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謝長廷、馬英九大陸政策的基本比較」-董立文2008.3.21
2008/04/05 18:03:44瀏覽1446|回應0|推薦1

摘自 http://www.peaceforum.org.tw 和平論壇
(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 董立文)


一、主權的基本定位與台灣未來前途

民進黨與謝長廷否認北京的「一中原則」,主張中華民國與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在政治上互不隸屬、互不統治,台灣未來的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因此在主權的定位上以「台灣主體性」為前提。然而馬英九的中華民國或台灣認同,始終是建立在「一中認同」與「中國主體」的論述基礎上。其表現形式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兩岸是「一國兩區」、「兩岸共同市場」、「兩岸互不否定存在」。

相較於謝長廷對於台灣未來前途的選項的一貫立場,馬英九則較為跳動、矛盾。馬英九曾表示:「台灣是自由社會,統一、獨立、維持現狀都是選項」,不久又改為「國民黨的目標是維持現狀,『台灣不獨、大陸不武』,這是對台灣最有利的選項」,隨即又換為「台獨是部份人士選項,國民黨從來沒有把台獨當作選項」,最後又改口成為「終極統一是選項」。顯然地,所謂的台灣前途或統獨立場對馬英九來說,只是個現實政治操作的議題,根本不存在認同台灣的核心價值,換言之,「民進黨將自己定為追求台灣利益的工具,馬英九則將台灣定位為成就自己私利的工具」。

二、兩岸事務性協商的基礎

由於北京近年來堅持以承認「一個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進行事務性、功能性協商的「前提」,這不僅造成兩岸進行協商的障礙,更為中國預設的政治陷阱,希望藉此消滅台灣主權地位,弱化政府公權力,並鬆動台灣人民的心防。因此,謝長廷主張兩岸的協商談判,必須在兼顧「台灣主體性」、「政策主動性」以及「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原則下開展,其主要的精神即為「擱置爭議,不設前提,相互尊重,實事求是,政府主導,民間協助」,這是務實、開放、穩健且符合兩岸人民利益的積極作為。

馬英九則認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開展兩岸經貿關係。但是必然延伸以下問題。首先,北京眼中的「九二共識」,為「兩岸都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中國未曾同意過國民黨與馬英九口中「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若以此作為協商前提,中華民國與台灣的主權地位在哪裡?其次,若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協商談判的前提,但在中國單方面、片面的定義下,馬英九如何確保台灣的主體性與政策的主動性? 再者,在中國「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的框架與緊箍咒下,未來兩岸協商談判的戰略佈局、操作策略與議價籌碼如果不是拱手讓出,那又是什麼?最後,如果只有堅持「九二共識」,兩岸才能進行協商談判,那麼2005年以來的「春節包機」與2007年的「三項協商」的實際成果又是怎麼而來?

三、兩岸經貿關係的主軸

謝長廷認為,由於兩岸存在根本的政治爭議、中共對台灣進行各項政治打壓與軍事威懾、兩岸經濟實力對比差距過大、中國大陸市場存在高度風險、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與影響、政策的受益與剝奪等因素下,未來大陸政策開放的政策目標在於「深耕台灣、佈局全球」、「建立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與交流秩序」;指導原則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台灣主體性、政策主動性、政府主導性」,其政策方向應以國家安全及整體利益為優先,先在有效控制風險前提下,持續進行兩岸經貿政策調整。綜上所述,大陸政策的立基點為:「台灣優先、政策積極、循序漸進、務實開放」。

對於馬英九而言,兩岸經貿關係主要沿著「全盤開放」與「兩岸共同市場」進行政策規劃。但是這樣的設計必然又會造成以下問題:首先,馬英九說:「兩岸經貿正常化比國家正常化還重要」,兩岸經貿議題只需重視經濟議題,中華民國的主權,台灣的政治地位難道不重要?其次,馬英九說:「三通無關統獨議題或政治考量」,如果不涉及統獨或政治考量,不就是排除了中華民國的主權地位、忽視了國家安全的考量、矮化政府公權力的執行,這與北京當局的「三通四流」的統戰形式又有何不同?再者,馬英九過去也說過:「以台灣的目前對大陸的高度經濟依賴,未來極有可能成為兩岸政治談判的籌碼,使台灣在未來兩岸談判桌上,更加屈居弱勢」,但是馬英九現主張的「兩岸共同市場」,不正加速台灣對中國經濟的依賴,讓台灣對中國談判籌碼盡失?

------------------------------------------------------------------------------------------------------------☆☆☆☆☆-------------------------------

大選結束了

馬英九將帶領台灣未來四年的發展

兩岸政策將關係著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及社會和諧

700萬人與500萬人的選票代表社會上多元的意見都要尊重

希望台灣能更好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1756116