權力當然是運用武力或武力威脅來達成其目標;經濟權力則為物質的報酬(Payments)和制裁(Sanction)。在政府政策方面,軟權力是仰賴公共外交、雙邊及多邊外交;軍事權力則傾向於威逼、外交、戰爭、聯盟;經濟權力是援助、賄賂和制裁 。

三、中共所認知的軍事軟實力

由上述奈伊之定義可之軟實力是將軍事實力排除在外的,那中共所認知之軍事軟時力究竟包含哪些面向呢?蒐整大致有以下幾種論點,分述如後:

(一)軍事軟實力──用非強制手段達到軍事戰略目標的能力

具體地說,軟實力在軍事領域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 
首先,軍事領域雖然充滿了強制,但是軍隊本身的維繫卻需要軟實力的支撐。回顧人類金戈鐵馬的歷史,沒有哪一支成功的軍隊是單純建立在暴力征服邏輯上的,也沒有哪一支成功軍隊是單純靠金錢支撐起來的。要長期維持一支強大軍隊,就必須要有某種價值觀作為其思想基礎。
其次,軟實力是軍隊提高硬實力的重要保障。在軍隊內部,軟實力與硬實力如鳥之兩翼、車之二輪,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硬實力是軟實力的物質基礎,軟實力是硬實力的黏合劑和倍增劑,如果一支軍隊缺乏軟實力,勢必將增加硬實力使用的成本和代價。這也是世界戰爭史上以弱勝強、以劣勢裝備打敗優勢裝備戰例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再次,軟實力是和平時期軍隊執行任務和進行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是執行國際軍事交流合作任務;
二是在國內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
三是加強對外宣傳,展示自身良好形象。

(二)軍事外交方面

冷戰結束以來,中國軍事外交呈現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態勢,增加了軍事透明度,起到了增信釋疑作用,拓展了軍隊職能,增加了軍事軟實力,配合了中國軟實力發展,有助於中國樹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在對外軍事交往中,中國軍隊增強了遂行多種任務的能力,包括軍隊戰鬥力。為了更好地消除"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國軍隊在許多方面仍需要努力,包括建立軍事發言人制度、創建中國特色的軍事外交理論等。冷戰結束以來,中國軍事外交呈現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態勢,增加了軍事透明度,起到了增信釋疑作用,拓展了軍隊職能,增加了軍事軟實力,配合了中國軟實力發展,有助於中國樹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在對外軍事交往中,中國軍隊增強了遂行多種任務的能力,包括軍隊戰鬥力。為了更好地消除"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國軍隊在許多方面仍需要努力,包括建立軍事發言人制度、創建中國特色的軍事外交理論等 。

(三)發展趨向方面

中國擁有豐富的軟實力資源。近年來,中國重視開展文化傳播,注重發展模式的國際交流,積極開展負責任的大國外交。軟實力資源的成功運用極大改善了中國國家形象,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和國際威望。但總體而言,中國軟實力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軟實力建設還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需要建立綜合、連貫的外交哲學和大戰略,高度重視軟實力建設。中國擁有豐富的軟實力資源。近年來,中國重視開展文化傳播,注重發展模式的國際交流,積極開展負責任的大國外交。軟實力資源的成功運用極大改善了中國國家形象,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和國際威望。但總體而言,中國軟實力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軟實力建設還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需要建立綜合、連貫的外交哲學和大戰略,高度重視軟實力建設 。

(四)重要著作方面

由軍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春長等同志撰寫的《論軍事軟實力》一書,最近由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遵照胡錦濤主席有關重要指示精神,對軍事軟實力問題作了比較全面、系統、深入地探討,是國內軍事軟實力問題研究的最新成果 。
創新貫穿始終。在積極借鑒近年來國內外軟實力基礎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全書對軍事軟實力及其相關問題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不僅系統論述了軍事軟實力的本質、特點和地位作用,深入分析了軍事軟實力的結構與功能,軍事軟實力與硬實力的辯證關係等,而且還論述了綜合國力、國家軟實力與軍事軟實力的關係;不僅提煉了古代樸素的軍事軟實力思想,而且對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軍事軟實力思想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
理論視野開闊。以“軟實力”的概念作為邏輯起點,全書分為“總論篇”、“現狀篇”和“對策篇”逐次系統展開:不僅對軍事軟實力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了探討,而且對軍事軟實力的現實問題進行了研究;不僅對我軍的軟實力現狀進行了認真研究,而且還對外軍的軟實力進行了客觀評估分析;不僅分析研究軍事軟實力的現狀,而且提出了增強我軍軟實力的對策。這種史論結合、古今融匯、中外縱橫的謀篇佈局和研究模式,體現了邏輯與歷史的統一、歷史與現實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增強了理論的縱深感和包容度。
現實針對性較強。閱讀全書,可以感受到作者強烈的現實感和問題意識:用“現狀篇”和“對策篇”的巨大篇幅分別對共軍、外軍軍事軟實力現狀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從當前實際出發,從履行歷史使命著眼,系統提出了增強我軍軟實力的對策、措施,例如,優化體制編制,推進軍事文化建設,完善軍隊法規制度,做好軍事外交外宣工作,加強和改進政治工作,大力反腐倡廉等等。這些對策不僅總結了我軍軟實力建設所取得的成果,也指出了共軍軟實力方面的缺點和不足,並提出了建設性的思路、建議和措施。

四、近期中共軍事軟實力之作為

(一)研究美軍作為


中共對美軍的軟實力建設經驗尤其關注 ,並為師效對象,結論概為:
第一,美軍高度重視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軍人榮譽感和使命感。
第二,加強國際軍事交流,利用軍援軍貿擴展軟實力。有人認為,美軍全球五大戰區的指揮官在他們所負責地區的影響力,甚至比美國駐在相關國家大使的影響力還要大。
第三,積極參與國際救援與國際維和軍事行動,塑造正面軍事形象。
第四,發揮媒體作用,營造軟實力進攻布勢,掌握輿論導向。 

(二)培養理論發展

新世紀新階段,共軍認為必須提高包括軟硬實力在內的綜合軍事能力,把培育軟實力作為共軍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是共軍軟實力建設的支柱
價值觀是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共同的價值觀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在共軍軟實力建設中,要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構建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深入進行軍隊歷史使命、理想信念、戰鬥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弘揚共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創新發展先進軍營文化。 

第二,軍隊政治工作是共軍軟實力建設的制度保證
軟實力的核心是政治力,政治性是軟實力的靈魂,離開主體政治目標的軟實力既無意義也不存在。在我軍建設和發展的歷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的政治工作體系,這是實現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鞏固和提高戰鬥力的根本保證,也是共軍軟實力建設的制度基礎。

第三,戰略思維傳統是我軍軟實力建設的寶貴資源
中國是最早產生軍事辯證思維的國家。在現代軍事戰略思維領域裡,毛澤東軍事思想閃爍著不可磨滅的光芒。可以說,中華民族的傳統軍事文化,中國特色的軍事戰略思想,是共軍軟實力建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

第四,非戰爭軍事行動是共軍軟實力建設的新平臺
如果說,吸引力是軟實力外在表現的話,那麼品質就是軟實力的內在源泉,傳播則是軟實力的關鍵手段。因此,必須注重平時對官兵知識素養、進取價值、人格觀念和軍營文化的培養培育,加強對軍事行動中的多種輿論引導,增強社會公眾對軍隊的關注和認識,主動提升軍隊形象的吸引力、輻射力和影響力。

同時,還應充分利用國際軍事交流合作和國際維和等軍事外事活動這一日益寬廣的舞臺,充分展示中國軍隊在處理國際軍事事務中的積極作用,著力強化共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正義之師的良好形象。

(三)實際行動參與

美軍的「軟實力」運用顯然給了中共極大啟發,中共在去年公布的國防白皮書中,首度採用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概念,列舉反恐、維穩、處突、維和、搶險救災等,要求將此作為「軍事力量運用的重要方式」;今年初,中共「解放軍報」以「也談軍事領域的軟實力」為題,強調「非戰爭軍事行動」將日益重要。除此之外,中共也仿照美軍建造醫療船,作為投射「軟實力」的載具,凡此均在在表明,共軍有意在「硬實力」之外,與美軍搶奪「軟實力」的影響力。

美軍的「軟實力」運用顯然給了中共極大啟發,中共在去年公布的國防白皮書中,首度採用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概念,列舉反恐、維穩、處突、維和、搶險救災等,要求將此作為「軍事力量運用的重要方式」;今年初,中共「解放軍報」以「也談軍事領域的軟實力」為題,強調「非戰爭軍事行動」將日益重要。除此之外,中共也仿照美軍建造醫療船,作為投射「軟實力」的載具,凡此均在在表明,共軍有意在「硬實力」之外,與美軍搶奪「軟實力」的影響力。

五、未來發展之評估

中共認為軍事軟實力可用下列公式表達:

1、軍事軟實力= [(凝聚力+鼓舞力+動員力+整合力)+(震慑力+瓦解力)+(感染力+同化力)] × 創新力

2、軍事實力 = 軍事硬實力 × 軍事軟實力

軍事軟實力的打造提升——需要廣大官兵關注和參與的戰略工程 ,評估共軍未來軍事軟實力建設應朝下列方向發展:

(一)增強整合力

加強軟實力的建設,首要的是把軍事軟實力的建設與應用納入國家戰略和軍事戰略。重視頂層設計和總體籌畫,像理清硬實力建設的發展思路一樣,理清軟實力建設的發展思路,明確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途徑,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從政治、經濟、外交、文化、軍事等多個層面進行建設。比如,在國家安全戰略上,把和平運用武力、柔性運用武力,提高到國家基本國防政策的高度,使軍隊不僅成為堅不可摧的硬實力,而且成為一種“有德不可敵”的軟實力,在展示國家形象、建設和諧世界中發揮作用。在軍事戰略指導上,一方面,要有強烈的“亮劍”意識和“亮劍”精神,爭分奪秒、紮紮實實地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努力提高打贏能力,隨時準備在必要時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維護國家的安全和主權;另一方面,要有強烈的戰略機遇期的維護意識,注重有利於我的戰略態勢的營造,注重危機管理和控制,注重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等軟作戰手段的運用,力求和平解決問題或者以最少的武力手段解決問題。在軍隊建設發展的總體謀劃和佈局上,一方面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的步伐,另一方面積極進行軍事理論、軍事組織體制創新,努力提高官兵綜合素質,大力培育和弘揚戰鬥精神,進一步增強內部的團結和諧,密切軍政軍民關係。

(二)提升文化力

軍事軟實力是軍事文化先進性及其建設成果的體現。軍事文化以精神文化形態為核心,包括軍事理論文化形態、制度文化形態、行為文化形態、科技文化形態和藝術文化形態,等等。為此,應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軍事文化傳統,繼承中國共產黨領導當代中國軍事的優秀文化傳統,大膽借鑒和吸收人類在軍事領域內創造的一切積極、進步的文明成果,大膽借鑒和吸收外軍一切反映資訊化軍隊建設規律的有益做法和經驗,進一步提升和鍛造我軍的文化優勢。發展具有我軍特色的先進軍事理論,繁榮中國軍事科學。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形成適應時代要求和軍隊特點的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和方式,構建以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為主要內容的軍人核心價值體系和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規範體系,增強部隊政治凝聚力、道德感染力和精神輻射力。在提升軍隊武器裝備的科技含量的同時,積極推進人才戰略工程,努力提高軍人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新型軍事人才。

(三)注重影響力

軍隊的形象是構成軍事軟實力的核心要素。形象是內在氣質的外化,是一支軍隊性質、宗旨、紀律、戰鬥力等等的外在體現,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軍事實踐反復證明,軍隊形象好,親民愛民,紀律嚴明,舉止文明,就能夠產生巨大的親和力、感召力,往往能夠收到“兵不接刃而敵降服”之效。軍隊形象差,紀律廢弛,魚肉百姓,姦淫擄掠,殺戮成性,就會失道寡助,不僅極大地增加“作戰成本”,而且即使軍事上勝利了,也會導致政治上的失敗。仁者無敵。古往今來,一切有遠見、有政治頭腦的軍事家都十分注重軍隊的形象。良好的形象,歷來是軍隊贏得人心、凝聚軍心,爭取友軍、瓦解敵軍,進而克敵制勝的法寶,也是實施“上戰無與戰”戰略的重要著眼點。在當今這個媒體高度發達、戰場趨於透明的時代,軍隊形象更是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形象,關係到人們對軍事行動是否具備正義性、合法性、有理性的判斷,對軍事任務的完成、政治目標的實現影響至巨。軍隊形象問題,已成為任何一個國家軍隊謀劃軍事行動不可不未雨綢繆並全程關注的問題。我軍素以正義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著稱於世。在資訊化時代,不能滿足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有強烈的、自覺的形象塑造和維護意識,精心策劃和組織做好軍事宣傳工作,將軍事新聞發佈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要積極開展全方位軍事外交,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示我軍的風采,擴大我軍的影響。

(四)提高創新力

軍事創新力是軍事軟實力的重要內容,也是其最具活力的因數。無數事實表明,創新是軍隊進步的靈魂,是軍事發展的不竭動力。一支充滿創造力的軍隊,必然是朝氣蓬勃、不可戰勝的軍隊,是令同行欽佩、令對手生畏的軍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面對當今世界軍事革命的浪潮,想用“舊船票”去登新客船,只能被時代所淘汰。為此,要在軍事領域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把創新作為軍隊發展的首要條件,著力培育和啟動軍事創造力,著力推動軍事理論、軍事組織體制、軍事技術和軍事管理的創新。努力造成一種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才華爭相展示、創新源泉充分湧流、創新欲望充分滿足的局面。可以相信,在新世紀的征途上,只要我們文武並用,“軟”“硬”並重,互相促進,全面建設,我軍就一定可以續寫勝利史詩,再創新的輝煌!
軟實力是指國家透過一國的文化、意識型態、制度、政治思想、價值觀和政府政策的正當性或道德威信等來形塑他國的偏好,使自己的目標變成他人的目標;透過吸引、說服和溝通來感動他人,且能帶來默認或模仿的效果。本文認為中國軟實力指的就是中國近年增加的國際影響力、對外行為或戰略變遷、戰術手段等議題的一個總稱,一種新的中國國際形象。總結來說,中國軟實力就是一種中國的魅力攻勢。這種魅力攻勢的範圍,是一種以軍事範疇為根本,但又把軍事行為排除在外的全方位行動。對中共而言,中國軟實力所運用的範圍,就是要來成就中國的一種新的國際形象 。

六、台灣對中共倡議軍事軟實力之觀點

(一)中共軍事軟實力是假議題

中國軟實力的迷思可統整成下面三點 : 首先,由於「軟實力」在概念上涵蓋的內容過廣,使其難以稱為是個「好的」社會科學概念。實際上,它還包含了奈伊的強烈個人價值觀,因此使得軟實力理論的規範性意涵遠大於經驗性。換言之,拿它來分析中國,對實際現象的誤解只會大於理解。其次,「中國軟實力」在中國其實是個政治命題,不是學術命題。「軟實力」在中國,已被高層領導人簡化成一種政治正確的語言。當下所謂的「提升中國軟實力」,本質上是種政治運動。它是由中國領導階層推動的一種政治意識型態,目的最主要是為了維持國內社會的穩定。第三,不論中文或英文文獻,幾乎無人對「中國軟實力」有一致的見解。表面上,中國軟實力等同於中國的「文化」和「國際影響力」。實際上,你想說中國軟實力是什麼,它就可以是什麼。這點表現在中文文獻中又更明顯。 總之,若要研究中國近年增加的國際影響力、對外行為或戰略變遷、戰術手段等議題,「軟實力」一語的真正意涵仍是積極達到軍事戰略目標的能力。

(二)重新體認軟實力

「軟實力」(soft power)是曾擔任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的奈伊首先提出,意指不同於軍事與經濟的「硬權力」(hard power),而置重點於一國的文化、學術、教育、藝術、法律和制度等柔性力量。提出此一概念幾年後,奈伊進而結合「軟實力」與「硬實力」,發展出「聰明實力」(smart power)的戰略觀,並與越戰英雄、也曾任助理國防部長和副國務卿的阿米塔吉創立「聰明實力委員會」,推展「聰明實力」的概念 。
由「軟實力」發展過程可知,這個概念提出伊始,係屬超越國防戰略層次的國家戰略觀,最後糅和成軟、硬權力兼顧並交互運用的「聰明實力」戰略。布希政府任內,因過分強調軍事力量的單邊主義,這個戰略未獲重視,直到歐巴馬政府上台後反轉情勢,此一戰略方成為美國今後外交與國防戰略的主軸。最明顯例證表現在歐巴馬摒棄刺激回教世界的「全球反恐戰爭」名詞,以及關閉有損美國形象的古巴關達納摩戰犯監獄;他提名的國務卿希拉蕊也將「聰明實力」作為外交政策的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積極在「硬實力」之外推廣「軟實力」的奈伊與阿米塔吉,都有美國軍方背景,顯示兩人都體認到,單憑軍事力量非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治絲益棼,此一體認也逐漸在美國的國防戰略發酵,將原本屬於國家戰略層次的「軟實力」概念,導引入原為「硬實力」屬性的美軍戰略思維,進而衍生出「軟硬兼施」的新國防戰略觀,具體展現就是美國現任國防部長蓋茲推動的美軍戰略革新。
蓋茲二○○七年在堪薩斯大學演講時,公開表明武力運用的局限,並呼籲應將更多資源投注在發展美國「軟實力」上,他甚至自嘲這場胳臂向外彎的演講,必定引發「人咬狗」的新聞效應。的確如此,他的言論引起全球及美國國內廣泛重視,咸認是美國國防及反恐戰略轉變的訊號,並逐漸發展為美軍軍事戰略的重要核心,且出現在包括二○○八年版「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及「廿一世紀海權合作戰略」等美軍文件中,也具體表現於美軍在全球各地進行的醫療外交、人道援助、災難救援等行動上。

(三)發揮台灣之軟實力

馬總統日前於總統府「政見落實會議」中,以孫子兵法「上兵伐謀」觀點,強調國防戰略應以「軟實力」做為主要嚇阻力量。馬總統的國防思維,不僅符合現階段全球軍事發展潮流,同時也指出我國面對兩岸特殊處境,如能充分發揮「惟智者以小事大」非對稱戰略,應可走出有別於傳統軍事「零和賽局」、創造雙贏的第三條安全和平之路。

「軟實力」雖然為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概念,但實際上並非新的觀念,「非戰爭軍事行動」早在一九九○年代就已列入美軍作戰準則,以我國而言,我國派駐友邦的農耕隊即為「軟實力」的運用,國軍過去參與九二一震災、抗SARS等救災援助行動,就是「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實例。然而,如何在既有基礎上,將軍事的「軟實力」投射在兩岸面向,成為馬總統所言的國防戰略主要嚇阻力量,則是國防戰略必須持續強化的領域。

在此原則下,我國國防戰略思維將從過去防禦性的遏制共軍侵略,轉向主動、積極性的建構台海和平環境,如兩岸軍事單位均能在良好的氛圍中相互克制,進一步促成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即是可行途徑;若能做到此程度,便可進一步結合兩岸軍事資源,進行區域性的人道救援、打擊海盜、維和任務等。雖然目前兩岸氛圍使軍事「軟實力」開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但包括美國等主要國家在內的國際大環境皆朝「軟實力」趨勢發展下,我國若能掌握主動權,就能開闢出一條「德不孤必有鄰」的安全和平路徑,開創兩岸嶄新格局。

七、結論

綜合論之,中共認知之軍事軟實力與軍事硬實力密不可分,如影隨形,相得益彰。硬實力是軟實力的物質基礎,離開了強大的硬實力,軟實力就失去了依託;軟實力則是硬實力的粘合劑和倍增劑,是硬實力的“場效應”,是硬實力的展示、放大和延伸,離開強大的軟實力,硬實力就會失去魂魄,失去神采。如果把軍事硬實力比作一把利劍,軍事軟實力就是它的凜凜寒光,錚錚夜鳴。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及其以戰鬥力為核心的履行使命的能力,不是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簡單相加,而是它們的乘積。
軍事硬實力與軍事軟實力是互相滲透、互相轉化的。軍事硬實力的充分展示和成功運用,可以轉化和積澱為軟實力;軍事軟實力對人與武器等戰鬥力要素的優化配置和“淬火加鋼”,也可以轉化和聚合為硬實力。軍事硬實力是國家的重要的戰略依託,軍事軟實力同樣也是國家須臾不可少、必須倚為重寶的戰略資源。軍事硬實力的建設與應用,離不開高超的謀略;軍事軟實力的建設與應用,往往需要更高妙、更深遠的謀略。

參考資料 

  1.  http://www.shares.url.tw/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16
  2.   呂郁女,中國大陸軟權力的發展與影響,全球政治評論第二十一期( 2008)No.21頁
  3.   軍報:應提高軍事領域的軟實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30
  4.   何奇松,國軍事外交析論,<現代國際關係>,2008年第01期,20080109。
  5.   羅建波,張效民,中國軟實力及其發展趨向,<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10卷第05期
  6.   和鵬,書評:系統探討軍事軟實力的力作,解放軍報第7版,2009-02-08
  7.   軍報:應提高軍事領域的軟實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30
  8.   王幸生、吳志忠,軍事軟實力芻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專論,解放軍報,2007年06月07日
  9.   鄭翔駿,中國和平發展下的軟實力問題研究,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淡江大學. 碩士: 120
  10.   吳雨蒼 中國軟實力的迷思. 政治學研究所, 臺灣大學. 碩士: 239.
  11.   青年日報社論:厚植「軟實力 」開創兩岸和平新局 2009/03/09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311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