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12 22:29:33瀏覽1772|回應0|推薦16 | |
摘錄自http://www.fics.org.tw中華歐亞基金會 首先對兩岸關係而言,自1996年第一次總統大選引發台海危機以來,過去12年兩岸關係可能引發緊張衝突乃至戰爭的引信已經拆除,因為在國民黨掌控立法院3/4絕對多數與520後的行政權,未來4年應不會推動北京所謂的「法理台獨」或者所憂慮的「去中國化」,因此兩岸關係可以說已告別緊張格局。其次,過去8年以來朝小野大,立法與行政相互杯葛乃至惡鬥,造成政局波動與人心浮動不安,如今看來也暫時劃下休止符。 長期以來兩岸關係不穩與台灣政局不安這兩項政治風險的制約,可以說是台灣資本外流與經濟成長的最大殺手,如今台灣已擺脫政治因素的制約,讓經濟回歸到基本面。再則,此次的選舉結果,除了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盛讚台灣民主外,也是第一次讓中國大陸與香港、澳門人民「首度」正面看待與積極評價台灣的民主選舉,這對今後兩岸三地的民主化發展,與人民的相互理解也種下了新生的種子。 兩岸關係雖然告別緊繃,開啟了和平穩定的氛圍,但雙方能否記取以往經驗教訓,抓住歷史的機遇,以新思維與新作為開展和平與發展的兩岸關係,仍然有待努力。過去20年來在兩岸的互動上,我們經常感嘆由於兩岸政治上存有歧見,加上互信不足,以致「善意」總是在對手懷疑與等待中飛灰煙滅淪為泡影;相反的「惡意」或惡言卻是在對手立即反應與反制中不斷滋長與茁壯。展望未來在兩岸交流與協商互動中,筆者認為操之在己者易(如我方是否重新開放人民日報與新華社來台駐點採訪、開放中資來台投資、開放台商赴大陸投資40%上限、開放台灣金融業直接登陸參股,或開放大陸金融業來台設立辦事處),但需透過兩岸協商者難。 在兩岸協商談判時,又分為兩種方式,協商結果透過各自表述執行落實者易(不需簽署協議文字,如包機);需要簽署協議文字者難(如航權談判、和平協議、FTA、共同市場、共同打擊犯罪)。何以兩岸簽署協議文字難?因為協議文字經常涉及到司法管轄權,此外協議文字又須用精準法律用語否則無法作為執法依據。因為兩岸主權爭議暨政治歧見,故很難在協議文字中既要迴避「一國」又要迴避「兩國」概念,還能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精準法律用語,這也就是為何口頭各自表述會比白紙黑字協議來的容易。 兩岸氣氛緩和不意味著雙方在涉及主權與管轄權議題在協商時短期能有結果,眾所週知,在兩岸協商互動上,無論是與當年國民黨執政時「九二共識」的海基海協兩會協商;或是與民進黨執政時發展出的「澳門模式」協商,凡是在協議文字中可能涉及到任何有關「兩岸定位」與「法律管轄權」的問題,如果不能擱置主權爭議或有務實思維,未來兩岸協商不論是直航的談判、共同打擊犯罪、建立經貿正常化機制、或是和平協議的達成,對於這些議題的協商,如果不能有效處理兩岸定位,乃至所涉及的具體法律管轄權(經常又被視為主權的延伸),想要達成共識並簽署協議,根本就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未來除非兩岸在協商對話時能將各自政治性主權宣示不強加對方接受,或在具體協商時也能尊重各自管轄權,否則未來520海基與海協兩會恢復對話協商後,會不會重蹈以前「談得多成者少」的覆轍,仍值觀察。 大選後展望兩岸未來,在激情過後,當一切回歸到基本面,首先從322到520兩岸如何抓住這個「轉軌的黃金機遇期」,我相信主導權與主動權主要在北京方面(因為民進黨進入看守政府狀態,而國民黨又尚未執政)。其次在520馬總統就職後,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開始,兩岸能否跳脫以往互動窠臼,看來只能秉持「大處著眼」(維持和平穩定格局與氛圍),「小處著手」(從經貿與攸關人民權益事項開始),或者從操之在己,或談判經年技術問題早已克服的客貨運包機常態化,與大陸人民來台觀光做起較為務實可行。此次選戰中爭辯最烈的「共同市場」或是最近談論最多的「和平協議」,恐怕隨著選戰的落幕,除了作為和平發展氣氛的暖身與長期努力的目標外,未來四年恐怕都難看到具體成果。 大選後,台灣經濟及兩岸關係突然像春暖花開,一片榮景,最近看到股市、房地產上升,一夕間,台灣人民個個有信心起來,個人認為近期幾件事有指標意義:
以上三件事都是過去八年我們期盼卻望不到的,希望政府與企業互信合作建設台灣,希望台灣政治和諧穩定讓外資有信心投資台灣,希望兩岸關係正常發展追求雙贏,如今選後出現良好契機,可謂天佑台灣,大家加油!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